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豔 | 中國水墨現場 · 天津2018

2021-02-11 九思文化傳播

J    I   U   S   I       C  U   L   T   U   R   E 

A R T    P I O N E E R


主辦 | 天津美術館

出品 | 九思文化傳播


展覽時間  2018年1月26日-3月4日

開幕儀式 |  2018年1月28日  PM 14:30 周日

展覽地點 |  天津美術館一層

學術支持 | 張 敢、 張子康 、王平 、吳洪亮 、謝小銓

學術主持 | 郭雅希  馬馳

出品人 | 於曉鴻

策展人 |  楊維民

策展執行 | 冷藝丹、 徐曉月、邵潔

展覽統籌 | 盧永琇 

主任編輯 | 李偉

責任編輯 | 孫禹

視覺設計 | 安鯉 (伊朗)

編輯 | 劉彪、 伍奕恆、馮秀軍

展務 | 張建橋、王翊民、楊萍 

 

 當代中國水墨之寫意精神

                               

文/ 楊維民

改革開放四十年,水墨隨著時代進程自我蛻變以適應動態的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註定了思維方和審美方式也同以往截然不同,這對新時期的藝術家們提出了新要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新潮水墨」一反傳統異軍突起,「表現性水墨」、"實驗水墨」、「抽象水墨」、「觀念水墨」等在傳統水墨媒介的基礎上重新融入新的藝術概念,試圖挖掘水墨於傳統繪畫範疇之外的更多可能性。在時代的召喚和對藝術的虔誠心的促使下,當代水墨藝術家們力圖重新體驗水墨材料,在創作中極力尋求水墨藝術的自身表達語言,建立現當代水墨理論體系,尋求中國本土性藝術的當代發展之路。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因此而誕生,在他們的努力開拓下,與時俱進的水墨藝術不再落後保守,也拒絕固步自封。在日新月異的觀念和潮流背後,當代水墨藝術沒有捨棄的是貫穿其中的「寫意精神」,這種「寫意精神」不但表現了客觀事物的內在精神、內在美和形態特徵,還表現出畫家們藉助筆墨語言表達出的獨到的審美情趣。以「寫」入畫,以「意」為度,強化水墨藝術時代意象精神指向。

 

追溯水墨淵源,國人習慣從技法層面將水墨一分二為「工筆」與「寫意」兩大分科,儘管是從技法層面作出的劃分,但容易引起人們對「技法的寫意」與「精神的寫意」的概念混淆。從中國傳統美學體系中對「尚意」、「任自然」的追求中可以看出,「寫意」不僅是技法層面的特徵,更是融匯了東方哲學精神的一種審美取向。「寫意」思想在中國繪畫中起源較早,部分內涵更是在魏晉時期的畫論裡便初露端倪。南齊謝赫在《畫品》中說道:「若拘以體物,則未見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厭膏腴,可謂微妙也。」即指出作畫的微妙處恰恰在「不拘於物」的傳神寫照,在造型過程中勢必需要捨棄一些非本質特徵。但這種捨棄也不意味著對「求真」的放棄,只是這種「真」不同西方繪畫中追求的「真」,它更接近事物本質而非表象。在中國畫的根基裡,儒、道、禪思想互為滲透,形成中國獨特的文化寫意精神,也構成了中國文化獨有的美學體系。寫意精神由筆墨傳達,筆墨是傳統中國畫的重要語言,不僅體現出畫家主觀情感和藝術個性,更是中國寫意精神「氣韻」乃至「意境」的出口。從精神方面來理解,筆墨也是有意味的,它是心性於筆端的一種流露。宗白華說「用心靈俯仰的眼睛來看世間萬物,會得出另外的境界」。這種超脫和對「傳神達意」的追求使得中國水墨畫擁有變化萬千的形態和無盡的想像空間。「寫意性」可謂水墨美學體系中的核心精神,亦是東方文化的根性所在。他們共同作用了藝術家的文化底蘊和心性思想。

