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浣碧死了,甄嬛扯斷佛珠,皇帝也就必死無疑了!

2021-01-10 陽光丫丫話影視

自從《甄嬛傳》我們認識了藍盈瑩,這些年一直活躍在屏幕上,藍盈瑩的成長還有演技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不過提起她浣碧的這個角色,其實還是不怎麼討喜的,雖然她跟甄嬛一起長大,但一直都是心比天高,現實卻命比紙薄,總覺得自己能跟甄嬛相媲美,所以只要一有機會就跟甄嬛叫板。

甄嬛剛進宮的時候得到皇帝的盛寵,三年內甄嬛得到的寵愛在整個後宮沒有第二份,只因皇帝無意中稱讚了浣碧一句說她長得像甄嬛,浣碧就以為皇帝對自己有好感,殊不知皇帝誇讚她也是為了討甄嬛歡心,在皇帝處碰了灰,不思悔改還投向了曹貴人,要不是甄嬛對她早有防範,還不知道浣碧掀起多大的風浪呢!

後來甄嬛修行離宮,失意的時候又碰到了果郡王,兩個人郎情妾意甜甜蜜蜜的時候,浣碧又開始喜歡果郡王了,甄嬛重新回宮,浣碧設計讓自己嫁給了果郡王,儘管如此浣碧也不知足,總想獨佔果郡王,包括果郡王的心,所以殺死孟靜嫻的,還有把家信給夏刈,雖然沒有演出來,但極有可能都是浣碧所為,所以浣碧在《甄嬛傳》裡並不討喜!

然而甄嬛總是念在她是自己的親妹妹,縱然不完全跟自己一條心,但也陪伴了自己很長時間,所以對於浣碧的一些小動作,甄嬛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就過去了,甄嬛心裡還是在意這個妹妹的。

這一點其實在浣碧身死以後,也能看出來!果郡王本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但是只要一遇到甄嬛的事情,立馬方寸大亂,皇帝看到果郡王府的那些家信,然後用甄嬛假意和親試探果郡王,之後不出所料,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曝光,奈何皇帝對甄嬛情誼深切,選擇保全了甄嬛而捨棄了果郡王,並且讓甄嬛以毒酒毒殺果郡王,以示對自己的忠貞,果郡王死後,甄嬛為了打消皇帝的疑慮,並沒有痛哭流涕,而是壓抑自己悲傷的情緒,到這裡甄嬛雖然恨皇帝,但是卻沒有起殺心。

然而皇帝殺了果郡王,還不準果郡王府哭泣憑弔,浣碧撞棺而亡,甄嬛得知浣碧死了,才放聲大哭,扯斷了手裡的佛珠,寓意從此跟慈悲告別,要開始新一輪的復仇,到了此時,甄嬛才下定決心要殺了皇帝,替果郡王、浣碧報仇,說到底果郡王是甄嬛最愛的人,甄嬛跟他有私情本就是不合理的,被私情曝光被懲罰,他們也不是以前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而浣碧畢竟是自己的親妹妹,並且陪伴了自己那麼長時間,浣碧之死是甄嬛始料未及的。

失去果郡王又失去浣碧,甄嬛不報仇是不可能的,從甄嬛扯斷佛珠那刻起,皇帝大概就死定了,如果說果郡王的死,甄嬛能勉強放下,畢竟本來他們就是叔嫂關係,被懲戒也是情理之中,皇帝不殺甄嬛已經算是開恩,可是浣碧的死,才是壓垮甄嬛這種心理的最後一根稻草,你們說呢?

