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I U S I C U L T U R E
A R T P I O N E E R
主辦 | 天津美術館
出品 | 九思文化傳播
展覽時間 | 2018年1月26日-3月4日
開幕儀式 | 2018年1月28日 PM 14:30 周日
展覽地點 | 天津美術館一層
學術支持 | 張 敢、 張子康 、王平 、吳洪亮 、謝小銓
學術主持 | 郭雅希 馬馳
出品人 | 於曉鴻
策展人 | 楊維民
策展執行 | 冷藝丹、 徐曉月、邵潔
展覽統籌 | 盧永琇
主任編輯 | 李偉
責任編輯 | 孫禹
視覺設計 | 安鯉 (伊朗)
編輯 | 劉彪、 伍奕恆、馮秀軍
展務 | 張建橋、王翊民、楊萍
當代中國水墨之寫意精神
文/ 楊維民
改革開放四十年,水墨隨著時代進程自我蛻變以適應動態的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註定了思維方和審美方式也同以往截然不同,這對新時期的藝術家們提出了新要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新潮水墨」一反傳統異軍突起,「表現性水墨」、"實驗水墨」、「抽象水墨」、「觀念水墨」等在傳統水墨媒介的基礎上重新融入新的藝術概念,試圖挖掘水墨於傳統繪畫範疇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在時代的召喚和對藝術的虔誠心的促使下,當代水墨藝術家們力圖重新體驗水墨材料,在創作中極力尋求水墨藝術的自身表達語言,建立現當代水墨理論體系,尋求中國本土性藝術的當代發展之路。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因此而誕生,在他們的努力開拓下,與時俱進的水墨藝術不再落後保守,也拒絕固步自封。在日新月異的觀念和潮流背後,當代水墨藝術沒有捨棄的是貫穿其中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精神」不但表現了客觀事物的內在精神、內在美和形態特徵,還表現出畫家們藉助筆墨語言表達出的獨到的審美情趣。以「寫」入畫,以「意」為度,強化水墨藝術時代意象精神指向。
追溯水墨淵源,國人習慣從技法層面將水墨一分二為「工筆」與「寫意」兩大分科,儘管是從技法層面作出的劃分,但容易引起人們對「技法的寫意」與「精神的寫意」的概念混淆。從中國傳統美學體系中對「尚意」、「任自然」的追求中可以看出,「寫意」不僅是技法層面的特徵,更是融匯了東方哲學精神的一種審美取向。「寫意」思想在中國繪畫中起源較早,部分內涵更是在魏晉時期的畫論裡便初露端倪。南齊謝赫在《畫品》中說道:「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厭膏腴,可謂微妙也。」即指出作畫的微妙處恰恰在「不拘於物」的傳神寫照,在造型過程中勢必需要捨棄一些非本質特徵。但這種捨棄也不意味著對「求真」的放棄,只是這種「真」不同西方繪畫中追求的「真」,它更接近事物本質而非表象。在中國畫的根基裡,儒、道、禪思想互為滲透,形成中國獨特的文化寫意精神,也構成了中國文化獨有的美學體系。寫意精神由筆墨傳達,筆墨是傳統中國畫的重要語言,不僅體現出畫家主觀情感和藝術個性,更是中國寫意精神「氣韻」乃至「意境」的出口。從精神方面來理解,筆墨也是有意味的,它是心性於筆端的一種流露。宗白華說「用心靈俯仰的眼睛來看世間萬物,會得出另外的境界」。這種超脫和對「傳神達意」的追求使得中國水墨畫擁有變化萬千的形態和無盡的想像空間。「寫意性」可謂水墨美學體系中的核心精神,亦是東方文化的根性所在。他們共同作用了藝術家的文化底蘊和心性思想。
藝術源於生活,作為社會公民的藝術家們出生於不同年代,他們的人生歷程生發於時代當中,創作審美也因而受到個人經歷和社會潮流的影響,這種影響於作品中自然表露,作品因而天然地帶有時代痕跡。放眼望去,五零後水墨畫家「先生」在新中國後成長,重視融合傳統,對師承關係尤為看重;六零後水墨「先鋒」歷經漫長思想禁錮於八五新潮迅速成長,以第一代「學院派」身份踐行中國水墨當代轉型;七零後水墨「中堅」在成熟的現代學院教育下形成中西融合藝術體系,於現實關注過程中探索水墨當代言說多維度;八零後水墨「新銳」有著大跨度的水墨認知,注重當代性語言實踐及基於自我表達的思維方式與審美風格;九零後水墨「新秀」的藝術家身份雖未完全認可,但他們都已經步入成年已經是無可非議。