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刷過再多遍《金枝欲孽》,這些背後的趣聞野史你也未必知道

2021-02-12 豆瓣電影


假如時間倒流12年,十二年前的今天,2004年8月23日,《金枝欲孽》在香港TVB翡翠臺開播。今天是2016年8月23日,距今時今日,《金枝欲孽》首播已有整整12周年。

該年10月2日晚播出大結局,整套劇平均收視32點,最高更達41點。

十二年,正是一個輪迴。於此,梳理《金枝欲孽》一劇的趣聞野史,是為記念。


01

《金枝欲孽》並非04年臺慶劇

      當年《金枝欲孽》於8月下旬播出,從播出編排也能看出並非2004年寄予厚望的臺慶劇。04年臺慶劇原本是高層更具期待的《楚漢驕雄》和《爭分奪秒》,而04年也堪稱TVB的「大年」,先後播出《大唐雙龍傳》《棟篤神探》《陀槍師姐4》《烽火奇遇結良緣》《血薦軒轅》等好劇,甚至火到內地,但反響和熱議皆不及《金枝欲孽》轟動。有人說,在整個TVB電視劇史上,尤其是新千禧年之後對一路頹勢的TVB來說,《金枝欲孽》都有其不可磨滅的光輝。

 

02

最初主演是蔡少芬

      《金枝欲孽》最早是為蔡少芬量身定做的,有傳TVB此舉是為了安撫2002年憑《洛神》人氣急升卻在頒獎禮上輸給汪明荃的蔡少芬,並於2003年拍攝了巡禮片。蔡少芬最初聽戚其義說故事大綱,講一個宮女跟太監死在宮中,於是大家調查兇手,好像一部鬼片,這與蔡少芬信奉的宗教衝突,於是辭演,且另一方面她的檔期已籤了內地拍攝古裝玄幻劇《水月洞天》,也因此結識了後來的老公張晉

 



03

巡禮片陣容與成品相差甚遠

      在《金枝欲孽》的巡禮片中,主演是蔡少芬邵美琪葉璇林保怡林韋辰,蔡少芬的角色猜測是入宮前單純的如妃,邵美琪演的也可能是皇后(也有說是如妃),這與後來實拍時鄧萃雯黎姿佘詩曼張可頤梁錚林保怡陳豪的陣容有著天壤有別,只保留了最初的一位男主角林保怡。林保怡在巡禮片裡也是侍衛孔武的人設和戲份,在成片裡換成御醫孫白楊,孔武由陳豪頂上。

 

04

開拍過程一波三折不被看好

      TVB與內地製作模式不一樣,內地是導演掌權,香港是監製為主。《金枝欲孽》由無線金牌製作人戚其義監製、周旭明編劇,卻是2004年唯一一套未得廣告商垂青做冠名贊助的製作,加上公司某些高層曾質疑故事套路奇怪,演員進劇組之初被約法三章:不準問劇情、不準問角色、不準問結局,幾位主演幾乎都曾經想過放棄,幸得戚其義堅持,無線也才動用人力物力增援,劇集才有日後的成績。


 

05

先後赴橫店、故宮拍攝

      不同於以往無線古裝戲為人詬病的簡陋布景、攝影棚搭建以及「TVB一套戲服永流傳」的戲說,TVB冒險下血本讓《金枝欲孽》劇組先後移師橫店影視城、北京故宮等地實景拍攝。橫店是宮中戲的主要取景點,一些花園假山戲是在恭王府的和珅故居(對應劇中長廊)、頤和園(對應劇中暢音閣)和大觀園拍的,鍾粹宮的室內戲則是在香港拍的,而在故宮只拍了一些全景的俯瞰空鏡頭,沒有太多演員的戲,通過後期合成進去,給全劇增加了視野開闊的壯美感。

 

06

片頭角色大頭像的排序

      在《金枝欲孽》官方原版片頭中,先出現宮牆,然後在畫面左半邊依次出現四大女主角頭像,順序為:如妃爾淳安茜玉瑩,接著出現樓閣,在畫面右半邊出現另外三個重要角色頭像,順序是:孔武福雅孫白楊。不知道這樣的排位有何暗示,至少明確了全劇的七大主角分布:兩生五旦,女旦打頭陣,是一部女人戲;重視福雅的地位,她是第五女主角;皇后及小祿子等人未凸顯。

 



07

TVB官方的女一最初是張可頤

      張可頤是2003年TVB視後,成為無線臺柱,光環最大,讓她以官方女一號的頭銜接演《金枝欲孽》是趁熱打鐵,但因在拍攝期間,張可頤越來越瘦,於是刪減了安茜不少重要戲份,且TVB更有心讓她負責帶人,扶持佘詩曼拿獎上位。佘詩曼的角色含蓄溫吞,不及曾勵珍當時找來的外援黎姿的角色更有張力。剛從亞視回TVB的女三號鄧萃雯事先不被待見,卻橫空凸起,所以《金枝欲孽》開播後,親生女佘詩曼、張可頤反倒被兩位外援鄧萃雯、黎姿搶去風頭。

