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角七號》後,一部講述黑道青春的電影《艋舺》再次在臺灣青年中掀起熱潮。
日前,該片的臺灣票房已突破2億新臺幣,其主創人員近日也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影片放映之後好評如潮,使得臺灣電影在國際舞臺上頗受矚目。
2月5日,由鈕承澤執導、李烈監製的黑道青春片《艋舺》在春節檔上映,僅臺北的首日票房就達到828萬新臺幣,擊敗了卡梅隆新作《阿凡達》創下的697萬新臺幣的票房紀錄。全臺灣累計票房更是突破了1800萬新臺幣,創下臺灣10年來電影票房的新紀錄。
首日當天,有臺灣媒體報導稱,影院竟破天荒地賣出該片的站票。以這樣迅猛的票房勢頭,電影人開始期待該片打破《海角七號》創下的5.3億新臺幣的票房傳奇。
此外,網絡上對該片的討論也熱火朝天,有網友開始整理電影裡的經典臺詞。「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由導演鈕承澤親自飾演的外省人灰狼說的臺詞被網友當成名言轉發。
臺灣作家侯文詠甚至稱,《艋舺》是否成功,也決定了臺灣電影工業未來幾年的命運。《艋舺》在臺灣熱映的同時,也有幸入選柏林影展。
此次臺灣有三部電影一同亮相柏林,《艋舺》最受追捧,該片在柏林電影節試映後,觀眾紛紛起立鼓掌,外國記者也大讚片中男主角阮經天帥氣,柏林的一些商店也都主動貼上了該片的英文海報。
在「臺灣之夜」的宴會上,成龍也主動表示有興趣觀看《艋舺》。
導演鈕承澤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艋舺》一開始就設定為賀歲片,想贏得市場的共鳴,能進入像柏林影展這樣世界最高級別和品位的觀影平臺,可見外國觀眾也一樣能理解《艋舺》。」
《艋舺》劇情
上世紀 80年代,戒嚴令解除,外省幫派興起,槍枝開始泛濫,艋舺各方勢力重新洗牌,倫理與規範開始崩解。影片講述了一段臺灣幫派往事和5個少年的暴烈青春。
艋舺【měngxiá】原指小船,後引申為小船聚集的地方。艋舺也是個古老的城區,是臺北市發展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