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晃與父母 >
這樣的好生活,只維持到了1966年。動亂來臨,父親被定性為「反革命分子」,被剃了陰陽頭。他怕嚇到五歲的洪晃,在家也整天戴著帽子。母親覺得這樣的婚姻不再值得維繫,兩人的爭吵變成尋常事。洪晃總能聽見父母往死裡喊著打架,等她一推門進去,兩個人的話已經說完了,房裡只有哭泣聲。她的印象裡,沒有過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美滿畫面。洪晃12歲的一天,父親一個人坐著公交車回北大,告訴她:「以後我就不回史家胡同了」。洪晃第一次體會到一個人突然消失在生活中的感覺。晚上,母親沒有和她談這件事,而是帶她去看了一票難求的馬戲。黑燈瞎火的,洪晃偷偷哭了一整場。回到家裡躺在床上,淚還在流。三個月後,洪晃成為27個被選中去美國學外語的小留學生之一。他們被告知,出國的目的是為了傳播思想,支援世界革命。洪晃覺得自己使命重大,來到寄宿家庭之後,總是搶著幹家務,包下了遛狗和換貓糞箱的活兒。美國寄宿家庭的女兒覺得家裡來了個大傻瓜,和洪晃吵架時惡狠狠地說:「因為你不可愛,你爸爸、媽媽才不要你,把你送到美國來,我們真倒黴,還得收養你。」洪晃不依不撓地說:「你懂個屁,只有中國的人尖子才能出國,別的父母想送還送不成呢,我將來是當外交部長的料,你八成是紐約街上的垃圾工人。」寄宿家女兒反駁道:「我父母絕對不捨得我離開他們,我再沒出息他們也愛我。你要是再沒出息就更沒人要了。」洪晃啞口無言,像吃了個蒼蠅。好幾次午夜夢回,她都覺得自己是個被拋棄的孩子。家庭的創傷困擾了她很久,她向父親抱怨:「你們的離婚讓我這輩子都不能愉快。」父親告訴她:「你想好了,我們兩個人的離異可以成為你這一輩子所有失敗的原因,所有痛苦的原因。或者你不管這件事,去走你的路,活你自己的一輩子。「15歲的洪晃被父親這句話說通。她像個美國60年代嬉皮士那樣,朗誦著艾倫·金斯伯格,聽著搖滾樂,飆車上高速公路,將父母那檔子事拋在腦後。和父親離婚後,母親和當時的外交部長喬冠華在一起了。喬冠華比母親章含之足足大了23歲,章含之叫他「老爺」,心甘情願為這個自己仰慕的男人犧牲著一切。章含之陪伴了喬冠華十年,光是隔離審查就有兩年,沒過上幾天舒服的日子。喬冠華走後,母親寫了四本書,每本書的主角都是喬冠華。她還自己花錢給喬冠華在上海福壽園塑了一個像。< 歷史課本上《喬的笑》 左一:喬冠華 >
洪晃無法接受這樣的感情模式,她覺得這種傳統的愛情觀早就過時了。在公眾眼裡,章含之這樣的愛情是美德,是一個美麗的中國女子應該做的。但在洪晃眼裡,這是母親悲劇的地方。1983年,喬冠華去世,洪晃要回國參加追悼會,她擔心自己回國後去不了美國,就和一個叫安德魯的美國律師結了婚。那時她大學還沒畢業,在電話裡告訴了母親章含之這個消息。電話那頭的章含之不知道說什麼好。兩個人回到北京,洪晃進了一家外資企業工作,日常工作是陪老外見官員,當翻譯,倒賣整船的氧化鋁。一天,朋友推薦她去看陳凱歌的《黃土地》,她看完整個人被震傻了。那時她只看過美國的大片和歐洲的藝術片,她說:「《黃土地》裡那些蒼涼深邃的畫面一下子把我擊倒了。覺得太棒了,完全像一首詩。」那時陳凱歌去拍《孩子王》,安德魯去了外景地,和陳凱歌拍了一張搭著肩膀的照片。他回家之後,和洪晃爆發了一場爭吵,兩個人就結束了。陳凱歌和洪晃好上了。< 洪晃的青春歲月 >
陳凱歌對她審美產生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遮蔽過60年代紐約文化帶給她的影響。陳凱歌把洪晃帶回到中國土地,讓洪晃頭一次接了「地氣」。陳凱歌曾在書裡寫自己在雲南生產隊的經歷:「常年和刀打交道,免不了受傷。我的手腳就有這麼幾條傷痕,日後和姑娘們吹起人生,有了本錢。」這種刀刀見肉的生活經驗,對洪晃特別有殺傷力。她說:「那時就是覺得搞藝術的人太高尚了、太偉大了,金錢是多麼骯髒的東西。因為年輕,才26歲,掙了點兒錢,覺得生活空虛,死活要跟藝術沾點邊。」陳丹青形容洪晃那時的樣子:「八十年代見她,時人稱「妞」,穿個很緊的牛仔褲,叼根煙,開口「你丫、你丫」的,在電影院門口等凱歌。」< 陳凱歌和洪晃 >
