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偵探:薑母鴨,不是姜和母鴨啦!

2021-02-07 常州新周刊

美食偵探:薑母鴨,不是姜和母鴨啦!

白露一過,秋意漸濃,秋雨一下,涼意漸顯,冷不丁地會打個哆嗦。此時,能喝上一口祛寒的暖湯,是再舒服不過的事。本期,小編帶您去品嘗一道從臺灣來的美食,讓您在這深秋裡祛祛寒氣,暖暖脾胃。


您聽說過薑母鴨嗎?這可不是一種鴨子的名稱,而是一道菜名。

薑母在閩南語裡是老薑的意思,薑母鴨是用老薑跟紅頭公鴨熬製而成,老薑搭配鴨肉的滋陰降火功效,使得這道菜滋而不膩,溫而不燥,具有祛寒暖胃補氣的效果。據說,此物源自漢人的食補文化,而閩臺兩岸人都非常喜歡在入秋以後吃薑母鴨作為最佳禦寒的藥膳。位於新北區的這家臺灣霸味薑母鴨,因老闆是臺灣人,所以將正宗的臺灣味道帶來了常州。

薑母鴨的做法頗為講究,選取6個月大,每隻在6斤至8斤重的紅頭公鴨。因為這種鴨體型巨大,肉質豐厚,無羶味,且較耐燉煮。先在大鍋中用黑芝麻油將鴨肉與老薑爆炒。炒一段時間後,加入秘制的三十二味中藥藥粉,以及米酒。酒和麻油讓鴨子久煮不柴,越煮越香。接著將鴨肉隨湯放入高壓鍋中,起鍋以後,放入砂鍋之中。待上桌之後,再放入薑汁,以及用紅皮甘蔗與老薑熬的高湯。


小編看到在整個燒制的過程中,沒有加入任何的調味品,所有的味道都是來自於食材與藥材。鹽、味精、糖都沒有,這味道能好嗎?帶著疑惑,小編決定親自品嘗一下。

底鍋剛端上桌時,小編看著湯上面的一層油就心中暗自泛起了嘀咕,「這麼多油,會不會很膩啊」。當底鍋燒開之後,湯麵上浮起了一層泡沫,老闆娘叮囑,這層泡沫可千萬不要撇掉。這是加入的中藥,是精華所在。而湯麵上的芝麻油也四散開去,芝麻油的香味就飄散出來,一下子勾起了肚子裡的饞蟲,趕緊嘗一口湯。哇,好鮮!喝起來一點也不油膩,反而很清爽。湯味醇而不濃,帶有絲絲藥香,仔細回味有些甘甜。姜味也足,一口湯入喉,姜的辣味沁人肺腑。

小編剛想去嘗嘗鴨肉,老闆娘卻說得等一等。吃薑母鴨的順序,應該是先喝湯,然後燙菜,最後再吃鴨肉。薑母鴨的吃法雖類似於火鍋,但根本上卻是不同,它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鍋湯,曾經看到有人把鴨肉都撈出來吃了,而整鍋湯卻沒動,老闆娘便覺得十分可惜。鴨肉是會越煮越嫩越鮮美,在煮的過程中,鴨肉的精華還會源源不斷地融入到湯中。對於湯的口感,老闆娘說因人而異。她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同時有兩桌客人在吃薑母鴨,一桌人說湯很鮮美,另一桌卻直呼太淡,要求加鹽。「這還是得看個人的口味」。一些老饕們,到店裡來吃,會自點一份店裡的米酒,加入底鍋之中,等燒開之後,用打火機點燃。等酒精燒掉後,然後再開始喝湯,更加香醇和甘美。

對於燙菜,老闆娘推薦了臺灣豆皮、米血糕、新竹貢丸、香菇貢丸、鴨肉丸、百葉豆腐。這些都是從臺灣空運過來的,能讓你不去臺灣,就可以品嘗到當地的口味。百葉豆腐和臺灣豆皮口感嫩滑,貢丸類的口感勁道,彈性足、很Q,米血糕很軟,很糯,它是用糯米加入鴨血,蒸過之後,放入冰箱,冷凍形成的。切塊之後的米血糕,可以作為燙菜,也可以在蒸好之後,撒點花生和糖在上面作為甜點。燙菜中,高麗菜(捲心菜)是薑母鴨的美妙的搭配。當它放入湯中之後,會釋放著自己的甘甜,另一方面也吸收湯的精華,即使煮爛了也別有一番風味。

配燙菜的調料是豆腐乳和臺灣來的甘露。甘露的味道有點像醬油,但鮮而不鹹。在飯桌子上的甘露裡加入了鮮辣椒泡過,因此有一點點的辣味。你也可以將甘露和豆腐乳混在一起,別有一番味道。

店裡的特色飲品,是老闆娘自製的冬瓜茶和木耳露,分別用冬瓜和黑木耳熬製而成。點心有甜不辣、鹽酥雞、蘿蔔糕等。其中,有一道甜品,小編一定要推薦一下,就是有著「初戀味道」的情人果,用臺灣青芒果醃製而成,酸酸甜甜。在喝湯喝得渾身冒汗的時候,吃上一點放在冰塊上的情人果,酸甜開胃,又有點冰爽的,實在是太享受了!

