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anic
《鐵達尼號》-人與人
1998年4月3號,鐵達尼號在中國大陸上映。我6歲不到,你說我有多清晰的記憶,我不敢保證。但是模糊的片段就能夠表達《鐵達尼號》在中國的轟動。其實在放映以前就已經宣傳的沸沸揚揚,那個時候考慮的不是影片刪減,而是能不能看到。你說我為什麼能記得這麼清楚,那個時候電影票是一票難求,爸爸所在的國營單位的福利就是電影票不斷,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原版英文配音!!!原版英文配音!!!原版英文配音!!!我能在6歲的時候就坐在媽媽腿上去電影院看這部轟動全球的電影首映,現在想想也是運氣爆炸。
從表面上來看,詹姆斯卡梅隆真的是把這部片子的商業價值發揮到了極致,不說包攬各大獎項,Jack和Rose的情節被後來各種無數次的模仿。表面上的情愛故事,卻更多的夾雜著階級,利益,人性。喜歡的就去做,不喜歡的就捨棄,現在很多時候傳遞的觀念也是如此。Rose的活出自己,Jack的不顧一切阻撓,恰恰是現在需要被正確理解的。現實是殘酷的,沒有人可以活得多瀟灑,沒有人可以輕易的打破常規,作為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是身不由己,被約束,被禁錮。越來越多的「真」被【隨大流】衝在一邊,不敢再拿出來給別人看,和別人說。不過,電影終究是電影,在這個時代如果自己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已經實屬不易,又怎麼去要求每個人都活在熒幕裡?所以說,人是個矛盾體這句話我是無比贊同(僅個人觀點),總是希望選項中有個C。唯心主義做不到,唯物主義太冷漠。有時候差不多就好了...
再說回電影,鐵達尼號結局是悲傷的,可也是圓滿的。如果總是沉浸在悲傷中,那麼我覺得這是對這部電影的理解還不夠細膩;畢竟對於Rose來說她是幸福的,做了她想做的事情,完成了她身為貴族時的願望,騎馬,吐痰,罵髒話,以及和自己後來喜歡的人結婚(她是愛與她結婚的那個男人的,電影中Rose本人確認),生子,最後又回到了一切開始的地方,回到了那個幫他打開枷鎖的男人Jack的身邊。再看看Jack,你說他有遺憾?英年早逝?沒有成為有名的畫家?不,對於他來說,他找到了他願意付出一切的女人,他很快樂,他敢愛敢恨,以致於後來他到死都沒有任何後悔,此處應有經典臺詞:
Winning that ticket,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ed to me. It brought me to you ...贏到船票,坐上這艘船是我一生最美好的事。它讓我能跟你相逢。
這個時候,已經淚流滿面,羨慕男女主角這麼奮不顧身,卻也遺憾自己做不到像他們一樣。影片後來的鏡頭又轉回了當年Jack在樓梯轉角等待Rose的畫面。到這裡已淚崩!!!
至此,此片至今,從頭至尾看完不下40遍,對不起我只能用文字表達這麼多,是我語言積累不夠豐富,但更多的是文字不能表達出來的,相信每一位觀看這部影片的人和我是一樣的。
謝謝。
-----------------------------------------------------------------------------------------------------------------
はち
《忠犬八公的故事》-人與狗
也是一個這麼熱的夏天,正巧電影頻道在放這部電影,因為錯過了前面很多劇情,看了後面的劇情也很不錯,便在網上重新下載完整版。自己學習日語有幾年,所以對日本的一些文化典故也有所知曉。高中去日本遊學的時候,還在車上看到了真實的八公雕像,這確實是緣分使然。
電影的開始,並不是和真實故事一樣發生在日本的情節,而是是在美國的一位教授與小八はち之間的故事。教授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留下他,為它尋找主人,到對它悉心的照料,最後被同意留下它,這個過程並沒有用過多的時長來描述。而是隨著小八的長大,它每天和教授準時一起上班,傍晚5點多在小鎮的車站等待教授的下班,周圍的人都把這個畫面當成每日的日常,這一部分被重點刻畫。當生活的一切變成習慣之後,往往在面對失去的時候讓人(狗)都措手(爪)不及。這個過程,讓觀影者也覺得劇情就應該這麼合理的發展下去,所以當教授心臟病去世之後,帶來的傷害成倍體現。
而小八它畢竟是一隻狗狗,不是人,對它來說教授給了它很多,對它來說是一切,沒有了教授就等於沒有了一切。當教授的家人試圖告訴他現實情況的時候,當它幻想現實中的一些細節讓它覺得教授又回來的時候,那些情景才是最讓人心疼的。它沒有放棄,有些倔強,總是覺得教授會回來,只是需要去等待就好了。一天,兩天,三天,從夏天到秋天,季節更迭,時間來到9年後,它每天都這麼做,風雨無阻,即使它也老了,有些疲憊,卻始終遵守著自己的信念。時間的推移,周圍的人也都看在眼裡,直到後來,小八也死了。
電影沒有很多高潮畫面出現,卻娓娓道來,並沒有讓人很難過,而是充滿了敬意,對小八的敬意,對教授的尊重。頭從到位,人與狗的互動是一條主線,其中類似教授教小八去撿球的一些小插曲恰到好處,他們之間的感情就是這麼慢慢建立起來的,很平淡卻又充滿滲透力。的確,影片催淚效果實足,但傳遞更多的是希望。
即使這部影片放到現在商業大片的時代,我依舊相信它會是那個票房黑馬。
-------------------------------------------------------------------------------------------------------------------
看看最近一則新聞:一女子被狗養傷,傷口沒有流血,注射狂犬疫苗28天後死亡。緊接著,XX地方出動緝狗大隊,捉拿案件流浪狗。再後來,XX地方免費提供狗狗的狂犬疫苗。
這一系列事件,是很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可我始終的觀點是,為什麼會有流浪狗,難道不是因為有人遺棄了它們?
對於寵物,請領養代替購買!!!
對於寵物,請領養代替購買!!!
對於寵物,請領養代替購買!!!
兩部電影無疑都是從情感出發,不論是人還是動物,從情感的表達方式,都是完全不同的。有內斂,有直接,有強烈,有緩慢。
情感沒有絕對的對和錯,願找到你的方式,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