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中《哥斯拉2 —— 怪獸之王》終於上映了,哥斯拉與基多拉的王者對決成為了觀影后大家談論的焦點。
前不久看了某公眾號的一篇文章,裡面剖析了哥斯拉、基多拉和拉頓,唯獨沒有摩斯拉,作者的理由是「不了解昆蟲」。作為一個「半吊子」昆蟲愛好者的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這隻為了哥斯拉和人類情願犧牲自我的「天空女王」。
摩斯拉這隻怪獸的設定在怪獸裡絕對是獨樹一幟,在日版電影當中與亦正亦邪的哥斯拉不同,摩斯拉雖然本意是地球的守護者,但至始至終都能為了人類和哥斯拉與各種 BOSS 硬槓,唯二兩次襲擊人類還是因為外星人控制和人類自己作死綁架了摩斯拉身邊那兩小仙女。
可以說摩斯拉是極少數一身清白的怪獸,這也是我喜歡它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我喜歡蟲子,從摩斯拉身上可以發現不少昆蟲的影子。
一、摩斯拉究竟是蛾子還是蝴蝶?
這應該是看見摩斯拉後腦袋裡浮現的第一個問題,作為一隻怪獸摩斯拉身上融合了多種生物的元素,並且加上了設計師自己的靈感,所以很難一眼看出來這隻大蟲子究竟是一隻蝴蝶還是一隻蛾子。
首先,摩斯拉的名字「Mothra」由蛾子「Moth(moss)」和母親「Mother」組成的,因此毫無疑問摩斯拉的基礎原型就是飛蛾。其次摩斯拉身上體現更多的也是蛾子的生物特徵。
記得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如果停在那的時候翅膀是攤開的那就是蛾子,合起來的就是蝴蝶,對此我深信不疑,而摩斯拉恰恰翅膀從來沒合起來過。可是長大以後才發現很多蝴蝶在休息的時候翅膀也是平攤的,所以只看翅膀是無法準確區分蝴蝶和蛾子的,最準確的方法其實得看形態特徵。
一隻停在牆上休息的碧鳳蝶,翅膀也是平攤的。
總體來說蝴蝶的觸角成棒狀、尖段部分微微膨大,而蛾子的觸角則為羽狀或條狀;蝴蝶的腹部成棍狀、線條較均勻,蛾子的腹部則多為楔形或卵形。
而再來看看摩斯拉,毛茸茸的觸角、豐滿圓潤的腹部,怎麼看都是一隻蛾子,所以摩斯拉「蝶龍」的外號可能純粹是因為相較於「蛾龍」來得更好聽。
蛺蝶(左)與天蛾(右)的觸角和腹部
摩斯拉毛茸茸的觸角和豐滿呈楔形的腹部是蛾子的特徵
二、摩斯拉居然是一隻完全變態類昆蟲而且還能孤雌生殖
與一般怪獸石頭裡蹦出來、天上掉下來之類的不同,摩斯拉的一生需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這一完全變態類昆蟲的發育過程,這和其他那些長生不老的千年老妖怪們完全不同。
完全變態類昆蟲與不完全變態類昆蟲的發育過程
而摩斯拉的卵也不是憑空出現或是天上掉下來的。在日版設定中摩斯拉與哥斯拉一樣都是很早就出現在地球上的超古代怪獸,當老摩斯拉生命即將走向終點時就會產下一枚卵孵化出新的摩斯拉,這就是很多昆蟲甚至是某些脊椎動物所具備的特殊能力 —— 孤雌生殖。
日版初代摩斯拉與卵(這種比例怕是連幾維鳥都自嘆不如)
對於孤雌生殖的動物來說雄性和交配是可有可無甚至完全沒有必要的,昆蟲當中最有名的孤雌繁殖例子就數蚜蟲了。
蚜蟲雖然也有兩性之分,但雌性蚜蟲一出生便已做好了生產的準備。通常情況下蚜蟲 1 年能繁殖 10 ~ 30 個世代,當 5 天的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 12℃ 以上時便開始繁殖。在氣溫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 1 個世代需 10 天,在夏季溫暖條件下,只需 4 ~ 5 天。
而且蚜蟲是卵胎生的昆蟲,它們不產卵而是直接生出成型的小蚜蟲,這大大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摩斯拉要是有如此厲害的孤雌生殖能力恐怕地球早就更名為「大蛾子星」了……
論孤雌繁殖蚜蟲從沒怕過誰……
三、身披霞光還唱著「摩斯拉之歌」的大蛾子並非全都是幻想
在電影裡,哥斯拉被 「氧氣終結者飛彈」擊中沉入大海,正當人類一籌莫展的時候,摩斯拉披著一身霞光如天使般從天而降幫助人類找到了哥斯拉。
「身披霞光」的摩斯拉,猶如大天使降臨一般閃瞎我的狗眼……
昆蟲會發光這點大家應該都不奇怪,畢竟就算沒見過,螢火蟲的故事也一定都聽過。螢火蟲作為最著名的發光昆蟲,在其腹部有專門的發光細胞,細胞中有兩類化學物質,一類被稱作螢光素,另一類被稱為螢光素酶。螢光素能在螢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螢光素,當氧化螢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因為反應中釋放的能量幾乎全部以光的形式釋放,因此即便抓一把螢火蟲在手裡也不會覺得燙手。反觀摩斯拉那巨大的體型,假設它全身包括雙翼上都充滿了發光細胞,而在極度亢奮下一系列反應加劇,發出猶如太陽般的光芒也就說得通了,加上這一反應幾乎不產生熱量,也不至於讓摩斯拉亮著亮著就自燃了。
隨著環境汙染和人為幹擾,螢火蟲成群結隊的盛況已經越來越難看到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摩斯拉用來召喚哥斯拉所發出的聲音正是日版電影中摩斯拉出場標配的「摩斯拉之歌」。對於普通人來說昆蟲會發聲並不奇怪,大家熟知的蟬、螽斯、蟋蟀等都是昆蟲界的話癆。除了這些大家所熟知的昆蟲以外還有些會發聲的昆蟲就不那麼引人注目了,比如天牛和發聲蟑螂。
這些昆蟲並不通過翅膀發出悅耳的鳴叫,當它們遇到危險時就會通過摩擦頭胸部之間的關節發出「嘶嘶」聲用以恐嚇對方。
而作為摩斯拉原型的蛾子也絕非我們認為的那樣默默無聞。有些種類的燈蛾可以通過腿部的感覺器官感應到蝙蝠發出的超聲波,為了不被抓住燈蛾會通過摩擦生殖器的方式發出聲波幹擾蝙蝠,雖然蛾子的聲波不至於讓蝙蝠「失明」,但在蝙蝠懵圈的那一剎那逃之夭夭已經綽綽有餘了。
爬友對馬島發聲蟑螂應該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一些種類的燈蛾通過腿部的感覺器官感應到蝙蝠的超聲波時會製造聲波幹擾蝙蝠。
四、摩斯拉為何對哥斯拉「情有獨鍾」?
