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實習生 胡雙悅
說起韓國歷史上最駭人聽聞的懸案,發生於1986年至1991年間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可以稱之為「懸案之首」。近日,據韓國媒體報導,警方已通過DNA確定了華城連環殺人案嫌犯,這樁轟動一時的懸案33年後終於告破。9月19日早上,韓國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不會因為該案追訴期已過就放棄調查,將成立57人專案小組繼續分析DNA偵破。
電影《殺人回憶》
「華城連環殺人案」可以說是韓國史上的「第一懸案」,曾在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令韓國陷入一片恐慌。兇手綁架、強姦女性後將其勒斃,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2003年,由奉俊昊執導的懸疑電影《殺人回憶》將此案件進行改編,獲得巨大成功,也讓此案件更廣為人知。除此之外,電視劇《岬童夷》、《信號》、《隧道》也先後對「華城連環殺人案」不同程度上進行改編,證明著人們並沒有將此案件遺忘。
電影《那傢伙的聲音》
「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我們必定應該會晤的,對吧?」這是當時警事寫給兇手的信,而隨著偵破工作的重啟,當年遺留下的謎團也將逐步解開,遲到的正義終究來到。「華城連環殺人案」即將塵埃落定,但是包含其在內的韓國史上的「三大懸案」,裡面的另外兩件案件至今杳無音信,兇手也仍然逍遙法外。這兩樁懸案分別是發生於1991年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以及同年發生於韓國大邱「青蛙少年失蹤案」。電影《那傢伙的聲音》和《孩子們》分別以這兩樁案件為原型進行了改編。
1991年1月29日,轟動韓國的「李炯浩被誘拐事件」發生。9歲小孩李炯浩在首爾鴨歐亭被綁架,44天後在漢江邊上他的屍體被發現。這起案件令人髮指的地方在於,罪犯在44天中用周密的計劃擺脫了警察的搜捕,並用威脅電話沉痛的打擊了李炯浩的父母。父母向歹徒交出了2億韓元贖金,但警方的調查結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誘拐的第2天就已經死亡。多年後,以此案件為原型的電影《那傢伙的聲音》上映,該片的導演樸鎮彪在事情發生時為某家電視臺的攝影助理,並對這次誘拐事件進行了全程報導。「有些事情,我們永遠都不該淡忘。」
電影《孩子們》
樸鎮彪在接受採訪時透露自己拍攝該片的初衷。
同年,韓國還發生了另一件弔詭的案件,後來韓國民眾稱為「青蛙少年失蹤案」。1991年3月26日,因為地方議會選舉,全市放假一天。就讀於大邱某小學的5位孩子相約一起去捉青蛙,卻再也沒有回來。2002年9月,時隔11年6個月後,才發現了他們的屍骨。因年代久遠,線索不明確至今無法破案。2011年,以此案件為原型的電影《孩子們》上映,再次這段沉重的故事展示在人們眼中。
「韓國三大懸案」中,無論是「華城連環殺人案」、「李炯浩被誘拐事件」,還是「青蛙少年失蹤案」,均已超過了時效為15年的訴訟期。但值得慶幸的是,據9月19日韓國警方所宣布,不會因為「華城連環殺人案」追訴期已過就放棄調查,也許能讓受害者及其家人感到一絲慰藉。也許不知另外兩樁懸案的真兇何時能夠浮出水面,但就像「華城連環殺人案」中警長所說的那句話一樣——「我們必定應該會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