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閱讀|上海-臺北雙城記:跨越海峽的文學互動

2021-02-10 上海黃浦

從左至右為孫未、高翊峰、張惠菁、王玲、李偉長

近日,上海與臺北的七位作家小白、路內、孫未、高翊峰、王聰威、陳雪、張惠菁,與王玲齊聚第277期思南讀書會,聊聊「雙城三年:我們的創作和出版」。青年評論家李偉長擔任主持。

全球化時代下的文化互通

「上海-臺北小說工作坊」的舉辦為兩地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互動平臺,兩地作家齊聚一堂,展開思想的碰撞與交流。當小說家遇到小說家,又或是直面批評家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在臺灣作家高翊峰的印象中,臺北作家鮮少對他人的作品直接做出評價。而小說工作坊帶給他的收穫之一是找到了評論與溝通的方法。「在這樣的環境下討論彼此的小說,或者設定主題討論文學,我開始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試著跟其他小說家溝通。」 

高翊峰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交流愈發頻繁。正因如此,孫未在閱讀時感受到了臺灣文學越來越親切,作品展現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內涵。與臺灣作家面對面交流後,孫未認為作家與作品之間保持著和諧一致:作家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反映在了作品中,而作品在本質上就代表了作家本人。

孫未

臺灣作家張惠菁至今依然記得高中時閱讀蕭紅《呼蘭河傳》給她帶來的驚豔。「蕭紅的生活經驗和我完全不同,東北的呼蘭河畔使我感受到了寒冷與嚴酷,感官震撼非常強烈。」張惠菁說:「雖然不同的小說有著不同社會的特殊體驗,但你不會劃分這是屬於哪裡的小說。因為人性是一致的,共同的想像一直存在。」 

張惠菁

作為上海與臺北兩地文學溝通交流的橋梁,出版方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王玲談到,文學編輯可以第一時間接觸到作者的書稿,還能和作者本人產生交集。「我想把這些有趣的人和作品介紹給更多的讀者,對於大陸讀者來說,他們能夠看到海峽對岸的作家在觀察什麼。」

 

好的小說能夠打動人心

何謂好的小說?每一位作家和出版人的心中都有著自己的一桿秤,但不同的評價標準最終都指向了小說的內在感染力。張惠菁提出,文字的魅力在於能夠跨文化交流。「和你生活背景不同的人寫出來的故事仍然可以打動你,文學跨越了邊界。」在成千上萬的作品面前,編輯如何篩選?王玲談到文學編輯首要承擔的是傳遞正確價值觀的職責。 「如果要用一個標準闡釋什麼是好小說,那便是打動你自己。」 

王玲

不同於電影的多重表現形式,文字只是呈現出了白紙黑字的線性序列。高翊峰談到,文字之所以打動人,不在於它的華美和精細,而關乎文字的真實性。「你在閱讀時看到了文字中正在流動的東西,發現了作者想要講述的那件事,就覺得它是好作品。」孫未分享了她眼中的文學趣味性,「作者把文字符號通過抽象的方式傳遞給讀者,經過讀者的再創造,不知怎麼就打動了自己。」

 

「斷片」是一種專業的寫作狀態

談起自己創作的緣起,路內初中時代的作文經常受到語文老師表揚,少年時代的寫作興趣一直延續到了現在。他回憶自己在構思一篇長篇小說時,靈感的缺失導致寫作停滯幾個小時,都沒有絲毫進展。而也正是那時,他感受到了一位專業寫作者的責任感,「我好像真的一下子把該講的講完了,但小說還沒有結束,必須有情節要跟上。斷片的時候覺得這是一種專業的寫作狀態。」路內認為,找尋合適的語態是進行深度寫作的重要環節。「很多青年作者在寫作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講話的方式,當他們找到後,並且樹立一種行文節奏後,就能挖掘到人生內在的東西。」

路內

王聰威的寫作也始於初中時代,寫的第一首詩叫做《燈》。直到2009年發表小說《濱線女兒》,王聰威才覺得自己真正跨過了文學的門檻。「我可以說我的品質夠得上專業寫作,但不能夠完全依靠靈感,必須要收集資料。」

王聰威

在陳雪的童年印象中,視力不太好的父親騎著三輪車帶她去集市上擺攤,一邊騎車一邊大聲地與路過的孩子說話。陳雪說,「父親在指路的時候,我腦子裡非常清晰地映出每一個街景。在這個過程中,我心裡就在創作了。那時我才十來歲,我知道我將來會寫小說。」2009年,陳雪長篇小說《附魔者》誕生。「寫完以後我覺得自己就是一位專業寫作者了,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還能寫作。」

陳雪

小白把作家比作演員,作品比作舞臺效果,「從盲目、沒有自信的寫作,到你覺得這是自己的舞臺,自由地在舞臺上發揮,逐漸找到了自信。」小白不斷調整職業寫作的姿態,從早期突破如何寫得多,到如今力求用最少的字把一件事講清楚。

