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故事匯(十四)│王偉平《拉練》(上)

2021-02-24 大院子女

編者按:《軍營故事匯》是大院子女講述自己的故事,分為若干個篇章,每集彙編幾個小故事。從點點滴滴記錄大院子女的個人經歷,多角度,多維度的反映大院子女的生活。大院子女講述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大院子女,在不同的崗位上,勤奮踏實,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身影。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大家的奮鬥努力和流血流汗。

《軍營故事匯》文風平實,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今後,還將陸續呈現更多的大院子女的感人的經歷、動人的故事,為發揚光大革命軍人及無數大院子女的崇高信仰、品格、思想和優良傳統作風,盡微薄之力而為。

歡迎關注《軍營故事匯》,本期故事講述人:王偉平

《拉練》

講述人:王偉平


1969年冬季,毛主席在一份部隊的訓練報告中批示:「野營拉練好」。

毛澤東倡導利用冬季實行長途野營訓練,這是毛澤東在北京衛戍區野營拉練總結報告上的批示。

為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我們部隊在1970年一月下旬,組織了一次「野營拉練」。

當時,我只是一個剛入伍一年的新兵,是參加拉練的最底層的士兵,看「拉練」的視角很窄,視野也很小,觀察「拉練」的範圍很有限。

「拉練」中,連裡的事、指揮班子的事和「拉練」的計劃、組織、實施的整個過程,我都不知道。每天就是跟著走路,至於幹什麼、怎麼走、在哪兒宿營,我統統不關心,也不操心,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拉練」中的事情,有些記憶已經很模糊了,但班裡的事、身邊前後左右的事,有些還是記得很清楚的,甚至我們通信隊參加拉練的人員還基本能夠回想起來。

「拉練」中有我人生的幾個第一:第一次睡炕,第一次生蝨子,第一次腳打泡,第一次感覺到「路遠無輕載」,第一次體會到長途徒步行軍的不易。

「拉練」是個很累、很艱苦的活動,參加拉練和留守營區就成了在「舒適」和「艱苦」之間進行的兩種選擇。

由於我們空軍場站部隊的「拉練」不是全員參加,因此,為保證「拉練」能夠順利完成,參加「拉練」的人都是經過挑選的。在剔除那些已經服役期滿的老兵後,還要剔除那些身材瘦小、體能較差、身體較弱的戰士。拉練的主力就是身強力壯的新兵和一些業務技術骨幹。

1970年一月,我剛剛入伍一年,雖然連隊夥食不好,天天吃高粱米,也沒什麼油水,每天基本都是鹽水煮土豆、蘿蔔、白菜,但就這麼個「沒有肉、蛋」的夥食,也沒有耽誤我長個子,拉練時,我的身高已經達到了1米82。這個身高,在我們連隊裡已經屬於高個子了,連隊集合站隊時,我基本都是站在排頭。

我個子雖高,但力氣卻不行,體重還不到110斤,身材屬於「高粱稈兒型」的,又瘦又單薄。200斤一麻袋的大米,我根本扛不起來;50斤一袋的麵粉,我一次也只能扛兩袋。

雖然身不強、力不壯,但個子高,可能被一些人認為是「身高力不虧」吧,就這樣被挑選去參加拉練了,當然,也不排除是連隊幹部故意讓我去吃些苦、遭點罪的。而我卻很高興:因為可以走出營區,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一切都很新鮮,一切都很期待,當時參加拉練的新鮮感特別強。

我們場站部隊通信營參加拉練的幹部、戰士有30多人,除幹部外,戰士基本都是1968年和1969年入伍的兵。1966年以前入伍的老兵已經服役期滿,可以復員回家了,所以,各個分隊都不安排他們參加拉練,讓他們和那些身材瘦小、體能較差、身體較弱的戰士一起留守營房,在單位裡參加值班、站崗、執勤。

儘管當了一年兵,在整個「拉練」的隊伍裡,我的年齡還是最小的,16歲多,還差半年到17歲,其他的戰士最少也比我大兩歲。所以,行軍時,每當場站(團)站長、政委路過我的身邊時,總是很關切地問我:「怎麼樣啊?能不能堅持下來啊?」我則很堅定地回答:「能!」當時的信念就是:絕不能掉隊,掉隊可恥,就是把汗水流盡了也不能掉隊。儘管棉衣、棉褲裡面都是溼漉漉的了,襯衣、襯褲也都溼透了,大腿也磨破了,腳上也走出了水泡,但是,我還是緊緊跟著大部隊,堅持走了下來。在一周的「拉練」中,我一次「收容車」也沒有坐過。

