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叫楊堅。
人們只記住了他兒子楊廣的荒淫無道,卻淡忘了他的雄才大略、豐功偉績。
被遺忘在歷史的深處,長達1500年的塵煙,令他面目模糊。
為什麼這個人值得寫呢?
從收集的資料看,他的歷史地位和價值被嚴重低估了。
據說遠在歐洲的拿破崙大帝在世時對他情有獨鍾。
一次接受採訪時,記者追問他的偶像,拿破崙不假思索地吐出兩個名字,一個是亞歷山大,另一個是來自己中國的楊堅。
楊堅?楊什麼堅?
幾個法國記者一臉懵逼,面面相覷,趕緊去查資料。
資料是這麼說的:楊堅,男,中國隋朝皇帝,生於公元541年7月21日,卒於604年8月13日。陝西華陰人。
廣大漢族人民應該感謝楊堅,因為在那個年代,少數民族控制著中國,漢族地位低下。
有點權勢的漢族人,會被賜姓。楊家就被西魏皇帝賜姓「普六茹」。
被當局賜姓很榮耀,但又非常彆扭。
楊堅的相貌奇特,很多史料對此進行了不厭其煩的記載。
外貌,給他帶來很多困擾,甚至帶來死亡風險。
《北史》記載,楊堅「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
上面這段古文,大意是英明神武,帥氣無朋。
態度君認為,專業修圖是史官們的職責所在,有所失真是正常,不要太苛責他們。
更可信的是下面這段歷史軼事。
公元583年(陳朝至德元年)底,後主陳叔寶素聞楊堅狀貌異常,讓手下畫其模樣。
一見之下,極其驚懼,「吾不欲見此人!「當場將畫扔到地上。
陳叔寶不是楊堅嚇壞的第一個人。
小楊降生時,據說屋內到處冒紫氣。
古人認為紫氣是一種祥瑞之氣,常附會為帝王、聖賢出現的預兆。
這個楊家剛出生的胎兒,「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楊堅額頭突出,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頭頂,下頜很長、目光犀利、掌紋似「王」。
這樣的相貌讓他親媽也嚇一跳,差點失手將他摔在地上。
相面術在我國歷史悠久,最早產生于氏族社會,完善於春秋戰國,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察看一個人臉部的某些特徵,來判斷其命運吉兇。
相士們認為,人的面部好像一個高深莫測的半導體晶片,承載了有關一個人一生富貴榮辱的核心科技。
當然也包括通過這種技術來識別一個人隱藏的內心。
楊堅特殊的容顏,差點給他招來殺身之禍。
27歲(568年),父親楊忠去世,楊堅承襲父爵。
齊王宇文憲很會看相,沒事就會琢磨業務。
他對武帝宇文邕(yōng)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大臣王軌說得更直接,「楊堅貌有反相」。
宇文邕諮詢大臣來和,來老師比較油滑,想給自己留條後路,謊稱"楊堅可靠"。
宇文邕不放心,又派大相士趙昭出馬。
他不知道,趙昭與楊堅私交甚篤,一份假情報再次呈送到他的御案之上。
趙昭勸說宇文邕,「皇上不必多慮,楊堅的命,最多不過是大將軍。」
宇文邕若有所思,自言自語道,「如果真是天命註定,那也沒有辦法啊」。
這是宇文邕皇帝生涯中一次重大的誤判。
後來他的兒子宇文贇(yūn)即位,立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后。
楊堅直升柱國大將軍、大司馬,位列三公之上。
老楊家從此坐大,擋都擋不住。
楊老師是」一夫一妻制」的忠實踐行者,因為這事發生在古代,顯得特別可貴。
中國歷史上的500多個皇帝,擁有佳麗三千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後宮兩性比例嚴重失調。
但是,大家發現沒有,只有那些認真經營愛情的皇帝,最終才能有所作為,光照汗青。
有人說,這不是扯嗎?
一個皇帝,權勢薰天,女人多得不要不要的,他還能有純粹的愛情?
大家不要誤解愛情,它的生命力是很強的,能在各種環境下生長,有時候還會瘋長。
而傑出的皇帝,往往能把性和情分得很清楚。
典型如劉邦和呂后,唐太宗與長孫皇后,朱元璋與馬皇后……都是和諧婚姻、共同創業的示範,放到現在也是「五好家庭」(並不排斥三宮六院)。
但,以上三位跟楊堅相比,又算是很花心了。
因為楊老師的一生,只愛一人。
愛本質上是一種排他的驕傲。
在公開場合,楊堅多次表達了這種驕傲——「朕的五個兒子都是同一個女人生的,古往今來,哪個皇帝能夠做到「(旁無姬侍,五子同母)?
