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型兩棲攻擊艦第二艘已經下水了了,而第一艘拆除了腳手架,應該離試航已經不遠。之前我們聊過新型「兩攻」不能只裝備直升機,這顯然是對4萬噸噸位的一種浪費。
即便這型艦帶有實驗性質,不使用垂直起降戰機,那麼下一代兩攻呢?基於這一點,若要裝備國產垂直起降戰機,有一些準備工作是要提前做好的。
這其中包括強化艦艇的航空指揮能力、制空模式和兩棲作戰模式的角色轉變。但是最根本的來說,還是要強化新型兩攻的甲板技術,避免重蹈美日的覆轍。
那麼為何說甲板是關鍵呢?其中顯而易見的就是類似F35B的垂直起降戰機,在垂直起飛起飛時,後部發動機噴口的尾焰將對甲板造成巨大的傷害。
雖然根據測試,F35B垂直起降產生的尾焰溫度差不多為315℃,似乎離飛行甲板的熔點有一定的距離。但是不要忘記,F35B的升力風扇也會排除大量灼熱的氣體,這些高溫熱氣和高溫尾焰共同作用於飛行甲板,為最堅固的特種甲板鋼材帶來奇妙的化學反應。
根據美國海軍部下屬研究部門海軍研究辦公室(ONR)的報告稱,高溫尾氣會讓飛行甲板承受過量的熱能衝擊,這會使飛行甲板產生屈服度下降,並且有明顯變形彎曲的趨勢,這被稱為「屈曲」現象、而反覆承受熱能後又冷卻,這樣的則會讓飛行甲板的預定使用壽命降低到設計壽命的40%。也就是說,當艦艇設計壽命達到中期時,兩棲攻擊艦的甲板就要面臨報廢了。
另外MV-22魚鷹在起飛時也會產生類似F35B的巨大熱氣衝擊,這遠比我們認為的「尾焰」燒穿甲板要嚴重的,其實真正的傷害並不是讓甲板燒出一個洞,而是甲板變「軟」了,到最後無法承受住戰機的起降重量。
若日後我們也在兩攻上裝備垂直起降戰機,那麼飛行甲板按照直升機起降級別設計是絕對不行的,必須要達到航母戰機的水平,同時最好引入甲板熱管理系統這樣的實時監控,對甲板健康進行關注。
除此之外,起降直升機作戰,和起降垂直起降戰機作戰指揮上也是兩個概念,以兩棲作戰的思維是否能指揮好搭載垂直起降戰機的兩攻呢?這點也需要完善兩攻的航空指揮能力,這點對指揮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搭載垂直起降戰機後,兩棲攻擊艦的戰術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何時選擇用制空模式,合適對地打擊,合適參與兩棲作戰,對指揮官的戰術靈活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指揮難度不亞於一艘航母。
同時兩攻搭載垂直戰機後成為了「準航母」,艦載機單價都在上億,已經成為高價值水面艦艇,此時護航工作如何展開也是大問題,在無法投入和航母同等護航能力的水平下,就需要考驗兩棲艦隊護航力量的編組智慧。
當然,甲板技術仍舊是重中之重,因為上面的還可以參考借鑑,而甲板問題則是美日都吃過大虧。現役8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在中期升級中,都單獨加強飛行甲板的耐受標準,以保證使用壽命。而日本出雲號在接受F35B之前專門單獨強化甲板,原因應該也是如此。
既然這樣,我們應該在現在開始積極研究耐熱高溫氣體的甲板,為以後的國產VTOL戰機鋪平套路,也表面重蹈美日覆轍,反覆浪費寶貴的資金用於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