 

08

黎姿最初覺得玉瑩太蠢

      籌拍《金枝欲孽》前,無線當家花旦找不出一個美豔的女星勝任玉瑩一角,曾姐曾勵珍點名要黎姿出演,找到她增援。被逼來演的黎姿一看這個角色很不討好,有點不情願,所以想按自己的方式演,讓玉瑩不要那麼蠢、那麼大吵大鬧(剛好她剛演完《黑夜彩虹》中不動聲色、穩重從容的角色,所以想照搬),可戚其義不讓,非讓她怎麼張牙舞爪怎麼來。黎姿曾親口評價玉瑩這個角色是「蠢得像豬」,最終讓她大紅大紫更是完全沒想到,也算是犧牲有回報。

 



09

內心戲最多的是爾淳

      編劇給金枝四女的戲份各有側重,給了爾淳最多的內心戲,很多時候必須憋著演,情緒無法外放,使得她的個性格外壓抑細膩。內心戲排第二的是安茜,後期躋身貴人之後有很多複雜掙扎的內心獨白。相反,如妃和玉瑩的戲份更外向,多用言行來傳達角色信息。一般來說,內心戲豐富的角色更能打動人,但後段的如玥從一個狠毒暴戾的奸妃變成一個忍辱負重的母親,玉瑩從一個虛榮偽善的花瓶變成一個動了真情的女人,二者的轉變更震撼,也更抓住觀眾內心。

 

10

如妃的角色最初備受冷落

      一開始如妃根本就沒有被列入主角之中,而鄧萃雯的角色也不是如妃,是另一位妃子,最後如妃沒人演,被大家都挑剩下來,這個角色才交給了鄧萃雯。開播之前的宣傳造勢活動上,劇組合照時,甚至有記者直接無禮地喊話叫她走遠一點。最後如妃這個角色成為了經典角色之一,躋身進四大主角鼎立,鄧萃雯也因此翻身再度走紅,即使非TVB親生女,也接演《巾幗梟雄》《義海豪情》連莊視後。


 

11

林保怡起初質疑黎姿演技

      當《金枝欲孽》選擇黎姿來擔綱主演時,有人提出強烈的質疑,與她演對手戲的男主角林保怡以堪憂對方只是花瓶,後來實拍時,完全改觀,也開創新一代CP,他還教她如何記臺詞,因為周旭明給《金枝欲孽》寫的臺詞對白字字錙銖、咬文嚼字,又多又難記,並不好背。後來,林保怡就提議每個演員將對白錄下來,隨時都可以聽、可以記。因此當時,黎姿甚至是在睡覺時,仍在聽錄音帶。

 

12

開拍前只有前20集故事大綱

      編劇周旭明很有「王家衛風格」,常以「零劇本」開拍,不單是邊寫邊拍,而且他最終確定的故事面貌很有可能和最初完全不同。加上被認為劇情走向太奇怪,當初招商的時候都有困難。好在《金枝欲孽》在開拍之前,已經有了1至20集故事大綱,也有初稿,所以讓眾演員吃了半顆「定心丸」,淡定了許多。

 



13

女主角們的生辰暗藏伏筆

      開篇第一集,玉瑩與爾淳結拜金蘭,問及生辰,玉瑩說是「立春出生」,爾淳說是「五月初五,端午」。按民間說法,立春出生的人利官近貴,富貴增榮,帶有神經質,但克父母、克夫君,這與玉瑩後來最得寵、慾火焚身保全娘親似有暗合;而農曆「毒五月」陰邪之氣正盛,為妖魔鬼怪盛行的惡月,古人在端午掛艾草驅毒蟲,浴草湯喝苦水,這些做法正是為了避邪,似乎也暗喻爾淳的陰毒。當然,古人的這些忌諱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也可見編劇設下的伏筆。

 

14

劇情與人設的峰迴路轉

      前15集,爾淳戲份頗重,近乎女一;如妃壓迫一眾秀女討人嫌,囂張跋扈,十足反派;玉瑩似是無腦陪襯;安茜戲份不少但人設完全是配角;皇后看起來像菩薩一樣慈祥。自從如妃失寵入冷宮後,在困境中維持高傲風骨開始籠絡人心,玉瑩和孫白楊的白玉戀也從後半部分異軍突起人氣飆升,堪稱編劇神筆。

 



