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宇宙的基本規律——熵增,就決定了教育孩子註定是困難的

2020-12-26 肯定式教養

房間不收拾,不久就會亂糟糟的;衛生不打掃,沒幾天就能髒的不成樣;東西只要不歸位,很容易就又找不到了……

上面的生活是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大多數人也已經習以為常,不當回事,其實他們背後隱藏著我們這個宇宙的最基本規律——熵增定律,萬事萬物都在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對於教育孩子,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律。

什麼是熵增定律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這句話是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勝說的,可見熵增定律之於我們宇宙的重要性。

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

要解釋這個定律,我們首先了解什麼是「熵」。熵其實就是一個熱力學單位,跟米、千克等單位一樣,只不過它是用來度量一個體系內的混亂程度。也就是說體系內的混亂程度越高,熵的數值也就越大。理解了「熵」,那麼「熵增定律」我們也就容易理解了。

所謂的熵增定律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即熵)會不斷增大或保持不變,絕對不會向熵減的方向發展。

舉個例子,為什麼房間會越來越亂?因為根據熵增定律,房間就是要朝著混亂狀態(熵增)發展的。而你要追求的整潔其實是是跟這個熵增定律做對抗,因此需要你不斷做功,付出能量。而一旦你不能保持輸出能量,熵增定律就使得房間往無序狀態發展。

說的再通俗點,其實我們可以把整潔看作是無數狀態中的一個狀態。未來要呈現哪種狀態是不一定的,但是因為99.9999%的狀態都是混亂無序的,因此混亂的狀態就更容易呈現出來。而我們想要獲得特定的一個狀態,所以就需要我們施加特別的外力。

熵增現象在我們宇宙中比比皆是,大到天體運行,小到原子質子,都遵循熵增定律。也就是說,在我們宇宙中,混亂才是永恆。

有的網友可能說了:混亂才是主旋律,那為什麼我們又能保持有序的狀態呢?比如說家庭、國家有序運行等等。這是因為網友們忽略了熵增定律的限制條件:封閉系統和外部做功。

還是以一個房間為例,如果人這個外力不進來,它大概率是維持。而當人這個外力出現後,開始熵增,混亂狀態增加。而要維持原本的整潔,還是需要人這個外力做功,從而能保持特定的狀態。

也就是說,只要是封閉的系統,而且沒有外部做功,任何體系都是在趨向熵增,不可能熵減,除非封閉被打破,有了外部做功。

熵增定律對於教育的影響

熵增定律是我們這個宇宙的最最基本定律,它同樣影響著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

把孩子成長看作一個獨立的體系,顯然,孩子這個獨立體系也是在熵增的,在向著混亂方向發展。

我們父母教育孩子,說白了就是希望孩子呈現一個特定的狀態。比如說讓孩子表現的積極努力、學習認真等等。每一個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個理想目標,就跟整理房間一樣,父母希望孩子呈現一個特定的狀態。

但是根據熵增理論,混亂無序才是主旋律。孩子的成長有千千萬萬種可能,當然也可能會向父母想要的積極努力認真等方向發展。但是這樣特定的方向出現的機率相對於其他混亂的機率來說太小了。就好比擲1000個骰子,所有的骰子都擲出點6來一樣,肯定有這樣的機率,但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怎麼辦呢?就需要父母這個外力來做功了,撥亂反正,使得孩子呈現特定的品質。

但是孩子又與房間衣物不一樣,房間裡那些衣物是死物,你可以隨意做功,它們無法反抗,只能是被動遵守,因此呈現特定的狀態就相對容易。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們是有思想的個體,不是說你讓他怎樣他就怎樣。甚至,你的做功反而起到反作用,越是做功,孩子反抗越大,越是不配合,也就越不能父母想要的孩子特定狀態。

說到這裡,父母從熵增的角度理解教育孩子為什麼這麼難了吧?

熵增對教育的啟示

熵增定律無疑是讓人沮喪的,因為它預示了混亂才是永恆的,教育孩子註定是困難的。但沒辦法,這就是自然規律,幸好,順應規律,我們還有辦法做到熵減。

那如何避免熵增,實現熵減呢?