我始終沒有掉隊的事兒,還被政治處作為行軍花絮,編進了快板裡,站在路邊,打著竹板進行宣傳,鼓動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克服疲勞,堅持行軍,不要掉隊。

在拉練中最著名的口號就是:「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就這兩句話,成為我們參加拉練人員的精神支柱,始終牢記在心,堅持完成拉練,堅持全部安全地返回營區。

我們「拉練」時的背包是這樣打的:先把被子疊好,皮大衣捲成一個卷,兩個袖子放在被子的兩側,然後,用背包帶把兩者打在一起,還是三橫兩豎。大頭鞋的鞋帶系在背包兩側,掛在背包兩邊,行軍走路時,大頭鞋就在背包兩邊晃來晃去。

行軍時的著裝:左肩右斜地背上挎包和水壺,挎包裡裝著茶缸、牙具、肥皂、筷子、筆記本、毛主席語錄、換洗的襪子等生活、學習用具,水壺白天行軍時先灌上一壺熱水,口渴時喝兩口,在水涼之後就趕緊倒掉,晚上再灌上熱水當熱水袋用;右肩左斜地背上糧食袋子,糧食袋子裡面裝4斤半大米,然後,紮上腰帶,腰帶上掛一個皮製子彈盒,子彈盒裡裝4個半自動步槍子彈夾,每個子彈夾裡裝10發子彈,一共40發子彈,還有一枝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放在脖子和背包之間扛著。最後,將白床單披在頭頂上,作為雪地裡的偽裝。背負總重接近40斤。但和陸軍兄弟們的負重比起來,還是少了四顆手榴彈和一把工兵鍬。

背上背包後,要用毛巾將背包的兩個肩帶在胸前連在一起,這樣可以用胸部來分擔一部分肩膀的壓力,肩膀就不會壓的太疼了。

行軍時,基本上是身體前傾,半哈著腰,將後背的部分重量放在胯骨上,撅著屁股走路,以減輕肩膀的壓力。每天走的路雖然不算多,大概也就五、六十裡地。但每天都是兩身汗水,上午一身汗,中午吃飯時,體溫把汗水滕幹了,下午行軍,接著又是一身汗。每天的汗水都會把棉衣溼透了,溼透的棉衣把後背上的棉被也浸溼了一半。晚上睡覺時,得把被子抖開,挑不溼的地方蓋。

那時候,農村的老百姓對解放軍非常熱情。每到宿營地,當地的老百姓,無論是漢族的還是朝鮮族的,都把炕燒得熱熱的,晚上躺在熱烘烘的炕上,特別解乏。早上起來,一身輕鬆。洗腳的熱水,老百姓也給燒的足足的,每天洗腳都是老百姓提供的大鋁盆或是大鐵皮盆(那時還沒有塑料盆),一次能洗三個人,洗完腳,還要把水泡全都處理掉。

我們身上有什麼地方需要縫縫補補的,向房東借個針線什麼的,老百姓也很熱情,房東大嫂、大娘、阿媽妮,都搶著給我們縫補破洞,縫補裂縫。

我們住過的村莊,老百姓有窮有富:勞動力多,閒人少的人家,經濟條件就好一點;勞動力少,孩子多,病號多的人家,經濟條件就差一些。社員們都是憑勞動、技能改善生活,無論窮富,沒有人覺得不公平。

經濟條件好的人家,炕上鋪的是:水泥袋子刷亮油,乾淨光滑;

經濟條件差的人家,炕上鋪的是:高粱杆皮編蓆子,又硌又砬。

但是,不管鋪的啥,都有蝨子爬。

所以,一周「拉練」回來,人人都弄了一身蝨子。

我人生中第一次體驗到蝨子的存在就是在拉練途中。那天,行軍正走在和龍縣和安圖縣交界處的山路上,我就感到大腿內側有東西在爬,痒痒的,爬到鑽不過去的褲腰處,那個小東西還要硬往裡鑽,多條小腿在使勁地劃拉,隔著棉褲,我怎麼也按不死它。

一月份,正是每年最冷的時候,白天最高氣溫都在零下15°度以下,即使蝨子在褲襠裡爬,也不能停下來,站在道路邊上,解開褲子抓蝨子,因為,一是天太冷;二是太麻煩;抓蝨子,首先得找個地方把槍放好,然後再解開胸前、背後的綁紮,放下背包,解開褲腰帶,脫下褲子,翻找蝨子,這一番下來,部隊早就走遠了。