今年從六月初休到八月下旬,這家店都處於歇業狀態,8月26號才剛剛營業。這是沿襲了臺灣那邊做薑母鴨店的傳統,因為高湯中所需的紅皮甘蔗,夏天是沒有的,只有等到甘蔗上市的時候,店裡才會重新營業。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夏天吃薑母鴨,會讓你熱得受不了。與吃火鍋不同,吃火鍋只是簡單出一身汗,吃完薑母鴨會讓你從內熱到外,電風扇、空調也降不下來溫。老闆娘說,有客人在冬天來吃的時候,外面穿羽絨服,裡面只穿一件薄衫,吃一會兒,就把外面的羽絨服脫掉,完全感覺不到冷。

在涼意漸濃的日子裡,來一鍋薑母鴨暖暖身子,喝得全身熱乎乎的,那種感覺就好像沐浴在煦煦的陽光中,很幸福。


到店出示本條微信或者表明是常州新周刊讀者 同享折扣



探店花絮


「霸味」薑母鴨這個品牌,在臺灣較為有名,在新北區的這家「臺灣霸味薑母鴨」是臺灣「霸味」的加盟店。老闆是臺灣人,到常州來,娶了常州媳婦,做了常州女婿。

這家店面不太起眼,不仔細看,很容易就會忽略,店內的服務人員也不多,連店主夫妻,總共就只有四個。

5年前夫妻倆在湖塘開店,頭兩年做得很艱難,因為當地人對這種口味並不是很了解。再加上食材的品質要求高,投入的資金都沒能回本。後來,有不少臺灣人和福建人到店裡來吃,覺得味道正宗,便經常來吃,才讓店繼續運轉了下來。

去年剛搬到新北,來這裡的客人部分是熟客,也有部分是喜歡這種地道臺灣味的吃貨,尋著香味找來。

為了更適應地方的口味,老闆娘在菜品上也特意進行了改良。一般薑母鴨店的主食就是麻油麵線,但因為經常有人在吃完之後,要點一份飯。老闆娘跟臺灣婆婆學了肉燥飯,做給大家品嘗。如果你想去品嘗,可以先打電話預定,說明是幾個人份的,熱情的老闆娘就會立馬把鍋給你備上。


遍布常州街巷的食肆,還有多少美味是大隱隱於市,有待發掘?

「常州新周刊美食偵探」將深入城市的大堂巷弄,去搜羅常州美食、美酒,為您帶來貨真價實的美食信息。

歡迎讀者們踴躍推薦,如果您推薦的店能夠被選中刊登在報紙上,本報將會送上精美小禮品一份。

同時,歡迎商家毛遂自薦,讓「新周刊美食偵探」前往一探究竟。

美食熱線:68868875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參與:

1、加入「常州新周刊美食QQ群」:251064059;

2、關注官方微博,將內容@常州新周刊;

