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章保 發表於 2020-07-12 08:52:46
「菜籃子」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農村,關係著城市群眾的「餐桌子」,關係著廣大農民的「錢袋子」。
我省蔬菜既供省內消費,又出口至其他省份。日前,記者走訪了南昌、樟樹等地區看到,不少地區蔬菜長勢良好,智慧農業產業園的打造,讓科技為傳統蔬菜行業的發展騰飛插上了翅膀。
江西銘宸智慧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智慧農業中心內部
江西銘宸智慧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智慧農業中心西瓜長勢良好
南昌
打造智慧農業為農產品賦值
孟夏時節,瓜果飄香。日前,記者走進南昌新建區溪霞現代農業園,數個荷蘭模式智能溫室高科技大棚矗立著,室外炎炎夏日,智能大棚內涼爽宜人。甜瓜、番茄、辣椒、南瓜等果蔬掛滿枝頭。
走進番茄大棚,大的叫毛粉、黃的叫黃聖,還有粉貝貝、佳西娜等各種番茄漸漸成熟,摘一個放入嘴裡,一股酸酸甜甜的清香味道,令你唇齒留香。
走進甜瓜大棚,新玉菇、脆梨、羊角蜜、博洋等各種名號甜瓜品種,有的長條形、有的圓形,有的呈白色,有的青綠色,紛紛掛在藤條上。
據了解,江西銘宸智慧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智慧農業中心,建有約2.23萬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由雲耕物語、管式栽培、荷蘭模式種植棚組成,主要功能是藉助網際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引進荷蘭組培育苗工作室,改造傳統農業,展現現代農業高科技。
「我們採用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智能控制大棚內植物的光照、溫度、二氧化碳含量等高科技種植技術,大大節省了人工成本,長出的果蔬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也好。」智慧農業中心技術負責人付永堂介紹,遊客在園區內採摘果蔬的同時,還可以了解高科技種植果蔬的相關知識與場景。
江西銘宸智慧農業科技產業園項目基地,致力於打造集物聯網管理平臺、荷蘭模式種植、管式/機器人栽培、高科技育苗硏發中心、種子培育研發中心等於一體的現代高科技農業產業園。
樟樹
「一村一品」展現蓬勃發展活力
日前,記者走進樟樹市張家山街道蛟湖村的農業科技示範園,這裡一片生機盎然,菜苗、苦瓜長勢喜人。
「以前村民種菜一缺技術、二愁銷路,現在村委會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創新為手段,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了一些優質苦瓜、茄子、黃瓜、大蒜等良種,種植無公害蔬菜。」張家山街道掛點幹部胡美飛向記者介紹道。
據了解,蛟湖村有農業人口3082人,12個自然村,22個村小組,806戶,農業勞動力1518人,有耕地面積3608畝,其中旱地面積1810畝。種植蔬菜農戶498戶,從事蔬菜種植收入佔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
胡美飛告訴記者,蛟湖村歷來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一度規模分散、品種老化、效益不高。自2000年以來,辦事處為了解決好「菜籃子」工程,加大了投入,建成了排灌方便、集中連片的高產蔬菜基地800餘畝,並有100餘畝大棚基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日益注重飲食健康。為此,蛟湖村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該村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對化肥、農藥標準的要求,進行無公害化管理,增施有機肥,堅持以有機肥特別是腐蝕肥、生物化肥和各種專用肥料為主,化肥施用為輔的原則,重施基肥,巧施追肥,嚴禁使用有機磷、有機氯、有機砷等農藥,科學合理地施用一些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
在摸索蔬菜種植過程中,蛟湖村種植戶們發現,蔬菜產量增加很快,產品局部過剩的矛盾日益突現。
產品多,銷路少。問題擺在眼前,也迫在眉睫。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蛟湖村成立了樟樹市蛟湖蔬菜專業合作社,組織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辦事精明的能人到外跑市場、找銷路,成立了一支蔬菜銷售服務隊伍。
如下堡村的陳建林,社徐村的徐明如、陳冬保,橫路村的徐新生、徐海根等村民,都是長年奔走在省內外組織蔬菜銷售的能手,產品遠銷新餘、南昌、廣東、湖南等地,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銷售局面,經濟效益十分明顯,種菜農戶年收入在8萬到10萬元。
在產品布局上,該村同樣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現在,蛟湖村已經形成了上半年以菜苗、苦瓜,下半年以大蒜、芹菜為主的蔬菜種植模式,出現了院黃以香蔥為主,蛟湖以良薯為主,橫路、社徐、社黃、石泉、江上、下堡以苦瓜、大蒜、芹菜為主的蔬菜專業村。
責任編輯:p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