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宮鬥劇《延禧攻略》、《如懿傳》接連被下架引得網友一聲嘆息,讓人稍感安慰的是,宮鬥經典《甄嬛傳》和宮鬥鼻祖《金枝欲孽》還能看。這兩部劇堪稱宮鬥劇的兩座高峰,並稱「南金枝」、「北甄嬛」。
雖然,在豆瓣評分上,《金枝欲孽》稍遜一籌,但很難不說《甄嬛傳》高出來的那零點幾分,贏在古色古香的臺詞、服飾、道具上,贏在對古典禮儀、文化、歷史背景的還原上。
論情節,《金枝欲孽》更有張力,劇情更為緊湊,可謂全程無尿點,錯過一集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論人物設計,「金枝」4女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沒有絕對好與壞、善與惡,而更多只是無可奈何。
「金枝」四女主:玉瑩外表天真囂張,實則裝傻充愣、工於心計;爾淳外表溫柔善良,實則堅強隱忍,善謀算;安茜對人體貼入微,實則擅察人心,蘊鋒刃於無形。而最讓人拍手叫絕的還是如妃,她霸道、狠毒、智謀超群,但她也至情至性,有慈母之悲;她好鬥、擅鬥、也能鬥,但她更看得清爭鬥,看得清人心,活得最為清醒。
故事一開場,身懷六甲的如妃,就一條白綾賜死了皇帝新封的寵妃。陳妃死後,宮內謠言四起,鬼神之說不脛而走,如妃當機立斷,下令封房:「做人的時候鬥不過我,難道變成鬼就有這個本事了嗎?我倒要看看這個紫禁城裡,人們到底是比較怕你,還是怕我鈕祜祿·如玥!」此等霸氣狠辣、不畏生死、不懼鬼神,非常人所能及。
對待敵人,她可以殺伐決斷,對待潛在的威脅,她同樣不會手軟。
合宮看戲,所有秀女都知道如妃霸道,霸道到見不到有人和她穿同樣顏色的衣服,而她卻身著和皇后一樣顏色的衣服姍姍來遲。衣服是什麼顏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就是要告誡眾人,這後宮只有她才有分量和皇后一較高下。
沒動一兵一卒,僅憑一件衣服就能在震懾六宮,此等才能和霸氣令人嘆為觀止。
後宮的女子,一生榮辱皆繫於皇帝,而皇帝又是最薄情之人。縱使你千般嬌媚、萬般風情,只要你頭上長出一根白頭髮,他都能嚇得連夜逃走。
花無百日紅,今天開得再豔麗,明朝也有花殘粉褪的一天。如妃,她就是懂得這一點,才積極尋找接班人。這個人,要美、要單純、要好控制。這時,玉瑩正好進入她的視線。
可即便是玉瑩已經出現,她也並不急著拿來用。秀女們要爭,她就推波助瀾讓她們爭,新人們要鬥,她就隱在幕後給她們空間鬥,因為鬥來鬥去,她才能看得清誰是誰的人,誰又有誰做靠山,看她們誰是真單純,誰又是假糊塗。
全劇前半段最精彩的莫過於,如妃設計「引蛇出洞」這一段。寶蟬「瘋了」,胡言亂語,所有對如妃有異心的人都蠢蠢欲動,想從她嘴裡探知如妃秘密的人都按捺不住。玉瑩虛偽成性,早已覺察爾淳並非自己的同路人,她看準時機打算來個「螳螂捕蟬」,沒想到,一切都是如妃的計謀。
這一役,玉瑩沒落。如妃,以她的智慧和膽色剷除了一個強勁的潛在敵手。
花無百日紅的魔咒,很快在如妃身上應驗了。
寶蟬盜賣宮中財物,被有心之人利用,傳得皇帝耳朵裡變成了「私相授受」,如妃一怒之下懲罰寶蟬,不料寶蟬溺斃荷花池,如妃一下子成了眾矢之的。如妃本想借小格格扳回一局,誰知奶娘已被皇后收買,一心想演一出「骨肉親情」的如妃,一下成了利用女兒爭寵的毒婦,徹底失寵。
