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古代有不少勤學苦讀的勵志故事,比如著名的「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在《送東陽馬生序》這樣寫道:「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再有孫康、車胤囊螢映雪,西漢匡衡鑿壁偷光。自古以來,學習一直都是一件艱辛的事情。
說到現代的科學家,我們自然能聯想到錢學森、鄧稼先等偉大人物。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年輕的科學家是誰嗎?不知道也沒關係,畢竟十年寒窗已經難倒許多人,更不用提艱難的科學研究了,想要成為大科學家,怎麼也得熬到中年吧。
01
《徐之才傳》中記載了徐之才「五歲讀〈孝經〉,八歲略通義旨。年十三,召為太學生。」大家都感嘆他是神童。事實上在我國也有一個從小就獲得成就和很大影響力的小女孩。她在15歲的時候就因解開世界數學難題,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這個小女孩就叫談方琳。
也許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十分陌生,這個不足為奇,因為她為人處世極其低調。除了相關媒體對她的大量報導外,後來她就不願再公開露面,而是醉心投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研究中。出生於2004年的談方琳,居住在上海,她的家庭稱得上書香門第,她的父母均為教師,並在師範大學從事數學教育工作。
在家裡環境的影響下,她從小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小學一直到中學,她的成績一直遙遙領先,出類拔萃。但人無完人,談方琳的學業也有遭遇挫敗的時候。那是在初中,她有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很怕被父母責罵,所以不敢回家。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父母發現問題後並沒有責怪談方琳,反而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和安慰。
02
此事件對談方琳此後的學術生涯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此也不難看出,雖然談方琳家是書香門第,但她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並非過分強迫,而是更加懂得如何去理解和支持孩子,使她能對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並從中發現自己的優勢。這一點是很多父母很難做到的。
談方琳之所以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除了自己父母的悉心栽培外,最重要的還是她對於學習的熱愛,以及願意為此付出。在從許多學科中,談方琳的數學成績是最好的,她在初中時就成為了學校的優秀人才計劃的一員,並幸運地參與到《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估計》這一世界性的數學課題的研究當中,這也成為她人生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估計》這個數學題目有很非常高的難度,當時許多著名科學家都對這個難題束手無策。可談方琳卻在這方面表現得很自如,最終她成功地攻克了該課題,也憑藉此項成果榮獲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和主席獎。2018年10月,15歲的談方琳受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級科學家會議,同時還被授予「最年輕科學家」的稱號。
03
談方琳的事跡被公之於眾後,許多科學家都對她表示了讚賞,同時這個小神童也立即受到社會輿論的關注,媒體們競相採訪她。對此,談方琳的態度卻讓所有人出乎意料,她不僅沒有驕傲,反而變得更加謹慎了。她拒絕了大部分的媒體訪問,即便偶爾接受,面對鏡頭時也十分地謙遜。當時讀高一的談方琳才15歲,在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後,卻拒絕接受來自央視的採訪,拒絕理由也很清奇,她表示不想讓母親看到。
談方琳應該是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悉心教導,特別是教她不要為名利和財富所困,即使自己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要始終保持低調謙虛和清醒。從而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這句話,或許就是談方琳最好的寫照。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個年輕活潑的小女孩,談方琳除了學習以外,也與其他女孩子一樣喜歡追星。但不同之處在於,她並不追什麼娛樂明星,而是崇拜那些為世界和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
結語
我們不難看出,談論方琳在小小年紀就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她自己對於學習一絲不苟的態度,對於自己熱愛事物的全身心投入。另外一方面,父母和家庭的教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僅鼓勵她追尋熱愛,還影響了她性格以及為人處世。想必談方琳父母的教育方法,會給對於同樣養育子女的人一定的啟發。
參考資料:
《送東陽馬生序》
《徐之才傳》
《行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