相關焦點

  • 3年後再看《甄嬛傳》,才懂為啥浣碧殉情時,甄嬛會扯斷佛珠!
    甄嬛為何扯斷佛珠 而最後因摩格爾與甄嬛的對話,還是讓皇上知道了果郡王與甄嬛的私情,直接發怒讓甄嬛毒害果郡王,甄嬛本想自己了斷,但被果郡王換了一杯無毒的酒,而果郡王卻喝了有毒的酒,為的就是讓甄嬛好好活下去,果郡王被毒死後,甄嬛還不能大聲哭泣。
  • 甄嬛傳:難怪浣碧死後甄嬛會摔斷佛珠,你看皇帝幹了啥噁心事?
    實際上我們知道甄嬛這腹中的雙生子並不是皇帝的而是在凌雲峰與果郡王的。這謊言,在孩子沒有出生和長成型之前可以隱瞞,但是漸漸的隨著孩子出生之後,模樣長成越發不同。當元澈和弘瞻一起玩耍時旁人的一句這兩個孩子長得真像,便讓皇帝心生猜疑。之後當準葛可汗摩格進京拜訪。甄嬛和果郡王突然發現這是他們倆在凌雲峰時一起救的那位被蛇咬的漢子。
  • 甄嬛傳:難怪浣碧殉情後甄嬛摔斷佛珠,你看皇上幹了啥噁心事?
    導語 :《甄嬛傳》裡面皇帝只丟過一次佛珠,那是滴血認親的那場戲中,甄嬛的雙生子被皇帝「誤會」是果郡王的孩子,氣極之後才丟的佛珠。而甄嬛也丟佛珠,那她又究竟為何呢?戴在手上的佛珠就是為了提醒自己我佛慈悲,督促自己慈悲為懷,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悲不喜淡定自若的心情。
  • 甄嬛傳:浣碧殉情後為何甄嬛會扯斷佛珠?你看她在想什麼?好女人
    甄嬛傳:浣碧殉情後為何甄嬛會扯斷佛珠?你看她在想什麼?好女人甄嬛傳裡的甄嬛我們都知道,甄嬛和皇上之所以結緣也是因為皇上假借果郡王的身份和甄嬛在一起,後來甄嬛被陷害誤穿了純元皇后的衣服,自己也知道了是替身的事情,就生氣出宮了,並且在宮外和果郡王產生了一段深厚的感情!
  • 重溫《甄嬛傳》才懂,為啥浣碧殉情後,甄嬛要扯斷佛珠?
    導語:甄嬛聽到自己的妹妹浣碧為果郡王殉情後,扯斷了佛珠,佛珠一顆一顆噼裡啪啦的掉了一地,相信小夥伴們都很疑惑,甄嬛為什麼要扯斷佛珠,這是不是預示著什麼?我們都知道甄嬛和浣碧是姐妹,扯斷佛珠或許是因為自己的妹妹死了而心疼,但小編認為甄嬛更多的是為果郡王之死而傷心難過。
  • 《甄嬛傳》蘇培盛到死都不知,玉隱去世後,甄嬛為何要扯斷佛珠?
    ,每看一遍《甄嬛傳》就會有不同的理解。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果郡王死後,浣碧因為太愛果郡王,撞館而死,蘇培盛沒想到玉福晉如此貞烈,看到玉隱撞棺的舉動,不僅是蘇培盛意外之至,連皇上也感念玉隱此舉用情之深。當時甄嬛因為腿傷躺在床上,也不能因為果郡王而暴露出她內心的痛楚,所以甄嬛除了臥床休息外,還拿了一本佛經誦讀,手中還有一串佛珠,也算是為果郡王祈福超度。
  • 甄嬛傳:難怪浣碧撞棺自盡,你看甄嬛對她說過啥?殉情只是幌子
    重新再看《甄嬛傳》時發現,浣碧撞棺自盡根本不是為了殉情,雖然當時蘇培盛告知甄嬛大概意思就是浣碧殉情,一心想隨王爺去,其實仔細想想浣碧根本自己想去的,而是如了甄嬛的願。且說浣碧撞棺這件事,受益者最大的還是甄嬛,有以下幾點可以說明:1.消除皇上的疑慮,別忘了當年「小像」的事情,其實皇上肯定已經懷疑了甄嬛,因為甄嬛與果郡王這件事已經暴露了,那麼那枚小像肯定也是甄嬛,那可不可以讓雍正認為甄嬛早早就與果郡王好上了,根本不是在凌雲峰就彼此有意呢!浣碧撞棺最好的解釋就是殉情,她追隨王爺,愛了王爺一輩子,證實相愛,並非甄嬛脅迫。
