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十年紀念!這部臺灣票房最高的電影,紀錄至今無人破

2021-01-12 電影之島

大家好,我就是那個,大家一看到名字,就會說完了完了,他又要把閱讀人群的平均年齡,拉高到30歲高齡,的,落山風,風叔本叔

風叔的一大頑疾,就是囉嗦,那,就先給你囉嗦下我筆名的來歷吧

其實是因為下面這首歌的這句歌詞

最早因為聽到我女神張清芳在她的《留聲3》中的《月琴》的這句「落山風 向海洋」,就有了筆名的來歷

我可能是整個華人世界中,搜集《留聲3》這張一不小心錄成HIFI唱片的民歌翻唱專輯最多版本的人吧(甚至散盡家財搜羅了點將1991年無IFPI首版CD和東芝黃金版)

但是《月琴》的原唱,是鄭怡

賴西安(李潼)先生的歌詞中有一句「獨不見恆春的傳奇」,是為了紀念那位「老歌手琴音猶在」的國寶級月琴大師——陳達

2008年,臺灣電影《海角七號》裡,那個說著「我是國寶」的茂伯,就可以看成是陳達的化身,因為《海角七號》的發生地,就在陳達的家鄉恆春半島,而茂伯,就是那支草根樂隊裡,彈著月琴的老郵差

今天,201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正好上映十周年

這是臺灣版當年的正式海報

放大看,當年的上映時間,就是2008年8月22日

今年寫好多臺灣電影的十年紀念,因為2008年,正好是臺灣電影爆發之年,這一年之後的臺灣電影時代,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後海角時代」

《海角七號》當年到底有多紅?

它在臺灣地區的總票房,是5.3億新臺幣,至今仍然是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這部電影的導演魏德聖之後的《賽德克巴萊》雖然總票房過8億新臺幣,但上下兩集分開單獨計算,還是無法追上《海角七號》

當年《海角七號》在臺灣的影響力,演化成為了一股社會現象,當時你要是在單位學校不能加入討論這部電影的行列,你基本上相當於沒有在2008年下半年的臺灣生活過

高能預警一下,風叔要開始十年「考古」放大招了,我將會梳理下自己那個時候對待《海角七號》的態度、評價以及軼事

實際上,風叔從始至終,都真的沒那麼喜歡《海角七號》的

首先要感謝時光網博客還依然存活著,那些十幾年前自己奇奇怪怪的觀影體驗和感受,依然好好地躺在網際網路裡

風叔的時光網博客停在了2015年,已經是堅持得夠久,夠長情了,這十數年間,出現了各種各樣新的媒體平臺,時光網也被萬達收購,主業轉向,社區這一塊,早就式微,但當年真的是雲集了國內很多知名影評人和資深影迷的寶地,我如今在電影方面還在保持聯絡的朋友,大都來自這兒

風叔在13年前,和一幫做電影媒體的前同事有一個賭約,就是各自寫自己專攻的區域電影內容,看誰寫得長久,可是,現在那些前同事,都大都失去聯絡,當年的約定,你們還記得麼?

風叔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寫臺灣電影的,最早在BLOGCN,叫【戀戀風塵】,後來才去時光網,寫的內容,七成是臺灣電影資訊、消息和影評,三成是其他影視相關

現在來看當時的標題,其實早就是自媒體的雛形,我也知道當時有一些傳統媒體的編輯會直接把我的內容拿去用,那正是我推廣臺灣電影的初衷,反正小眾,能有人用,已是不錯。這幾年偶遇好幾個人都給我說,當年他們寫關於臺灣電影的畢業論文,也有在我的博客查年度臺片資料

這是當時博客的部分標題,有一種「明明知道大陸不會上映,卻搞得好似自己是住在臺灣的記者」的代入感

有意思的是,下面這兩條內容中的主人公,《一一》中阿弟的扮演者陳希聖,和《沉睡的青春》導演鄭芬芬,十年後聯合在大陸做了一部電影,就是這幾天熱得燙手的《快把我哥帶走》

那個時候風叔最愛的臺灣女星是關穎,她如今最大的愛好就是生娃,今年10月將生第三胎了,加油卸貨啊陳大小姐!

