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腐國又上演了互撕大戲,
議會變成了大型罵戰現場,
但是這不僅是一場罵戰,
更是一場競賽,
比的是誰能用更戲劇化、
更豐富多彩的語言吐槽俄羅斯,
誰就是會上的扛把子,
罵的不好的人,
不僅要被撕,
還要被群嘲,
紳士什麼的頭銜都不要了,
大家都擼起袖子開罵。
罵到酣時,
口水四濺,
如果你在現場你會聽到最粗魯的英音。
而這一次的導火線
源於腐國街頭一對父女中毒事件,
你可能要問了,
這事兒和俄羅斯有毛線關係,
罵俄羅斯幹嗎?
這事兒之所以發展到現在就是
因為中毒大爺的身份,
他是被英國軍情六處策反的俄羅斯間諜,
也就是雙面間諜。
雙面間諜被人當街下毒,
這妥妥的諜戰劇中的劇情啊。
雙面間諜身份的大爺,
早年服務於蘇聯情報部門,
主要的工作任務是負責收集歐洲的情報,
大爺早年工作認真負責,搞到了不少大料,
一路加官進爵幹到了上校軍銜。
但是,不知什麼時候大爺被英國軍情六處策反了,
大爺搖身一變,
成為了表面服務於俄羅斯情報部門,
暗地卻投靠軍情六處的雙面間諜。
在此期間,
大爺將不少重要的俄羅斯情報賣給了英國軍情六處,
而且一幹就是很多年,
隨著俄羅斯在歐洲的間諜不斷被揪出,
俄羅斯情報部門也不是吃素的,
抓捕內鬼的行動也隨之展開了,
這劇情堪比007。
不出所料大爺落網了,
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
在服刑的第四年,
大爺也是蜜汁好運,
趕上了俄羅斯與英美的間諜大交換,
大爺作為被交換的間諜之一回到了英國,
軍情六處對他進行了妥當安置,
此時大爺已經花甲之年了,
本以為可以跳跳廣場舞,
安度晚年了,
結果就發生了幾天前,
發生了在街頭被人下藥放到的一幕.
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現在大家都明白為什麼英俄兩國撕的不可開交了吧。
說起間諜,
歷史上有名的間諜可不少,
一個個把自己的生活都演成了電影,
讓人驚嘆連連!
007系列電影大家都看過吧,
一提起詹姆斯·邦德,
點娘腦中自帶BGM,
這個帥到飛起的男人
令無數男人羨慕,
令無數女人尖叫。
而今天說的這個達斯科·波波夫,
就是邦德的現實原型。
同上面的大爺一樣,
波波夫也是一名雙面間諜,
早先服務於德國納粹間諜機構,
因為反納粹情緒,
後又被英國軍情五局招募。
波波夫一直在德國納粹間諜機構
和英國軍情五局充當雙面間諜的角色。
1941年7月,
波波夫被派往美國建立一個間諜小組,
他結合自己發現的種種跡象,
判斷日本人很有可能襲擊珍珠港。
在軍情五局的協調下,
他見到了埃德加·胡佛(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
並將自己的發現報告了他,
但是,
波波夫聲色犬馬的花花公子形象,
讓胡佛對他的情報不以為然,
沒有採取任何措施。
直到1941年12月7號日本偷襲珍珠港得手,
波波夫的情報才得到了認可。
在世界間諜史上,
瑪塔·哈麗是最富傳奇的女間諜,
從被丈夫拋棄的可憐女人,
到一脫成名的脫衣舞娘,
再到左右逢源的雙料間諜,
哈麗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
哈麗憑藉自己大膽、不羈的舞蹈
贏得了一大波粉絲,
粉絲中不乏高官權貴,
一不小心就會聽到了不得的「大新聞」,
因此她被德國諜報機關收買,
開始情報買賣交易。
一戰爆發後,
德國依靠她的情報取得了不少主動權。
但是隨著戰爭的僵持,
哈麗擔心協約國(英法屬於協約國陣營)
如果取得勝利,
自己當間諜的事情暴露,
會遭來殺身之禍。
於是她有意識向法國靠攏,
就這樣,哈麗成為一名雙料間諜,
在德法之間左右逢源,
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最終,哈麗在法國被捕,
同年10月,法國情報部門以叛國罪
判處哈麗死刑。
後世對於這名絕色女間諜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她是愛國者,
有人認為她是叛國者,
以她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更是層出不窮,
究竟她究竟是英雄還是叛徒,
只有歷史知道了。
任何的UC震驚體標題都概括不了這個故事,
這是個讓人滿臉問號的存在。
在法國大使館工作的20歲法國小夥伯納德
在節日晚會上偶遇26歲的花旦時佩普,
就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從此就展開了「瘋狂撩妹」的攻勢。
也許法國小夥追求太瘋狂了,
組織順勢安排時佩普假戲真做,
於是,
兩人開始了一段將近20年的荒誕愛情。
期間時佩普依靠伯納德的身份,
為情報部門獲得了不少法國外交文件。
1965年的一天,
時佩普告訴伯納德自己懷了他的孩子,
劇情很俗套有沒有,
用孩子拴住了浪漫法國人的心,
而伯納德也很吃這一套,
事情本來進行的很順利,
直到1983年,
夫妻雙雙在法國巴黎被捕,
時佩普的間諜身份才被曝光。
時佩普的間諜身份不是最離奇的,
最讓法國輿論爆炸的是時佩普居然是一名男人。
也就是說,
與伯納德在一起的20年時間裡,
伯納德從未識別時佩普是男扮女裝!
