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蘇東坡被人們尊稱為「坡仙」,他本人相信有神仙麼?

2020-12-20 寫乎

作者:劉永

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5月,六十四歲的蘇東坡結束了長達3年的海南島流放生涯,遇赦北歸。11月蘇東坡接到朝廷詔命:「官復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在外軍、州任便居住。」蘇東坡被任命為成都玉局觀「提舉」,準予退休。成都玉局觀是一座著名道觀,殿宇輝煌,始建於唐朝,傳說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曾於此坐在局腳玉床上講經,因而得名。

北宋初年,宋真宗極力推崇道教,朝野上下,道風大盛。真宗動用國力,對道教宮觀建設投入巨額資金,並恢復了「宮觀官」制度。有大臣因年老不能任事者,常被任命為祠祿官,在宮觀領官俸而無職事,以示優待。當時擔任祠祿官的俱為宰相、知制誥等朝中高官,人數較少。祠祿官無疑就成為了官位、品階高貴的象徵。

到了神宗熙寧時期,王安石利用宮觀官制度來安置受排擠下臺的反對派,祠祿官的人數隨即增多。祠祿官設宮觀使﹑判官﹑都監﹑提舉﹑提點﹑主管等名目,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人等。蘇東坡最後的官職即為成都玉局觀提舉,道觀成為他官宦生涯的最後歸宿。這樣,蘇東坡在無形之中也就成為了知名的道教人物,平添了幾分仙風道骨的神秘色彩。

一、蘇東坡與成都玉局觀的奇緣

用道教觀點看,萬物演變皆有定數。蘇東坡與道教之間似乎具有與生俱來的情緣,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總是與道教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在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眼中,成都玉局觀正是兒子蘇軾、蘇轍兄弟生命的起點。

蘇洵十九歲時,娶眉山富豪程文應之女為妻,婚後一直沒有男孩。天聖庚午(1030),二十二歲的蘇洵到成都玉局觀參觀遊玩。蘇洵在道士無礙子佔卜算卦的攤位上,看見了一張美男子畫像,筆法清奇。無礙子對他說:「這是張仙,祈福生子,有求必應。」於是蘇洵就用自己隨身佩戴的玉環,換得了張仙畫像。蘇洵回家後,每天禮拜張仙畫像,後來竟然接連喜得麟兒。(蘇洵《題張仙畫像碑》)。蘇洵把蘇軾、蘇轍兄弟的誕生歸功於成都玉局觀,歸功於張仙,而且還寫文章推廣自己的經驗,要求子孫敬事張仙。

《眉山縣誌》註解說:「張仙,指唐眉山人張遠霄,曾師事陸修靜,後居邛崍崇真觀,觀中有石刻像,相傳有求嗣者,禱之則應,此為蘇洵在慶曆八年(1048)所寫。」。原來,這張仙是唐代眉山人張遠霄,傳說他得道成仙后,常以彈弓逐打兇神「天狗」,為人們消災避邪,保佑世人生兒育女。

張遠霄是唐代眉山人,他對自己的家鄉倒是特別照顧,一下子就給眉山蘇家護送了蘇軾、蘇轍這兩位「文曲星」下凡。古人迷信情有可原,就連蘇洵這樣的知識分子對此都是深信不疑,心存敬畏、感激,就更不用說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了。

二、蘇東坡的啟蒙老師是一位道士

中國道教發源於巴蜀地區,正是在這片溫暖溼潤的土地上,道教找到了最適合生長發展的土壤。北宋時期的眉山乃至四川地區,道教氣氛非常濃厚,道教觀宇更是遍布城鄉。這些道觀除了是人們祭拜神靈、寄託精神的場所,還兼具救濟、教化的功能。

《東坡志林·道士張易簡》載:「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子幾百人,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太初,眉山市井人子也。」天慶觀即是蘇東坡的小學校,學生上百人,頗具規模。蘇轍也在《龍川略志》中說:「予幼居鄉閭,從子瞻讀書天慶觀」。想不到,兩個大文豪兄弟的啟蒙老師竟然是一位道士。

張易簡,名不見經傳。蘇東坡《題李伯祥詩》記敘:「眉山矮道士李伯祥好為詩,詩格亦不甚高,往往有奇語。伯祥與易簡往來,嘗嘆曰:『此郎君貴人也。』不知其何以知之?」。兒時的蘇東坡對這位矮個子道士李伯祥印象深刻。李伯祥一見到小孩兒蘇東坡就說他是「貴人」,真可謂眼光獨到。

