在清一色女團男團的選秀節目大火之際,《乘風破浪的姐姐》一舉成為今年的大熱,開播前的官宣就在自媒體刷屏,原來大家看多了軟萌的妹妹,對三十歲+的姐姐提起了胃口。
節節飆高的收視率和話題熱度,播放量已破 10 億,話題量破40億,讓同期在播的綜藝望塵莫及。
說也奇怪,在娛樂圈裡大叔風也挺受歡迎,然而大姐風卻還是頭一遭,不得不佩服節目組,把年齡當做話題,直擊大齡女青年的痛點,讓集美們重新燃氣了鬥志。
於是最近你一定沒少看到很多諸如此類的標題:我們不害怕變老,女人30+只做自己……
諸如此類的「正能量」雞湯,但是當你看了第三集的淘汰賽之後,你會發現這依然是個赤裸裸的現實職場。
第三期被淘汰的名單:陳松伶、王智、海陸、朱婧汐、劉芸、許飛。
其實淘汰都是有跡可循的,雖然她們的業務能力都不差,但卻一直沒有大紅,年齡的漸長也同樣就意味著被遺忘,這樣的人氣值註定她們只能陪跑。
再反觀在話題組熱議的寧靜、張雨綺、黃聖依、伊能靜,不論是曾經還是現在,咖位都是大姐大。
年齡於她們來說,真的就只是個數字而已,每次出現在觀眾的視野裡都頻出金句自帶流量,導演組一定心裡偷著樂。
還有幾個被挖掘出來的寶藏姐姐,藍盈瑩、張含韻、白冰、萬茜、張萌。
雖然熱度不如前幾位,但屬於有故事能做文章的那種,這又迎合了注重內涵的觀眾心態。
剩下還一眾專業能力強的姐姐們,萬年OST擔當鬱可唯、女團擔當孟佳和王菲菲、vocal擔當阿朵、黃玲、丁當、袁詠琳……很明顯想要成團肯定要從她們中選幾個來鎮場。
這個節目喊出的口號是「重新定義女團標準」,然而從初選評分到淘汰賽,都始終套用年輕女團的標準來選秀。
就像鄭希怡說的『年紀一大把了,還要站著這裡被不知道是什麼的人點評』。
其實從杜華坐到評審席的那一刻起,註定重新定義女團只是個無法實現的目標。
直男視角對女性的審美依然停留在「年輕膚白貌美、軟萌蘿莉」如此膚淺的層面,於是連求生欲很強的黃曉明也稱她們是「小姐姐」。
如果30+姐姐的命運是要和20+的妹妹一樣去成團,那頂多是中年人的倔強,證明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可以和年輕人一樣唱跳而已。
歲月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年齡曾是你的優勢,但終有一天也會成為門檻,是去是留?是迎合還是改變?
姐姐在賽前很A的說:
二十歲時,總是為了周圍人的眼光去妥協;
三十歲時,終於看清欣賞你的人就是會喜歡你,堅持做自己,不再去委屈自己迎合別人;
二十歲時,總想爭第一名;
三十歲時,知道自己要做的是唯一。
然而,我們後來卻看到了不一樣的畫風:
32歲的社會我綺姐,放下身段,裝可愛跳起了粉紅色的回憶;
34歲的靈魂歌者許飛,明明靠聲音就能打動人,卻邊唱邊跳擠著尷尬的笑容。
一邊喊著想突破自己走出舒適區,然而卻還是要以20+的要求去迎合市場,心酸卻真實。
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也在上演著這樣的抉擇……
30+歲,一個尷與惑的年紀,突然你就從年輕人變成了中年人,被生活磨去了稜角,但卻添了許多的不得已。
在職場,用人單位會重新考慮你的性價比。
在家庭,你會突然發現,身邊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反而全是依靠你的人。
所以,在更多普通中年人的眼裡,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明天的後天的……
我們終於發現不是努力就會有結果,也不是奮鬥了就會成功,只不過,除了繼續努力奮鬥,你沒有退路。
《乘風破浪的姐姐》無疑將這些現實問題擺上檯面,想要逆風翻盤的關鍵只在於,你能不能在中年危機來臨之前累積到了無所畏懼的資本,否則,再漂亮的排場,都掩飾不了內心的慌張,
青春不需要被重新定義,
學會欣賞人生每個階段不同的美,
願你我都能在老去之前,
把過往當做序章,
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
END
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C媽生活志,分享有料的育兒乾貨,有趣的親子漫畫,歡迎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