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燒餅大叔月入3萬攢下7套房,談到子承父業卻猶豫了……

2021-02-11 鳳凰新聞客戶端

前段時間,北京的一個煎餅攤大媽火了。一名顧客拿到煎餅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給自己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這樣的路邊攤隱形富豪。

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浙江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早餐行業是個富礦並不是秘密,作為每個人每天的第一頓飯,有專業機構預測中國人的早餐食品總消費4年後將達到1.95萬億元。嘗過投資房地產的甜頭,楊師傅始終沒有放下賣燒餅這個行當。他說,這個行業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踏踏實實、穩穩噹噹,利潤也還好。話題一轉,談及子承父業的話題,他猶豫了:「留房子不如留手藝,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恐怕沒幾個能吃得了這份苦了。」

2009年,楊師傅37歲,家住農村,學過烹飪。為了養活一雙兒女,他賣過肉、打過工,村裡的紅白喜事,常請他去掌勺。攢下一些積蓄後,夫妻二人一商量,決定做做餐飲小本生意,於是就在市區的一個弄堂裡開了一家早餐店。

楊師傅做燒餅,他老婆炸油條,維持生計不成問題。此後8年,楊師傅的青春就耗在了麵團和烤爐裡。楊師傅做燒餅,從零基礎入行,受到吃貨們的追捧,還一度成為「網紅」,現在每天要賣三四百個。一個燒餅賣3元,一根油條賣2元,店裡還賣包子、饅頭、餛飩、豆漿、福建羹……70個平方米的小店,7個人輪流招呼,還忙得暈頭轉向。一個月下來能賺多少?楊師傅說,刨除成本,至少有3萬元。

剛開店的時候,楊師傅的燒餅賣2毛錢一個,現在的價格是原來的15倍。「原來吃份早餐兩三塊錢,大家吃得實惠吃得飽最重要。現在,一頓早飯吃下來,十幾塊錢很普遍。大家對口味的要求高多了,大老遠開著車來我這吃早飯的大有人在。」在金華早餐界,楊師傅並不是最賺錢的一個,「江南有一家賣紅糖饅頭的和市區一家連鎖煎餃店,一年可以賺7位數。」

2009年底,楊師傅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從那一年開始,他每隔兩三年就會投資一套房產,最多的時候,手上攢了7套房,還不包括店面。房產投資為楊師傅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但也有兩處商鋪投資,砸在了手裡,賣不掉、租不出,自己也用不上。「我不是個做大生意的人,嘗試過很多投資方式,還是憑手藝吃飯最穩當。這個行業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實打實、風險小,利潤也還好。」  

說起自己做的燒餅,楊師傅還是挺驕傲的。從進貨、和面、調味,再到火候、時間的把控,他都有自己的一番摸索,最終抓住了一群顧客的胃。楊師傅的燒餅,外酥裡嫩,第一口下去,尤其驚豔。餅皮上是密密麻麻的黑芝麻,被烘烤得飽滿噴香,一口咬下去,內裡裹著的是翠綠的香蔥。和普通的燒餅不同的是,楊師傅燒餅的蔥用料十足,薄薄的一層夾在餅間,其鮮嫩的口感與香脆的餅皮對比鮮明……每天,楊師傅的燒餅爐子前,都是等餅出爐的人,餅等人來買的情況少之又少。他說,做了這麼多年燒餅,最難的就是保持產品新鮮、穩定的質量,從顧客的反映來看,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

「今天早上5點鐘,店裡來了個大媽,說要買32個燒餅。當時我還在買菜進貨,6點回到店裡,她還在等我。」一爐燒餅25個,32個得等兩爐。楊師傅一邊烤餅,一邊和大媽閒聊起來。原來,這麼多燒餅都是要寄到上海的,大媽的女兒在那裡。

「上海的餐飲比金華發達啊,想吃什麼吃不到,再說這燒餅寄過去也沒有剛出爐的時候好吃吧?」楊師傅有點納悶。「她小時候我常帶她來你這兒吃早餐,她就喜歡吃這家的燒餅,每次回來都來吃一趟。最近,她剛換了工作,一時半會兒回不來,這不就饞了嗎,打電話讓我給她寄去。」大媽說,平時她也會給女兒寄吃的,但都是自己做的,餃子、餅、麵包都寄過,每次寄東西,還會貼上一張用便利貼寫的紙條,一條條地列好保存方式、加熱步驟、時間。這次的燒餅便利貼,她是這麼寫的:「1.收到就放速凍;2.要吃的時候提前拿出來;3.灑些水在表皮;4.微波爐中火加熱1分鐘。注意:容易上火,不要暴飲暴食。——媽媽」