 

藝術源於生活,作為社會公民的藝術家們出生於不同年代,他們的人生歷程生發於時代當中,創作審美也因而受到個人經歷和社會潮流的影響,這種影響於作品中自然表露,作品因而天然地帶有時代痕跡。放眼望去,五零後水墨畫家「先生」在新中國後成長,重視融合傳統,對師承關係尤為看重;六零後水墨「先鋒」歷經漫長思想禁錮於八五新潮迅速成長,以第一代「學院派」身份踐行中國水墨當代轉型;七零後水墨「中堅」在成熟的現代學院教育下形成中西融合藝術體系,於現實關注過程中探索水墨當代言說多維度;八零後水墨「新銳」有著大跨度的水墨認知,注重當代性語言實踐及基於自我表達的思維方式與審美風格;九零後水墨「新秀」的藝術家身份雖未完全認可,但他們都已經步入成年已經是無可非議。他們中的佼佼者以不變的藝術初衷和非傳奇的平常心開始書寫當代中國水墨藝術新傳奇、新篇章。跨度半個世紀的不同代際水墨藝術家們立足中國傳統藝術土壤,從各自視角與文化關照出發,實踐當代水墨概念的翻新與形式拓展。他們有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有的偏重現代水墨構成。他們在「個性與共性」、「多元與主流」、「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尋找寫意精神的契合點,跨越年齡的集合將這種時間上的距離凝結為空間裡的統一。

 

「中國水墨現場」首先開啟於十年前的上海美術館,後又連續呈現於西安美術博物館、蘭州美術館、浙江美術館。2015年移師於天津,呈現在津灣廣場的三遠當代藝術中心,2018新年伊始再度呈現在天津美術館,在天津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滋養了眾多藝術名家和文化鴻儒,美術學院悉心培養新生代藝術家,傳承優良傳統如海河之水延綿不盡。展覽在此時此刻,雲集一眾水墨大家作品,涉及不同題材與藝術視角,參展的65位畫家中既有京津冀功成名就水墨大咖,也有南北十大美術學院的後生代水墨名家。還特約了京、津、冀八位當代雕塑家頗有寫意性而表現東方意味雕塑作品,以展現當代水墨寫意精神之張力。欣賞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除了直覺的審美享受,還可作為理解當代水墨的一處基點,他們是中國當代水墨現場的重要篇章,也是當代水墨意象精神的踐行者、引領人,他們共同構建了當代水墨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他們也親身參與了新時期中國水墨藝術發展史。在當代藝術觀念語言實踐日趨多元的今天,我們希望站在歷史的高度再次品味東方水墨「寫意」魅力,重新樹立傳統文化核心精神,認識中國畫審美取向與藝術規律發展方向,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上深入藝術精神層面,從東方特有的美學體系中尋求傳統與當下轉換的方向,延展寫意精神與水墨力量!

 

                              

      ——2018年1月18日晨改於京城嘉苑

 



中   國   水   墨   現   場  ·  天   津    2  0  1  8   

 張豔

1981年生於河北。2007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今執教於河北環境工程學院環境藝術系,副教授。作品多次發表《藝術狀態》、《東方藝術》、《畫刊》、《中國畫市場》等。

中  國  水  墨  現  場  張  豔  作  品



 

▼  小靜物   2016·紙本設色 53*53cm

▼   無量小佛在荒野   2016·紙本設色     53*76cm

▼  無量小佛遊   2016·紙本設色 39*28cm 




& 

 中 國 水 墨 現 場 參 展 藝 術 家 名 錄

(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雲浩 \ 白苓飛 \ 陳海華 \ 陳   鋼 \ 陳    蕾 \ 曹   鑫 \ 蔡涵悅 \ 竇良羽 \