而他們的孩子也是時佩普從維族老鄉那裡收養的,
據說是為了符合中法混血的特徵。
小夥伴們可能要問了,
他們為愛情鼓掌時,
難道發現不了嗎?
這個問題我也很想知道,
但是究竟為何至今一直都是未解之謎。
由於事情過於離奇,
他們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
就是1993年上映的《蝴蝶君》。
最後介紹的這位哥們兒,
向我們展示了腦洞如何改變世界的騷操作,
這個哥們兒的人生就是個腦洞,
他叫胡安·普約爾·加西亞,西班牙人
從小喜歡放飛自我,
養雞,雞死,
種地,地荒,
去當個兵也是以被開除結局。
普約爾是個愛幻想和做白日夢的人,
既然種不了地、養不了雞,
看來只能去當間諜了。
於是他背井離鄉去英國間諜機構應聘了,
英國間諜機構覺得這人很廢柴,
就拒絕了。
普約爾不甘心,在他心中自己可是天選之人,
要不去德國諜報機構試試,
德國人被他的忽悠和熱情徵服了,
經過短暫訓練就把他投放到英國市場了。
普約爾也不負德國人所望,
傳回來的情報個個都是大料。
英國的大料被洩露,
他們很緊張,
決定查個明白,
一查就查到了在葡萄牙的普約爾,
原來他根本沒有去英國,
而是在葡萄牙的家中冥想英國情報大料,
之前傳給德國的大料都是他想出來的,
最可笑的是這些大料居然和真的相差無幾。
當然他也不是憑空想像,
而是依靠一本英國旅遊手冊,
一些關於英國參考書、雜誌,
還有電影院播放的新聞片推理加編造出來的。
英國人震驚了,震驚之餘把普約爾策反了,
從此普約爾開啟了雙面間諜的人生。
他告訴德國人自己招募了27人的團隊組成了情報網,
德國人知道後非常高興,
馬上撥給他34萬美元經費。
事實上是他一人分飾28角,
這些角色從舞女到士兵再到教授
全由他一人扮演。
當德國人懷疑他時,
他馬上編造出團隊有人犧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跡,
德國人覺得很感人,
還發放了撫恤金。
期間他還獲得希特勒親自授權才能頒發的鐵十勳章,
也拿到了英國頒發的大英帝國勳章。
他為諾曼第登陸提供很多重要情報,
可以說最後同盟軍的勝利離不開他的情報。
看了這些間諜驚心動魄的經歷,
點娘趕快吃個雞腿壓壓驚,
順便翻開了這本《間諜的戰爭》。
作為一個普通人卻要向間諜宣戰,
最好的辦法是同樣成為一個間諜。
作為一個間諜,
要向一個實力強大的間諜組織開戰,
那就加入一個同樣強大的間諜組織。
如果無法加入任何一個強大的間諜組織,
那就自己建立起一個間諜組織,
然後再去戰鬥至滅亡,或者獲得勝利。
這就是間諜的戰爭,
講述一群平凡的人如何成就不凡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