而關於《海角七號》的消息,風叔最早是2007年10月,也就是電影爆紅前近一年報導的,按照當時臺灣電影市場的行情,我對這部電影是不看好的,言語裡也很主觀地「希望它收回成本」

哈哈,我覺得當時最好笑的一句,是「這個叫魏德聖的導演,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事實證明,魏德聖導演本來就是個「瘋子」啊,他後來的《賽德克巴萊》,以及現在的「豐盛之城」計劃,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算是正常的了

接著下來,在《海角七號》上映前一個月的一篇影訊中,我對《海角七號》也是不太客氣的,後來被證實啪啪打臉的有兩點,一是我斷定這部電影不會大陸上映,二來擔憂魏德聖如何還債,呵呵

2008年9月8日,也就是《海角七號》在臺灣上映兩周,票房已經接近4000萬的時候,我寫了一篇《豪賭的勝利》,真真兒是馬後炮呢

《海角七號》在臺灣算是慢熱型,上映快一個月的時候,票房過億,開始成為全民現象,我寫了一篇《臺灣本土電影熱到發燙,厚積薄發還是迴光返照》,事實上,現在回看臺灣電影的2008年,既是厚積薄發,也是迴光返照

2008年國慶假期的時候,《海角七號》的一個清晰度一般的視頻版本,突然在網上流出,因為當時對它的大陸公映,完全不抱任何希望,所以急急地就看了。我寫了一篇《【海角七號】初賞印象分》,給《海角七號》打了百分制的68分

哪裡知道,這篇文章,惹了事端。當時它在時光網的閱讀量是超過18000次,這是個什麼概念,對於時光網這樣專業博客,這個數字無異於今天微信公眾號的十萬+

這篇文章造成了兩岸網友的激烈交鋒,甚至有臺灣網友組團而來,但不可控的是,從交鋒變成謾罵,從謾罵變成人參公雞,從只談電影本身,變成了敏感詞大討論,嚇得我趕快關閉了評論,設置為只能會員登陸可見,但已經止不住了(十年後時光網還是一條不剩地保留了這些留言,也是不易,再次向時光網鞠躬)

今天,時光網也做了一個《海角七號》十周年的專題,哈哈,那個賭徒就是魏德聖

從這篇其實連影評都不算,只是觀後感的文字,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兩岸的文化鴻溝之寬,兩岸相互是多麼的不了解,超乎想像

因為網絡暴力,也因為題材太敏感難以拿捏,更因為自己覺得《海角七號》真的只是水準線以上的片子而已,我推掉了當時所有媒體關於《海角七號》的約稿

到了2008年10月底,《海角七號》在臺灣的號召力已經堪稱摧枯拉朽,但我在博客寫了一個通告,宣布不再單獨聊《海角七號》,真是被那種因為相互不了解而生的網絡暴力,嚇慫了。同時,那個時候,被認為「絕無可能」的大陸引進,竟然也有了眉目

那年金馬獎,《海角七號》入圍九個獎項,因為正是紅到炸裂的時期,甚至有一種「不得金馬獎,評審可能會被憤怒群眾口水淹沒」的坊間氛圍。也是從那一年,我開始了今年搜狐,明年網易,後年騰訊,一年都沒落下的金馬預測撰文生涯

2008年第45屆金馬獎的主要獎項,除了男女主角之外,我幾乎都預測對了,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很多年過去後,你會發現那年的金馬評委的眼光,是對得起時代,對得起電影本身的

那個時候金馬還沒有最佳新導演獎,否則魏德聖一定得獎,兩年後,金馬才增設了最佳新導演獎

2009年2月14日,情人節,《海角七號》終於在大陸上映,至於它的大陸版動過多少剪刀,甚至連「CNM的臺北」這句經典都剪掉,都無所謂了,它能在大陸上映,已是奇蹟!