所以,只好忍著,捱到到中午休息時,進了老百姓的家裡,馬上卸下背包,脫下衣服,解開褲腰帶,狠狠地把蝨子掐死,非常解氣。

拉練時,大家都沒有帶換洗衣服,因為帶了也沒用。每天行軍,每天換一個宿營地,根本沒時間洗,洗了也沒時間烤乾它,溼漉漉的衣服沒法帶。只有襪子洗了可以放在炕頭上烤乾,即使烤不幹,潮乎乎的襪子也可以放在挎包裡帶走,而且,每人也都帶了換洗的襪子,不耽誤穿。

一周以來,就這一身褲衩背心、襯衣襯褲,每天都是溼了幹,幹了溼。三天之後,每人都是一身汗酸臭。以至於老百姓進到我們住的房間時,都覺得汗酸味兒太大了,刺鼻子。

白天行軍,戴著皮帽子、皮手套,但臉部沒有有效的防凍保暖用具,也沒有口罩,只有一個不管用的條形栽絨鼻子護具,靠一邊一個鬆緊帶扣在帽耳朵的扣子上,戴上很難受,大家都不戴,所以,特別的凍臉。不像現在的兵,臉部都有很好的防凍護具,我們在電視上都能看到,在嚴寒中的哨兵,臉上都戴有隻露出眼睛、嘴巴和鼻孔的護具。

為了便於走路,我們腳上穿的都是膠鞋,因此,途中一般不休息,否則腳就凍得受不了。很多時候都是穿村莊而過,這時候,老百姓都會跑出家門來看熱鬧,大人、小孩在路邊站一溜,交頭接耳,指指點點。我們也會向看熱鬧的人們揮揮手,真的有點「揮手告別老鄉,奔赴殺敵戰場」的感覺。

政治處的人也試圖讓部隊唱著隊列歌曲,雄赳赳地通過村莊,但是,部隊已經疲憊不堪,人人都在大口地喘氣,誰也沒有餘氣去唱歌,根本唱不出來,只好作罷。

每天的行軍距離看宿營地的情況,一般都保持在50至60裡地(25公裡左右)。

(未完待續)

作者近照

王偉平個人專輯:

