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知曉》——有一種女人,永遠不配被稱為母親,真實事件改編

2020-12-25 You說娛樂

媽媽早已經拋棄了這個家,四個孩子靠著她最後留下的一點錢艱難度日,沒有水沒有電,今天吃完的泡麵,要留著明天繼續拌飯,在水電停用通知書上進行自己喜歡的繪畫,渴了只能從公園裡偷水,把自己摔死的妹妹埋掉……這所有的一切,都無人知曉。

今天推薦的就是這部根據日本著名的西巢鴨棄嬰案改編的日本電影《無人知曉》,最怕看到的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作品,因為這代表著,電影裡呈現的劇情,曾經活生生地在這個世界的某一角落裡發生過,甚至很多時候,現實只會更加殘忍和悲劇。

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一部打著電影旗號的紀錄片。14歲的男主柳樂優彌當年也是憑藉在這個角色,打敗了梁朝偉,成為了那一年的坎城影帝,同時也刷新了該獎項獲得者的最小年紀。

《無人知曉》講述了四個同母卻不同父的孩子,在搬入一個新的公寓後,母親為了和別人結婚,在留下了一筆錢以後,拋棄了這四個孩子。慢慢地,本就不多的錢花完了,長子想要承擔起守護這個家的重任,卻因為年紀太小,找不到工作。

沒有生活來源的他們,只能吃著過期的壽司,住在停水停電的出租屋內。妹妹在關閉陽臺門的時候,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沒有錢醫治,想要和母親聯繫,卻怎麼也打不通電話,最終不幸去世,被哥哥親手埋葬。但是,日子還是要過下去,即使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講述了這個悲慘的故事,儘管導演是枝裕和刻意地想要淡化這個故事裡的沉痛,以一種安靜敘事的風格將故事慢慢道來,但是伴隨著飛機的轟隆聲,影片結束,影片的悲傷卻更加有增無減,孩子們的困難處境也久久不能忘懷。

《無人知曉》整部的電影都沒有一個哭泣的鏡頭,但是卻能夠讓所有觀看過得觀眾都淚流滿面,原來這個社會的背面,也有著常人所難以想像的殘酷。該劇也在豆瓣獲得了9.1的高分。

片中狠心拋棄孩子的母親,讓人既哀其不幸,也怒其不爭。她多次被不同的男人所欺騙,生下孩子卻不進行撫養,最終為了自己的再次改嫁,狠心拋棄了幾個未成年的小孩子,讓他們自生自滅,這種不負責的行為令人寒心。

正如現在網上出現的「生了孩子卻不照顧,不如不生」言論,很多父母並沒有準備好迎接新生命,卻不加以重視,肆意妄為。既然生了孩子,就應該對他們進行負責,不能給他好的生活,對孩子的成長漠不關心,沒有盡到一個父母應該有的責任,這是讓孩子來這世界上遭罪。