高玉國 \ 高新越 \ 郝孝飛 \ 胡   健  \ 黃   歡 \ 蔣世國 \ 蔣曉溪 \ 蔣非然 \

荊玉成 \ 賈   寬 \ 賈秋玉 \ 景曉雷 \ 李志堅 \ 李   津 \ 李孝萱 \ 李晶彬 \ 

李    旺 \ 李志強 \ 李戈曄 \ 李   軍 \ 李駿逸 \ 李   戩 \ 李天鎖 \ 李世偉 \ 

梁    健 \ 劉利平 \ 劉聞宇 \ 馬晨溪 \ 南   方 \ 皮理文 \ 秦秀娟 \ 沈   沁 \

 蘇    銳 \ 蘇    濤 \ 譚   勳 \ 田   忠 \ 王愛君 \ 王牧羽 \ 王   煜 \ 王金峰 \

王瑞真 \ 王南詒 \ 王    鋼 \ 王   琳 \ 萬   勇 \ 徐加存 \ 解海輝 \ 閻秉會 \ 

楊    聲 \ 嶽小飛 \ 周世麟 \ 鄭   岱 \ 鄭   忠 \ 張新中 \ 張方白 \ 張明弘 \ 

鄭元無 \ 張    豔 \ 張   坤 \ 張原風 \ 張健菲 \ 趙  潔 \ 趙建軍 \ 趙    展 \ 

朱小坤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點擊藍色字體 可跳轉連結頁面

相關焦點

  • 中國水墨現場·天津2018 天津美術館開幕
    \ 王   煜 \ 王金峰 \王瑞真 \ 王南詒 \ 王    鋼 \ 王   琳 \ 萬   勇 \ 徐加存 \ 解海輝 \ 閻秉會 \ 楊    聲 \ 嶽小飛 \ 周世麟 \ 鄭   岱 \ 鄭   忠 \ 張新中 \ 張方白 \ 張明弘 \ 鄭元無 \ 張    豔 \ 張   坤 \ 張原風 \ 張健菲 \ 趙  潔 \ 趙建軍 \ 趙    展
  • 李世偉 | 中國水墨現場 · 天津2018
    >開幕儀式 |  2018年1月28日  PM 14:30 周日展覽地點 |  天津美術館一層他們中的佼佼者以不變的藝術初衷和非傳奇的平常心開始書寫當代中國水墨藝術新傳奇、新篇章。跨度半個世紀的不同代際水墨藝術家們立足中國傳統藝術土壤,從各自視角與文化關照出發,實踐當代水墨概念的翻新與形式拓展。他們有的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有的偏重現代水墨構成。
  • 十分關注|2020與君同行 —王愛君&商毅水墨藝術展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平行展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2019年《阿拉善的雲》天津設計周 天津寧園2019年「【墨隱色】—— 墨化藝術第一回展 北京藝術糧倉2019年《與君同行》王愛君商毅水墨作品展 北京森林中國美術館2019年《與君同行》王愛君商毅水墨作品展 天津格調松間2019年《光之再現》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
  • 會員佳作 | 張豔:秘境
    《水墨宏村》拍攝於安徽省,是用多重曝光的技法拍攝的一幅2個場景4次曝光的作品,宏村素有「中國畫裡鄉村」的美稱, 通過對同一畫面進行連續虛焦和實焦拍攝,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徽派建築和鄉村呈現出意境濃鬱水墨畫的韻味。
  • 展訊 | 遊雯迪當代水墨作品展——《豫 · 閱》
    ,桃園,臺灣2008《默墨吾雯》遊雯迪水墨個展,桃園縣政府行政市文化走廊,桃園,臺灣《默墨吾雯》遊雯迪水墨個展,桃園文化局第二廳,桃園,臺灣《默墨吾雯》遊雯迪水墨個展,臺灣師範大學,德群藝廊,臺北,臺灣聯展2018「笨蛋兒」聯展,方隈空間,北京大學生藝術博覽會
  • 田言華|墨言味——2018中國水墨九人邀請展⑥