種種打擊下,曾經門庭若市的永壽宮,變得異常冷清。落難方知人心,知得不僅是外人心,還有繁華褪盡後的自我剖析。
直到如妃落難,我們才知道,原來如妃也曾經也是個天真爛漫、不諳世事的女子;原來孔武一直心心念念隨身攜帶的那方錦帕真正的主人是少女時代那個詩情畫意的如妃;原來如妃之所以是現在兇狠、霸道的如妃,是因為她也是後宮爭鬥的犧牲品,她的第一孩子正是被皇后毒害。仿佛一切都有了依據,這樣的如妃,讓人恨不起來。
當小格格病重,她想盡辦法卻無可奈何,人們能感受到她的疼痛;當她在寒風中漏液抄經,抄到「復守其母」的時候,掉下眼淚,人們能感受到她的慈母之悲。可是,即便這樣,她也提醒自己不能哭,不能掉淚,因為經卷弄溼了還得重抄,這仿佛還是那個如妃,智慧、冷靜的如妃。
如妃最讓人拍案叫絕、交口稱讚的操作,還是「小格格之死」。
唯一的女兒死了,作為母親的如玥,在雪地裡痛哭失聲,寧願折壽十年,寧願以自己的性命交換女兒的命。可是作為後宮妃嬪的如妃,她能立刻冷靜下來,想盡辦法保住小格格死後的餘溫,只為讓皇帝親眼見證「小格格之死」,讓他永遠記住有個格格死在他懷裡,讓他知道是他虧欠了鈕祜祿·如玥。
這才是如妃,一個在後宮生活了十幾年,經歷過起起伏伏,看清了世事,看淡了人性了如妃。女兒死了,這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求神拜佛又有什麼用?痛哭流涕也只能遭人嘲笑,無濟於事。不如讓這個既定事實發揮最大作用。後宮既然陰冷,那更不能放過每一個「暖爐」,畢竟,日子還長,路還得繼續往前走。
不禁想到了《甄嬛傳》,流瀲紫曾坦言,自己寫《甄嬛傳》的時候,是受了《金枝欲孽》的啟發。甄嬛也曾喪女,也曾一度萎靡,經歷人情冷暖才最終放下心結以蝴蝶和美貌重獲聖心。這一點上,鈕祜祿·如玥更有港劇大女主殺伐決斷的風姿,她讓我們看到如妃不愧是如妃,冷靜、智慧、決絕的如妃。
復寵後的如妃,對外還是那個專橫霸道的如妃,對內卻又變回了那個閃爍著人性光輝的如玥。經歷過大起大落,看透了世態炎涼的如妃,更加明白誰才是真正重要的人。
永壽宮恢復了往日的喧囂,她對那些前來朝拜的嬪妃道:「真情假意本宮從來就不計較,只要你們懂得顧忌本宮就好了。」她呵斥得罪過她,又想討便宜的小太監:「不要以為往日給了點小恩小惠,今天就妄圖要什麼報答,奴才就是奴才,你休想!」
之於孔武,她又推心置腹:「人前人後,我還是要變回昔日高高在上的如妃娘娘,但孔大人陪本宮走過的路,本宮記得很清楚。」她甚至能為了孔武,搭救安茜,不惜和皇后正面剛。
天理教作亂,皇后乘機剷除異己,只有如妃發現端倪,她一方面揭發皇后的陰謀,一方面又將計就計放孔武、爾淳、安茜出宮。
而她自己則選擇永遠留在紫禁城裡,她很明白,自己從十六歲進宮,最會的生存技能就是謀算人心,她更明白孔武心裡愛的始終是安茜一人,而她自己還有未了的心願,未報的仇,她的路只能在紫禁城裡走完。
「不愛宮牆柳,只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金枝欲孽》結尾,如妃一個人站在紫禁城高牆上,吟誦著這首詩。紫禁城的女人如花,花開花落所依賴的不過是聖寵,可是,有多少女子是心甘情願留在這高牆之內的,只不過都是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