前不久,還有一個60多歲的大爺在楊師傅店裡買了30個燒餅。這個大爺,楊師傅看著眼生,不是常客。談話中,他告訴楊師傅,自己旅居日本,這段時間回來探親。在國外的時候,常常想念家鄉的味道,特別是燒餅油條加豆漿的早餐組合。這次回來,他特意跑了好幾家店吃早餐,吃來吃去,覺得楊師傅的燒餅做得好,就決定帶些回去消解鄉愁。

還有一次,一個老年人訂燒餅,說是在加拿大定居的女兒想吃了……

「我的小姨子在北方做生意多年,一開始回去帶的都是酥餅,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也改為帶我家的燒餅了。」燒餅漂洋過海之後還好吃嗎?楊師傅笑著說,他也不知道,倒是從顧客口裡聽過千奇百怪的加熱方法,烤的蒸的煎的都有。「主要吃的還是一份鄉愁吧。不是有部片子叫《深夜食堂》嗎。其實我的店可以叫清晨食堂,客人來來往往都很有人情味的,做燒餅的時候我可以聽到各種信息。天天來的客人一段時間沒來,我也會惦記。你們坐辦公室的人可能體會不到這種感覺。」

楊師傅說,他店裡的食材,用不起市場上最好的,但都是自己家裡人也都在吃的。「包子裡的蔬菜,是批發市場裡的中等貨;炸油條的油一個早上換兩次,是大豆油而不是棕櫚油;添加劑都是達標的食用級,燒餅裡沒有添加劑。大家來我店裡吃就是信任我,砸自己招牌的事不能做的。」

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網際網路改變了很多傳統行業,實體商品店受到電商平臺的衝擊,餐飲行業則插上了外賣的翅膀。17年來,楊師傅的早餐店,倒是變化不大。

「外賣不敢做。店裡等燒餅的人都排起長隊了,本來就是供不應求,哪裡有工夫接外賣的單子。」楊師傅也沒考慮開分店,店裡的核心技術———做燒餅,除了他沒有人能頂上,再開一家店,誰做?

機器換人的想法,楊師傅倒是一直都有。早餐行業招人、留人太難了。店裡的5個工人,就做上午的早餐生意,楊師傅包吃包住,每人給3000元一個月,時不時還有人抱怨工作累、收入低。再說傳統手工做早餐,速度有點慢,如果機器能幫上忙,楊師傅就可以考慮擴張的問題了。這些年他陸續買了六七臺機器,光是壓面機就有3臺,大多都已閒置。兩臺和面機和的面只能用來做包子,做燒餅還遠遠不能達到楊師傅的要求。

17年來做一塊燒餅,楊師傅說,很多微妙的變化、技巧,目前的機器還難以匹敵。比方說發酵,冬天的時間和夏天的時間就不一樣;再說口味,夏天就應該比冬天淡一點;而火候、氣溫不同,同樣的溫度烤出來的餅也大不一樣。「我烤了這麼多年餅,每次開工前,都要放一塊麵粉進爐試試心裡才有底。光靠一成不變的機械程序,現在還做不出品質好的燒餅。至少在我的店裡,機器還代替不了燒餅師傅。」

楊師傅最近聽說,上海一家著名的小籠包連鎖店引進了全自動包子機,他正打算去嘗嘗,如果口味不錯,他準備買一臺回來。

早餐行當不輕鬆。楊師傅的作息時間是這樣的:凌晨1點半起床,和面、發麵、醒面、買菜、進貨、拌餡……做好準備工作。發麵的時候,可以打個盹,但是又不能睡死。清晨4:30,工人們來了,包包子、蒸饅頭、做豆漿,食物的香氣在店裡瀰漫開來。到了5:30,楊師傅就開始生火,擀麵,準備迎接第一個顧客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上午10點左右,楊師傅就一刻也不離開烤爐了。從擀麵到烤餅,十幾個步驟,他要一個人一氣呵成,再循環往復,一天要做掉100公斤麵粉。顧客排起長隊,絡繹不絕,他忙得連上廁所的工夫都沒有,最多只有拿起案板上的涼茶喝上一口的時間。

圍裙下面的襯衫早已被汗水浸透,手臂上的燙傷紅痕總是在「推陳出新」……客人走了,盤點生意、準備第二天的進貨清單、打掃衛生,直到吃完中飯,楊師傅才能休息。下午,是楊師傅補覺的時候。晚飯後,他睡得很早,因為第二天的工作馬上就要開始了。