我在上映當天就去看了《海角七號》,回家後立馬寫了一篇《海角七號三賞印象分》,在真正看過大銀幕之後,將自己的評分調高到78分

《海角七號》的引進,是大陸引進電影的一個高光時刻,甚至,是一個美好時代

這篇文字,水軍不見了,都是冷靜討論的同好留言

比如和他見過三次面他依然對我臉盲的二哥,我對他不臉盲的原因,是因為他和臺灣導演林書宇簡直長得就像雙胞胎

比如當時因為《瘋狂的賽車》被「圍毆」的灰狼同學,後來我們一起,和黃豆豆創立了【映畫臺灣】

就像灰狼說的一樣,《海角七號》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但媒體把它吹高了

今天再去看豆瓣的7.5的評分,是妥帖的

風叔從那時候起,每年都要選出自己的臺灣電影最愛名單

2008年我最愛的臺灣電影是豆導的這部

年度最愛導演是這位

不過《海角七號》拿到我個人私心的好幾個單項獎

即便是今天來紀念《海角七號》十周年,我也要說,它產生的電影之外的意義,遠遠大於電影本身。《海角七號》之於大陸而言,是讓人吃驚地發現,那麼多年了,兩岸之間,特別是兩岸文化方面的了解與溝通,還是太淺太淺

整整十年過去了,這樣的境況,其實並未有明顯改觀

所以,我們紀念《海角》十周年,並非要紀念它本身

實際上,《海角七號》的十周年紀念,從今年的臺北電影節特展,就開始起跑了

近幾年來,男女主角田中千繪和範逸臣的緋聞,就一直沒斷過

他們參加《海角七號》紀念活動也是刻意保持距離

這十年來在中國的演出密度非常高的中孝介,2018年中國巡迴演唱會的名字,就來自《海角七號》十周年,叫「遠揚十年,海角重現」

這些天,臺灣也在舉行各種活動,紀念《海角七號》十周年,比如中孝介就親自到臺灣,參加了一場《海角七號》的特別放映

桃園電影節則請來導演魏德聖和著名影評人鄭秉泓對談

「海角幫」的人兒們,現在在幹嘛?

魏德聖成為每一部長片,都在大陸上映的臺灣導演,「登陸」概率之高為臺灣導演之最。2012年5月,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艱難在大陸上映,風叔還去成都參加了魏德聖的新片宣傳籤售會,可能是主辦方怕他尷尬,找了一群影視學院的學生來扎場子,場面熱烈,反而風叔只籤到了書,而沒來得及,把背包裡的《海角七號》原版DVD拿出來給他籤名

也完全沒有想到,身份一直被質疑甚至攻擊的魏德聖,去年的新片《52赫茲,我愛你》還是在大陸上映了,儘管票房真的讓人一聲嘆息

本來呢,今年3月要在大陸上映的陳思誠主演的《約會大師之愛在響螺灣》裡,田中千繪是主演之一,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跳票了,田中千繪和陳思誠看上去對手戲不少

範逸臣之後一直在大陸發展,但選片質量一直是下坡路,去年院線上了一部《識色,幸也》,豆瓣3.3,票房49萬

2017年9月本來要上一部和鄭中基主演的《搞怪奇妙夜》,結果跳票,估計未來上映希望渺茫

今年拍了一部《幸福魔咒》,據說今年9月上映,但看來很懸

突然覺得《海角七號》就是範逸臣的「幸福魔咒」

演大大的楊蕎安,當年才14歲,現在改名叫安乙蕎,正式做了演員,本來呢,這個周末,也就是8月24號,她主演的大陸文藝片《讓我怎麼相信你》將上映

無奈啊,暑期檔太殘酷,這部只好挪到9月14號,不過還好啦,至少和可愛的大大,有一次十年之約

當年處於人生低谷的林曉培,《海角》之後並沒有當演員,卻運氣不好遭遇合約糾紛,不過,她還是一直在做音樂

」水蛙」應蔚民最近的角色,是去年金馬得主《血觀音》中的辜獻忠,風叔去年金馬影展跟著黃豆豆老師去《血觀音》首映,認明星比卓偉還厲害的豆豆老師,指著從我們身邊走過的大背頭男子說,那個,是水蛙……好吧,他就是我唯一親眼見過的《海角》的演員了

