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對於有著「視力殺手」之稱的青光眼,絕大多數人都不怎麼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這大大影響了青光眼的治療。
那麼,人們對青光眼的認識有哪些誤區呢?
誤區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不多見·與我無關
其實,青光眼就在我們身邊!
青光眼作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預計2020年,中國的青光眼患者將達到2200萬,並將產生600萬盲人以及逾1000萬的視覺殘障人士。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有一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發展中國家中則有超90%的患者對自己的疾病一無所知,甚至從未聽說過青光眼。
誤區二:賭酒論英雄
——唯眼壓論
大部分青光眼是眼壓升高引起視神經受損所致,但是也有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壓並不高(即正常眼壓青光眼),另外,也有部分高眼壓患者不是青光眼(即高眼壓症)。所以,眼壓並不是診斷青光眼的統一標準。
但是目前有研究發現小部分高眼壓症最終也會發展成青光眼,造成視神經和視野的損害,甚至失明。因此如果眼壓高於正常範圍,一定要定期檢查、採取治療措施降低眼壓!
誤區三:以偏概全
——眼脹頭疼就是青光眼
青光眼的臨床表現之一就是眼睛脹痛,很多患者因為眼睛脹痛擔心自己得了青光眼甚至成了青光眼恐懼症。
其實眼睛脹痛並不都是青光眼,而青光眼也不一定都有頭疼眼脹等症狀。
眼睛脹痛首先可分為眼源性和非眼源性。非眼源性眼睛脹痛如副鼻竇疾病導致的真空症候群、頸椎病和椎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的眼睛脹痛等當然不是青光眼;即使是眼源性脹痛也不一定都是青光眼。
青光眼「隱匿性」極強,是個「隱形的視力盜賊」。早期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等到症狀明顯時已進入晚期,難以控制。
誤區四:概念飄逸
——不可治癒混同於不必治療
以目前的醫療技術,雖然所有的治療措施都不能逆轉青光眼的自然病程,但是通過及時的正確治療,和定期複查複診,是可以擁有有用視力的,得了青光眼並不等於失明。
治療雖然不能根治青光眼,但可延緩視神經損害的進展速率。有生之年,有用視力是青光眼治療的理性目標。如果放任不管,將會在短時間內喪失視力。
挽救的具有生活質量的生存年數- 病例舉例
誤區五:盲目自信
——神刀神藥一勞永逸
各種抗青光眼手術都不是一勞永逸的,術後仍需要嚴密隨訪。
青光眼手術是通過製作一個房水排出通道來降低眼壓,但這個通道可能會瘢痕化,眼壓有可能再次升高。許多人做完手術就放鬆警惕,以為已經痊癒了,殊不知眼壓慢慢升高,光明一點點被吞噬。因此,青光眼患者術後應定期去醫院複查。
誤區六:本末倒置
——錯位的視神經保護
主要針對眼壓基本控制的晚期青光眼,先監測24小時眼壓、調整降眼壓藥物、力求達成目標眼壓;同時展開綜合性的視神經養護治療。
所以應該是先以控制眼壓為主,視神經保護為輔。而不能盲目的追求視神經保護。
及早治療是關鍵
五大類人群易患青光眼,年過四十即需定期檢查
任何年齡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尤其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或遠視、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40歲以上的這5類人群屬於高風險人群,應定期到醫院做青光眼的相關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青光眼,及早治療。
正常人35-40歲階段至少進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檢查,40歲以後每隔2-3年檢查一次,50歲後每隔1-2年檢查一次,60歲後每年檢查一次。
作為一種不可逆的視功能損傷的眼科疾病,儘早就醫可以最大程度挽救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