王偉平|(詩歌)學之心路

王偉平|(故事)殲擊機打地靶

王偉平丨(大院故事)好奇害死貓

王偉平丨(軍旅)首次跑「一等」

故事丨1963年的清明節

王偉平丨第一次緊急集合

王偉平丨(軍旅)第一次獻血

王偉平丨(軍旅)陸空協同演習

王偉平丨我的媽媽

相關焦點

  • 軍營電臺 | 綠軍裝的夢
    綠軍裝的夢文/馮石穿上綠軍裝不是一句輕鬆的笑談因為這是一種特殊的經歷是一種無法表達的情感穿上綠軍裝不是一段縹緲的夢幻因為這是一生難忘的體驗是一種生命深處的眷戀 當兵,是荒漠、是孤島、是雪山當兵,是飛機、是大炮、是軍艦當兵,是吃苦、是流汗、是流血當兵,是忘我、是犧牲、是奉獻當兵,是高溫熔爐裡的礦石出爐後成了噹噹作響的鋼鐵
  • lulu │ 我的"軍轉"之路(二)
    有一段經常遇到醫學上的事,一個朋友的愛人生病到處檢查沒結果,我聽了症狀告訴他:應該是紅斑狼瘡。結果協和醫院的診斷跟我說的一樣。每到這時我都會有小小的後悔。這一段有個小故事,科幹局職稱處處長非常關心我們集團的職稱評審,大會小會都來,我們處長感覺不太正常就問黑黑胖胖的男同事怎麼回事,男同事了解到是局長看上我,想要我當兒媳,我們處長責令男同事說趕快跟他們說清楚,我可不拿我的兵去做交換,哈哈……。我慢慢習慣拖地、燒水、看報紙、一杯茶、開會的生活。
  • 北京經開區領導拉練調研7個地方,籌謀十四五開局起步
    北京經開區領導拉練調研7個地方,籌謀十四五開局起步 2020-12-26 2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凱琪的包裹(上)│小麥姐姐講故事:NO.101
    將封面和封底展開觀看,是一幅相連的完整圖畫,圖上有很多人歡天喜地地運著很多包裹,圖裡還有一幅小圖, 小圖裡有一個小女孩,她面前有一個包裹, 上面寫著「 史凱琪收」,這個小女孩是誰呢?  打開書的內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945年5月的美國印地安納州梅菲爾德市」。故事是發生在這裡的嗎?翻開扉頁,你會看到「凱琪的包裹」5個大字和一個抱著包裹的小女孩兒,她又是誰?
  • 軍事頻道春節特別節目《軍營大拜年》
    2月16日播出:2018軍營大拜年(1) ——走進白哈巴邊防連   文藝輕騎兵走進地處新疆阿爾泰山深處的「西北第一哨」白哈巴邊防連,和哨所戰友載歌載舞歡慶新春,還聽戰友們講述跨著軍馬趟過雪海的戍邊故事
  • 奶奶的護身符│小麥姐姐講故事:NO.119
    可五百人最終都失去生命了又好讓人傷心,而故事最終小男孩獨自離去那小小的背影又讓人對他的未來充滿期待。這是一個有關生命與成長的故事,感動。圖書的繪畫也非常的有特點。寶寶先是被封面上的小男孩和那些小羅漢形象吸引,好奇心驅使他去讀這樣一本故事,引發了諸多思考。小男孩騎小車時小羅漢們翻跟頭,蕩鞦韆,釣魚什麼的非常的可愛,結成網救小男孩的圖畫特別讓人感動。
  • 直擊武警湖南總隊新兵野營拉練:我要站排頭當旗手
    12月18日清晨,參加武警湖南總隊新兵團六大隊冬季野營拉練的隊伍冒著嚴寒準時出發,走在最前列的旗手蒙元甲的身形並不魁梧——這次扛大旗的機會是他主動爭取過來的。「我要當排頭!」出發前一天的晚上,新兵蒙元甲站在指導員程鴻面前直愣愣地提出:「我想在拉練期間當一次站在全連排頭的旗手。」
  • 拉練路上二三事:五組鏡頭回顧武警小哥哥的感人瞬間
    「野營拉練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野營拉練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鏡頭二:一聲兄弟,一生相依長途行軍,不少新兵腳底磨出了血泡,步伐變得愈來愈重,疼痛感湧上心頭。拉練中的分享在班長的統一指揮下,簡單的自熱食品變成了美味佳餚,分工明確、忙而不亂,戰友們分享著自己的「獨特」飯菜,完全忘記了拉練的苦與累。
  • 退伍大學生專訪| 軍營有我,不負韶華
    在2018年的盛夏,21歲的葉爾森坐上了朝陽區武裝部統發的大巴,開啟了這段難忘的軍旅生活。「仍記得離開軍營的那天,戰友們一路送我到朝陽區武裝部,臨別前他們對我說『你是我們的驕傲』。」退役不褪色,對比起兩年前的自己,葉爾森已然變得更加自信、自律。李玲玲:信念使我從不退縮
  • 武警湖南總隊新兵團冬季拉練:單兵自熱食品吃出了深刻感悟
    拉練途中的午餐。大口開吃。灌上一壺薑湯,暖胃暖心。「我幫你嘗嘗熱了沒有。」12月19日,武警湖南總隊新兵團一大隊冬季野營拉練第二天,歷經一上午的「饑寒交迫」,新兵們的午餐是一頓「豐盛」的單兵自熱食品。此次野營拉練一切從戰時考慮,一切從戰場出發,為的就是將一群未經磨礪的新兵,徹底拉出「舒適圈」,切實感受戰地生活。
  • 365百姓故事匯
    365百姓故事匯專場宣講活動走進古冶區。365百姓故事匯專場宣講活動走進唐山市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長城網12月15日訊(記者 馮立華 閆航 馮喆)十三五成就斐然,全面小康勝利在望;十四五藍圖繪就,美好願景催人奮進。