3、郵件發送至369737251@qq.com。


相關焦點

  • 薑母鴨才不是姜和母鴨的組合呢!
    全國各地都有自己地方特色併兼具代表性的鴨組成的菜,如上海的八寶鴨,北京的烤鴨,南京的鹽水鴨,而流行於閩南和臺灣一帶的薑母鴨
  • 舌尖上的美食——廈門第一鴨,薑母鴨: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一)廈門是一個旅遊城市,遊人如織,大家往往會流連於當地的海鮮,或者一些名小吃:沙茶麵、花生湯、土筍凍……其實,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廈門其實是一個吃鴨的城市。廈門與鴨有關的美食,除了薑母鴨,還有冬鴨粉、番鴨面線、燻鴨、鴨肉粥等等,花樣繁多,琳琅滿目。
  • 鴨子和姜不認識的,泉州人就厲害了,把他們CP了,取名~薑母鴨!
    泉州這座以刺桐為市花和市樹的閩南小城有著千年的歷史,是古代海上絲路的起點,所以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你會發現這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悠哉的步行在這座城市,聞著鐵觀音的清香聽著熟悉的閩南話,愜意無比。薑母鴨這道美食起源於福建泉州,而後傳至中國其它地區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漢族傳統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於秋季和冬季食用。在泉州冬天有吃雞鴨來「補冬」的習慣,因此滿大街的薑母鴨存在就不足為奇了。
  • 薑母鴨=姜+母鴨?!蔡英文賜你一臉黑人問號……
    結果,蔡英文在「薑母鴨是薑母加鴨還是姜加母鴨」一題上,一度選錯答案。事後蔡英文還坦承,這些題目她之前就看過大部分答案。。。對此,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李明賢認為號稱要接近基層百姓的領導人,怎麼連這種平民美食都搞不清楚?還是說她平時只吃法國大餐?
  • 冬日暖陽,姨婆的這鍋薑母鴨
    秋風蕭瑟中,陣陣寒意襲來,便有吃些暖心食物的念頭,街上薑母鴨店的生意也隨之火了起來。有一天女兒看到路邊"薑母鴨"的招牌,滿臉疑惑地問我:「做薑母鴨為什麼一定要用母鴨而不用公鴨?」我說薑母鴨這詞應該用閩南語讀音,薑母的"母"是形容姜老的意思,與鴨的公母無關。
  • 點亮生活的美一一臺灣美食薑母鴨
    有一次,女兒看到路邊「薑母鴨」的招牌,疑惑地問我:「為什麼一定要用母鴨?不用公鴨?」我說這塊招牌要用臺語發音,薑母的「母」是形容詞,老的意思,無關鴨子的性別。薑母鴨最初連接了臺灣人的「補冬」、「轉骨」觀念,鹹信它能舒筋暢脈,袪寒暖胃補氣血,乃冬日尋常的美味。  從前的臺灣社會有一個迷信:女子不能吃薑母鴨,否則皮膚的毛細孔會像鴨的羽毛般粗大。這種謠言一定是貪婪又小氣的男人杜撰出來的,面對美食,竟深恐自己的老婆和姊妹來分享。
  • 【美味薑母鴨】吃鴨的姿勢要帥: 張大嘴巴,一口吃下,才叫一個滿足.
    馬上跨年啦!跨年飯準備一道薑母鴨既有排場又滿足所有人的味蕾!
  • 臺灣人的"薑母"世界,姜越老越愛 !
    臺灣火鍋「薑母鴨」來啦!看的讓人流口水熱播的臺灣電視劇《命中注定我愛你》中,女一號陳欣怡的老家在一個名為『薑母島』的小島,其實臺灣並沒有這個地名,完全是編劇杜撰的,不過這裡提到的『薑母』確實是臺灣人實實在在喜歡的好東西。臺語中稱呼老薑為『薑母』。
  • 書香|薑母
    但由此我也感受到普通的姜在民間的分量,它是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煮魚,加姜,去腥;煮湯,加姜,味清。它不像其他的調味品,如大蒜、芹菜等,加入後會串味。姜是低調的,躲在背後,將美食的味道烘託出來。或許,這一點有點像母親,雖平凡,生活裡卻離不開,這也許是鄉人尊稱其為「薑母」的原因。我的同事林說,薑母應該是指那些比較老的姜,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幼姜可以直接泡醬油食用。
  • 【做自己的冠軍】鴨三甲|中華薑母鴨
    >做自己的冠軍古代,「鴨」與「甲」諧音,「鴨」,常寓意高中科舉之甲。鴨,不是天生貴族。但只要有飛翔之心,每個人都可以天生驕傲。 鴨三甲|中華薑母鴨歷練一道好菜,不爭春江水暖,只爭冠軍- 2 -堅持,才能熱情未冷鴨肉性涼,生薑性熱,一道薑母鴨,鼓勵你的冷靜和熱情。
  • 記憶中奶奶做的薑母鴨
    他也經常自己烹飪各式各樣的美食,烹飪風格不定隨性,以「跟著感覺走」做出一道道創意料理。「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是他最常嘮叨的一句話。當然,自己家裡養的鴨子味道和外面賣的也不一樣,有肉香味。 薑母鴨的做法非常的簡單,首先是準備材料:薑母一塊(老薑,皮厚肉堅,味道辛辣,但香氣不如生薑)、生薑一大塊、桂枝一根(桂皮也可)、生抽、鹽、紹興黃酒一瓶(花雕酒最佳)、鴨一隻(正番鴨最佳,普通鴨子也可)。若要製作鴨血糕的話,還需要準備:糯米、粳米、鹽。