15

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致命弱點

      《金枝欲孽》的迷人之處是每個人都好,每個人都壞。好的不那麼徹底,壞的也情有可原。如妃的弱點是她的一雙夭折兒女和一顆母親的心,玉瑩的弱點是自己的母親和家族聲譽,爾淳的弱點是徐公公和孫白楊,安茜的弱點是道德意識太過強烈,福雅的弱點是用情服毒,皇后的弱點是地位危機和把皇上當作丈夫。《金枝欲孽》沒有一個完人,更無一個強大有力的人,所有人都如困獸牢中自縛。

 

16

幾乎每個角色都背負親情枷鎖

      很多人一聊起《金枝欲孽》,對它幾段愛情刻骨銘心。但其實,親情戲也是編劇筆墨著力之處。如妃後期不再黑化,贏得人心,是因成為一個喪失小格格的母親;玉瑩裝傻充愣步步為營,並非貪圖榮華富貴,而是爭取母親在家族的顏面,最終葬身火海,亦是保全母親;爾淳前半生難捨義父的和柳大娘的養育,重逢親姐姐福雅、懷孕離宮是親情的延續;安茜背叛姐妹、成功上位,完全是為了替奶奶報仇;孫白楊一生都活在對亡母的思念裡;甚至連寶嬋、芷蘭都記掛親人。劇中的親情,和愛情一樣動人。


 

17

孫白楊為什麼會愛上玉瑩

      很多人不理解,萬花叢中過的孫白楊為何偏偏垂青玉瑩一人。這絕非只因姿色。從前我覺得是二人異曲同奏的孝誠,都對娘親懷有或念想或周護的赤子之心。現在我覺得還可以多一個層面從情愛角度分析,溫文儒雅的的男人喜歡率真、任性一點的女人,反過來剛直的男人大多喜歡溫柔、內斂的女人。爾淳安茜福雅香浮皓雪都屬於溫柔內斂的女人,故而孫白楊沒有愛上她們當中任何一個,他愛上了率真任性的玉瑩。致命的愛,並非旗鼓相當,而是攻受分明。也許男女之間的事,真離不開S和M的吸引。

 

18

孔武撿到的絲帕到底是誰的

      編劇在前段劇情處心積慮,讓人以為孔武撿到的那帕繡有「不是愛風塵」的絲帕是安茜之物,其實這是一處伏筆與設局。最後當如妃拿到那方絲帕時,用奇怪的語氣問孔武「你說這方絲帕是你的?」似乎包含很多期待。安茜也在要去報仇時對孔武明確說出此絲帕並非自己之物,這不是為了分手而找到的藉口,是實情。而劇終時如妃站在紫禁城樓上幽幽念出絲帕上的前朝詩詞,仿佛她的前塵往事,她當初親手繡制絲帕時也曾像小兒女一般天真的情景又浮現在自己眼前。


 

19

對《卜算子》的絕妙改編

      很多人津津樂道於劇中繡在那塊絲帕上的、改編自南宋女詞人嚴蕊的這首《卜算子》。原詞首聯是「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劇中為「不愛宮牆柳,似被前緣誤」,宮牆更切合劇情;原詞頷聯為「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劇中為「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只改動詞序;頸聯一致,皆是「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尾聯改動最大,原詞為「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劇中是「若得江上泛扁舟,妾願隨君往」,「江上泛扁舟」的意境更符合遠離紅牆綠瓦、宮闈殿堂之感,一個「妾」字,也比「奴」字更貼合於這群妃嬪貴人的命運。

 

20

全劇沒有一個100%好人或壞人

      觀眾習慣看電視劇有愛憎分明的好人壞人之分,但在《金枝欲孽》中,這一千古不變的定律被打爛,劇中沒有一個好人,每個角色都為了各自的利益在耍心眼。整部劇就是全力演繹「陰謀與謊言」,沒有絕對主角,沒有主角光環,不會有人一路開掛,也不會有人在所有迷局裡全程上帝視角。編劇也不單單只是表現人物的「奸」,為了豐滿人物,也讓觀眾意識到每個奸角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安茜可以黑化,玉瑩可以動情,爾淳可以成全,如妃可以變善,沒有人十惡不赦,也沒有一個人有好下場,所有人都是悲劇人物,人人都有無奈。

 



21

幾大令人唏噓之處

      最後天理教動亂,人人垂陷深淵,玉瑩能否最終知曉當初唯一的好姐妹安茜彼時所謂「變節」「背叛」的苦衷;當熊熊大火中,孫白楊玉瑩「那一晚,到底是真情還是假意」而只能無聲吻上去;當福雅爾淳說她的親姐姐仍在宮外,而她出宮後何時能知道親姐姐就是福雅;當孔武駕駛著馬車帶領安茜和爾淳到達終點之後,還能否救回安茜一命?這些唏噓之處,沒有答案,戚其義沒有說,周旭明也沒有講,其實最後答案都已不再重要,只能留待你我永遠執念如深。

 