他們中的佼佼者以不變的藝術初衷和非傳奇的平常心開始書寫當代中國水墨藝術新傳奇、新篇章。跨度半個世紀的不同代際水墨藝術家們立足中國傳統藝術土壤,從各自視角與文化關照出發,實踐當代水墨概念的翻新與形式拓展。他們有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有的偏重現代水墨構成。他們在「個性與共性」、「多元與主流」、「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尋找寫意精神的契合點,跨越年齡的集合將這種時間上的距離凝結為空間裡的統一。
「中國水墨現場」首先開啟於十年前的上海美術館,後又連續呈現於西安美術博物館、蘭州美術館、浙江美術館。2015年移師於天津,呈現在津灣廣場的三遠當代藝術中心,2018新年伊始再度呈現在天津美術館,在天津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滋養了眾多藝術名家和文化鴻儒,美術學院悉心培養新生代藝術家,傳承優良傳統如海河之水延綿不盡。展覽在此時此刻,雲集一眾水墨大家作品,涉及不同題材與藝術視角,參展的65位畫家中既有京津冀功成名就水墨大咖,也有南北十大美術學院的後生代水墨名家。還特約了京、津、冀八位當代雕塑家頗有寫意性而表現東方意味雕塑作品,以展現當代水墨寫意精神之張力。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除了直覺的審美享受,還可作為理解當代水墨的一處基點,他們是中國當代水墨現場的重要篇章,也是當代水墨意象精神的踐行者、引領人,他們共同構建了當代水墨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他們也親身參與了新時期中國水墨藝術發展史。在當代藝術觀念語言實踐日趨多元的今天,我們希望站在歷史的高度再次品味東方水墨「寫意」魅力,重新樹立傳統文化核心精神,認識中國畫審美取向與藝術規律發展方向,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上深入藝術精神層面,從東方特有的美學體系中尋求傳統與當下轉換的方向,延展寫意精神與水墨力量!
——2018年1月18日晨改於京城嘉苑
中 國 水 墨 現 場 · 天 津 2 0 1 8
張豔
1981年生於河北。2007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今執教於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環境藝術系,副教授。作品多次發表《藝術狀態》、《東方藝術》、《畫刊》、《中國畫市場》等。
中 國 水 墨 現 場 張 豔 作 品
▼ 小靜物 2016·紙本設色 53*53cm
▼ 無量小佛在荒野 2016·紙本設色 53*76cm
▼ 無量小佛遊 2016·紙本設色 39*28cm
&
中 國 水 墨 現 場 參 展 藝 術 家 名 錄
(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雲浩 \ 白苓飛 \ 陳海華 \ 陳 鋼 \ 陳 蕾 \ 曹 鑫 \ 蔡涵悅 \ 竇良羽 \
高玉國 \ 高新越 \ 郝孝飛 \ 胡 健 \ 黃 歡 \ 蔣世國 \ 蔣曉溪 \ 蔣非然 \
荊玉成 \ 賈 寬 \ 賈秋玉 \ 景曉雷 \ 李志堅 \ 李 津 \ 李孝萱 \ 李晶彬 \
李 旺 \ 李志強 \ 李戈曄 \ 李 軍 \ 李駿逸 \ 李 戩 \ 李天鎖 \ 李世偉 \
梁 健 \ 劉利平 \ 劉聞宇 \ 馬晨溪 \ 南 方 \ 皮理文 \ 秦秀娟 \ 沈 沁 \
蘇 銳 \ 蘇 濤 \ 譚 勳 \ 田 忠 \ 王愛君 \ 王牧羽 \ 王 煜 \ 王金峰 \
王瑞真 \ 王南詒 \ 王 鋼 \ 王 琳 \ 萬 勇 \ 徐加存 \ 解海輝 \ 閻秉會 \
楊 聲 \ 嶽小飛 \ 周世麟 \ 鄭 岱 \ 鄭 忠 \ 張新中 \ 張方白 \ 張明弘 \
鄭元無 \ 張 豔 \ 張 坤 \ 張原風 \ 張健菲 \ 趙 潔 \ 趙建軍 \ 趙 展 \
朱小坤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藍色字體 可跳轉連結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