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甄嬛傳》的朋友,應該都對,果親王出殯時,玉福晉(浣碧)撞棺自盡印象深刻。我們感嘆玉福晉對王爺情深的同時,卻也疑問,皇上並沒有要深追殺她的意思,為何浣碧要撞棺自盡?
首先,浣碧深愛王爺是不容置疑的。浣碧愛王爺愛的很早。遠早於甄嬛對王爺動情之前。那日,她在皇上面前穿紅著綠,皇上笑她還是個不懂搭配的小姑娘。浣碧躲在小花園裡偷哭,恰巧被路過的王爺碰到了。王爺笑說,每個人都有喜歡的東西,他就覺得浣碧紅配綠特別好看。從此,王爺就住進了浣碧的心裡。浣碧深知自己與王爺的雲泥之別,不敢界越。只是默默在心裡喜歡在背後付出。哪怕王爺喜歡的是長姐甄嬛,她也不介意。她看王爺與長姐傳詩對句,就讓長姐也教她。甚至在王爺失蹤後,浣碧還勸甄嬛把肚子裡的孩子生下來,只要是王爺的孩子,她願意一起撫養。後來長姐回宮順利產下雙生子。一次家宴上,浣碧故意弄掉王爺身上的荷包。荷包裡的小像讓皇上誤以為浣碧是果郡王的心上人。一次冒險炒作,終於讓浣碧以鈕祜祿家二小姐的身份風風光光嫁給果郡王。浣碧苦守六年,終於等到了一直夢寐以求的王爺。
如今王爺死了。偌大的果親王府只剩她一人也著實無趣。她深愛王爺十幾年,卻得而不得。不忍王爺一個人上路,於是撞棺自盡,也算黃泉路上和王爺路上有個伴。然而,我認為浣碧撞棺自盡,不只是因為愛情這麼簡單。果郡王一直都朝事不太上心,他知道皇帝最是多疑,為了兄弟情分,也為了保命,雖然有才,也只當個風流快活的閒散王爺。那年摩格求娶熹貴妃,果親王一改往常,拼死諫言不可改嫁熹貴妃。皇上就曾罵他覬覦皇嫂。後來果親王更是帶著府兵一路追出關外,這時的皇上殺心已起。王爺大概是後來也識破了轎子裡沒有熹貴妃。為了保命,一直待在關外,美其名曰慰問邊疆戰士。皇上念及兄弟情誼,也曾放下殺心,盼望果親王早日回來。
皇上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毒殺果親王,主要原因是粘杆處夏刈在玉福晉那裡拿到了王爺這些年寄回的家書。幾十封家書,封封都有問熹貴妃安。浣碧最是清楚王爺與長姐的種種往事,不可能不知道皇上猜忌王爺與熹貴妃有私情。當年,她靠的不就是那張甄嬛的小像在皇上面前博一次,才換來與小像相似的她以果郡王多年心上人的身份嫁入王府嗎?她也不會不知道粘杆處的存在。當年的八爺黨盡數被除,只有十王爺因母妃出生高貴,一直相安無事。不也是因為和年羹堯往來的私信被查,十王府被抄沒。被這種情況下,她留有這樣犯上言語的書信。難道不知道一旦被皇上發現是什麼樣的後果嗎?夏刈這麼輕易的就拿到這些書信,會不會是浣碧又一次豪賭。賭贏了,就能讓王爺永遠和長姐斷清關係,永遠不用在給她的家書裡,看到熹貴妃安。可惜她賭輸了,就是這些書信,成了壓死王爺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作為女子,作為妻子。思念遠在的丈夫,捨不得將丈夫的親筆書涵毀掉也是正常的。浣碧日日思念王爺不得見,每日對著王爺的書信以寄相思之情。我想浣碧只有讀著王爺每次的叮囑,聽著王爺介紹邊疆的所見所聞。才能打發一個人在王府的孤苦寂寞吧。可惜無論浣碧是有意無意,終究是她手裡的這些信,要了她最愛的王爺的命。一旦陷入這樣的思維,浣碧恐怕也只有「以死謝罪」了。皇上下的一道諭旨,才是讓浣碧下定決心,一定要撞棺自盡的。
王爺死後,皇上下旨,果親王的葬禮上,不能有哭聲,不許有人為王爺哭。偌大的葬禮現場,人人悲痛不已,卻不能放聲大哭。王爺那麼愛長姐,長姐也愛王爺,卻不能為心愛之人放肆大膽的哭一場。喪禮上哭泣,是表達對逝者的思念和不舍,也有地方認為哭聲越大,逝者走的越安詳。如今皇上卻不讓眾人為果親王哭,就是連果親王死了,都不讓他好過。浣碧決定用自己的命換眾人為果親王光明正大的哭一場。於是撞棺自盡。一時間葬禮現場哭成一團,蘇培盛也不好阻攔。畢竟也沒有誰說,不可以為玉福晉哭的。也為甄嬛找了個好藉口可以放心痛哭。皇上本來還為甄嬛整日傷心不已生氣,可蘇培盛一句玉福晉新喪,皇上也不好說什麼。玉福晉用自己性命,換來王爺死後的風光和安詳。
你想一眼看透人心,知道對方心裡在想什麼嗎? 周杰倫曾經大秀讀心術一秒就猜出林俊傑所想,驚呆了眾人,這就是讀心術的魅力。今天,特邀讓周杰倫、撒貝寧、董卿、張國立點讚的國內知名讀心師盧文建。他通過心理學分解人們的微表情、微動作和微反應,教你學會準到嚇人的讀心術,1分鐘識破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