蘇東坡的確是張易簡的「貴人」,沒有蘇東坡,誰知張易簡是何許人也?張易簡對蘇東坡要求嚴格,精心培育,而且頗為欣賞蘇東坡的聰明伶俐。蘇東坡對老師也是念念不忘,到老了,就在謫居海南島時,蘇東坡還夢見自己回到天慶觀,聽張老師講解道教經典《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蘇軾《眾妙堂記》)。

慶曆三年(1043),朝廷開始「慶曆新政」改革,蘇東坡被父母送入天慶觀讀書。少年蘇東坡渴求知識,總愛打破砂鍋問到底。

一天,張易簡的朋友從京城帶來了詩人石介寫的《慶曆盛德詩》,蘇東坡從旁竊視,好奇地詢問先生,詩中所寫的這些人是幹什麼的?張易簡說:「小孩子知道這些有啥用?」蘇東坡回答:「如果他們是天上的神仙我就不敢知道,既然他們是人,知道又有什麼不可以呢?」蘇東坡的回答讓張易簡刮目相看,他給蘇東坡詳細講解《盛德詩》,稱讚韓琦、範仲淹、富弼、歐陽修等四人是人中豪傑,鼓勵蘇東坡以他們為榜樣,學好本領,將來報效國家。

蘇東坡當時雖然不完全懂得先生講的道理,但他的心目中卻從此立下了精忠報國的遠大志向。可以說正因為有了張易簡的正確引導,才成就了蘇東坡以後的偉大功業。

三、蘇東坡痴迷道家「煉丹術」

在遭遇「烏臺詩案」的沉重打擊之後,元豐三年(1080),貶官黃州的蘇東坡醉心佛道,尋求精神寄託,以逃避新黨對他的監視、迫害。他潛心修道,對道家丹道修煉甚至達到了痴迷的程度。

元豐六年(1083)五月,蘇東坡在黃州臨皋亭的南畔築屋三間,名之曰「南堂」,並作有《南堂》組詩紀念。詩中云:「暮年眼力嗟猶在,多病顛毛竊未華。故作明窗書小字,更開幽室養丹砂。」蘇東坡時年四十六歲,說自己「暮年」實指其心灰意冷的處境。他正處於耳聰目明、滿頭青絲、精力旺盛的時候,卻不得不躲進幽室,潛心修道,靠提煉丹砂來打發虛度大好時光。由此,蘇東坡開啟爐灶,迷戀丹道修煉,一發而不可收拾。

蘇東坡閉關修煉,期間作《陽丹訣》、《陰丹訣》,具體介紹了兩種煉丹術。文中記敘了他利用人體尿液、乳汁進行煉丹的方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也不知東坡是如何得來這樣離奇怪異的養生秘術?

蘇東坡在黃州時,有多位道士前往拜訪,更有人直接給他饋贈丹藥。丹砂又稱「硃砂」,是一種棕紅色,色彩鮮豔的礦石。丹砂是道家煉丹的重要材料之一,道家用丹砂配合其他藥物,以爐火煉製成丹,然後服用,據說久服可以令人身輕氣爽,長生不老。秦漢時期,道家就開始煉製丹藥。魏晉時期,文人士大夫服食丹藥成為風尚,歷代此風長盛不衰,綿延不絕。

丹砂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硫化汞,具有毒性,但由於長生不老的巨大誘惑,即使服食丹藥中毒身亡也被視為修成正果。鋌而走險的人前赴後繼,趨之若鶩。明清時期,甚至還有幾位帝王,因服用所謂「仙丹」導致中毒,一命嗚呼。

出於養生和道家修煉的需求,蘇東坡開始大膽嘗試煉製、服食丹藥,到了晚年,競至痴迷。紹聖元年(1094)六月,五十八歲的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廣東惠州),惠州所在的羅浮山正是蘇東坡崇拜的煉丹家葛洪煉丹修行的地方。當年葛洪南行至廣州,被刺史鄧嶽挽留,乃止於羅浮山煉丹。葛洪居羅浮山多年,優遊閒養,著書立說。葛洪在其著作《抱樸子》中說:「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發出了令人振聾發聵的丹道養生宣言。