馬拉桑馬念先也一直在拍戲,風叔在K歌的時候,最愛唱他為《總鋪師》唱的《三八阿花吹喇叭》

音質清澈的梁文音一直在做歌手,前年嫁人,今年還在出新專輯

演櫃檯小姐美玲的張心妍,嫁給了蔣友柏的表哥,生了兩個女兒,基本上就淡出演藝圈了

演「代表」獲得金馬獎的馬如龍和演範逸臣媽媽的沛小嵐本是一對夫婦,他們偶爾還在演戲或出綜藝節目

演警察的民雄很少有新聞,也極少曝光,最近的新聞,還是他娶了自己的女助理

「茂伯」林宗仁在《海角》後成為炙手可熱的影視新人,片約不斷,但很可惜,他於2011年11月不幸去世,享年64歲,和陳達一樣,「思想起」戛然而止

雖然「海角幫」幾乎全員到齊客串《52赫茲,我愛你》,卻因為沒有了茂伯,讓人感到非常遺憾

說起來你都不相信,因為戶口的原因,風叔去年才想盡了辦法,踏上了臺灣的土地,但從始至終,都沒有把恆春列為目的地

但當我忙天荒地在桃園趕飛機離開的時候,最後15分鐘在機場商店搶購的臺灣伴手禮,竟然是馬拉桑的小米酒(心理暗示真是個無比厲害的東西)

風叔離開桃園機場的候機室,竟然叫做「臺灣電影候機室」

此處應有馬拉桑小米酒贊助的廣告才是(然而並沒有)