小白

文學的未來:用想像探索現實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出現正影響著文學的發展。未來的寫作狀態會發生怎樣改變?小白認為,有思維品質的寫作不會被人工智慧輕易代替,用想像探索現實的寫作終將不斷被賦予新的活力。「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會不斷地突破,去思考如何發現另一種可能性,另一種現實。 

陳雪認為儘管機器也能夠寫作,她也期待著未來的諸多可能性,但她也保持著作為職業作家的堅守。她說,「我想做一個手藝人,用我的方式繼續寫我的長篇。」 

現場讀者

王聰威談到目前臺灣文學界的狀況,不同於大陸網絡文學的盛行,網絡寫作在臺灣尚未形成大規模的潮流。從去年開始,Facebook上也掀起了寫現代詩的熱潮。這些詩已經出版成書,並藉助社交媒體進一步傳播。如今,臺灣文學正在開拓轉型之路。越來越多的臺灣作家選擇和經紀公司籤約,出版發表作品,推動作品的影視改編。

現場讀者提問

圖文 / 思南讀書會

編輯 / 黃騫文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每日幸運大轉盤,搶福利!

相關焦點

  • 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雲上」啟動
    新華社上海11月28日電(記者孫麗萍)匯聚兩岸文壇中青年作家、文藝評論家的「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27日在上海和臺北以網絡視頻連線方式啟動。開幕式上,數十位來自海峽兩岸的知名作家和青年文學創作者,通過視頻鏡頭向彼此問候。「在飄著冷雨的冬季,這項活動給兩岸帶來屬於文學的溫暖。」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王偉說。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萌芽》雜誌與臺灣聯經出版公司、《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創立於2015年,隨後又衍生出「上海—臺北小說工作坊」。
  • 2020上海-臺北文學營開幕 兩岸青年才俊共論虛構與真實
    圖說:「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現場昨天下午,在上海南昌路上的一見圖書館裡,上海和臺北的作家們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兩場跨越海峽的精彩對話,這意味著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誌和《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
  • 《雙城記》東方衛視和臺灣中天將同步播出
    新浪娛樂訊 11月27日,《雙城記》臺灣開播儀式在臺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臺北市長郝龍斌、香港政府駐臺副代表黎明暉等海基會、中國國民黨、島內文化主管部門、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以及島內商界、演藝界的代表近百人,到場觀禮和祝賀。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李蓉,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等共同為節目啟動開播。
  • 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開幕!
    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誌和《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11月27日開幕。23位來自海峽兩岸的青年文學創作者和兩岸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將通過網絡連線的形式進行為期三天的文學營活動,交流創作。毛尖、小白、血紅、蔡駿、木葉、陳雪、高翊峰、東燁、既晴和陳國偉等兩岸10名作家將作為小說工作坊嘉賓進行主題研討。毛尖、小白、陳雪和高翊峰還受邀擔任兩岸文學營駐營導師。
  • 【預告】嗲上海&糯臺北「雙城電視周」今起5度開播!
    以外景拍攝的方式,帶領觀眾認識不一樣的上海和臺北,看看遊客不知道的在地化旅行方式。跟著《雙城記》嘉賓主持曹景行、中天電視當家主播盧秀芳,享受臺北人的城市綠肺,一起騎著單車遊臺北,再逛逛不廣為人知的「夜市遺珠」。
  • 「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歷史圖文展在上海舉辦
    新華社上海12月2日電(記者許曉青 潘清)「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2日在上海圖書館開幕。這是上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與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等再度合作推出臺灣歷史專題展覽。2016年以來,上海相繼舉辦「幌馬車之歌」「反殖民與臺灣光復」「綠水青山待我還」「尋找祖國三千裡」等專題展覽,還原歷史真相,深刻批判「臺獨」史觀,促進兩岸史料共享。「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可視作一系列展覽的最新篇章。「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故事,是屬於一個大時代的歷史。」
  • 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跨越臺灣海峽的媽祖情緣
    湄洲媽祖金身巡遊臺灣:跨越臺灣海峽的媽祖情緣 2017年09月27日 16:41   來源:莆田晚報
  • 葉永烈留給世人的最後一篇長文:我創作「上海三部曲」
    第一部《東方華爾街》,45 萬字,於 2016 年 4 月出版,寫當年「冒險家」的後代從美國重返今日改革開放的上海所發生的傳奇故事;第二部《海峽柔情》,45 萬字,於 2017 年 5 月出版,是上海、臺北雙城記,寫「海峽兩岸一家親」的故事;第三部《邂逅美麗》,也是 45 萬字,於 2018 年 3 月出版,是上海、溫州雙城記,寫民國時期動蕩歲月的青春故事。
