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聆君
今天,小劇的朋友圈被一部電視劇統治了。
相信鍾情於電視劇、心系行業未來又兼耳目聰明消息靈通的你們也已猜到了,沒錯,這部劇就是劉詩詩、陳偉霆主演,號稱東方奇幻古裝大劇的《醉玲瓏》。
《醉玲瓏》改編自十四夜的同名小說,坦白說,在一堆在拍古裝戲中,小劇對這一部還是有不少期待的。劉詩詩、陳偉霆這兩位居然直到現在才第一次合作的古裝大咖自然是一個重要原因,「東方油畫感」這個影視圈裡見所未見的出挑概念也讓人頗為好奇。
除此之外,《醉玲瓏》的幕後主創也讓人忍不住要多瞄幾眼。掌舵者唐麗君此前曾一手推出了現象級大劇《花千骨》,由於其創造的數據實在太過耀眼,以致於小劇此後每每寫行業稿要引經據典時都忘不了要提它一句。以製片人唐麗君為首,《醉玲瓏》的其他幕後也都個頂個的大有來頭,其各自那一大長串的代表作品,都可以連起來玩貪吃蛇了。
十四夜的《醉玲瓏》小說本來講的是這麼件事兒:都市女青年情場失意,無意識間就用手串開啟了一個陣法回到了古代;在那裡她是一個巫女,被捲入宮廷皇子間的爭鬥;她碰到了一個和那負心的戀人面貌相似的男子,也遇到了冷峻如山、情深浩瀚的他……
上述這些元素估計已能讓你腦補出一場糾結斷腸、腥風血雨、曾經滄海、情深不悔的大戲了,然而在已有的同類作品、無形的政策壓力以及永遠在進化的觀眾審美趣味的聯合圍攻下,這樣單純的劇情卻透著些危險的氣息。於是,劇版《醉玲瓏》在改編時,就一切從實際出發地改變了……
「改變「後的《醉玲瓏》講述了明君元凌與冥衣樓巫女鳳卿塵出生入死相愛相伴的故事。小劇了解到,為了符合時下年輕人的胃口,編劇饒俊(就是那個改編過《花千骨》《寂寞空庭春欲晚》《重生之名流巨星》《畫江湖之不良人》、永遠笑眯眯讓世界充滿愛的小哥)帶領的團隊與原作者十四夜曾開了好幾個轉腦洞的大會,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了不少新鮮貨,比如「雙時空」、「造夢」、 「瞬間轉移」、」移形換影」、「聽心」、「停滯時空」、「金蝶傳信」等。
雖然小劇也沒完全弄清這些都是啥啥啥,但那獨屬於東方的奇麗感已經擋都擋不住了。況且,「巫女+帝王」這樣的人設配置,本身就帶著原始的、神秘的、撩的人想一探究竟的誘惑吸引。
更讓小劇感興趣的還是《醉玲瓏》片方打出的「東方油畫」概念,其驚豔程度不亞於當年《花千骨》的「水墨中國風」。遙想去歲《花千骨》那淡淡青山、盈盈一水的清雅畫面,不僅重創常年在螢屏上賴著不走的鸚鵡大色塊,還振臂一呼掀起了古裝劇新的流行美學。
然而轉過年來,這個曾引領風潮的班底自己卻對此「厭倦」了,新作《醉玲瓏》沒有蹈襲舊作,而是另起一枝,用「東方油畫」的新奇包裝,來探索影視美學的潛在可能。
在此次曝出的第一輪定妝照中,男主角陳偉霆的造型華麗尊貴又帶著東方的內斂。小劇從片方處了解到,此次《醉玲瓏》在造型上突破性地使用幾何拼接代替傳統刺繡,服裝的線條、比例、層次與質感皆意在表達東方人對於美的理解和感悟。
製片人唐麗君也表示,《醉玲瓏》「巫族+皇族」的設定,天生很適合營造東方油畫的特有氛圍。
《醉玲瓏》有分量的幕後陣容是另一大看點, 請看小劇整理的幕後名單及其近期代表作:
林玉芬:《花千骨》《無心法師》《微微一笑很傾城》《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小劇插話:林導的作品實在太多了,小劇從童年到老少女階段所看過電視劇,有不少都出自林導之手,此處只列其近一二年的作品)