22

每一集收尾之處的駭俗

      一集戲45分鐘,難免角色交代各有側重,偶爾某一集單在講一位女主,甚至有女主根本沒有出現。但每一集收尾之處的駭俗,真是讓人叫絕。首集玉瑩夜闖陳妃閨房,對鏡梳頭的一個鏡頭戛然而止,又美豔又邪媚又嚇人;其他各集,或停格在一個眼神、一次轉身、一抹從門縫裡偷窺時露出的笑,或停格在一點點被咬破的嘴唇、一個漸漸暗淡的背影、一張慘澹苦笑的面孔,真是絕了。而當你迫不及待點開下一集,它又另拾線頭言別處,實在是很會撩人。


 

23

後段劇情的刪減

      一些觀眾覺得,相對前20集的徐徐推進,後10集的劇情發展實在太迅速,這固然使得劇情緊湊明快如漩渦急進,但也讓人回不過神來,需要停頓下來咀嚼。這與後段劇情的刪減有關。據說當初拍到一半,張可頤生病,所以結局才拍得那麼倉促。有媒體探班,看到當時拍攝的一些情節最終卻沒有在正片出現,比如華貴人、安貴人跟淳貴人一齊到暢音閣看戲(估計是傳播爾淳和戲子有染),比如安茜放孔明燈,比如玉瑩掌摑爾淳的婢女白蘭等,都被刪去了。

 

24

與其說宮鬥戲,不如說人性劇

      雖然大眾普遍稱《金枝欲孽》為宮鬥劇的「始祖」,《甄嬛傳》的原作者流瀲紫也毫不避諱是受《金》的靈感影響才創作《甄》,後來的《美人心計》《》《步步驚心》等劇皆未跳出《金》的框架構造。但《金》的監製戚其義、編劇周旭明最擅長刻畫人性,他們兩個鬚眉男子之身,在這部女人戲裡借黃瓦紅牆的宮廷敘事,以紫禁城那堵四面圍牆作殼,道盡的是大奸大惡與大慈大悲雜糅的人性。

 



25

國語版配音陣容的強大

      很多內地觀眾愛上這部戲,得益於當時配音陣容的奢華。給如妃配音的「一姐」潘寧聲線霸氣、高貴又冷豔(她是為TVB六大花旦全部配過音的第一人),給玉瑩配音的邢金沙聲線狠毒、傲慢又天真(曾配《青蛇》王祖賢、《新龍門客棧》張曼玉),給爾淳配音的蘇柏麗聲線柔情、隱忍而且風情萬種(曾配《花樣年華》張曼玉、《喜劇之王》張栢芝),給安茜配音的晏曉陶聲線睿智、堅韌、無奈又惆悵(曾配《甜蜜蜜》張曼玉、《梁祝》楊採妮),給福雅配音的周瑩聲線清朗、優雅(是胡杏兒、 楊怡的御用配音),給孫白楊配音的「一哥」杜燕歌聲線優雅內斂、張弛有度(後主演《金枝欲孽貳》),給孔武配音的張藝聲線充滿朝氣和機心(曾配《無間道》梁朝偉、《冒險王》金城武)。這是無線配音組的最強勁人馬,聲線入木三分,與角色和劇情渾然融合。可惜06年TVB配音組大換血,這麼棒的配音陣容在《火舞黃沙》再度齊集之後,再也不復當年盛況。

 

26

BGM的高水準驚豔悅耳

      《金枝欲孽》的原聲和背景樂,是我見過TVB最驚豔的一次,沒有之一。一曲反覆淺吟低唱的女聲《詠嘆調》(李君筠演唱),沒有歌詞,只有一個哀婉的聲音迴轉、縈繞、如泣如訴,哀痛早就超出任何言語形容。另一曲反覆出現的《笛子二重奏》(陳寶碩演奏),安茜、孔武、如妃都曾吹起過,時而清脆高昂,時而悽美慰藉,時而惆悵遣愁。哀婉悠長的二胡、細碎急驟的琵琶、低沉緩慢的笛音、壓抑沉悶的小提琴,這些配樂的使用貫穿始末,寂寞惆悵繞梁三日,即使有少許輕快亮色夾雜其中,也無力更改被困綠瓦紅牆的殘酷與掙扎。而林保怡獨唱的主題曲《兒女》和林保怡、黎姿對唱的片尾曲《砒霜》首尾呼應,詞藻間是道不完的無奈與苦痛。嘆惋的是,當年無線卻未出過一套《金枝欲孽》原聲大碟


 