兩個人在一起前前後後好了有四五年。剛在一起的時候,陳凱歌正值消沉期。4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孩子王》被一群電影記者籤名評為最令人厭倦的影片,授予「金鬧鐘獎」。到了1993年,兩人分開,卻是陳凱歌最風光的日子。《霸王別姬》拿了坎城最高獎項金棕櫚。陳凱歌在後來的採訪中說:「得了獎我就站起來了,站起來了以後我就得意忘形了,我並不小看世俗的欲望,我覺得這些世俗的欲望都是美麗的。」聲名使陳凱歌的身邊圍繞著太多女人,洪晃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要和別人搶什麼東西」的處境。她突然發現自己有了當「潑婦」的願望。她問自己:「我怎麼會想潑人家一臉水,怎麼會想做這樣惡劣的事情,我怎麼會變成一個惡婆那樣了?」29歲生日,洪晃一個人在紐約。她突然有種預感,自己和陳凱歌的婚姻不可能維持下去。她有一個大膽的願望,把二十多年沒有同處一屋簷下的父母叫到一塊吃頓飯。她特別希望他們坐在自己面前,和所有其他家庭一樣,安慰他們的女兒,告訴她,這輩子還是會找到她愛,也愛她的人。她請父母一周後到自己家吃頓飯,沒說是什麼原因。結果他們兩個都拒絕了洪晃的請求。洪晃很想告訴他們「我又要離婚了,來陪我說說話吧」,但最終還是沒說出口。離開紐約之前,洪晃去看了心理醫生。她對大夫說:「我又要離婚,有點不知道我為什麼維持不了婚姻。」大夫讓她聊聊自己的家庭。洪晃就著話頭聊了很久,說到最後哭得不行:「我最難受的時候是我16歲從紐約回到北京,正好是冬天,又是春節,但是父母都不在身邊,只有一些在我們家看著我繼父的人,大年三十讓我去給他們買菜,把我關在外面,差點沒凍死。」她不知道自己哭了多長時間,大夫遞給她一盒紙巾,說:「下次我們再談談你最近要離婚的事。」走出醫院,天已經黑了。後來,洪晃沒有再回去。她說:「這樣的自憐,偶爾一次就夠了。」和陳凱歌這段短暫的婚姻中,洪晃最得意的一件事,是借他的關係為自己狠狠洩了一回私憤。從美國回來後,父親給她找了一個後媽,叫朱一錦,是電影《五朵金花》裡面的一朵。她最不喜歡這個朱一錦,因為她說了一句刺痛洪晃的話:「你長得真不好,現在出身又成問題,趕快嫁人吧。」洪晃從小就知道性格和聰明是她最大的長處,長相是她最大的短處,後媽還總是故意提醒她這一點,讓她特別惱火。有一次,她和陳凱歌去一個臺灣導演家玩,臺灣導演說想讓朱一景上她的戲,洪晃很生氣地大罵了她半個鐘頭,嚇得這個導演再沒敢用她。1999年,洪晃創辦了叫《I LOOK世界都市》的時尚雜誌,面向的讀者是有醜女人情結的那種。打廣告時,它的口號是:「給有頭腦的女人的雜誌。」她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叫《時尚的包袱》。文章裡說:「我們經常騙自己,說我們打扮是為了自己,其實不太現實,因為所有好看的東西都不太舒服。」「我知道我的身體與面孔不理想,卻非要不擇手段地否認這個事實。我們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外表上的缺陷,這是不是很成問題?」她希望看這本雜誌的讀者多一些會動腦子的,而不是單純愛美的。結果事實證明,愛美的女人比有頭腦的要多。雜誌初期傳播觀點的路線,趕走了一大批只想拿它當廁所讀物的女人。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後,洪晃企圖改變自己的思路,畢竟公司要賺錢。她找了美國最成功的女主編海倫·格利·布朗的自傳來看。結果洪晃發現,這位成功女性的價值觀讓她作嘔,是純美國的實用主義。海倫·格利·布朗主張女孩要享受和利用性生活,讓女人把性當作自己的工具去擺平老闆。洪晃這樣評論道:「如果我要是男人的話,和這種女人睡覺一定要穿著內褲,否則有些不放心。」洪晃忠告女性,千萬別信整容那一套,那個東西要承擔的風險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更別當個賢惠的女人,否則只能被僱去當保姆。至於她這樣難看的有錢女人,能想得開的話,日子倒是蠻舒服的,她可以隨便找情人,都品嘗一遍就是不嫁,這也算是本事了。洪晃沒能踐行這條灑脫的方案。和陳凱歌分開後,她又和法國駐上海領事館的文化官員彭賽結了婚。這段婚姻持續了十年,洪晃說,彭賽給了她文化修養和自信,沒有他就沒有自己的今天,可以說他就是自己崇拜的那種男人。但她和母親章含之不一樣,她不能和彭賽那樣的偶像在一起生活,一旦牽涉到共同居住的細節,自己並不願意妥協。< 洪晃與母親章含之 >