梁勝權:《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花千骨》《少年四大名捕》《老九門》
(小劇插話:和林導一樣,梁導也是一個陪伴我們長大、作品無數的導演,此處也只能簡單列列幾部作品)
……
張叔平:《讓子彈飛》《一代宗師》《花樣年華》
(小劇插話:曾獲奧斯卡提名,囊括金雞、金像、金馬大滿貫的張叔平老師也是一位作品多到數不過來的大腕,這次他將親自為劇中的幾位主角設計造型,已曝光陳偉霆定妝就是張老師的手筆)
方思哲:《步步驚心》《青雲志》電影版《十月圍城》
(小劇插話:據方思哲自己透露,《醉玲瓏》一部戲的服裝製作量,能趕上他之前一年的製作量……)
陳浩忠:電影版《臥虎藏龍》《甄嬛傳》《羋月傳》
(小劇插話:《醉玲瓏》並沒有用影視城現有的景哦,全部是陳老師帶著團隊一磚一瓦重新搭的,僅棚景就達30000平方米)
……
這些已公布的大拿名字,似乎全都在信心十足地宣告著:《醉玲瓏》就是想嚴肅認真正兒八經地地搞出些大新聞。
說完了基本情況,小劇也想聊點心裡話。其實在經歷了近幾年資本助陣的影視癲狂後,小劇對所謂的大IP、大卡司已失去了原有的信任,尤其近來播出的幾部IP之作,不少都透著不思進取的敷衍態度,更讓小劇覺得自己總是一片真心終是錯付了的看走眼。2016年的暑期檔大概是電視螢屏經歷的最為熱鬧的一個假期,多部大製作扎堆開播、鼓動造勢,但多數都越播越沒聲響,最終歸於沉寂,以至於像小劇這種沒耐心的人都搞不清這些大部頭到底劇終了沒。
關於今年的暑期螢屏,不少媒體已做出了分析思考,其實概括言之,無非就是用浮誇的IP噱頭,來取代本應居為核心的走心製作。IP的過度炒作造成業內許多公司盲目哄搶,然而在版權費上一擲千金後,緊跟著的卻是在製作上的收緊荷包。更關鍵的是,不少被追捧的所謂IP,其實都是多年前流行的作品,其部分情節、情感、價值觀走向已無法適應當下審美,卻又遇不到能夠點石成金的成熟團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影視行業被炒熱後,越來越多的「閒雜人等」也爭相湧入,這也部分造成了業餘人士唱主角、專業編導被排擠的怪狀。許多團隊並沒有深入進行市場調研,只是粗淺地以個人喜好,一廂情願地要求網生代觀眾的共鳴。
在如此背景下,小劇最初看到《醉玲瓏》項目時,其實也略略有點擔心,但《醉玲瓏》的幕後班底以及主創的製作理念,卻又給了小劇不少信心。劇版《醉玲瓏》較之原作有不小改動,編劇饒俊在談到這個問題時稱,這是適應時代需求而必須做的調整,「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在唯美的韓劇、走心的日劇、各種腦洞大開和現實主義的英美劇中成長,他們的想像力早已不拘泥於傳統現實。所以要做他們喜愛的東西,腦洞就必須跟得上他們的需求,只是做IP的搬運工已無法滿足他們。」
製片人唐麗君在製作該劇過程中始終強調「匠心」,從定妝到拍攝,全流程集結大師,於細節處見真章。「《醉玲瓏》的劇本、導演、造型、美術、特效、武術等各個環節都是頂級配置,我相信,這都將為《醉玲瓏》的成功奠定良好基礎。《醉玲瓏》緊跟時下年輕觀眾的情感訴求,是一部非常適合在2017年暑期播出的作品。」
當然,《醉玲瓏》今日剛剛開機,是非功過都言之過早。小劇期待之後能看到一個「玲瓏」剔透、讓人心「醉」的作品,小劇也會一直關注該劇的動向,及時和大家分享最新消息。(聆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