27

四女服裝造型各有千秋

      四女主中,張可頤演的是宮女,一開始化妝打扮一切從簡從陋,後來貴人打扮又充滿了一躍成貴人的暴發戶氣息,本來氣質偏清冷的女子卻被造型師貼上豔麗的濃妝穿戴,有些可惜;鄧萃雯出場就是得寵妃子,幾套衣服很襯她,打入冷宮再次得寵後的妝就偏濃了,尤其是穿一身紫紅色皮草旗裝時,藍紫色眼影很顯老態;黎姿五官最優勝,撐得住所有服飾,淡妝也能穿得嬌豔欲滴,但貴人妝也是把她往豔俗裡打扮,略有日本藝伎即視感;佘詩曼似乎得到化妝師更多用心,妝永遠是清淡得恰到好處的,衣服也是淡然溫和,點綴的藍花凸出她的安靜。

 

28

劇中后妃們的歷史原型

      歷史上,嘉慶皇帝共有二後及十二個妃嬪。《金枝欲孽》提到的后妃雖與史實有出入,仍可看出編劇的考據用心:劇中的皇后原型為孝和皇后鈕祜祿氏,如妃原型為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這兩位在史上就是主要競爭對手;玉瑩原型為華妃侯佳氏,爾淳原型為淳嬪董佳氏,安茜原型為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史上也本為宮女),沅淇原型為恩嬪烏雅氏(原型比劇中幸運,史上有被賜號恩貴人)。


 

29

劇紅帶旺海鮮生意

      《金枝欲孽》當年在香港創下極高收視,劇中一眾女演員的服飾一度成為流行時裝,更有精明的海鮮商家以劇中幾位女主角的名字命名他們販賣的肥美大閘蟹,生意極為火爆。如妃大閘蟹身價最高,標價220蚊港幣一斤,成為蟹後;矜貴的玉瑩蟹一百塊能買三隻;隨後的爾淳蟹一百塊能買五隻;出身卑微的安茜蟹一百塊能買六隻;甚至連皇后娘娘也有同名大閘蟹,價格最廉。頗為有趣。

 

30

萬千星輝頒獎禮前的暗湧

      那年無線萬千星輝頒獎禮,金枝四女唯有張可頤沒去,連臺慶都未參加,也因她上一年剛得過視後,自然不再太期待;鄧萃雯無論戲裡戲外、角色人設都是大起大落,所以後來被追捧,對贏得視後本來也是頗有信心;黎姿知道自己呼聲很高,但之前一直被稱作「花瓶」,所以對拿獎戰戰兢兢,並不自信;佘詩曼拍劇之前對自己信心特別足,親口說過自己憑這個角色拿最佳有九成把握,最終滑鐵盧也是意料之外。各女主對角色的態度、對得獎的期待值都很有看頭。

 



31

最終視後的競爭過程

      2004年底的無線臺慶頒獎禮上,《金枝欲孽》當仁不讓成為最大的贏家,在臺慶前的三次公布視後投票結果裡,原本被TVB屬意力捧的佘詩曼在十強進進出出,最好成績第九;張可頤則遺憾沒有擠進十強;黎姿名次靠前,是第二大熱門;臺慶之前最大的熱門是鄧萃雯;當時,香港媒體和觀眾一致看好的是鄧萃雯和黎姿角力;在這兩者之間,TVB最終將最佳女主給了有突破性表演的黎姿

 

32

壓軸頒出的是視後而非視帝

      之前,歷屆TVB萬千星輝頒獎禮的最後兩大獎項,都是先頒視後再頒視帝,唯獨2004年這一屆,是先開出視帝為林保怡,而將視後獎項壓軸。這一方面說明那一年女主角的角逐廝殺激烈,也映證《金枝欲孽》大熱——如妃、玉瑩、爾淳全都有份PK。開獎前主持人曾志偉等人請出鄧萃雯黎姿佘詩曼以及宣萱郭可盈一同上臺玩賽前測評心跳頻率,雯女最高91,Gigi最高94,阿佘最高97。

 



33

戲裡戲外的遙相照應

      拿下2004年第37屆TVB萬千星輝視後時,黎姿在臺上說,終於沒有丟爺爺、媽媽的臉,為家族吐氣揚眉——她出生於電影世家,爺爺是「電影之父」黎民偉,祖母為香港第一代電影明星林楚楚,姑媽為TVB著名演員黎宣,在長達20年的演藝生涯中,此為黎姿第一個視後獎項。戲中的玉瑩在宮中求上位,也是為了娘親在家族中不再被欺壓看扁,戲裡戲外遙相照應。同樣,如妃幾度沉浮,這也和鄧萃雯的演繹道路極其相似,走紅、雪藏、翻身,皆曾發生在她身上。

 

34

戚家班自此正式形成

      在《金枝欲孽》之前,戚其義雖然有喜歡派用的邵美琪蔡少芬等演員,但尚未形成固定的「戚家班」,《金枝欲孽》之後,才正式組成黎姿、佘詩曼、蔡少芬、邵美琪以及林保怡、陳豪、黃德斌這樣四旦三生的七人黃金團隊,此外陳秀珠、陳鴻烈、韋家雄、簡慕華、郭少芸等人也算御用班底。而鄧萃雯、張可頤、梁錚三位女演員雖亦有份主演《金枝欲孽》,卻不算是「戚家班」成員,所以後來的《火舞黃沙》《珠光寶氣》裡都沒有她們的身影。