  • 甄嬛至死不知,難怪皇帝死前極力扯斷「黃帶子」,他原本有機會贏
    導語: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最後雍正的結局,病重躺在床上被甄嬛活活氣死了。皇帝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會死在自己心愛的女人甄嬛手上,甄嬛對皇帝說出所有事情的真相,皇帝被氣到毒藥發作,急火攻心被活活氣死了。但是甄嬛至死不知,為何雍正死前極力扯斷「黃帶子」,皇帝還沒有輸!
  • 甄嬛傳:在生死關頭,甄嬛才看清胡蘊蓉與皇帝、以及浣碧的真面目
    1、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只為己天理難容《甄嬛傳》中的皇帝就做了一回這樣的事,令甄嬛徹底看清他的真面目,皇帝貪生怕死,關鍵時刻不惜捨棄自己的骨肉,以求自保。那一刻,皇帝高大偉岸正氣凜然的人設瞬間崩塌,顯得既虛偽冷酷又懦弱無能。還有胡蘊蓉,這個甄嬛以前的盟黨,在達成共同目標、扳倒宜修後,也終於利盡而散,露出猙獰歹毒的另一面。
  • 《甄嬛傳》流朱和浣碧同是甄嬛陪嫁,差別為何那麼大
    她們兩個自幼陪在甄嬛身邊,入宮作為陪嫁,也是為了給甄嬛當心腹和助手。但是看過《甄嬛傳》的觀眾都知道,流朱在劇情的前半段就早早的死了,而浣碧卻嫁給了果郡王為側福晉。同是陪嫁丫鬟,為何區別那麼大。浣碧陪同甄嬛入宮,甄嬛得到皇帝寵愛,浣碧有些嫉妒甄嬛,她覺得憑藉自己的姿色也可以得到皇上垂憐。和流朱相比,在侍奉甄嬛的時候,流朱的眼裡是主子,而浣碧的眼裡是皇上。只是皇帝沒把浣碧放在眼裡,浣碧傷心時遇到了果郡王安慰,她把欲望再一次投向了果郡王。
  • 甄嬛傳:甄遠道執意要浣碧進宮的真相太噁心,甄嬛估計至死都不知
    甄嬛傳:甄遠道執意要浣碧進宮的真相太噁心,甄嬛估計至死都不知看過《甄嬛傳》的朋友都知道浣碧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浣碧雖然自小在甄府中是丫環
  • 《甄嬛傳》劇版&小說16個差異!甄嬛和果郡王有三個孩子,浣碧很陰險,其實甄嬛很無情
    以下是劇版和小說16個差異,甄嬛和果郡王有三個孩子,浣碧很陰險,其實甄嬛很無情!《甄嬛傳》劇版&原著小說差異1:小說是一個架空的朝代《甄嬛傳》的原著小說《後宮·甄嬛傳》其實是架空的朝代,皇帝叫玄凌,皇后叫朱宜修,華妃叫慕容世蘭,果郡王叫玄清,甄嬛一樣是甄嬛。而小說中對服裝造型的描述,應該是參考漢朝、唐朝這類的儀制,嬪妃的階級稱呼也都是虛構的。
  • 甄嬛傳:難怪皇帝臨死前拼命扯斷「黃帶子」,你看它是幹啥用的?
    皇帝幾次懷疑雙生子的身世,但最終都心慈手軟,沒有處置甄嬛,反而一步一步將甄嬛逼上絕路:甄嬛在皇帝死前,將身邊人都遣散了,對著皇帝連續下了三道猛藥。,所以才極力扯斷黃帶子。其實,有一種說法是「黃帶子斷,君死有疑」,在場的所有人都非死不可,尤其是甄嬛,首當其衝被處死,這是皇帝最後一道保險,偏偏這道保險也被甄嬛給掐斷了,在原著中,甄嬛一早就將這個黃帶子縫得死死的,皇帝臨終前,本身就氣力不濟,更加扯不動了。
  • 甄嬛傳:難怪皇帝死前極力扯斷「黃帶子」,你看它究竟有多可怕?