相傳,蘇東坡和兒子蘇過在羅浮山葛洪煉丹灶附近搭建了一間「東坡山房」,並曾在這裡清修煉丹。蘇東坡追隨葛洪,就連做夢都還在與葛洪談論煉丹之事。然而煉丹並非易事,蘇東坡苦心經營,孜孜以求,卻總未能煉製出滿意的「仙丹」。他雖撰寫了《陽丹訣》、《陰丹訣》、《龍虎鉛汞說》等煉丹方術文章,但畢竟停留於理論層面。

煉丹未成,蘇東坡把原因歸結於自己不能擺脫塵世紛擾,意志不堅定。蘇東坡心中著急,無奈之下求助於「得道」的朋友。在《與劉宜翁書》中,蘇東坡請求劉宜翁傳授道術秘方,並希望他慷慨惠贈煉製成的外丹。信中蘇東坡對劉宜翁執師生之禮,言辭懇切,甚至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看到那恃才傲物的蘇東坡,為了道術丹藥竟作如此低三下四之態,實在讓人大跌眼鏡啊!

仔細想來,與其說晚年蘇東坡痴迷丹道,毋寧說這是他對現實的逃避,是他對道家思想的認同,也是他對自己坎坷命運的抗爭。

四、蘇東坡被人們尊稱為「坡仙」的來歷

建中靖國元年(1101)7月28日,蘇軾走完了他六十六年的人生旅途,終老於常州城內顧塘橋畔孫氏館。蘇軾在臨死前說:「我生不惡,死必不墜,慎無哭泣以怛化(驚動)。」。問其後世,不答,湛然而逝。(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據《莊子·大宗師》記載: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曰:「叱,避!無怛化。」。兩相對照,蘇東坡臨死前的遺言、情景和道家經典《莊子》中「真人」子來病死時的情景如出一轍,可見他受道家影響之深。蘇軾逝世的消息傳出後,常州人「相哭於市」,人們紛紛湧向孫氏館與東坡最後一別,悼念這位曠世奇才。

修道成仙是蘇東坡晚年一心嚮往的夢想。蘇東坡因為擔任過翰林學士,故自稱「玉堂仙」;謫居海南島時亦自稱「鐵冠道人」。蘇東坡因晚年提舉成都玉局觀,又被後人尊稱為「蘇玉局」、「玉局老」、「玉局翁」。蘇東坡作為文湖州畫派的主將之一,其繪畫技法也被人稱為「玉局法」。

成佛成仙當然只是幻想,而蘇東坡生前卻多次被傳說升天,成了神仙。《東坡志林·東坡升仙》記載:蘇東坡貶居黃州時,同年好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去世,時人盛傳蘇東坡和他一起升天,象唐代詩人李賀一樣給玉皇大帝寫文章去了。連神宗皇帝都信以為真,為之惋惜、唏噓不已。後來,蘇東坡貶往海南,京城又盛傳他得道後,乘一葉小舟入海不還,家裡只留下一件平時愛穿的道服。

蘇東坡還好好地活著,就已經被人尊稱為「坡仙」,就像「詩仙」李白生前被人稱為「謫仙人」一樣。蘇東坡是繼李白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從這點看,兩位可以說都是出自道家的大文豪。

可惜,蘇東坡生前飽受命運捉弄折磨,死後也得不到安寧。宋徽宗上臺後,任用梁師成、蔡京等奸臣,嚴厲打擊元佑黨人。蘇東坡因此名譽掃地,他的文章字畫悉遭禁毀,其後代境況十分悽慘。宋徽宗沉迷道教,北宋末年道風盛行,達到了極致。道教已然成為國教。正是利用宋徽宗對道教的迷信,一位道士巧妙地幫助了蘇東坡。

據南宋張端義《貴耳集》記載:一天,宋徽宗在寶籙宮設道場祈福。某道士伏地長拜,給上天呈表,口中念念有詞,很久才起身。宋徽宗問他為什麼耽擱這麼久?道士回答說因為在天上遇見了故人。宋徽宗就問:那神仙是誰?道士答曰:「即本朝蘇軾也!」宋徽宗大驚。朝廷當然要繼續打擊元佑黨人,但又豈能因此去得罪神仙蘇軾?據說從此以後,蘇東坡的名譽逐漸恢復,他的後人待遇也得以改善。

相信蘇東坡是「文曲星」下凡的皇帝還不止宋徽宗一人,後世多位皇帝都是蘇東坡的崇拜愛慕者。清代,乾隆皇帝巡視江南時,就曾親自追尋、踏訪蘇東坡的遺蹤,還特地在常州題匾「玉局風流」。江山勝跡,因為千古風流人物而添姿添彩。於是,被傳說塑造為「坡仙」的蘇東坡就更加令人尊敬懷念了。

【作者簡介】劉永,四川綿陽人,現為公務員,愛好文史寫作,有《文同評傳》等書籍出版。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紅樓夢》裡,薛寶釵對史湘雲是塑料姐妹情嗎?