1、讓孩子保持開放

只有開放的系統才有熵減的可能,因此我們需要讓孩子保持開放的態度。

如果以孩子為獨立系統的話,當孩子封閉自己,對周圍的一切概不吸收接納時,那我們就無法影響這個系統,那孩子的發展方向就是不可控的。那麼,佔絕大多數的混亂狀態就更容易出現。

而現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對父母說的話不聞不問,甚至反著來,這就註定了孩子的系統是封閉的,那麼父母想要的孩子特定狀態就不可能實現,因為自然出現的機率太小了。就像讓一隻猴子打出一篇語意通順的文章一樣,不能說沒有機率,但是幾乎可以忽略。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首先要讓孩子敞開心扉,接受自己。

2、特定的外部做功

當孩子開放系統後,並不是說外部做功一定導致熵減,只有特定的做功才會實現熵減。就比如在一個房間裡,你在裡面做功,就一定讓房間整潔嗎?不一定,反而可能更亂。

因此當孩子接受父母后,父母需要進行特定的教育(做功)。但並不是說,任何教育都能實現父母想要的特定狀態,這需要父母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1教育方式。

而且,教育孩子還與普通的做功不同,因為孩子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父母在做功時還要考慮孩子的思想反應,別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起到反作用。

這就需要父母必須具備兩種能力:一是了解孩子心理,二是正確的育兒方法。二者共同作用,父母才能保證教育真正有效

3、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我們整理一個桌子時,顯然很簡單,需要調動的智力少,幾乎不加思索就可以完成;整理一個房間時,也很簡單,思考幾分鐘就知道具體如何整理;但是當我們整理一個公司時呢?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需要我們研究策劃,制定詳細的操作步驟;再擴大到一個國家呢?那就更難了。我們的信息處理能力,直接決定了我們熵減的效率。

根據熵增理論,熵是不斷增加的,也就是說混亂程度是不斷增加的,如果我們信息處理能力不夠,就無法做到熵減。

比如說隨著孩子成長,孩子具備的能力越來越多,熵增水平相對於幼兒時期顯然要高的多。幼兒時期,父母可能糊弄糊弄就過去了,但是現在孩子可不好糊弄了。如果父母能力不夠,最終孩子還是要向混亂方向發展,比如青春期的孩子。

因此,要提高信息處理能力,父母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不斷學習,而不是固步自封。

總結

熵增定律是我們這個宇宙的最基本定律,小到芥子,大到宇宙洪荒,都在遵守這個定律。而我們教育孩子,同樣遵守這樣的定律。所以,如果我們要想教育好孩子,就必須依據熵增定律,反其道而行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熵減,真正的實現我們教育目標。