相關焦點

  • 《海角七號》12年紀念!這一部臺灣票房最高的電影,紀錄至今無人破
    《海角七號》是2008年出品的臺灣愛情電影,這是魏德聖首部劇情長片。影片於2009年2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由範逸臣、田中千繪、梁文音和中孝介等聯袂出演。2008年正好是臺灣電影爆發之年,這一年之後的臺灣電影時代,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後海角時代」《海角七號》當年到底有多紅?它在臺灣地區的總票房,是5.3億新臺幣,至今仍然是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這部電影的導演魏德聖之後的《賽德克巴萊》雖然總票房過8億新臺幣,但上下兩集分開單獨計算,還是無法追上《海角七號》。
  • 《海角七號》上映十年 臺灣電影的一場票房奇蹟
    作者: hello王小羊即使《海角七號》已經問世10年,如今再談起這部臺灣電影創造的票房奇蹟,仍有人不解:「還不錯,但有那麼好嗎?」2008年8月22日,《海角七號》上映當天全臺灣票房僅有92萬新臺幣,但隨後兩天半的時間票房破500萬,雖不算高但對長期低迷的臺灣本土影片而言已算佳績。
  • 《海角七號》導演又有新作,他會再次帶來驚人的票房嗎
    如今人們提到他,不時就會提起 2008 年的《海角七號》,這部同樣是描繪社會中小人物的故事。魏德聖在僅 5,000 萬(臺幣)的製作成本之下,最終創下 5.3 億(臺幣)的高票房紀錄,至今仍是臺灣電影票房中最高紀錄保持人。這樣的成功,當年被不少媒體稱為奇蹟。事實上,第二名也是他在 2011 年的作品《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 11年前的愛情電影,創造臺灣華語片最高票房,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正如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海角七號本片曾獲得第45屆臺灣金馬獎提名;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提名;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年傳媒年度致敬電影提名。在上映當年(2008年),影片在臺灣本土票房先期不利的情況下,靠口碑一路逆襲,創下累計票房5.3億新臺幣的「神話」,至今仍是臺灣本土華語片的最高紀錄保持者。要知道,在當時人口只有2300萬的中國臺灣省、市均票價250新臺幣的情況下,這樣的票房成績,相當於差不多10個人當中,就有1個人觀看過本片!電影故事節奏雖慢,卻異常暖心。
  • 《海角七號》十周年,當年為了它在博客吵翻天的網友,現在怎麼樣了?
    今年寫好多臺灣電影的十年紀念,因為2008年,正好是臺灣電影爆發之年,這一年之後的臺灣電影時代,甚至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後海角時代」《海角七號》當年到底有多紅?它在臺灣地區的總票房,是5.3億新臺幣,至今仍然是臺灣地區華語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保持者,這部電影的導演魏德聖之後的《賽德克巴萊》雖然總票房過8億新臺幣,但上下兩集分開單獨計算,還是無法追上《海角七號》
  • 超越《海角七號》!《鬼滅之刃》成臺灣最賣座亞洲電影
    日本漫畫家吾峠呼世晴作品《鬼滅之刃》推出的電影《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自10月30日上映至昨(6日)共38天,全臺累積票房已超過5.37億臺幣,在臺灣影史歷年票房排名中,不但擊敗在2017年上映最賣座韓片《與神同行》(5.13億),連臺灣最賣座國片《海角七號》(5.3億)也不是對手
  • 魏德聖的《52 赫茲,我愛你》來了,他說這是城市版《海角七號》
    在《海角七號》上映快滿十年的時候,導演魏德聖再一次推出了愛情片《52 赫茲,我愛你》。這是一部融合了歌舞、喜劇元素的音樂劇,影片以臺北為背景,講述了大城市男女的愛情故事。果子電影公司出品,魏德聖與遊文興、蘇達共同編劇,黃志明、吳明憲擔任監製,已於今年 1 月、2 月在臺灣、香港先行上映。6 月 16 號,大陸的觀眾也可以在影院裡看到這部影片了。並表示當初是因為厭惡臺北,於是以臺灣南部為背景拍出了《海角七號》,而現在拍《52 赫茲,我愛你》則是因為找到了與臺北這座城市共處的方法。
  • 去臺灣錯不過的「海角七號」
