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韓國國會以199票贊成,0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一項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殺人犯罪案件將被永久追訴直到破案為止,公訴時效將不再是殺人犯罪分子的護身符。
影片《殺人回憶》的經典結尾鏡頭。
9月18日,奉俊昊導演,宋康昊主演韓國影片《殺人回憶》的兇手原型——「華城連環殺人案」的嫌疑人爆出由韓國警方通過DNA證據在監獄找到,他早於1994年就一直在監獄服刑。但該嫌疑人昨天在警方發布會上否認罪行。
2007年之前,韓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殺人犯罪的訴訟有效期限為15年,超過有效期限,罪犯便免受處罰。2007年,韓國將殺人犯罪的訴訟有效期限改到了25年。2015年7月24日,韓國國會以199票贊成,0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一項刑事訴訟法修正案。殺人犯罪案件將被永久追訴直到破案為止,公訴時效將不再是殺人犯罪分子的護身符。雖然,「華城連環殺人案」發生的時間早已超過有效公訴時效,但警方不會因為該案追訴期已過就放棄調查,宣布已成立調查組,將重新分析案件全部物證。
其實在韓國,除「華城案」之外,還有另外兩起未破案件「青蛙少年失蹤案」、「李亨浩綁架事件」,它們被並稱為韓國三大懸案,韓國影視作品中均有所表現,隨著「華城案」的重啟,相信另外兩起案件離真相大白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了。
影片《殺人回憶》劇照。
「華城連環殺人案」
事件回放:
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京畿道華城市太安鎮一帶,先後有10名女性遭性侵後被殺害,僅1人倖存。警方曾先後投入180萬警力,搜查了約21000名嫌疑人,鑑定了570組DNA,180根毛髮,40116枚指紋,但始終未找到兇手,最終成為韓國最大懸案。截至2006年4月2日,第十起事件15年的上訴時效宣告終結。
2019年9月18日,京畿南部地方警察廳最近在重新調查華城連鎖殺人案時,發現了正在監獄服刑的56歲李某是嫌犯的線索,同時也公開了嫌犯在獄中的照片,李某還曾被評為一級模範囚犯。京畿道南部警察廳表示,通過比對留在受害人內衣等處的DNA,發現與嫌疑人李某相吻合,因此確定嫌疑人至少參與殺害一名被害人,而嫌疑人李某正是因為於1994年殺害了妻子的妹妹才被判為無期徒刑,作案手法的殘忍程度和棄屍手法與華城連環殺人案相似。
9月19日早上,韓國警方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案情,嫌疑人李某的DNA與在華城連環殺人案三起案件證物中所採集的DNA一致,但李某在接受警方調查時堅稱自己與華城連環殺人案沒有任何關係。警方不會因為該案追訴期已過就放棄調查,將成立57人專案小組繼續分析DNA偵破。
改編電影 2003年《殺人回憶》
1996年,該事件首次經金光林導演拍攝成舞臺劇,導演奉俊昊在此基礎上並根據實際調查資料與採訪記錄等又改編成了電影,該片當年在韓國觀影人次高達520多萬,平均不到10個韓國人中就有一個人看過該片。導演奉俊昊曾說:自己堅信兇手一定會看到這部電影。影片結尾宋康昊面對鏡頭的大特寫,也是在直視並暗示兇手,就算你忘了十幾年前那些被殺的人,我們沒有忘記,更不會允許你忘記。
《青蛙少年》海報
「青蛙少年失蹤案」
事件回放:
1991年3月26日,因為地方議會選舉,全市放假一天,5名小學生趁假日結伴去抓火蜥蜴(後來媒體誤報為青蛙),結果集體失蹤。當天,最後一個目擊證人說在距離孩子們居住小鎮約3.5公裡的臥龍山附近見過孩子們,但到處都沒有找到。孩子們的父母花了半年時間尋找失蹤孩子,經過總統的特別指示,警方動用了包括軍隊在內的人力約32萬,並印發了約2億張傳單,在全國各地進行調查。還有香菸企業在產品包裝上印製了失蹤少年的尋人啟事,同時賞金達到4200萬韓元,但搜查毫無進展。
直到2002年9月,失蹤少年的遺骨在臥龍山被發現,死亡原因確定是他殺。可直至今日,案件的兇手仍然沒有找到,2006年該案件也已經過了訴訟時效。
改編電影
1992年《青蛙少年》
該片上映時間為1992年,基本是在案件發生後就開始籌備拍攝,但因為當時對於案件還沒有一個清晰的線索,很多情節都是想像出來的,關於案件本身的細節描述較少,更偏重感情的表現,以孩子和親人的視角重現案件。
《孩子們》劇照
2011年《孩子們》
在過了有效訴訟時效5年之後,根據該案改編的《孩子們》上映。影片用一個報導此案件的記者視角將整個事件串聯在一起,但影片過分追求兇手是誰,懸念在幾個懷疑對象之間流轉。現實中警方並沒有找到兇手,但該片在最後卻確定了兇手,不過兇手並沒有抓到。
影片《那傢伙的聲音》中嫌疑犯現身的劇照。
「李亨浩綁架事件」
事件回放:
1991年1月29日,年僅9歲的李亨浩在家中附近的狎鷗亭公園玩耍,被人拐走。李亨浩的父母發現了兒子失蹤之後,立即報警,不久就接到了綁匪的勒索電話。綁匪通過電話索要了2億韓元的巨額贖金。44天之後,警方在漢江的一個下水道之中發現了李亨浩的屍體。經屍檢,原來李亨浩在被綁架之後的第2天,就已經被綁匪殺害。
當時韓國警方根據聲音推斷兇手大約30歲出頭,體型適中,身高167cm至170cm,帶有首爾和全羅南道口音,為此還公布了兇手的畫像,展開全國通緝。從1991年到2006年的15年裡,韓國警方動用了超過一萬人次警力,調查了420個嫌疑人,分析了87份聲音和筆跡樣本,卻仍然沒有找到真兇。
截至2006年1月,該案超過韓國法律所規定的15年訴訟時效。
改編電影
2007年《那傢伙的聲音》
1991年案件爆發的時候,導演樸鎮彪擔任SBS紀實節目《想知道真相》的攝影助理,全程參與了該案件的報導。當時他感到非常憤怒,決心要把這件事情拍成電影,「有些事情,我們永遠都不該淡忘。」2006年,這起案件過了15年訴訟時效,成為懸案。導演樸鎮彪爭取到李亨浩父母的同意,將案件改編成電影,次年搬上了大銀幕。
因為現實中綁匪從未露面,唯一留下的線索就是每次打給受害人父母的勒索電話。影片也是選擇了這個角度切入,演員姜東元在片中飾演綁匪一角,但他幾乎沒怎麼露面,都是以聲音演出。片中最讓人震撼的是,結尾公開了當時警方掌握的真實綁匪與受害者母親的通話錄音,以及肖像素描,最後綁匪在電話裡的一聲冷笑,讓人不寒而慄的同時,也旨在喚起民眾意識,不要忘記這起案件。
撰文/新京報記者 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