相關焦點

  • 宇宙發展規律已經給了我們暗示
    筆者:三體-小遙人們常常幻想,如果未來有一天我們生活在另一個星球上會是怎樣的狀態。即便在很多科幻作品中都出現過類似的情節,最後仍然會強調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於是人們不禁疑惑:難道我們真的只能永遠留在地球上嗎?
  • 阿西莫夫《最後的問題》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無解?
    並且,需要強調的是「科幻沒有普及科學知識的責任和義務」那是科普文學和紀錄片的事情,科幻相對於科學和科普更具備普適性,但這個普適性要取決於一個國家國民的基本科學素養。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科幻文學發展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對科學理解的受眾群體的數量以及層次。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最近大熱的電影《信條》,諾蘭大神的新作,也引用了「熵」作為整部電影的核心思想。他把熵增作為時間之失,用逆熵來穿越時空。好多人走出影院大呼沒有看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解開「熵」的秘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
  • 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無解?解讀阿西莫夫《最後的問題》
    並且,需要強調的是「科幻沒有普及科學知識的責任和義務」那是科普文學和紀錄片的事情,科幻相對於科學和科普更具備普適性,但這個普適性要取決於一個國家國民的基本科學素養。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科幻文學發展到什麼程度,取決於對科學理解的受眾群體的數量以及層次。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個規律包括我們 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 ,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非生命: 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生命與個人:比如自律總是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是比堅持輕鬆,變壞總是比變好容易。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虎嗅網
    他把熵增作為時間之失,用逆熵來穿越時空。好多人走出影院大呼沒有看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解開「熵」的秘密。一、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非生命: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我看到這句話一開始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無獨有偶,吳軍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
  • 人類最終會死亡,那麼宇宙會不會毀滅呢?
    不僅僅是人類,地球上所有物種,乃至宇宙萬事萬物最終都會走向死亡,走向終結,這也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生老病死是生命避免不了的過程,事實上不僅僅是生命本身,非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雖然非生命的東西不會「死亡」,但最終也會消失。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熵增定律的基礎。他也被稱為任何物理定律的起點。很多科學家悲觀的說,熵增定律是讓宇宙明晰,讓萬物都絕望的終極定則。古往今來,你我在內的無數人都在思考著許多人生終極問題。宇宙的外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發現外星人?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萬事萬物的終極時刻是什麼樣。回首這一切人類無釐頭的思考,可能這個「熵增定律」真的能解決人類的幾乎所有疑問。
  • 看不懂《信條》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解釋「熵增」
    漢字識別上,就敗了,這個字讀「shang」,第一聲,有多少人一眼就認出這個字的? 我們先來複習下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熱量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結合熵增的概念,那麼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具具備溫度的肉身走向死亡也是必然。
  • 新知丨《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熵增定律的基礎。他也被稱為任何物理定律的起點。很多科學家悲觀的說,熵增定律是讓宇宙明晰,讓萬物都絕望的終極定則。古往今來,你我在內的無數人都在思考著許多人生終極問題。宇宙的外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發現外星人?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萬事萬物的終極時刻是什麼樣。回首這一切人類無釐頭的思考,可能這個「熵增定律」真的能解決人類的幾乎所有疑問。
  • 科普|《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導演將「熵」這一概念與時間相結合,設定了「熵增的方向與時間流逝的方向相同」這一指導思想。提到熵增定律,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熱力學的三大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與外界對它所做的功的和。(如果一個系統與環境孤立,那麼它的內能將不會發生變化。)
  • 關於熵增定律的簡述
    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熵增定律熵增就是一個死亡的過程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就是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那麼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什麼呢?就是熵增定律。什麼是熵?通俗的理解就是「混亂程度」,簡單地說熵是衡量我們這個世界中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
  • 孩子的成長規律濃縮為哪個字?特級教師說出真實的教育該有的樣子!
    當我們為孩子擋住了所有的困難挫折,也就擋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體驗,擋住了孩子的未來成就。 那麼,真實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孩子的成長真諦濃縮為哪個字?「求」而不是「知」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可以濃縮在一個最簡單卻最意味深長的字上:人。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本文首發於「三人化工」,期待您的關注)在我們的世界裡,物質總是朝著熵增演變,房間不收拾就會變亂,水只能由高處流向低處,而耳機線不整理就一團糟,熱水放在那會慢慢變涼,太陽終將不斷燃燒衰變……直至宇宙的盡頭——熱寂。
  •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前言:前段時間,看到了一篇熵增定律的文章,也算是首次接觸「熵」這個概念吧,不明覺厲,本來是個比較難懂的物理學概念,不過原文生活化的例子還是令我看完了,並且也查了下相關資料,算是對這個概念有了一些些了解吧,結合自己公號主題,分享下,說不定會與某些大神來個更有深度的碰撞。
  •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那麼如何對抗才能獲得快樂?
    相信很多人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人從出生第一聲啼哭就開始感受痛苦。吃不到奶餓的感覺是痛苦,玩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是痛苦,工作被領導罵是痛苦,年紀大了生病也是痛苦……人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吃苦,痛苦似乎永遠比快樂容易。
  • 待恆星熄滅、黑洞蒸發,宇宙會走向熵寂嗎?
    這一理論的提出源於對熱機或者說蒸汽機的研究,空間、壓力、溫度、熵增、功等參量是其研究的對象,也就是說這一理論是在有限空間中得出的規律,而將這一規律推廣到宇宙本身,會缺乏科學根據,因為,宇宙即是空間本身。(當然這一說法在學術界是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可以適用,所以只能作為可能的問題之一。)
  • 沒人能逃過「熵增定律」,但高手懂得對抗!
    比如:在每周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把房間收拾得窗明几淨,可是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現房間亂成一團。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再比如:生命有機體在不斷進行的吃、喝、呼吸以及(植物的)同化,也就是新陳代謝,正是一個對抗熵增的過程。
  • ...很焦慮 教育專家提醒:培養孩子要遵循兒童生命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幼小銜接,家長很焦慮教育專家提醒:培養孩子要遵循兒童生命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掌上懷化訊 「老師,我再給孩子報個數學班吧,我覺得上小學前,只給孩子報語文班還不夠。」暑假還沒有過十天, 無論情不情願, 5歲男孩凡凡的書包內又將多出了一個新課本。眼下,懷化市「幼升小」入學報名工作已啟動,各種「幼升小」銜接班開始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