「我的睡眠總量不少,但是跟大多數人的作息時間都不一樣,人家睡覺的時候我幹活,人家上班的時候我睡覺。」早餐生意是停不下來的,一年到頭只有春節才能放個假,探親訪友都來不及,哪還有旅遊度假的時間。楊師傅夫妻倆,幾乎沒有帶兩個孩子一起外出歡度過周末,店裡忙不過來的時候,兩個孩子還得過來幫忙。楊師傅的娛樂時間比較少,和朋友聚會的時間也不多,大多數朋友也都是做餐飲行業的。有空的時候,楊師傅最喜歡去顧客口中新開的美食店,嘗嘗東西好不好吃,看看人家的店是怎麼管理的。

45歲的楊師傅是店裡最年輕的一個,當年與他一起學廚藝的師兄弟,有的成了酒店大廚,有的自己開了飯店,只有他守著一家早餐店,日以繼夜地做燒餅。曾經也有90後的年輕人來他的店裡工作,有的是來拜師學藝的,有的是來打工的,但都沒留下來。幹得最長的,做了兩個多月;最快的,三天之後就走了。「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在我這裡每天工作大概6個小時,賺3000元,他們更願意去送外賣。」楊師傅輕嘆了口氣說,勤快點的外賣員,一天可以做70單,每單至少能掙3塊錢,相比堅守一家小店,跑腿的活更受年輕人的青睞。

會不會讓子女做早餐行業?楊師傅沉思了一會兒,說了句:「太辛苦太枯燥了,至少現在他們還不會想做。」楊師傅說,他一直在考慮轉型升級的問題,希望換個大一點的店面,把環境、衛生、產品都做些提升,採取入股的方式再引入幾項特色小吃,換種經營模式來做燒餅油條店。到那個時候,店裡做的也許就不只是早餐的生意了,自己就不用從早到晚地為燒餅忙活了,或許就可以問問兒子願不願意來做燒餅了。「畢竟,留房子給他不如留手藝給他,踏踏實實地打拼過,就不容易學壞了。」


@_Aseity:不要光看到人家的收入,還要看到人家的辛苦。

@沒得頂的沒得V:以前學校門口的燒餅鋪大叔也是,在杭州買了房,還開分店了。。

@柯來思:首先手藝要好

@991羽霏時光:所以說有門技術養活全家,致富的道路呀!

@西亞蝙蝠:好吧,我去賣燒餅還不行嗎

@edc陳關希:回復@西亞蝙蝠:我還在杜拜撿垃圾,賣燒餅賺了給我打點錢,沒機票錢回去

@容妝達人:又想騙我去賣燒餅而且還想騙我賣8年

@bos羽先生:上次去美國賣辣條都沒回本

@玉玉玉波呀:大家好,我現在正在杜拜撿垃圾,看到這則新聞後,我想要回國賣燒餅了,但是我沒有回去的路費,希望哪個好心人能夠轉帳給我,我賣燒餅還你。

文章來源 | 重慶晚報

原標題 | 賣燒餅的大叔月入3萬,攢下7套房!網友:別說了,我賣燒餅還不行嗎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立即獲取「鳳凰令」