    某一回N朋友說:想去臺灣想看「海角七號」我:看最近臺灣這麼「猛烈」估計是「海角沒有號」《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在如今的2019年來看,已經是老片了,有十歲了吧。如今對電影的熱忱相當低,原因尚不知曉,於是當回憶電影的時候,腦袋裡就那幾部:《阿甘正傳》、《諾丁山》、《貧民窟百萬富翁》、《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同樣看了好幾遍,總之,能讓我看好幾遍電影,要天時地利人和。目前都是高二到大學前,這段時間,喜歡反覆看一部電影。或許是那時候理想化的東西特別豐富。每部電影都有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
  • 《艋舺》票房破億 締造臺灣電影新紀錄(圖)
    《艋舺》上映不到一周,全臺票房破1億1千萬,締造臺灣電影紀錄,帶動相關行業商機,網友kuso作品應運而生,更紅到連盜版都出現。監製李烈與導演鈕承澤(鈕承澤)12日帶演員到片中最重要場景艋舺清水祖師廟還願,榮耀之餘仍不忘謙卑地謝神謝天,為臺灣祈福新年國泰民安,苦難過去,一切更美好。
  • 十年過去了,它仍是臺灣本土票房最高的電影
    這類臺灣電影總能刷爆朋友圈,收穫票房和口碑雙豐收。但在我心目中排在第一位的臺灣電影卻是——《海角七號》十年前,該片的火爆程度絕對不亞於上面的兩部電影。直到現在,這部電影仍是臺灣電影票房史第二位,僅次於《鐵達尼號》。
  • 《比悲傷更悲傷》票房大賣,這部臺式「小清新」為臺灣電影正名?
    在拿下去年臺灣年度票房冠軍後,《比悲傷》於3月14日白色情人節這天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要知道,之前引進大陸票房最高的臺灣電影是《我的少女時代》,票房為3.58億。空降的《比悲傷》票房已經超過3億,無疑將大幅度刷新臺灣電影在大陸的票房紀錄。
  • 《艋舺》掀「後《海角七號》熱」 叫好又叫座
    繼《海角七號》後,一部講述黑道青春的電影《艋舺》再次在臺灣青年中掀起熱潮。  日前,該片的臺灣票房已突破2億新臺幣,其主創人員近日也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影片放映之後好評如潮,使得臺灣電影在國際舞臺上頗受矚目。
  • 【「海角七號」十周年紀念·島歌王子中孝介2018巡迴演唱會—瀋陽站】
    2008年,臺灣一部清新文藝的電影《海角七號》票房口碑雙收,獲得多項提名,並拿下五項金馬獎,一時間備受矚目。
  • 周杰倫/徐若瑄/言承旭借出4000萬,才有了這部破臺灣票房紀錄的電影!
    拉卡·巫茂 這個名字也許你比較陌生, 但是這部曾打破《海角七號》票房紀錄的電影你一定知道 —— 《賽德克·巴萊
  • 臺片票房霸主魏德聖新片北美巡映,《海角七號》核心班底全員回歸!
    年的《海角七號》■《52Hz我愛你》的臺灣上映檔期是2017年春節,同檔期競爭確定的臺灣本土片,還有陳玉勳導演,舒淇主演的《健忘村》,以及黃朝亮導演,豬哥亮主演的《大釣哥》。三位導演(包括執行導演)之前的作品,都進入了臺灣本土電影票房史上TOP10,看來有一場同場競技的好戲啊
  • 《海角七號》|愛在臺灣
    在臺灣的南端,有一個叫墾丁的地方,4、5月的時候,吹著溼柔的海風,騎著電瓶車,右邊是沙灘和海,左邊是彩色的房子,紫紅色的天鋪在上空,一種輕適的舒服感在全身攤開
  • 不止《海角七號》!島歌王子中孝介與電影的不解情緣
    《各自遠揚》——中孝介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票房口碑雙收,拿下五項金馬獎,一時間備受矚目。沉穩深邃的情愫由那七封情書連結過去與未來,而十年前的音樂至今仍感動著無數人。歌手中孝介在《海角七號》中一人分飾兩角,日據時代深情款款的男老師,和日本歌手「中孝介」。在影片中,他與臺灣歌手範逸臣合唱的一曲《野玫瑰》用無盡柔情徵服了多少人;一首《各自遠揚》又讓多少人享受了平靜的歡愉。
  • 圖解電影|海角七號
    第一次接觸《海角七號》是小學畢業的暑假,那時對電影並沒有太多的概念,對於《海角七號》很多細節也已經記不清了,但是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對它印象最深的還是開篇阿嘉摔了吉他後的那句
  • 《海角七號》——十年時光變遷,是什麼讓感動依舊?
    《海角七號》是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範逸臣、田中千繪、中孝介主演的一部愛情電影,這也是魏德聖導演首次執導的長篇故事電影,這部電影榮獲2008年第28屆夏威夷影展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同時獲得了第45屆電影節金馬獎的諸多獎項,當年票房達5億新臺幣,成為2008年臺灣最賣座的電影。十二年過去,再看這部影片,依舊感動滿滿。
  • 《海角七號》已九年了,魏德聖用這部電影重新出發
    它是世界上最寂寞的鯨魚發出的聲音,沒有其他同類聽得見,在電影裡就是指那些城市中孤獨的人們。這部電影被魏德聖稱作「城市版的《海角七號》」。《海角七號》以臺灣南部為背景,竟是因為魏德聖當時對臺北頗有偏見。而這次,《52赫茲》則講了幾個浪漫的臺北愛情故事。他說,這是因為找到了與臺北這座城市共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