這些被父母狠心拋棄的孩子們,就像是社會的無數個小小的傷口,雖然咋看之下,並不起眼,但是隨著時間的漸漸撕裂,這些不起眼的小傷口,卻會給人帶來抓心一般的疼痛。

不是生下了孩子,就可以叫做母親!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女人,永遠不配做母親——電影《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作為是枝裕和的代表作,曾被第五十七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男主角扮演者柳樂優彌憑藉自然、流暢的演技拿到了坎城電影節影帝,戰勝了包括《2046》中梁朝偉等其他優秀競爭對手。《無人知曉》改編自日本東京一個真實事件——西巢鴨棄嬰,真實的案件過於沉重。
  • 《無人知曉》真實故事改編,母親拋棄四個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愛情
    一、《無人知曉》影片背後的真實原型「西巢鴨棄嬰事件」,現實比電影更殘酷《無人知曉》是根據日本當時的「西巢鴨棄嬰事件」改編而成,然而,現實比電影更殘酷。1988年,女主和不同男人生下五個孩子,有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便死了,女主將屍體用塑料布包起來藏在家中柜子裡。
  • 電影《無人知曉》,由真實事件改編,一個殘酷壓抑的故事
    《無人知曉》是於2004年上映的電影,根據1988年轟動全日本的真實事件——東京西巢鴨棄嬰案改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母親遺棄了4個孩子,12歲的長子明被迫承擔起家庭重任,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的故事。整部電影很平淡,沒有起伏的激情,沒有泣不成聲的煽情,但又透露著對現實生活的思考。
  • 日本現實主義作品《無人知曉》,最可怕的故事是,改編自真實事件
    《無人知曉》是導演是枝裕和根據1988年的西巢鴨棄嬰案改編的一部電影。《無人知曉》故事的情節與人物的心理都是虛構卻無關煽情。但兒童跟成年人一樣都有著生存的壓力。母親為了和情人同居,隱瞞了他們的存在,最終,撂下養育子女的責任離去。剛開始還是有給零星的生活費,後來更是直接停掉。我想母親內心肯定有期盼過他們死去。正如那個在衣櫃裡曾經餓死的孩子一樣。否則不會在他們沒有生活能力的情況下拋棄他們,更不會停掉生活費,也不會在明打著收費電話機過去不接電話。
  • 《無人知曉》:一個真實的事件,一次藝術的改編,一點小小的思考
    《無人知曉》電影海報我說的這部電影,就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無人知曉》。電影講述了母親福島惠子和她孩子們的故事。而本片的殘酷性在於,它是根據1988年發生在日本東京西巢鴨地區的一個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那一年,是枝裕和大學剛剛畢業不久,他隨即根據這一棄嬰事件編寫了劇本,在擱置了15年之後,他才將劇本搬上了銀幕。可想而知,是枝裕和在這15年中,想了多少方案,做了多少構思,才最終向觀眾奉獻上了這麼一部催人淚下的影片,成就了是枝裕和導演生涯中的一個裡程碑。
  • 《無人知曉》來源於真實事件西巢鴨棄嬰案,現實中更殘忍,揪心!
    小編在以前發布了一篇讀後感,是關於電影《無人知曉》的,棄嬰事件,大概情節就不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前幾天網友評論那篇文章,小編知道了1988日本西巢鴨棄嬰案,emmmm,電影《無人知曉》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且是根據小編剛剛說的1988日本西巢鴨棄嬰案改編的,真實事件更為殘酷。在1988年的夏天,東京巢鴨署的署員接到轄區內一個房東報警,有套外租公寓欠租金多月,又找不到大人,只有小孩。
  • 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2004年8月《無人知曉》,又名為《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一部據說影片源於真實故事改編的日系電影
  •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拋棄孩子的父母,配做父母嗎?
    《無人知曉》2004年,一部根據這一事件改編的電影上映。——《無人知曉》。《無人知曉》對於該片的導演,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是枝裕和。日本著名導演。各大知名電影節的「常客」。不得不說,他的作品似乎總有一種魔力。
  • 《無人知曉》無人知曉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04年的電影《無人知曉》取材於一則真實的社會新聞:1988年一月,日本東京西巢鴨地區一名母親為了與新男友同居,拋棄了四名子女。14歲的長子獨自撫養分別7歲、3歲及2歲的妹妹,公寓凌亂,小孩白天亦不上學,四處遊蕩。3歲的妹妹因偷吃了長子朋友的泡麵,被毒打致死。眾人將妹妹的屍體置入皮箱,拖到埼玉縣秩父市公園埋葬。同年七月,鄰居發現房屋長期只有小孩居住而報警,事情才終曝光。
  • 《無人知曉》:他們是如此的孤獨,他們的故事無人知曉
    1988年的真實故事「西巢鴨棄嬰事件」,這是一個荒唐的故事。我去翻了翻這個真實發生的事件,但它的悲慘足以讓人看到一半就不忍心看下去。電影比起真實事件,已經要溫情美化很多了。 導演是枝裕和的高明在於,對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他只是淡淡的描述平凡生活中的瑣事,不去刻意渲染悲傷的情緒。這不是一部讓你看完大哭感嘆世人皆苦的電影,而是讓你那混雜著憤怒,壓抑,無力的感覺久久揮散不去。
  • 《無人知曉》:他們是如此的孤獨,他們的故事無人知曉