 



35

《金枝貳》難聚當年陣容

      2011年計劃開拍《金枝欲孽貳》,戚周二人從來只愛固定班底,因他倆有特定的合作模式,如果選用未合作過的演員,需要磨合期,故無線想打「親情牌」重聚昔日原班人馬回巢,但力邀黎姿復出客串無果,原定有張可頤卻被放飛,而佘詩曼林保怡因進軍內地惜無檔期,最終保留的只有鄧萃雯陳豪,並臨時找愛將蔡少芬救火加入,但《金枝貳》明顯遜色於前部,加上劇本太文藝而撲街。

 

36

金枝三部曲

      「金枝三部曲」的說法源自劇迷,正如「天地三部曲」是指戚其義的《天地男兒》《天地豪情》《創世紀》,「金枝三部曲」並不包括幾年後開拍的《金枝欲孽貳》,而是指04年的清末戲《金枝欲孽》、06年的民初戲《火舞黃沙》和08年的現代戲《珠光寶氣》。戚家班陣容最齊全的不是《金枝》而是四旦三生全員參與主演的《火舞》,而《珠光》僅缺佘詩曼一人,因她當時忙於拍《風雲歲月》。

 



37

後世港劇致敬《金枝欲孽》

      TVB後來拍百集長劇《皆大歡喜》,讓劇中演員古裝上陣Cosplay了一場《金枝欲孽》片段之《恨鎖淳瑩》,鍾嘉欣扮爾淳,譚小環扮玉瑩,馬浚偉扮孫白楊,短短幾分鐘,惡搞而有趣。後來拍《宮心計》《萬凰之王》,加上前幾年拍攝的《女人俱樂部》頻現《金枝欲孽》金句,皆可算是對其輝煌的致敬。

 

38

內地首播風波

      《金枝欲孽》首次在內地上星衛視播出,是在2006年2月15日晚22時左右,作為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的開春大戲,接檔韓劇《大長今》,前兩天播出是與《大長今》大結局套播,每天播出一集,17日開始每天播出兩集。而原計劃中接檔《大長今》播出的,本該是40集完整版《小寶與康熙》。


 

39

TVB兩部劇在內地同室操戈

      湖南衛視曾兩度播出《金枝欲孽》,第二輪於06年暑期開播,已比無線首播晚了一年半之久,當時安徽衛視為了迎戰,搶佔市場份額,在10點檔同時段首播《我的野蠻奶奶》,兩部戲分別為04年、05年的TVB收視冠軍,儘管是回放與首播的第一次交手,首輪PK還是以《金枝欲孽》大獲全勝。兩部TVB港劇在內地螢屏「同室操戈」,頗有些「本是同根生」的趣味。

 

‍‍‍40

金枝12釵

      有人曾參考《紅樓夢》,將《金枝欲孽》裡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做了梳理,列出正副冊十二釵:如妃、玉瑩、爾淳、安茜、福雅、皇后、陳妃、吉嬪、榮嬪、德嬪、沅琪、淑寧為金枝12正釵;皓雪、香浮、寶嬋、素櫻、桑柔、葆蕙、明珠、娉婷、汀蘭、芷蘭、白蘭、雪娟為金枝12副釵。這當然是有心人的錦上添花,倘若借紅樓對一眾女兒的判詞來解讀金枝眾女的命運,也算有意趣。

 

很多宮鬥戲敘事線長輒數十年,而《金枝欲孽》30集,故事起始時間卻僅僅是在清末嘉慶十五年,皇宮發生天理教動亂的前一年而已。榮衰雖短短一歲,卻漫長得仿佛傳奇了一生。

首播至今,12周年忽然已過去,《金枝欲孽》依然是我最愛的港劇排行榜首。

謝謝戚周,以及一眾演員,在有生之年,讓我看到這樣一部好戲,並念念不忘。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不良生給《金枝欲孽》的劇評