    2018/4/12 北京 798安藝術空間2014年9月 《純·境》田言華中國畫作品巡迴邀請展  武漢 光谷美術館2014年9月—10月 《新氣息》中國當代水墨巡迴展  鄭州 目標·藝術空間2014年10月 第十屆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CIGE2014)藝術家個展  北京 國家會議中心2014年11月 《心像》水墨人物展   北京 橋舍畫廊  2015
  • 山東宇毅文化產業有限公司2018年5月12日現場筆會
    2018年5月12日,山東宇毅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筆會,參加活動的老師分別是:張憲華 王培建 樊路明 賈明選 王震 朱立強 杜常學 張永剛 郝吉和等幾位藝術家,他們現場激情創作。現為:山東清照畫院院長山東省章丘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中投文化產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物學會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山東分會會員山東省收藏家協會理事張憲華老師運用一支行雲流水的畫筆,於水墨流動間,在傳統的中國畫裡創造性地有機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視覺元素
  • 「水墨現場」INK NOW 正式成立 | 明年1月率先登臺
    左起:臺北晶華酒店暨集團餐飲董事總經理吳偉正﹑臺灣美國運通董事長郭豐賓﹑「水墨現場」創辦人及主席許劍龍﹑「水墨現場」藝術總監王焜生(2018年10月26日)今天,全球首創綜合線上和線下的水墨藝術平臺:發布會獲得多位中港臺藝術圈重量級嘉賓(包括藝術家、收藏家、畫廊主人、美術館館長、藝術學者等)以及超過40家媒體到場支持,見證著「水墨現場」成立的重要時刻。「水墨現場」的理念是以「東方根性,當代表現」作為立足點,旨在透過集合當代水墨藝術市場的深厚資源,建立一個學術討論和藏家互動兼備的跨地域、開放型、多功能的藝術文化平臺,推廣當代水墨與水墨相關的文化。
  • 2018典亞藝博+水墨藝博首次同場開幕 VIP首日戰績斐然!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次與「典亞藝博」一同亮相的還有全球首個以水墨藝術為主題的博覽會——水墨藝博2018。▲典亞藝博VIP展現場所以,28日開幕的典亞藝博2018可謂賺足了眼球,不僅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女士親臨開幕現場,世界各地的參展商更是將博物館級珍品帶來香港
  • 水墨動畫與中國意境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1961年7月在捷克國際動畫電影節展映時,優美的畫面震驚了國外觀眾,並引發了影片拷貝中金魚片段被挖剪的事情;1980年,特偉去美國講學,在播放《牧笛》一片後獲得陣陣掌聲,現場觀眾不吝讚美之辭,以「這實在太美了」「簡直是奇蹟」「這完全是中國式的動畫片」之類的語言表達他們看後的激動心情……水墨動畫能在世界範圍得到認可,實現跨文化對話,原因自是眾多,但作品對傳統的繼承以及大膽創新的特質
  • 【守藝中華】河南省香包技藝傳承人張豔:靈感針尖飛舞 縫製時代記憶
    她就是張豔!她的香包和布老虎作品在眾多大賽中脫穎而出,斬獲各類獎項,經媒體數次報導,大家對她的作品已經不陌生了,而在這些讓人嘆為觀之的作品背後有著怎樣的創作故事,在堅持中國傳統手工藝(香包技藝)的傳承道路上張豔又曾經歷過哪些難忘的事呢?今天我們就一探這背後的故事。
  • 2019水墨博覽會在杭州開幕 開啟中國水墨藝術新篇章
    「藝術西湖·第二屆(2019)國際水墨博覽會」匯集了來自兩岸三地的18位邀約藝術家和50多家藝術機構的超過3000件水墨藝術作品。觀眾可以在當代與近代的大師對話中,感受中國水墨藝術的發展歷程。本屆藝博會圍繞主題「水墨即意義」展開,也是用中國水墨的特有藝術形式表達世界景象的一次藝術展覽。