    「他們的故事終究無人知曉這世上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情」電影改編自發生於1988年的真實故事「西巢鴨棄嬰事件」,這是一個荒唐的故事。我去翻了翻這個真實發生的事件,但它的悲慘足以讓人看到一半就不忍心看下去。電影比起真實事件,已經要溫情美化很多了。
  • 有一種長大叫做死去,生活沒有慈悲!《無人知曉》觀後感
    《無人知曉》這部電影是是枝裕和導演根據2004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這部電影曾獲第29屆日本報知電影獎,該電影主要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他的電影感覺就像將真實的生活搬進電影中一樣,用專業的話說他的電影更偏向紀實。他平直的敘事方式,總能給人帶來一種生活的刺痛感!這種感覺就像你去美容院裡去除粉刺一樣!讓你在清新放鬆中突然一秒刺痛。仿佛在生活中溺水,需要拼命的呼吸!
  • 有一種長大叫做死去,生活沒有慈悲!《無人知曉》觀後感
    《無人知曉》這部電影是是枝裕和導演根據2004的真實事件改編的,這部電影曾獲第29屆日本報知電影獎,該電影主要講述了東京一個單親家庭,四個兄弟姊妹被母親拋棄後,獨自生活的故事!所以,他的電影喜歡的人真的極度的喜歡,不喜歡的真的會覺得無聊~而這部《無人知曉》可謂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電影拍攝歷時15月,所以說,這部電影中的很多的時間變化都是真實的,這部電影中的無數時間刻度的描繪也是真實的,導演並沒有刻意的去強調時間,但是,卻給了無數的細節來展示時間,京子脫落斑駁的紅色指甲油,小雪畫畫使用的日漸變短的蠟筆,茂日漸變長的頭髮,明漸漸變短的褲子,以及日漸變少的錢,
  • 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
    周六在家看了一部日本電影《無人知曉》,起因是看到一個我喜歡的作家推薦了一部《比海更深》,但需要付費觀看,我這麼窮一定看不起對不對。於是就去搜了這個導演的其他片子,這部《無人知曉》據說是他聲名大噪的起點。這裡插一句,導演叫是枝裕和,在知乎上有網友提出,他是與臺灣的侯孝賢導演,大陸的賈樟柯導演風格類似,片子都屬於人文關懷類的作品。
  • 有一種虐心電影叫: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那具男嬰屍體,已經死去多時。在《無人知曉》的電影評論區,有很多網友留言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母親?她還是人嗎? 在心理學上,這是病,這種病叫:人格失調症。更要命的是,一個人格失調症患者身邊,必定有一群受害者。因為問題不會憑空消失,有人推卸責任,就必定有人要去承受本不該承受的責任。 比如在《無人知曉》中,因為有那些不願承擔責任的媽媽爸爸。
  • 電影分享——《無人知曉》
    母親帶著孩子搬家的時候謊稱父親長期在海外工作,和長子兩人生活,其實還有三個「黑戶」孩子,四個孩子都是同母異父。為了不讓別人發現幾個孩子的存在,母親只允許大兒子外出。母親平時上班,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就落到大兒子明的身上。慢慢的母親回來得越來越晚,突然有一天,母親告訴明自己已經另外有喜歡的人了,並承諾就算和對方結婚,也會和孩子們住在一起,還會供他們讀書。
  • 電影《無人知曉》:壓抑背後是人性的泯滅
    這是一部日本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從名字可以看出來,所謂的無人知曉也就是沒人知道的意思,而這點影片中三點可體現出來,也最為誅心。第一點,年輕的母親帶著長子搬到新家,對房東謊稱只有兩人居住,且兒子懂事穩重,不會吵鬧到鄰居,才被允許居住。而搬家時偷偷將餘下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放置在行李箱偷運進去,這一切除了母子倆,無人知曉。第二點,母親遇到好的男人,自私的從家中離去,留下年幼的四個孩子,由長子帶著,過著缺衣少食,蓬頭垢面的日子,而居住的樓上下的鄰居卻無人知曉。
  • 《無人知曉》無人知曉之地,生活寄存之處
    影片中多出現固定場景中人物的運動,其中的構圖配色堪稱頂尖,甚至在有些鏡頭中,對焦在景物上(比如在臺階上玩耍時,對焦在了前景的櫻花),能夠營造出一種平靜的氣氛,這種「靜」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前1/3描述一種看似美好的母子生活,但已經給出了事情走向的線索,母親最終選擇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是成年人,有權利也有能力去追求幸福,而留下的四個孩子,就陷入了獨自求生之旅,導演的克制體現在不極端化,沒有刻意營造出四個孩子的生活有多麼悲慘,只是通過細節,比如房間垃圾的逐漸增多,明的衣服逐漸破爛,來陳述事實,孩子們在如此不堪的環境中,依然沒有放棄生活,沒有放棄追求幸福,或者說不能放棄,幸福可以很微小
  • 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網友:非常沉重
    《無人知曉》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在2003年拍攝,2004年與日本公映的一部家庭社會題材電影。從內容上,與他最近在中國公映的《小偷家族》有幾分相似,都描寫的是活在社會底層的人。《無人知曉》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現實,更加的令人傷心。是枝裕和的電影,《無人知曉》和《小偷家族》 網友:非常沉重。
  • 《無人知曉》平靜壓抑,細節沉重,只能無聲流淚
    推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講述的是一個母親留下錢和一張紙條,然後四個孩子在無人知曉的情況度過的一年,最後哥哥把小妹埋掉的時候,悲傷無奈感真的很充斥著內心,願每個孩子都能快樂無憂。平靜,壓抑,細節沉重,只能無聲流淚,唯一後悔在晚間看這部片子,有些透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