「合得來就住在一起,合不來就散。我從來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別人。」三次婚姻都失敗了,洪晃的感情觀也沒動搖。但她說:「之後不想結婚,也不想辦婚禮了,再不幹這種勞命傷財的事了。」2003年,一檔節目去拍攝洪晃,她把男友楊小平和他的小孩介紹給了節目組。那時兩個人是同居狀態,她很大方地承認楊小平是她的情人。她在書裡寫:「我們的事業沒有任何共同點,他也不是我的正式家庭成員,但是他是我的微笑,我需要他就像需要血液一樣。」節目播出後,母親章含之給她打電話,嚎啕大哭。她對洪晃說:「你太丟人了,你跟他沒結婚,而且他還有個小孩。你跟他好就算了,還讓電視臺去拍他。」< 洪晃與楊小平 >
章含之在書中寫:「她經營的新概念媒體刊物、她的生活方式都太超前,使我無法完全理解和接受。」聽到有人叫洪晃「名門痞女」,她希望女兒可以用實際行動糾正別人的誤解。洪晃對母親的指責很不以為然。她在刊物上一連發表了好幾篇引起強烈輿論的文章——《睡多少男人才算值》《男人分兩截》。章含之強壓著怒火問她能不能換個話題寫?洪晃又反問她:「這個話題有什麼呀?媒體非要斷章取義,我有什麼辦法?」章含之知道再和她爭下去又會吵起來,就掛了電話。到了洪晃拍那部《誰睡了我的丈夫》時,章含之已經放棄改變洪晃了,索性把四合院借給她當場地。2005年,陳凱歌的《無極》上映,口碑爆冷。胡戈戲改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卻在網上瘋傳,陳凱歌提出起訴。因為這件事,陳凱歌被群嘲,洪晃看男人的眼光又被身邊的人調侃了一番。這時她和陳凱歌已經十多年沒見過面、也沒說過話了。洪晃在博客上寫了一篇文章《前夫與饅頭》。文章裡說:「我一直想裝個正人君子,高姿態一點,沉默一點。但這事實在太好玩了,我都快給憋壞了。反正我再怎麼努力這輩子也不會有人拿我當淑女,所以乾脆我就多幾句嘴。咱中國人有句俗話:『宰相肚裡能撐船』,連個饅頭都裝不下,不就明顯變成小肚雞腸了嘛。」<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海報 >
她不但懟陳凱歌,評價張藝謀的時候也不客氣。《山楂樹之戀》上映時,洪晃抨擊:「什麼愛情片,這就是一個色情片。」馮小剛說出那句:「是不是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才有了這麼多垃圾電影?」洪晃在微博中評價:「做有毒視頻和吃有毒食品的是兩回事。說這種話簡直就是道德敗壞還理直氣壯。」洪晃在外界眼裡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刺兒頭」。她也無所謂別人怎麼想,她說:「要臉的人跟著別人的感覺走,不要臉的人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她屬於後一種。洪晃嫁過一個法國人,楊小平娶過一個法國太太。兩個人都覺得法國人小氣,婚姻生活過得很壓抑。兩人互相訴苦,訴著訴著,就彼此愛上了。那時,楊小平帶著和前妻的孩子少恩。洪晃說:「我就是跟他好,跟他在一塊就是舒服,連孩子也一起要了。」她和少恩稱兄道弟,沒有像自己的後媽那樣招人煩。2006年,洪晃和男友楊小平去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女兒。她覺得自己做媽媽的癮還沒有過夠。< 洪晃、楊小平和女兒 >
她去四川接女兒平平的時候,平平只有6個月大。回來幾個人一共坐了10個小時火車,平平一聲也沒哭。到家第二周,洪晃帶平平上了一個親子課,班上有七八個孩子。其他小孩都很興奮,只有平平滿臉害怕,一直把頭埋在膝蓋中間。洪晃馬上把平平抱出來,平平使勁抓著她的衣領。洪晃才意識到,平平見到很多小孩,以為自己又被送回了福利院。部分參考資料:
[1]、《獻給母親的禮物》,王輝耀編
[2]、《洪晃:我的非正常人生》,新視覺
[3]、《我的非正常生活》,洪晃
[4]、《無目的美好生活》,洪晃
[5]、《名人面對面》專訪村民洪晃
[6]、《那些年,我在美國致青春》,《晃眼》
[7]、《章士釗外孫女洪晃:陳凱歌讓我「嫉妒」》,羊城晚報
[8]、《名門痞女洪晃:瀟瀟灑灑當後媽》,讀者俱樂部
-END-
作者 | 叉少
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可以更快看到更新
碼字中,歡迎投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