    ,這也是《甄嬛傳》能夠火,並且成為宮鬥大女主劇的標配的原因。在皇上死之前,有一個極其細微的動作,不知道有沒有細心人發現,皇上極力的想扯斷床上掛著的黃帶子,這個黃帶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可能真的有很多人不懂,那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吧。
  • 《甄嬛傳》:甄嬛內心把浣碧當作親妹妹了嗎?看看玉嬈就知道了
    早進宮之後,她以為甄嬛在她出嫁之時只會找一個小廝搭配,所以想要自己去謀取利益、謀取未來,企圖通過皇上的青睞改變自己現在的命運,但是皇帝對她並沒有興趣,甚至還嘲笑她的搭配有些「土」。當浣碧哭著跑出去的時候,正好遇到了在花園的果郡王,果郡王的性子是多情的,幾番花言巧語就將浣碧哄得喜笑顏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浣碧喜歡上了果郡王,開始關注果郡王。
  • 甄嬛痛心疾首教育浣碧-我看《甄嬛傳》
    視頻來源:電視劇《甄嬛傳》第19集28』55---34』08 事件背景:浣碧吃裡扒外出賣甄嬛,證據確鑿,甄嬛痛心疾首教育她,浣碧悔悟,迷途知返。甄嬛如何教育吃裡扒外的浣碧?1、前情介紹,浣碧吃裡扒外,給曹貴人通風報信,甄嬛問她,她還不承認,真是不見棺材不下淚。甄嬛用蜜合香證明給她看(事關自己的妹妹,甄嬛必須要有確鑿的證據,以免冤枉浣碧),證據確鑿,浣碧無從抵賴,這才低頭跪下。甄嬛冷嘲熱諷地謝謝浣碧的配合,才會如此輕易就扳倒華妃;嘲笑浣碧愚蠢,不知道自己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不管華妃還是甄嬛,一邊都沒落下好。
  • 甄嬛傳中的浣碧,有沒有人發現,甄嬛喜歡誰,她就會喜歡誰
    大家好,小編又跟朋友們見面了,今天跟朋友們聊的是甄嬛傳中的浣碧。說到浣碧大家都知道,她其實是甄嬛同父異母的親妹妹。 也許在浣碧眼裡同是一個父親的孩子,一個是主子,一個卻要做丫鬟。但是甄嬛一直沒有把她當奴婢看。進宮的時候,她帶著浣碧與流珠,流珠也是個很好的姑娘。
  • 甄嬛傳:甄嬛對浣碧心生不滿,選名字便是警告
    甄嬛傳:甄嬛對浣碧心生不滿,選名字便是警告甄嬛與浣碧是親生姐妹,但畢竟不是一個母親生的,所以兩人的感情也不是那麼的好,對於甄嬛而言,她心裡其實是看不起浣碧的,因為她的出生實在是不好,而浣碧在一進宮的時候也是有二心的,甚至還聯合外人一起來對付甄嬛
  • 甄嬛傳:難怪允禮至死都不肯接受浣碧,原來他看透了浣碧的真面目
    就如宜修謀殺純元,即便手段那麼高超隱秘,又過了那麼多年,最終還是被安陵容發現端倪、並揭露給甄嬛了。這就是所謂的「正義遲來,報應不爽。」而浣碧謀殺孟靜嫻的事,報應來得更快,幾乎是現世現報——這也是果郡王到死都不肯接受浣碧的原因。儘管浣碧自以為偽裝得很好,又對孟靜嫻的孩子視若己出。但果郡王卻早已看透了她的真面目。浣碧的掩飾不過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罷了。
  • 甄嬛傳:皇帝與甄嬛在凌雲峰重逢,為何皇帝如此著急的就要了甄嬛
    甄嬛傳:皇帝與甄嬛在凌雲峰重逢,為何皇帝如此著急的就要了甄嬛甄嬛傳:皇帝與甄嬛在凌雲峰重逢,為何皇帝如此著急的就要了甄嬛在某次的御花園中甄嬛與皇上偶遇,兩人相談甚歡,而還是少女的甄嬛更是對眼前這個男人產生了別樣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