也有人不客氣地說,那不是愛,而是俱內。
態度君認為,愛到極至,便是俱內。
出於國家發展的需要,楊堅建了三宮六院,編制眾多。
但是很遺憾,後宮美人都是虛設,他是從來不去的。
能抵抗這種誘惑的男人,在我看來,大約就是聖人了。
他甚至給那個女人寫情書,其中一封寥寥數字,卻意味深長——
我有一個夢想,遇你,纖風,共夕陽。
這應該是剛對上眼的時候寫的。
讓他愛到地老天荒又無比驕傲的女人,名字獨孤伽羅。
她14歲的時候就過門,毫不嫌棄丈夫的外貌,共同生活了40多年。
這個女人的父親獨狐信很有來頭,有人說他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嶽父」。
因為他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三個朝代的皇帝——
宇文毓,北周第二位皇帝;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
李昞,李世民的祖父,後追封為大唐元皇帝。
想想100年前,宋氏三姐妹嫁給三大家族的榮耀,就知道獨狐信當年是多麼的牛叉。
獨孤氏與楊堅能走到一起,是天作之合。
與楊堅的孤兒身份不一樣(幼年長期在寺院生活),獨孤氏出身貴族,從小就培養了一種貴族氣質。
她愛好讀書,並能融會貫通(不是讀死書),時常對人對事有獨特見解。
兩口子是典型的先結婚,後戀愛。
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這種交流習慣一直持續到楊堅坐到龍椅上。
百官經常會有一些爭吵,明槍暗箭很是平常,平衡那些勢力,很累很累。
回到家,獨孤氏總能幫楊堅分析,給他一些建議。
楊堅在她眼裡,不是一個皇帝,而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
獨孤氏最大的優點,是她很懂得分寸,不過分強勢,每次點到即止,不過分介入政治。
所以她沒成為呂后、武則天那樣的危險人物。
她還反腐拒腐。
有一次,幽州總管殷壽看到一顆突厥的夜明珠,碩大耀眼,便想買來獻給獨孤氏。
但是她拒絕說,「戎狄經常侵擾邊境,將士打仗很苦,我怎麼能獨貪此寶呢?「
獨孤氏明事理,給楊堅在朝內朝外加了不少分。
正因為這個原因,獨孤氏去世後,楊堅請全國最著名的50多名高僧為其超度亡魂。
他甚至冒著天寒地凍,親自為獨孤氏送葬,一反節儉作風,修建當時天下規模最大的定禪寺。
生命的最後兩年,他經常坐在佛堂裡,默默垂淚,思念妻子。
公元581年,楊堅稱帝,徹底結束五胡亂華以來280多年的混亂局面。
他是個創意高手、戰略大師,以下制度都是他創造出來的,一直為後世沿用。
三省六部制、科舉選拔制:這兩個不用說了,實在是天才之舉。
他廢除宮刑車裂等酷刑,首次確立五刑體系(笞[chī]、杖、徒、流、死),官民犯事,照此處理,成為社會穩定、文明發展的重要制度。
他主政期間,漢文化被確立為國家正統,漢族成為中國最大的民族。
他是超級工程愛好者,最令人稱道的是在他治下開鑿的、以洛陽為中心,從南到北綿延2700多公裡的大運河。
這項偉大的工程,促進了華夏大地物流的暢通,使得長江和黃河兩個流域的文明聯為一體。
宋朝著名抗金將領李綱認為大運河很酷,「混南北為一區」,而楊堅「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
李綱一向清高自傲,能有這麼高的評價,十分難得。
這樣的偉大皇帝,生活卻極其簡樸,他的座右銘是"成由儉,敗由奢"。
就連寢宮的窗簾,也由布幔縫製而成,拒絕珠光寶氣。
他很愛百姓,有一次關中饑荒,隋文帝讓人把百姓吃剩的東西帶回,當場淚如雨下,要求皇族(自己帶頭)禁食酒肉一個月。
如果讓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進行PK,楊堅並不輸給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
他的治國成績,吸引了世人的注意。
美國學者麥可·H·哈特寫過一本《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楊堅與成吉思汗、毛澤東,作為中國僅有的三個「罕見」偉人,位列其中。
這樣的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為他打call?
彩蛋:
公元587年三月,突厥攻打當時還很弱小的室韋部落。
位於大興安嶺的室韋眼看就要滅種。
廣大少數民族幹部群眾聯名向隋朝求援。
楊堅令人擬詔,嚴厲批評突厥領導人阿波可汗"好兵黷武"。
楊堅的面子很大,室韋僅有的血脈得到保護。
600年後,這個部落出了很多英雄,最出名的那個,名叫成吉思汗。
歷史的深處突然充滿了巧合的空氣。
這裡是「歷史有態度」,一個專注於歷史、人文、深度思考的匠心公眾號(ID:historyhigh)。在這裡,不僅有專業、有趣的歷史故事,還有缺月梧桐、李栩然、張贏、陳雩、溫伯陵、五道口貂蟬等一眾知乎歷史類高贊答主帶來對歷史的匠心解讀。一定讓你讀得過癮、讀後尚覺意猶未盡、餘韻悠長。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點擊下方的在看並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