  • 大嘴鳥大嘴│小麥姐姐講故事:NO.129
    大衛·麥基曾感慨繪本被貼上了「兒童專屬」的標籤,希望能同時為小孩和大人創作,也因此,他的作品向來都是「老少鹹宜」:既寫給天真浪漫的孩子,也寫給那些保有童心的大人。他在作品中富含英國人獨特的幽默感,並擅長在故事中營造思考空間,在歐洲素有「當代寓言大師」稱譽。已出版的中文版作品包括:《兩個怪物》《冬冬,等一下》《三個怪物》《四個紅蘋果》《愛打嗝的斑馬》及《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作品等。
  • 張譯 殷桃 王學圻 宋春麗 他們都曾當過兵,軍營趣事一大堆
    在娛樂圈裡也有很多明星,他們在入行之前都有過從軍的經歷,雖然軍營的生活緊張又嚴格,但卻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給他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由於從小在大城市裡長大,因此當年剛剛步入軍營時的張譯,看到花池子,馬路都是井井有條的,對軍中的一切都感到十分好奇,甚至還有些害怕那種森嚴的感覺。
  • 愛蓋章的國王│小麥姐姐講故事:NO.104
    他在所有的東西上面都蓋上了印章,連宮女、王后、王子、公主的臉上……身上……都蓋滿了印章。每個老百姓、每隻動物,都逃不過他的大印章,大家都感到頭痛極了。當然,他也在自己的國土上,「咚、咚、咚」地蓋滿了印章。有一天,國王起床後,發現房間裡堆滿了抗議書。原來大家都寫信來,表示不願意再被蓋印章了,看起來好醜,好難看。
  • 「戰「疫」第一線」第90期│戰「疫」故事:森林警察的堅守
    青年突擊隊在一線【戰「疫」第一線】第80期│戰「疫」故事:暴雨中的守護!決勝警保戰「疫」【戰「疫」第一線】第74期│戰「疫」故事:我是軍轉民警劉惠娟【戰「疫」第一線】第73期│「90後」黨員綻放絢麗之花(四)【戰「疫」第一線】第72期│戰「疫」故事:我是軍轉民警孫莉娟【戰「疫」第一線】第71期│「90」後黨員綻放絢麗之花(三)【戰「疫」第一線】第70期│「90後」黨員綻放絢麗之花(二)
  • 攀登哈巴雪山紀錄片《第一集:隊員集結│虎跳峽徒步拉練》
    所謂活著並不是單純的呼吸,心臟跳動也不是腦電波,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痕跡。要能看見一路走來的腳印並確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記,這才叫活著。門票一個人45元(但僅限上虎跳峽)虎跳峽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一般遊客幾乎都是去上虎跳峽參觀遊覽,而作為我們戶外徒步愛好者一般會選擇徒步 其中的中虎跳和下虎跳或者從下至上或從上到中再到下,關於虎跳峽徒步的攻略網上有很多,感興趣的夥伴可以去看看。虎跳峽的景觀相對來說還是可以的,也算是值得來一趟。
  • 你是我的奇蹟│小麥姐姐講故事:NO.91
    >雲朵麵包│小麥姐姐講故事:NO.30三個強盜│小麥姐姐講故事:NO.31朱家故事│小麥姐姐講故事:NO.32月下看貓頭鷹│小麥姐姐講故事:NO.33田鼠阿福│小麥姐姐講故事:NO.34我的幸運一天│小麥姐姐講故事:NO.35彩虹魚和大鯨魚│小麥姐姐講故事
  • 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雲端起航
    11月19日,2020咪咕盛典系列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正式宣布咪咕盛典系列兩大年度盛事——"REAL ME · 動感地帶 2020 來電之夜"、神武4·動感地帶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將分別於12月3日和12月5日上演,本屆咪咕匯首批明星陣容、5G雲演藝玩法也首次公布
  • 活了100萬次的貓│小麥姐姐講故事:NO.120
    貓討厭國王,國王總是發動戰爭,還把貓用一個漂亮的籃子裝起來,帶到戰場上。有一天,貓被一隻冷箭射死了。國王捧著貓哭了起來,仗也不打了,回到了王宮,把它埋在了院子裡。貓曾經是水手的貓。貓討厭大海,水手帶它走遍了全世界的大海和全世界的碼頭。有一天,貓從船上掉了下來淹死了。水手用網子把貓撈了上來,抱著它大哭起來,把它埋到了一個遙遠的港口的樹下。
  • 星光陣容即將揭曉 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如「樂」而至
    11月16日,雲上盛典 吾即C位——神武4 · 動感地帶第十四屆音樂盛典咪咕匯正式釋出主視覺概念海報,宣告本屆盛典將於12月5日在廣州如「樂」而至,掀起2020年度華語樂壇盛事狂歡。今年,咪咕匯以「雲上盛典 吾即C位」為主題,將打造「全球首場5G+4K/8K+雲演藝盛典直播」,用科技為樂迷開啟無界的真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