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物種說】,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
撲稜是一個詞語,拼音為pūlēng,釋義為象聲詞,形容翅膀抖動的聲音。這詞發明的是相當有學問了,詞一出那聲就來了,有一些動物也天生命裡帶「撲稜」,比如這撲稜蛾子家族的全部小夥伴們。
撲稜而來,不帶走一片雲彩
撲稜蛾子,資歷不淺
撲稜蛾子是昆蟲鱗翅目蛾類的俗稱,又叫"撲楞蛾子"。通體布滿粉末,因為蛾類翅膀振動很快,會發出"嗡嗡"聲,又因蛾類大多為害蟲(除蠶以外),且腹大腰圓,長相不如蝴蝶那樣輕盈招人喜歡,所以被北方百姓俗稱為"撲稜蛾子"。
撲稜蛾子雖然名字撲撲稜稜感覺不靠譜,但資歷卻不淺。
《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寫:「朱蛾其狀如蛾。」其中提到的朱蛾是一種外形很像蛾的其它昆蟲,但也足以見得「撲稜蛾子」這個蛾的概念,可是在《山海經》時代就存在的。
《列子·黃帝》中就提到了:「禽獸蟲蛾。」簡單四個字,卻講述的是治國之道。魏國曹丕在《答繁欽書》中也講到了:「揚蛾微眺。」的狀態。西漢時期的典籍《文選·揚雄》中也講:「皆稽顙樹頷,扶服蛾伏。」又一次用「蛾」來講治國「樹德而濟同欲焉」。
《楚辭》中也表態:「蜂蛾微命,力何固?」這是感嘆蛾子雖然看上去小,但任何微小的存在都有無法忽視的地方。
《爾雅·釋蟲》中解釋:「蛾羅。」《疏》中講其變化:「此卽蠶蛹所變者也。」《埤雅》中提及:「繭生蛾,蛾生卵。」《大戴禮》中把蠶也看作是蛾的一種:「食桑者有絲而蛾。」《師古注》中說:「蛾若今之蠶蛾類也。」
從文人到百姓,誰都愛聊俺兩句
《前漢·文帝紀》也記載:「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群飛蔽日。」這是講到了大家都很恐懼的一種現象--群蛾亂舞。
《康熙字典》中也有很多關於蛾的情節。《唐韻》中講蛾:「音莪。」《玉篇》中也提到:「蠶蛾也。「」《韻會》中說:「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
《古今注》中對撲稜蛾子的介紹很唯美也很真實:「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大詩人白居易在《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中寫:"燭蛾誰救活,蠶繭自纏縈。" 這也是成語「作繭自縛」的出處。《太平御史》卷九四引《韓子》中講:"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這也是成語以火去蛾的來歷。
元稹在《景申秋》詩之二中:"蚊幌雨來卷,燭蛾燈上稀。"李賀在《神弦》詩中曰:"相思木帖金舞鸞,攢蛾一啑重一彈。"這裡「蛾」又被擴展了意義,「攢蛾」講的是「皺眉」,而「蛾眉」也是古人用「蛾」的形態,帶出的一種美貌意向。
無論是《詩·衛風·碩人》中的:"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楚辭·離騷》中的:"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南朝《詠鏡》中的:"初上鳳皇墀,此鏡照蛾眉。言照長相守,不照長相思。」
美貌,不比蝴蝶差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中有:"那夏姬生得蛾眉鳳眼,杏臉桃腮,有驪姬、息媯之容貌,……。"還是清代大才子納蘭性德《點絳唇·對月》中的詞:"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蛾眉都是美女的標配,而如今我們卻只談蝴蝶美,忘記了這撲稜蛾子撲稜的背後,是真正象徵過一個歷史的美女。
而與此類似的還有「煙蛾」、「新蛾」,意思是指美女以及淡黑色的眉毛、新畫的眉毛。宋代張先在《木蘭花·邠州作》中有詞:"紅裙空引煙娥聚,雲月卻能隨馬去。"明代洪升在《長生殿·偷曲》中說:"飄然回雪舞風輕,約略煙蛾態不勝。"而唐代楊師在《初宵看婚》中則道:「 洛城花燭動,戚裡畫新蛾。」 紛紛都講到了對「煙蛾」、「新蛾」的情懷。
談蛾色變?太狹隘
在人們的印象中都是談蝶色豔,談蛾色變,但其實這還真是有些片面,因為有些撲稜蛾子美起來,蝴蝶都趕不上。
一些作品還以這些美得仿佛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撲稜蛾子為藍本,創造出了科幻角色。比如《哥斯拉》中的摩斯拉,這就是一位非常華麗的撲稜蛾子。
最魔性的撲稜蛾子,摩斯拉來也
有人會懷疑,摩斯拉那麼漂亮,你怎麼確定是撲稜蛾子不是振翅蝴蝶?
首先我們來看摩斯拉的英文--「Mothra」。記住這個英文名,我們再來看蛾子的英文名--miller moth scalewing,看到相同的地方了嗎?是不是都有個「Moth」,卻沒有「butter」也沒有「fly」,所以說摩斯拉的原型必然是和蛾類在一邊的,而摩斯拉本身的形態和感覺,也更多呈現的是撲稜蛾子們的特點。
摩斯拉,毛茸茸的觸角、豐滿圓潤的腹部,怎麼看都是一隻標準的撲稜蛾子。
摩斯拉由英文單詞飛蛾"moth"與母親"mother"結合,本來的意思"蛾怪獸"。就像名字"moth"所言,是翼展超過100米的巨大蛾怪獸。因為這個名字也成了"象徵母性的怪獸",別名有"巨蛾"、"巨大蛾怪獸"、"守護神獸"等。
原始摩斯拉,看這身段眼神
摩斯拉從卵孵化出來的幼蟲可以作繭變成蛹,隨後羽化成成蟲。幼蟲吐出來作繭的絲也可以在戰鬥時作為束縛敵人的手段。繭的形狀與蠶類似,幼蟲雖然長得像蠶,但是成蟲摩斯拉卻完全不像蠶的成蟲。
摩斯拉幼蟲期沒有一齡,初齡的幼蟲可以直接變成蛹進行變態。成蟲的前翅有一個大的眼球狀的花紋。
摩斯拉成蟲的原型是蠶蛾,但是和白色的蠶蛾相比,摩斯拉則更顯色彩斑斕,因此被稱為"極彩色的怪獸"。
而且,和飛行能力貧弱的蠶蛾相比,摩斯拉擁有強韌的翅膀,有能輕易飛越太平洋的強大飛行能力。
不會幾下撲稜,哪來這麼大本事
電影裡,摩斯拉還能放出鱗粉使對手混亂,令哥斯拉等敵對怪獸多次陷入苦戰,這也非常符合撲稜蛾子們多粉的特徵。
哥斯拉被 「氧氣終結者飛彈」擊中沉入大海,正當人類一籌莫展的時候,摩斯拉披著一身霞光如天使般從天而降幫助人類找到了哥斯拉。
在科幻電影《逃出克隆島》中,因為男主發現了一隻不起眼的撲稜蛾子,於是腦洞大開無限伸展,小小的一隻撲稜蛾子徹底改變了男主和女主的命運。
這撲稜蛾子,真真是足夠強大,足夠有看頭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