  • 薑母鴨
    外地客如我去吃薑母鴨,店家會欺生,給的鴨肉,難免有幾塊很柴,當地人說,只有熟客去,店家才給全部是好的肉。薑母鴨正確的叫法應該是「薑母鴨火鍋」,我只見識過兩個地方,可以把一切料理做成火鍋的方式,一個是重慶,一個在臺灣。在一樣的溼冷氣候裡,重慶用花椒和辣椒取暖,臺灣用胡麻油、老薑和米酒禦寒。食客們到店,先上一大鍋鴨肉湯,慢慢煮慢慢吃,吃了一半,再涮蔬菜、丸子、豆腐等等。
  • 說起來鴨肉,光知道「烤鴨」就落伍了,冬天吃盤「薑母鴨」也挺美
    文│懶懶說起來關於鴨肉的吃法,還真道出了南北方之間的差異,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好像北方人只愛吃「烤鴨」,而南方人關於鴨子的吃法卻很多:鹽水鴨、老鴨粉絲湯、子姜鴨、薑母鴨、燒鴨等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能說:國內的飲食文化實在是太豐富了,對於吃貨來說,想要吃遍天下美食,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上學時,關於吃鴨肉,還在同學那裡鬧過笑話:宿舍姐妹晚上夜聊時,最後免不了說到美食上面,而來自天南海北的室友開始針對地方美食聊個不停。而說到鴨肉的時候,閩南的室友說:我最喜歡媽媽做的「薑母鴨」了,每次回家媽媽就會殺一隻鴨給我吃,在學校一想起來媽媽燉的鴨,就口水直流。
  • 樂團 砂鍋薑母鴨2盒+雲南石屏手工豆皮
    地道的滋味源自好的食材作為薑母鴨的靈魂,被閩南人稱之為薑母,三年以上的老薑。明黃色的老薑,和鴨子一同在砂鍋裡歷練了幾番,入口辛香不嗆辣,嚼著吃可以提振精神。採用優選鮮鴨 拒絕凍鴨每日優選的鮮鴨從農場宰殺後便直達廚房,不使用凍鴨。鮮鴨選用的是2-3斤重的正番鴨。
  • 【每日一菜】臺灣薑母鴨的做法
    【導讀】冬天來了都想在冬天補補身體有很多粉絲就要求煮飯啦教教薑母鴨的做法,薑母鴨做法有很多種就不一一說明了,今天就來說說臺灣薑母鴨的烹飪方法。材料:番鴨,450g,老薑,100g,草果1顆、,150g,陳皮、熟地、當歸、川芎,各1塊,枹杞子,適量,黨參,2條,黃耆,5塊,香葉,2片,紅棗,8顆,生菜,20~35g,麻油、米酒、鹽、冰糖,少許,枸杞酒,少許做法:1.番鴨洗淨切大塊,老薑切成長條2.
  • 去過廈門的人,都忘不了這隻鴨...
    要做出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哦!薑母鴨在閩臺兩地最為盛名,又以廈門地區最為正宗!享有「廈門一寶,閩臺一絕」,「廈門第一鴨」的美譽!不僅如此,它不甘於只做「平平無奇」的薑母鴨,美味的同時,還具備滋陰降火、溫而不燥的功效,秋冬季節吃最適合不過了!
  • 地道廈門薑母鴨!在家5分鐘吃上,皮彈肉嫩,肉汁飽滿,每一口都超滿足
    畢竟作為一道宮廷御膳出道,流傳至今,數數年頭,都有上百年歷史了,要做出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哦!薑母鴨在閩臺兩地頗有盛名,又以廈門地區備受推崇!享有「廈門一寶,閩臺一絕」,「廈門di一鴨」的美譽!我們這隻薑母鴨就不一樣,養足90天左右的正番小種母鴨,肉質鮮嫩,才是做菜的上佳鴨選!而在製作上就考究許多了!從⽣鴨到成品出⼚,需要經歷109道⼯序(好味道,一步也不能省)地道薑母鴨講究食材新鮮!鴨子用的都是當天鮮供的正番鴨。
  • 薑母鴨的做法
    薑母鴨的做法 鍋離火,再燜約15分鐘,揭蓋,將鴨塊撈出裝入盆中,鍋中燉鴨原湯留用。3、淨鍋上中火,放入芝麻油燒熱,倒入姜條翻炒至姜條水氣將幹且收縮變小時,撒入香料粉20克,續炒約3分鐘,起鍋裝入大碗內待用。
  • 莆田超香的「古早味薑母鴨」,招牌鴨腿套餐只要9.9元!
    阿呆薑母鴨「出生於」1998年,源自廈門,22年來專注於薑母鴨的製作。如今僅憑這一道菜就火遍大江南北,在莆田這個美食林立的江湖也已經了3家分店。2.8斤鴨配1斤生薑片,再輔以麻油、高粱酒,用黑色砂鍋文火慢燉,生薑和番鴨在鍋內發生奇妙的碰撞,一道美味的薑母鴨正在悄然誕生。
  • 周末廚房|這11道地方特色「生薑美食」,每一道都是消暑美味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雖然家家戶戶的廚房裡少不了姜,但大部分人仍覺得它只是烹飪時的配角,僅僅承擔了去腥提味或是增香的功能,甚至有人對它辛辣奇特的味道「退避三舍」。殊不知,在一些地方的菜餚中,姜可是C位,奉上這篇《吃薑美食地圖》,快來看看你吃過哪幾種!泡姜四川泡菜有兩個類別,調料菜和跳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