並同步首發於微信號:那個端莊的美男子


-  END -

感謝作者為豆瓣貢獻優質原創內容


相關焦點

  • 即使刷過再多遍《金枝欲孽》,這些背後的趣聞你也未必知道
    於此,梳理《金枝欲孽》一劇的趣聞野史,是為記念。,與她演對手戲的男主角林保怡以堪憂對方只是花瓶,後來實拍時,完全改觀,也開創新一代CP,他還教她如何記臺詞,因為周旭明給《金枝欲孽》寫的臺詞對白字字錙銖、咬文嚼字,又多又難記,並不好背。
  • 從《金枝欲孽》到《延禧攻略》,宮鬥劇為什麼長盛不衰?
    從最早期的《金枝欲孽》,到後來被奉為宮鬥經典的《甄嬛傳》,從每集播完必上熱搜的《延禧攻略》,再到近期新近開播話題不斷的《如懿傳》,宮鬥劇就像永不過時的時尚符號,讓觀眾一次次吐槽,卻又一次次虔誠地坐在電視機前,好像吃重慶火鍋似的,一邊被辣得冒汗,一邊又大喊過癮。
  • 《金枝欲孽2》播出7年,陣容強大卻鮮為人知,背後原因是什麼
    不不不,小編要說的可是被稱為公道鼻祖的《金枝欲孽》。因為《金枝欲孽》的大火,再加上結局並不是很明朗,所以有不少觀眾期待著第二部的問世。七年過後,讓觀眾翹首以盼的《金枝欲孽2》終於問世了,但是好像觀眾並不買帳,而且這部劇比起前作《金枝欲孽》來,也是少有人知。這是為什麼呢?
  • 最經典的宮鬥劇不是《甄嬛傳》,而是《金枝欲孽》
    後來的他們,隨便一位都可以扛起一整部劇,再想把他們湊齊是不可能了,《金枝欲孽》的經典不可複製。《金枝欲孽》塑造了太多性格多面的人,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每個人都被欲望和權利裹挾著,被推搡著往前走。人不是生來就會算計的,她們鬥了半輩子,也只不過是想在這高高的宮牆中活下去,或者再貪婪一點,想活得好一點罷了。誰不渴望功名利祿呢,這不可恥,也不可悲,可人是血肉動物,總有那麼一刻,讓人願意放棄一切,選擇自由和真情。
  • 《金枝欲孽》中記得張可頤飾演的安茜嗎?安茜還演過這些電視劇!
    《金枝欲孽》中記得張可頤飾演的安茜嗎?安茜還演過這些電視劇!說起來《金枝欲孽》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部堪稱為經典的宮鬥劇,但是大家卻沒有深層次的挖掘這部電視劇的名字的含義,可以從百度裡面搜索金枝欲孽的含義,帶給你的是金枝欲孽其實是由金枝玉葉翻譯過來的詞語,指的是宮中上下人人為了爭權奪利勾心鬥角。所以你看這部電視劇的名字的成語就非常的貼切這部電視劇的主題!宮鬥!勾心鬥角!
  • 【戲觀劇社】《金枝欲孽》:一夢已十年
    毫無新意的人物設置,又被同一個演員反覆出演著,時至今日甚至已面對演員青黃不接的窘境。還有那些北上搵金的舊人們,來到內地不約而同的患上了水土不服的病症。這一切讓我們對自己曾經深深熱愛港劇這件事,產生了質疑。其實,它真的美好過的,比如十年前的那部《金枝欲孽》,即使在宮鬥劇扎堆的今天,它依然是心頭的那個好。
  • 《金枝欲孽2》陣容不差,為何卻不受待見?
    該劇一經播出,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為當時熱議話題最高的劇集。時至今日,《金枝欲孽》仍然是觀眾心目中的經典,被譽為宮鬥劇的「鼻祖」。《金枝欲孽》的大火,讓觀眾期盼它能夠在短期內播出第二部,可監製卻沒有這樣的想法,公司高層也給予足夠的創作空間。
  • 《金枝欲孽2》陣容並不差,為何卻不受待見?
    該劇一經播出,便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為當時熱議話題最高的劇集。 時至今日,《金枝欲孽》仍然是觀眾心目中的經典,被譽為宮鬥劇的「鼻祖」。 《金枝欲孽》的大火,讓觀眾期盼它能夠在短期內播出第二部,可監製卻沒有這樣的想法,公司高層也給予足夠的創作空間。
  • 《金枝欲孽》全員悲劇?時隔17年,我才看懂了這部TVB神劇的結局
    就比如TVB宮鬥劇鼻祖《金枝欲孽》的結局,便是最讓觀眾難忘的存在。而戚其義,便是打造出《金枝》三部曲系列的神級監製。當年的神劇《金枝欲孽》到底有多火?據悉當年劇集播出後,有商家以劇中的角色名給螃蟹命名,都能夠帶動海鮮的銷量。作為鼻祖級的存在,《金枝欲孽》全員悲劇的設定,讓許多人在追看當時,都未必能夠接受。
  • 《金枝欲孽2》一手好牌打爛,也是讓人心酸+遺憾