相關焦點

  • 賣燒餅的大叔月入3萬,攢下7套房!網友:又想騙我去賣燒餅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然而,新的刺激又來了!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
  • 賣燒餅的大叔月入3萬,攢下7套房!網友:別說了,我賣燒餅還不行嗎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這樣的路邊攤隱形富豪。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浙江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 大叔靠賣燒餅月入3萬,攢了7套房!網友:哼,又想騙我去賣燒餅…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新的刺激又來了!浙江金華有一位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靠賣燒餅攢起家業最多時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2009年,楊師傅37歲,家住農村,學過烹飪。
  • 大叔靠賣燒餅攢了7套房 網友:又想騙我去賣燒餅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然而,新的刺激又來了!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
  • 浙江一位大叔靠賣燒餅攢了7套房!網友們卻說…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然而,新的刺激又來了!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浙江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 金華大叔賣燒餅攢了7套房!網友的評論亮了~
    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雖然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但當我聽說這條新聞時,更是堅定的認為賣燒餅還是比賣煎餅好啊!家住浙江金華市區的楊師傅,賣了有8年多的燒餅,他坦言,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 大叔靠賣燒餅,攢了7套房!網友:別說了,我賣燒餅還不行嗎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 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 大叔賣燒餅8年攢了7套房!他卻說這不算什麼……你也想去賣燒餅?還是先看看背後這些故事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 金華大叔賣燒餅攢了7套房!他卻說這不算什麼……這些情感故事,一個比一個精彩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消息一出,網上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同時湧現出不少類似這個煎餅大媽的路邊攤隱形富豪。網絡配圖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和記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他說,這個行業很多人看不上眼,但是踏踏實實、穩穩噹噹,利潤也還好。話題一轉,談及子承父業的話題,他猶豫了:「留房子不如留手藝,但是現在的年輕人恐怕沒幾個能吃得了這份苦了。」
  • 每天晚上一點鐘起床賣燒餅,八年掙了7套房產!
    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煎餅攤大媽後來還說:我月入3萬,我老公還在家玩遊戲…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在浙江金華市區賣了8年多燒餅的楊師傅談起這個話題時,坦言他靠「一個個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9年到現在,楊師傅手上已經有超過7套房產了。(友情提示:這還不包括他的店面。)
  • 趙統斌:也說 「子承父業」
    這「子承父業」則包含了更多的社會內容,一是指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二是指兒子繼承父親的家業。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其實就是家族制。無論大唐還是大宋,只要不改朝換代,那江山便永遠是李家的、趙家的。皇帝駕崩,太子即位。
  • 大媽賣大半輩子燒餅:竟不知屁股下的舊凳子能價值100萬個燒餅!
    她在市場上賣餅乾已有了近20年了,大街小巷都知道她。最近,張阿姨真正的火了一把,以前靠的是好吃的燒餅,沒想到真正讓她火的是一張屁股下的凳子。張大媽非常善良,自從老伴二十多年前去世以來,張大媽一個人迫於生計就賣起了燒餅。這邊街坊鄰居的關係也都相處得很好。即使是不認識的人,張阿姨的熱情也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到張阿姨不僅有美味又便宜的燒餅,還有人為人和善的一面。
  • 江蘇夫妻賣燒餅,學小麵館「送可樂」,5年買了3套房,怎麼做的?
    所謂的360行,行行出狀元,這不,賣個燒餅也能變成富豪了,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位賣燒餅的案例,這對夫妻倆靠著賣燒餅月入3萬元,據說賣了5年燒餅就掙了3套房子,你敢信,別說了,我也要去賣燒餅了……都說現在生意難做,賣燒餅這個小生意居然能夠月入3萬
  • 煎餅攤大媽月入3萬,而讀985,211的你,為什麼還一無所有?
    個體戶們成為隱形「土豪」的秘密第一眼看到,賣煎餅的大媽一個月掙3萬,賣燒餅的大叔在短短幾年間買了7套房的新聞時,我心裡其實也是有點羨慕妒忌恨的;羨慕的是,他們居然能掙這麼多(比筆者多);妒忌恨的是,他們幹「這樣的活」還能掙這麼多(對比自己)。
  • 子承父業變「玩法」 高顏值80後臺商「二代」開網紅女包店
    (在蘇臺胞面面觀)子承父業變「玩法」 高顏值「80後」臺商「二代」開「網紅」女包店  中新網無錫12月2日電 (記者 朱曉穎)「寶寶們,歡迎來到函夏工作室。請後臺把截屏圖放上來。這位『鐵粉』獲得開播禮——Q版皮包造型鑰匙扣……」「80後」帥氣臺灣青年盧英傑湊近聚光燈下,將只有拇指大的皮包造型鑰匙扣展示給粉絲看。
  • 子承父業?陳亞男直播爆料朱單偉正在學唱歌,進步很大
    【子承父業?陳亞男爆料朱單偉正在學唱歌】近日,在陳亞男的直播中,有網友表示想聽朱單偉唱歌,大衣哥就是憑藉自己的好嗓子才在全國範圍內走紅的,朱單偉幾乎沒有在鏡頭前唱過歌,不知道是不是會遺傳父親的好嗓門,評論區有些網友並不看好朱單偉「子承父業」。
  • 子承父業,《喜劇人7》郭麒麟接棒郭德綱,擬邀虞書欣張若昀萬茜
    除此之外,郭德綱坐鎮《歡樂喜劇人》的時代正式結束,將由郭麒麟擔任發起人兼串場,算是真正的子承父業。
  • 子承父業當臥底?
    子承父業,也去當臥底?想法很不錯,但是遺傳學告訴我們,父母優良的基因不是都能被遺傳到的。比如這個小女警,小小的一次行動,一眼就被識破了啊喂!所以編劇大大讓臥底愛上小女警,未來女婿來承擔也算是承父業吧,就問你們服不服!做臥底最忌諱的就是被識破,不然分分鐘全劇終的節奏!小編這就給大家歸納幾點做臥底的基本素養。來次夠!什麼做臥底還要顏值高?那當然!劇情需要,不然觀眾不買單啊!
  • 子承父業 美國芝加哥洛約拉大學博士將執掌都江堰光亞學校?
    時光回溯到1992年9月18日,在都江堰「買地建房」的光亞學校正式開學。從近2000位報名學生到錄取入校的160人,每班25-30人,總共設了6個班。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由美國老師教授英文,同時小學各科都有外教上課。在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隨時都可以聽見"oneandoneistwo1+1=2"這樣的聲音,當時非常引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