不論日版還是在哥斯拉 2 當中,摩斯拉總是幫著哥斯拉對抗基多拉在內的其他怪獸,為了哥斯拉不止一次甘願當肉盾炮灰。其實很多昆蟲都喜歡與大型動物待在一起,不過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昆蟲單方面的「寄生」關係,比如吸血的蚊子以及廚房裡陰湊湊的小強。
但,有些昆蟲發展出了與大型動物的共生關係,比如樹懶和樹懶蛾。樹懶蛾棲息在樹懶的毛髮裡,並以上面的藻類為食,同時樹懶蛾喜歡且只在樹懶的糞便裡產卵。而對樹懶來說,身上有一堆蛾子跑來跑去可以使自己的偽裝更逼真,對於某些獵食者來說看著也是沒什麼食慾了。
摩斯拉之所以跟隨哥斯拉可能也是基於相同的目的,一來跟著強者不怕沒飯吃,二來可能它也想在哥斯拉的糞便裡產卵?
樹懶與樹懶蛾是一對共生的「好基友」。
五、天空女王的武器靈感來自水中霸主?
其實日版摩斯拉是會一些「魔法攻擊」的,比如扇動翅膀掀起的狂風、從觸角發出的射線以及用翅膀上的鱗粉反彈一切攻擊的超級護盾等等。在哥斯拉 2 裡拉頓只是路過一下就能掀翻一座城,摩斯拉除了會發光就只剩貼身肉搏了,這也難怪摩斯拉成了唯一一個領便當的。不過摩斯拉也並非「手無寸鐵」,最引人注目的武器就是它那前兩對匕首一般的腿了。
一想到用腿做武器的昆蟲,第一反應往往是螳螂,但螳螂的捕捉足必須要有它碎石機般的嘴部配合才能發揮真正的實力,而電影中摩斯拉並沒有可以用來撕咬的大鄂,而細看之後摩斯拉使用腿部的方式也與螳螂截然不同。
電影中當哥斯拉被基多拉踩在腳下起不了身時摩斯拉從天而降,抬著四條鋒利的腿向基多拉刺去。摩斯拉這一俯衝攻擊的動作參考了遊隼這一類的猛禽,但它用腿的方式卻是一種昆蟲中的水中霸主慣用的,那就是大田鱉。
俯衝而下的摩斯拉
大田鱉是一種喜歡棲息在稻田和淺水沼澤中的昆蟲,雖然水中是它的主戰場,但其實大田鱉具有海陸空三棲的驚人能力。大田鱉的捕捉足並沒有螳螂那樣鋒利誇張的鋸齒,但依靠銳利的尖端與驚人的力量大田鱉在捕獵時可以給獵物造成嚴重的穿刺傷。
換言之即便大田鱉不使用口器,依靠強壯前腿一刺一夾也足矣殺死小型獵物了。一般被這一對捕捉足刺中或夾住,獵物根本沒有逃脫的可能,之後大田鱉就會使用它的另一樣武器 —— 刺吸式的口器。
大田鱉用捕捉足固定住獵物,利用口器注射毒液溶解獵物的組織,之後再吸食乾淨留下一具空皮囊,大田鱉的毒性之大一旦被叮咬就連人類都會痛苦不堪。而電影裡摩斯拉最後用蟄刺給拉頓的那一記透心涼靈感或許就是來自大田鱉及胡蜂等掌握刺殺技的昆蟲。
水中霸主大田鱉,有沒有電影中摩斯拉的氣質?
對昆蟲的喜愛加上徹頭徹尾的正直形象,使得摩斯拉超越哥斯拉成為了我最喜歡的怪獸,在當下大伙兒激烈討論著哥斯拉基多拉和拉頓的時候我覺得作為摩粉的我也是時候來拉拉人氣了。
後臺回復 D蟲蝕之心Y 獲取其個人微信號
文丨D蟲蝕之心Y
編丨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