  • 【聚焦】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開幕,上海市長龔正、臺北市長柯文哲出席活動並致辭
    在兩岸交流凍結與疫情隔絕的情況下,上海和臺北「雙城論壇」7月22日首度以視頻方式登場。這被不少島內媒體認為是「今年以來兩岸官方最高層級的交流活動」,因而受到高度關注。論壇主題聚焦防疫「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22日在臺北舉行開幕儀式。
  • 雙城記:你所知道的北京和上海
    也因觀察得以思考,寫了《雙城記——你所不知道的北京和上海》。這篇文章總結了一些現象,末尾也提出了一個問題:「短期內,北京和上海,哪個城市會成為中國的代表?」在上海生活兩年後,我回到北京,從事和金融政策修訂周邊有關的工作。2018年回到市場。在這個過程中,往返於北京和長三角之間,也感受政府和市場不同視角的交互。
  • 【賞析】狄更斯《雙城記》
    由於文革運動,這一時期對《雙城記》的研究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第三個時期從1977年至今。1978年,王忠祥在《外國文學研究》創刊號上發表《論狄更斯的《雙城記》,我國的狄更斯研究恢復,並取得長足進步。陶丹玉的《論〈雙城記〉中的宗教傾向》則從宗教的角度對《雙城記》進行了重新解讀。文章認為,《雙城記》除了真實反映人民的疾苦和譴責貴族的殘暴之外,還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宣揚、歌頌作家的宗教情感——仁愛和永生。《雙城記》在藝術方面的得失也是諸多學者關注的焦點。
  • 滬臺「隔空對話」,談談文學、影像和虛構
    11月27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誌和《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在上海一見圖書館開幕。在這一天下午,上海和臺北的作家們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兩場跨越海峽的精彩對話。
  • 【免費送票】文化周末第496期--悅動海峽——臺北愛樂合唱團專場音樂會
    在這個浮躁不安的社會中他們穩健地在藝術之路上堅持前行 為音樂注入新的活力 帶來更多的愛與希望 臺北愛樂合唱團時隔多年再臨文化周末
  • 滬臺「隔空對話」,談談文學、影像和虛構|高翊峰|上海市作家協會|...
    11月27日,由上海市作家協會、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萌芽》雜誌和《聯合文學》雜誌聯合主辦的「2020上海-臺北兩岸文學營暨小說工作坊」在上海一見圖書館開幕。在這一天下午,上海和臺北的作家們通過視頻連線,展開了兩場跨越海峽的精彩對話。
  • 臺北市大安區懷生國中師生代表團到上海普陀區參訪
    臺北市大安區懷生國中師生代表團到上海普陀區參訪 2017年06月12日 16:2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北市大安區懷生國中師生代表團到上海普陀區參訪。
  • 『上海・臺北We愛影展』臺北巡迴開跑 中國文化大學熱烈開幕
    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名譽會長李文輝、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王立新、滬測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裁孫大千、華聯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國樑、文大校長李天任、知名電影監製陳鴻元、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成泉等多位嘉賓特別出席開幕典禮,共同為影展剪彩祝賀。典禮主持人則找來知名混血藝人權貞妍主持。
  •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開放200種世界文學經典原版電子書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昨天起宣布開放200種世界文學經典的英文原版電子書,邀請小讀者們上線閱讀百年來最撫慰人心的、原汁原味的文學經典。圖說: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開放世界文學經典原版電子書 官方圖首批開放的作品包括了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這些名著在幾個世紀以來告慰人心,包括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愛麗絲夢遊仙境》《80天環遊世界》《海底兩萬裡》《魯賓遜漂流記》《三個火槍手》《福爾摩斯探案集》《月亮寶石》《金銀島》《湯姆索亞歷險記》《大衛科波菲爾》《哈克貝裡芬歷險記》《湯姆叔叔的小屋》《綠野仙蹤》《基督山伯爵
  • 跨越海峽的新年祝福2021臺青迎新聯誼晚會在滬舉辦
    原標題:跨越海峽的新年祝福2021臺青迎新聯誼晚會在滬舉辦(記者姜泓冰)「媽,我想您了!」「看到你很累的樣子,一定要注意身體啊!」「期待春暖花開,疫情過去,我會第一時間回去看你們!」滿眼「福」字,紅火喜慶的傳統服飾與趣味遊戲,激昂熱鬧的鼓點與歌舞,還有隔著屏幕,家人們緊緊追隨的目光、絮絮的叮囑和眼裡的淚水……上海市臺協近日舉辦的「共築臺青夢 相約再起航」上海臺青迎新聯誼晚會上,大家時時處處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能聯繫到的在上海的臺灣青年就有2萬多人,因為疫情影響,考慮到時間和經濟成本,他們中有百分之六七十都要在上海過春節了。」
  • 範景翔攜鄭雙雙《雙城記》呂文彬《愛語錄》正榮抗疫 全球公益
    此次範禾文化旗下三位藝人首度攜手為「抗疫公益」發聲並代表北京、上海、臺北的三個城市力量以《黑白公益大片》致敬前線,致力關懷傳遞生命正能量,推動民間力量以「安全、高效、有序」參與宣導「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範景翔並將華納音樂發行之公益歌曲《在你身旁》跨界創作多項作品公益疫情獲得―全球關懷ME/CFS慢性疲勞公益組織MILLIONS MISSING讚譽―中國公益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