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電影比作一個容器,那麼導演的信念、思想及個人經歷已經基本決定了這個容器是何材質。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位法國黑色電影大師——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和很多知名導演不同,他設想、規劃自己電影生涯的最初時刻不是在攝像機前,而是在二戰戰場的硝煙之中。鹿地之前放映過他的另一部作品《紅圈》(鹿地放映2017-12-2)。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1917年出生在巴黎一個猶太人家庭,從1937年入伍參加法國抵抗戰爭到1945年退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軍人,並參與過著名的卡西諾山戰役。在戰爭初期,他曾給自己的哥哥寫信說:「我為自己設想的那些個宏圖偉業都不復存在。我將直面生死危險,也終於不再質疑我自己。」 對於一位年輕士兵,親歷的二戰軍旅生涯,對「事物」和「情感」的理解已全然超過了任何形式所界定的「抽象」意義,這些經歷無疑也為他日後的電影作品奠定了異常冷靜、沉著、克制的基調。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的本姓其實是阿爾薩斯地區一個典型猶太姓氏「格倫巴赫」,而後也因個人複雜的生活經歷而改姓「梅爾維爾」,追隨一位對他影響很深的十九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白鯨記》作者)。在1944年5月10日,當時還困陷於戰事之中的梅爾維爾就做出「擁有一間攝影棚」這樣的設想,而在退役後的僅1個月時間,1945年11月這位導演就創立了自己的梅爾維爾獨立製片公司,於1946年起開始執導電影,從短片《小丑生命中的一天》之後到1972年去世前最後一部作品《大黎明》,一共拍攝了13部長片,他的才華和低成本、獨立自由的製片方式也被法國新潮電影視為先驅,並譽為「新浪潮之父」。
當然,除了對法國新浪潮的影響,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對電影界還有另外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即受美國30、40年代美國黑幫電影啟發,梅爾維爾在其後期以其一貫的個人風格、觀念和攝製手法,重新塑造了犯罪類型片的新境界,《線人》《獨行殺手》《紅圈》影響了馬丁·斯科塞斯等一代人,尤其是盛行於80年代,以吳宇森、昆汀·塔倫蒂諾、三池崇史為代表「暴力美學」。
未來的德國新電影四傑之一沃爾克·施隆多夫,當時是這部片子的副導演,並客串演員本周六鹿地放映讓-皮埃爾·梅爾維爾1961年作品《萊昂莫漢神父》。本片根據法國女作家貝亞特麗克絲•貝克小說改編,這篇小說獲得過1952年龔古爾文學獎。和他最為知名1969年的經典作品《影子部隊》不同,雖然都圍繞於戰爭,《萊昂莫漢神父》卻沒有更深沉和凝重的色彩,而是以一種近似炙熱又近似冷酷的角度探討了戰爭中的真理與信仰、理智與情感。梅爾維爾認為「一部電影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夢。有些電影人,複製生活,再現生活,在我看來是荒謬的。影像的變調,或多或少地反射了我的世界觀。我用幻想替換現實主義。」
《萊昂莫漢神父》是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在票房上最為成功的一部作品,也是梅爾維爾作品中少見的涉獵「愛情」主題的影片。劇中主演鼎鼎大名,讓-保羅·貝爾蒙多出生於藝術世家,「他的演藝生涯是法國電影的一個縮影」,尤其主演讓-呂克·戈達爾執導的新浪潮奠基之作《精疲力盡》而一舉成名;女演員埃瑪妞·麗娃則因主演左岸導演阿倫·雷乃1959年代表作《廣島之戀》而廣為人知,2012年則是以85歲高齡出演麥可·哈內克的《愛》而再次走進觀眾視野,並獲得第25屆歐洲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足見其演技精湛,伊人未老。
紀錄片加映:《日本未成年色情交易》
東京,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但是,和所有社會形態一樣,多元文化交集、各種繁華動人背後總會隱現一部巨大的文化機器,這部機器能為城市輸送動力,也會掣肘道德和法律的健全。這次,一部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了日本未成年人色情產業,《 Stacey Dooley Investigates:Young Sex for Sale in Japan》,來自BBC2009開播的一檔調查揭秘類紀實節目。從拍攝角度和深度雖不是上乘之作,我們卻可以從中了解一個問題,得到一個側面去反觀問題所帶來的偏差和合理性。假如你沒能從中找到答案,那就是我們一起來探討的最好時機,因為這些問題不是世界的,這些問題其實一直潛伏於你我內心深處的「道德」感,成為永恆的詰問。
————
2019年8月10日 · 周六下午
鹿地放映
13:30 《日本未成年色情交易》
史黛絲·杜麗
15:00 《萊昂莫漢神父》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
掃組長二維碼加入鹿地電影組參加交流
鹿地放映試圖提供的是一種非功利的電影藝術交流空間,特別重視的是觀影之後的交流環節,努力營造讓每個小夥伴都能輕鬆融入平等交流的環境。
大連市西崗區同仁街33-3號
0411-8377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