熱播劇《大秦賦》趙姬:將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是不靠譜的

相關焦點

  • 連雲港蘇氏,都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後代
    這幾年隨著尋根熱潮的興起,許多宗祠逐步地恢復、族譜的續修,舊有的堂號也重新回到了各姓人們的記憶中。當人們談到和自己同姓氏的歷史名人時往往流露出一種尊崇、自豪之情。像蘇東坡、蘇過才氣橫溢,品格清高深為世人所推重,其後代族人也引以為榮。仰泉堂號是贛榆上、下木套、蘇家嶺、東溫莊、範莊等周邊村莊蘇氏家族的堂號。仰泉堂號的出處,據家傳:明朝後期時局紛亂,倭寇騷擾。《隆慶海州志》同知張峰在中也說道:「(海州)土號廣遠而瘠薄,海產漁鹽。民多逐末,故田野不闢,米粟不豐。」
  • 《清平樂》VS《蘇東坡》
    我相信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憑你們再怎麼吹,還是要用實力說話!衷心希望不要拍成像清宮劇的那種狗血宮鬥劇! 其實在十幾年前也有一部反應北宋的電視劇,那就是《蘇東坡》,整個故事講述了一代大文豪蘇東坡的一生,從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一直到徽宗。
  • 蘇東坡,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傳》說明了這些道理
    」蘇東坡本人心智上才華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這是天地間一大奇蹟,在莎士比亞的創作上,亦復如此。莎翁詩句的遒健,是來自詩人敏感的天性與開闊豁達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蘇東坡的作品,閃耀著靈性的光芒,讀蘇東坡的詩詞,讓人深思,觸動人們內心。
  • 他是蘇東坡的父親,年輕時不學無術,卻是浪子回頭的典範
    北宋是一個文士輩出的朝代,曾經湧現出了像歐陽修、範仲淹、王安石等名垂千古的大文豪,而要論北宋最負盛名的文士是何人,那還得是來自四川眉山的才子蘇東坡。蘇東坡這個人可以說是非常的有才華,他不光學貫古今知識淵博,而且詩詞散文繪畫書法樣樣在行,是少有的全面發展型文學天才。
  •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最仰慕的古人是季札 仰慕到什麼程度呢?
    意思是說,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見到沒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內心反省自我的缺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飽讀經書,閱覽萬卷,其中最讓他仰慕的古人卻是吳國賢人季札。這是見賢思齊的典範,蘇東坡仰慕季札到什麼程度呢?
  • 蘇東坡用侍妾換白馬,致使身懷有孕的小妾當場自盡,這是真的嗎?
    蘇東坡用侍妾換白馬,致使身懷有孕的小妾當場自盡,這是真的嗎?明代的文學家馮夢龍在他的《情史類略》中記載了這麼一則小故事,說是大學士蘇東坡有一個婢妾,名叫春娘,蘇東坡即將被貶往黃州之時,曾有一位朋友蔣運使為他踐行。
  • 紀錄片《蘇東坡》全集: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只要你練書法,就繞不過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練書法不讀宋詞,怎麼也得吃飯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東坡肉…… 如果你愛蘇東坡,一定不可錯過——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關蘇東坡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
  • 蘇東坡的茶,才是你該幹下的雞湯
    這裡是北宋的最高司法機關,因為樹上經常黑壓壓的落著烏鴉,因此,人們也會把這裡稱這裡為:烏臺。此時的烏臺監獄,關押著一位特殊的囚犯。今年三月,他才剛調任湖州太守。一個御史把他謝恩表中的幾句挑出來,說他蔑視朝廷而彈劾他。隨後,新政勢力下躥升起來的舒亶、李定等人相繼上表彈劾。就這樣,官職被免,入京受審。史稱「烏臺詩案」。
  • 蘇東坡到底去了多少個西湖?
