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不收拾,不久就會亂糟糟的;衛生不打掃,沒幾天就能髒的不成樣;東西只要不歸位,很容易就又找不到了……
上面的生活是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大多數人也已經習以為常,不當回事,其實他們背後隱藏著我們這個宇宙的最基本規律——熵增定律,萬事萬物都在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對於教育孩子,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律。
什麼是熵增定律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這句話是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勝說的,可見熵增定律之於我們宇宙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
要解釋這個定律,我們首先了解什麼是「熵」。熵其實就是一個熱力學單位,跟米、千克等單位一樣,只不過它是用來度量一個體系內的混亂程度。也就是說體系內的混亂程度越高,熵的數值也就越大。理解了「熵」,那麼「熵增定律」我們也就容易理解了。
所謂的熵增定律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即熵)會不斷增大或保持不變,絕對不會向熵減的方向發展。
舉個例子,為什麼房間會越來越亂?因為根據熵增定律,房間就是要朝著混亂狀態(熵增)發展的。而你要追求的整潔其實是是跟這個熵增定律做對抗,因此需要你不斷做功,付出能量。而一旦你不能保持輸出能量,熵增定律就使得房間往無序狀態發展。
說的再通俗點,其實我們可以把整潔看作是無數狀態中的一個狀態。未來要呈現哪種狀態是不一定的,但是因為99.9999%的狀態都是混亂無序的,因此混亂的狀態就更容易呈現出來。而我們想要獲得特定的一個狀態,所以就需要我們施加特別的外力。
熵增現象在我們宇宙中比比皆是,大到天體運行,小到原子質子,都遵循熵增定律。也就是說,在我們宇宙中,混亂才是永恆。
有的網友可能說了:混亂才是主旋律,那為什麼我們又能保持有序的狀態呢?比如說家庭、國家有序運行等等。這是因為網友們忽略了熵增定律的限制條件:封閉系統和外部做功。
還是以一個房間為例,如果人這個外力不進來,它大概率是維持。而當人這個外力出現後,開始熵增,混亂狀態增加。而要維持原本的整潔,還是需要人這個外力做功,從而能保持特定的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是封閉的系統,而且沒有外部做功,任何體系都是在趨向熵增,不可能熵減,除非封閉被打破,有了外部做功。
熵增定律對於教育的影響
熵增定律是我們這個宇宙的最最基本定律,它同樣影響著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
把孩子成長看作一個獨立的體系,顯然,孩子這個獨立體系也是在熵增的,在向著混亂方向發展。
我們父母教育孩子,說白了就是希望孩子呈現一個特定的狀態。比如說讓孩子表現的積極努力、學習認真等等。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個理想目標,就跟整理房間一樣,父母希望孩子呈現一個特定的狀態。
但是根據熵增理論,混亂無序才是主旋律。孩子的成長有千千萬萬種可能,當然也可能會向父母想要的積極努力認真等方向發展。但是這樣特定的方向出現的機率相對於其他混亂的機率來說太小了。就好比擲1000個骰子,所有的骰子都擲出點6來一樣,肯定有這樣的機率,但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怎麼辦呢?就需要父母這個外力來做功了,撥亂反正,使得孩子呈現特定的品質。
但是孩子又與房間衣物不一樣,房間裡那些衣物是死物,你可以隨意做功,它們無法反抗,只能是被動遵守,因此呈現特定的狀態就相對容易。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們是有思想的個體,不是說你讓他怎樣他就怎樣。甚至,你的做功反而起到反作用,越是做功,孩子反抗越大,越是不配合,也就越不能父母想要的孩子特定狀態。
說到這裡,父母從熵增的角度理解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了吧?
熵增對教育的啟示
熵增定律無疑是讓人沮喪的,因為它預示了混亂才是永恆的,教育孩子註定是困難的。但沒辦法,這就是自然規律,幸好,順應規律,我們還有辦法做到熵減。
那如何避免熵增,實現熵減呢?
1、讓孩子保持開放
只有開放的系統才有熵減的可能,因此我們需要讓孩子保持開放的態度。
如果以孩子為獨立系統的話,當孩子封閉自己,對周圍的一切概不吸收接納時,那我們就無法影響這個系統,那孩子的發展方向就是不可控的。那麼,佔絕大多數的混亂狀態就更容易出現。
而現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對父母說的話不聞不問,甚至反著來,這就註定了孩子的系統是封閉的,那麼父母想要的孩子特定狀態就不可能實現,因為自然出現的機率太小了。就像讓一隻猴子打出一篇語意通順的文章一樣,不能說沒有機率,但是幾乎可以忽略。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讓孩子敞開心扉,接受自己。
2、特定的外部做功
當孩子開放系統後,並不是說外部做功一定導致熵減,只有特定的做功才會實現熵減。就比如在一個房間裡,你在裡面做功,就一定讓房間整潔嗎?不一定,反而可能更亂。
因此當孩子接受父母后,父母需要進行特定的教育(做功)。但並不是說,任何教育都能實現父母想要的特定狀態,這需要父母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1教育方式。
而且,教育孩子還與普通的做功不同,因為孩子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父母在做功時還要考慮孩子的思想反應,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起到反作用。
這就需要父母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是了解孩子心理,二是正確的育兒方法。二者共同作用,父母才能保證教育真正有效
3、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我們整理一個桌子時,顯然很簡單,需要調動的智力少,幾乎不加思索就可以完成;整理一個房間時,也很簡單,思考幾分鐘就知道具體如何整理;但是當我們整理一個公司時呢?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需要我們研究策劃,制定詳細的操作步驟;再擴大到一個國家呢?那就更難了。我們的信息處理能力,直接決定了我們熵減的效率。
根據熵增理論,熵是不斷增加的,也就是說混亂程度是不斷增加的,如果我們信息處理能力不夠,就無法做到熵減。
比如說隨著孩子成長,孩子具備的能力越來越多,熵增水平相對於幼兒時期顯然要高的多。幼兒時期,父母可能糊弄糊弄就過去了,但是現在孩子可不好糊弄了。如果父母能力不夠,最終孩子還是要向混亂方向發展,比如青春期的孩子。
因此,要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父母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不斷學習,而不是固步自封。
總結
熵增定律是我們這個宇宙的最基本定律,小到芥子,大到宇宙洪荒,都在遵守這個定律。而我們教育孩子,同樣遵守這樣的定律。所以,如果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依據熵增定律,反其道而行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熵減,真正的實現我們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