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華語影迷無疑將進入 赫爾佐格 時間。」 @深焦DeepFocus
維爾納·赫爾佐格 生於1942年,已拍過70多部電影作品,第一次寫劇本是在他15歲,他是德國新電影運動中最傑出的一位。在接受《電影手冊》採訪時,他曾經對自己的學生表示:「要有獨立自主性就一定要聚集起來,而不是在那等資金。去工作,去攢10000美元然後拍自己的影片。沒什麼可抱怨的理由。攝影機又小又不貴,剪輯在筆記本電腦即可完成。沒有理由(不去做)。」這位電影大師偉大的獨特性不僅僅是因為他拍了偉大的電影,而在於他拍電影的信念感染了人。
赫爾佐格 在青年時期就獨自穿行於歐洲和非洲各地,他從不用手機,從不停留、局限在某種特定的認識中。仔細看他的電影,你會發現其中遍及了許多狂熱、孤獨、不懼未來的「逐夢人」,從《阿基爾,上帝的憤怒》(又名《天譴》,鹿地2016年11月16日放映)到《灰熊人》,包括他擔任製片的《沉默之像》(約書亞·奧本海默,鹿地2016年8月27日放映),他總是選擇在極端環境中嚴肅地拷問人類的存在價值。
赫爾佐格對電影製作細節的執著,在他的很多作品裡都能看到,在《陸上行舟》、《阿基爾:上帝的憤怒》、《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等作品裡幾乎做到極致。他說:「每部電影都像孩子——倔強的孩子,有自己看待和處理事情的方式,而你必須像父母一樣甘願冒任何風險去保護它。我像愛孩子一樣愛我的影片,對那些患有哮喘病或是斜眼或瘸腿的孩子我會加倍疼愛和呵護。我所有的影片都有某種缺陷。」
3月最後一次放映,我們也一同走進「赫爾佐格時間」,致敬導演的中國之行。本次放映兩部不同時期的作品:《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1979)和紀錄片《灰熊人》(2005)。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翻拍自德國導演 F·W·茂瑙 1922年的默片《諾斯費拉圖》,原作被視作德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被當時譽為「恐怖交響樂」。但 赫爾佐格 沒有僅僅是翻拍,在致敬德國文化傳統的同時,他呈現了對德庫拉伯爵自己的理解:「孤獨,這是一種處境」。電影中還能感受德國經典迷幻樂隊Popol Vuh的獨特風格,鏡頭樸素之餘充滿了故事本身的哥德式氣息和一種獨到的戲劇美感,恐懼、被吸引,又心生希望,令人著迷。1992年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又把 赫爾佐格 的這部作品翻拍成好萊塢版的《驚情四百年》。
紀錄片《灰熊人》取材於美國野生動物保護主義 蒂莫西·崔德威爾 的真實影像,表現人與自然、文明甚至自我的抗爭,用震撼來形容毫不為過。這一點上,赫爾佐格 認為:「我相信世界的基本屬性不是和諧,而是惡意、混亂和殺戮」。表面冷酷的語言裡,其實包含著深刻的思考,是導演對生命存在狀態的一種超越了本能之後,理性的悲憫和人文關懷。
灰熊人 Grizzly Man (2005)
導演: 維爾納·赫爾佐格
編劇: 維爾納·赫爾佐格
主演: Timothy Treadwell / Amie Huguenard / 維爾納·赫爾佐格
類型: 紀錄片 / 傳記
官方網站: http://www.grizzlyman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5-08-12
片長: USA: 103 分鐘
又名: 熊人
IMDb編號: tt0427312
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Nosferatu: Phantom der Nacht (1979)
導演: 維爾納·赫爾佐格
編劇: 維爾納·赫爾佐格
主演: 克勞斯·金斯基 / 伊莎貝爾·阿佳妮 / 布魯諾·甘茨 / 達·范·漢森德
類型: 恐怖 / 奇幻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西德
語言: 德語
上映日期: 1979-01-17
片長: 107 分鐘 / USA: 96 分鐘(English version)
又名: 吸血殭屍(港) / 魔鬼諾斯法雷圖 / 吸血鬼 / Nosferatu: Phantom of the Night / Nosferatu the Vampyre
IMDb編號: tt0079641
————
2018年3月31日 周六
維爾納·赫爾佐格 作品專場
13:00 電影放映《灰熊人》
15:00 電影放映《諾斯費拉圖:夜晚的幽靈》
鹿地三樓
————
掃組長二維碼加入鹿地電影組
大連市西崗區同仁街33-3號
0411-837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