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郭德綱帶領德雲社一眾弟子再赴溫哥華巡演。本次巡演是作為德雲社20年周年慶,回饋海外觀眾的一部分。四年前,小編是早早買了票,無比激動的坐在伊莉莎白劇院,被郭老師,於老師和小嶽嶽逗得合不攏嘴的那些觀眾中的一員。四年後,再來到劇院,已沒有了當年的熱情,除了偶爾被逗笑,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種前仰後合的感覺。不禁感嘆,郭德綱還是以前那個德雲班主嗎?
其實這次德雲社20周年巡演之前,前德雲社弟子曹雲金「手撕郭德綱」的事件在網上也鬧得沸沸揚揚。而出乎意料的,郭德綱對於曹雲金的這次反擊行動並沒有給予任何回應,這跟郭老師平常逮誰咬誰的作風實在是大相逕庭。且不說這裡面是非,孰對孰錯,光是跟這麼許多人打不完的嘴架就夠耗費一個人的精力。
更不用說,從德雲社上次來溫哥華以來,郭老師的事業中心基本就從劇場相聲轉移到了各個衛視,視頻平臺。主持,演戲,上節目基本變成觀眾看見郭德綱最多的途徑。光是昨天晚上,郭老師兒子郭麒麟隨口說出的幾檔他一年中參加過的節目就夠 15個人瞧半個月的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就算是有天賦如郭老師,這麼密集的商業活動,肯定也會影響他對新段子的創作。小編不得不承認,不能算是個鐵桿的「綱絲」,從四年前看過郭老師演出之後基本就沒再聽過郭老師後來的作品。可是,昨天坐在臺下,聽著郭老師臺上說的基本還是4年前,甚至是10年前的老段子,期間穿插屈指可數幾個新「包袱」,還是不免有些失望。
和許多來溫哥華演出的大明星不同,德雲社的演出基本沒有遲到,票上印的幾點就是幾點開始。這一點還是德雲社在弘揚傳統藝術上最令人滿意的地方之一。開場「燒餅」和曹鶴陽的墊場相聲中規中矩,老段子「語言學家」配合著劇場差強人意的音響設備,很多坐在後面的觀眾,詞兒都沒怎麼聽全。小編一直覺得,德雲社傳統相聲段子說的好的就是高峰,何雲偉和李菁,仨人走了倆,對口這邊算是沒人了。不能說燒餅倆人說的不好,可就是少了點什麼,很多時候抖了包袱,卻讓人笑不出來。
郭德綱,于謙第二個登場,接完了花寒暄了幾句之後幾乎立馬進入正題,和以前的風格大不相同。要放到以前,郭老師一定得跟底下觀眾貧上半天才會開始正式開說。昨天,就算觀眾席不停有觀眾喊話,郭老師也沒怎麼理會,大部分時間都是完成正經演出內容。說的也是老段子,肯定不是不好笑,只是沒以前那麼好笑。
小編是第一次看郭德綱大兒子郭麒麟的表演,畢竟還是年輕,略顯青澀,越看他越是懷念當年三裡屯德雲社看「金子」的相聲,一樣的風格,小郭還沒能練到師兄(不知道還能不能這麼論)賤的爐火純青。
小編在昨天演出前,有幸受邀去參加本次演出的新聞發布會,當天剛從多倫多趕來的郭老師和於老師就都面帶倦容。短時間內,跑這麼多地方,對演出的質量肯定也是有一定影響的。看看兩位的微博就能看出一二。
跟朋友聊起郭德綱昨天的演出,表露出失望的情緒。朋友卻說,德雲社已經火了20年,有幾個藝人能火這麼長時間?做劇場相聲肯定沒有電視,網絡來錢快,人家也得生存,幹點別的也是情理之中。評價一個藝人肯定要從他狀態最好的時間來評價,不管怎麼說,要不是郭德綱,肯定不會再有這麼多人回到劇場去聽相聲,這就是人家的成績。
聽聽覺得還頗有道理,無論如何,時至今日,郭老師還能這麼不遠萬裡不辭辛勞的在中秋夜來溫哥華給各位帶來一場絕對值回票價的演出,這就是一個藝人的德行的體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