    《金枝欲孽2》和《金枝欲孽》一樣,也是由TVB金牌監製戚其義、編劇周旭明打造,於2013年播出。《金枝欲孽2》保留了鄧萃雯和陳豪、黃德斌、韋家雄等原班人馬,加入了蔡少芬、關禮傑、伍詠薇等演員。這段夢中夢讓很多人迷惑不解,到底《金枝欲孽》是《金枝欲孽2》的夢呢,還是《金枝欲孽2》是《金枝欲孽》的夢?這是想說明:浮生若夢,夢假情真麼?
  • 從《甄嬛傳》到《金枝欲孽》:男人真的只愛美色嗎?
    早期是眉莊,說實在的,如果不是眉莊自己心冷了,還真說不準她和甄嬛後來會不會也變得彼此計較,我覺得編劇還是深諳人性的,太了解長久的友誼只可能發生在兩個並無真正實際競爭的人之間。細水長流的是敬妃,還有曹貴人,曹貴人如果不是後來太急著剷除華妃,也未必會被處死。
  • 《金枝欲孽》的「女人們」
    04年上映的《金枝欲孽》也不得不提。這部當年TVB的最熱劇集,開啟了宮鬥劇的「新浪潮」,諸多後輩使用的「套路」,幾乎都能追溯到此劇。時至今日,它並未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人遺忘,反倒被口口相傳,成為一代人的寶貴回憶。 《金枝欲孽》是一部女性分量極重的劇,它塑造了不少經典的女性形象,具有典型性。
  • 13年後再看《金枝欲孽》:宮闈中的她們,現如今的她們
    這一年,臺慶劇《金枝欲孽》創造了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第一個收視奇蹟,不僅在本港形成了萬人空巷的局面,更在海外八方落下了勢不可擋的輿論效應。作為女性後宮劇中獨一無二的「正宮娘娘」,《金枝欲孽》的出現甚至引發了歷經十三年而不衰的文化現象,大批量描寫宮中女人的影視劇與小說應運而生。
  • 戚其義監製TVB宮鬥神作《金枝欲孽》的誕生,造就港劇時代的傳奇
    打造過「天地」三部曲的戚其義,與周旭明在2003年聯手製作了故事新篇章。匯聚多位花旦小生的《金枝欲孽》正式出爐,打響了宮鬥傳奇的開頭炮。在製作當時極具神秘感的《金枝欲孽》,不僅奪得多個大獎,火遍大江南北,更預示著戚其義監製的作品,將以最富有內涵、顛覆電視劇固有模式的狀態崛起。
  • 聊聊《金枝欲孽》
    今天和大家聊聊《金枝欲孽》一、安茜——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 玲瓏品評《金枝欲孽》12:情感操控術
    很多事情你以為只與「情感」有關,其實這些事還與「控制」有關。
  • 15年後再看《金枝欲孽》,滿心滄桑
    這部劇就是《金枝欲孽》。《甄嬛傳》的結尾,甄嬛躺在床榻上,寂寞、華麗、蒼涼地睡去。看似安穩,其實華麗背後都是滄桑。導演也深諳講故事的法則,適時地配上憂傷的音樂,緩慢回顧這個小女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從一開始的猶憐小兒女,到後來霸氣女貴妃,再到高處不勝寒的聖母皇太后。這一生浮沉輾轉,一幕幕閃過,全是戲。
  • 即使有佘詩曼林保怡黎姿助陣,這部港劇卻仍不能媲美《金枝欲孽》
    由他監製的《金枝欲孽》堪稱古裝宮鬥劇的鼻祖!而他也是TVB少數善於揣摩人性,並以此為題材的監製之一。今天社長想要推薦的就是他的另外一部力作《火舞黃沙》。這部匯集《金枝欲孽》原班人馬的民初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黃土高原上的關於愛和復仇的故事。
  • 《甄嬛傳》也要參考的宮鬥教科書《金枝欲孽》,為何難以超越?
    可以說,《金枝欲孽》是往後的宮鬥劇必參考的教科書,後來的宮鬥劇裡都有它的影子。觀眾初看不明所以,重溫時便有了另一番的感悟,再回首已唏噓不已。至今仍感慨,萬裡江河,是否還能有緣重聚。《金枝欲孽》則獨樹一幟,首先光看名字,我們就不知道女主是誰,更不知道結局如何,誰是大贏家。對比《甄嬛傳》、《羋月傳》和《如懿傳》,嗯,遇到危險我從來不會擔心女主,因為看劇名就知道她是內定冠軍。
  • 為什麼說,《金枝欲孽》播出16年後,仍難有宮鬥劇能夠超越?
    《金枝欲孽》很多人都會拿《金枝欲孽》和《甄嬛傳》進行對比,無論是服化道場景、還是對演員表現、劇情內容、格局,都有網友進行深度的探討。但這兩部作品,是否真的有可比性?話題回到《金枝欲孽》的主題上。作為一部開播非常吸晴的電視劇,《金枝欲孽》四個花旦齊上陣,勾畫後宮悲慘人生。大結局悲劇卻造就經典,十六年前的這部TVB宮鬥劇鼻祖神劇,它到底有多虐?我們不妨,來了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