    蘇東坡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在各地為官。蘇軾的「西湖雖小亦西子「裡寫的是阜陽潁州西湖的美景,因為蘇東坡曾經被貶官到阜陽潁州,由於喜歡寄情於山水,便戀上這片可以讓他抒發感情暫且忘記政治上種種不得志的佳境而寫下此詩句。而為什麼也名西湖呢,網上流傳很多說法,但是最為大眾接受的說法是因為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古人曾有詩言: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汝潁及羅浮。東坡原是西湖長,不到羅浮那得休。
  • 郭沫若自比大文豪蘇東坡,寫下一首《水調歌頭》,讀罷高下立判
    唐宋八大家裡的蘇東坡、韓愈二人,他都瞧不上。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們從小背到大,郭沫若的《水調歌頭·歸途》,大多數人還沒有見過。於是摘錄出來,讓大家一同欣賞品評。於是,後期他也似模似樣地填了好幾首。其中一部分因為要通過出版社發表,前後修改了好幾次,然而結果仍然差強人意。 當文壇流行新詩的時候,魯迅一度為自己不能創作新詩而感到遺憾。但是魯迅先生寫出來的舊體詩中,卻出現了許多上好的佳句。
  • 故宮官宣,9月1日展出「蘇東坡」!這部央視出品的《蘇東坡》傳,可以先看起來了!
    可拆開糊名的紙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一位名叫蘇軾的年輕人寫的。蘇東坡二十歲高中進士,三十歲時已成為名頭最響亮的大文豪。可有才如蘇東坡,也並非完人,他也有著自己的性格缺點。02▼在蘇東坡進入仕途後,遇到了對他影響很大的人,也是他亦敵亦友的王安石。
  •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
    佛印禪師聽後,沉思了片刻,將手中的扇子扔進了河裡,這扇子是蘇軾送給他的,上面還有坡仙題的詩,蘇軾愣了片刻後哈哈大笑,原來,佛印禪師已經用行動做出了回答「水流東坡詩(屍)」。「沒想到這小沙彌跟師父一樣,十分機靈,他左顧右盼,正好看見有一頭驢在不遠處吃草,於是指了指那頭驢,對蘇東坡說到:「東坡吃草。「蘇軾啞然失笑,果然是有其師必有其徒啊。故事三:有一次,蘇東坡和佛印禪師坐在一起打坐參禪,蘇軾看佛印禪師一動不動,想要逗他,於是開口問道:」大和尚,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
  • 一碗東坡肉,背後有故事,它折射出蘇東坡豁達的人生態度
    說起蘇東坡,恐怕就連小學生都會認同他是一個才華橫溢,並且很有故事的人。蘇東坡一生命運多舛,經歷坎坷,卻生性樂觀豁達,不改初心,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硬生生地可以將別人眼中的苟且於世,活成不折不扣的瀟灑人生。
  • 我的鄰居蘇東坡
    蘇東坡考進士乃是事實上的狀元,制科殿試又拿了百年第一,所以我稱他是宋代唯一的「雙料狀元」。這個狀元後來幹了很多大事,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小時候我不知道蘇東坡厲害,他的家和我的家相隔一百多米。他的家八十幾畝地,我的家二十幾平米。他一天到晚坐在大殿裡,看上去委實有些陰森森哩,大殿外還有一口蘇家的井。那井水我喝了不少,甜絲絲的,涼浸浸的。
  • 【文悅】蘇東坡突圍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他預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靜寂,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突圍。黃州,註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 想到蘇東坡,我就呵呵呵
    有林語堂書寫《蘇東坡傳》為證:「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 蘇東坡吃過的茯苓芝麻面,哪些人最適合吃?
    文 :綠蘿蘿,微信號:greenluojie我們都知道蘇東坡是一位文人詞客,這位大文豪屢被貶謫,仍然豪放豁達,自強不息
  • 天上一顆星 地上一個人 奎星下凡的蘇東坡
    蘇東坡畫像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年-1110年),奸臣蔡京當道,妒賢嫉能。為打擊政敵,誣陷張商英、劉安世等大臣,以及已故的司馬光、蘇東坡等309人。蔡京命人將這些人的名字刻在石碑上,立於端禮門,史稱元祐黨人碑。
  • 長恨此身非我有——蘇東坡的人生突圍
    當然餘先生在這篇以及很多篇中都暗有對標「文化英雄」的自詡自憐情結,讓人實在難以接受。但他一個「突圍」,確實比很多研究蘇東坡的人更能總結蘇軾境界晉級之徑,即時時處處能超越當下痛苦困頓,活得灑脫自得的心態把控能力。何為痛苦困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