  • 《墨力 · 序列 — 2018王恬水墨作品藝術展》系列報導(三)
    《年輕母親》 68*137cm  紙本水墨  2018年《踏青》 68*138cm   紙本水墨  2018年 《POLO女孩》 96*157cm  紙本水墨  2018年>(上海市美協主辦美協主辦 上海明圓美術館)2004水墨緣畫展(上海美術學院水墨緣工作室主辦  劉海粟美術館) 2005年 《白首痛悔年少罪》2005年上海中國畫院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年展
  • 開幕在即 |「墨·力序列」——2018王恬水墨作品藝術展
    開幕時間:2018年5月4日(星期五)下午3時展覽時間:2018年5月4日—13日(周一館休)展覽地點: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創作中心東外灘藝術空間(楊浦區秦皇島路32號B幢一樓) 《序》作為上海中青年中堅力量的藝術家,王恬一直堅持水墨寫意人物畫的研究和實驗
  • 2018獨角獸藝博會36位資深藝術家及作品
    »2018獨角獸藝博會(阿那亞)藝博會現場業界首創108個藝術家小個展同期開展,同時涉及雕塑、觀念攝影、國際藝術家版畫及藝術衍生品等4個主題群展,另外公共藝術板塊有十餘件超大規格藝術名家公共雕塑及裝置與阿那亞的蔚藍海岸
  • 「墨力」當代水墨新主張
    >的2018王恬水墨藝術作品展格外引人矚目。「水墨的力量」——這也許是大多數人最初對這個詞的解釋。藝術家王恬藝術家王恬在接受採訪時,對「墨力」一詞給出了他的答案:墨力即水墨的傳播力。他認為中國的水墨畫在世界藝術的框架下,因為筆和材料以及創作的書寫性等原因,缺少一種厚度,因此傳播力也顯不足。起名「墨力」正是他在藝術上的一個追求和探索的方向。
  • 參展藝術家--張羽 | 極地--新水墨系列展暨水墨藝博2017主題展
    ,九十年代以作品《靈光》系列,試圖探索中國水墨的變化。張羽,1959年出生於天津,1988年畢業於天津工業美術學院,現為職業藝術家,生活工作於北京。,紐約,美國2001張羽實驗水墨展,紅樓基金會,倫敦,英國1993張羽扇型繪畫藝術展,竹賢軒,香港,中國1992張羽現代水墨藝術展,比納耶烏現代美術館,莫斯科,俄羅斯1989 張羽扇面畫藝術展,青島工人文化宮,青島,中國 1988張羽水墨畫展,天津美術館,天津,
  • 每月圓桌:中國傳統水墨的當代性轉換
    關鍵詞:傳統水墨當代性轉換國際視野個案中國傳統水墨的當代性轉換包涵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與傳統水墨畫的歷史相聯繫,它涉及到重要的美學觀念,涉及到對有藝術史節點意義的重要人物,涉及到實施傳統水墨的知識素養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則是當代性轉換的對應條件,它涉及到當代意義的知識結構和工作能力,涉及到作者的國際視野、現場感受,涉及到作品的美學意義、文化內涵以及當代繪畫的語言特徵。
  • 水墨最中國
    縱觀如今動畫,日本與美國是執牛耳者,但很少有人知道,半個世紀前,中國水墨動畫,曾一騎絕塵。中國水墨動畫的緣起是一隻青蛙。中國誕生了世上首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再之後迎來了水墨動畫的輝煌時代,《山水情》、《牧笛》、《鹿鈴》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時代。 世上動畫千千萬,唯有水墨最中國。 水墨就像中國人的底色,當我們看到那一抹暈染時,都能感知背後的意境,沒有一絲隔閡。當千年前的水墨遇上百年前的動畫,定會碰撞出最奇妙的中國顏色。
  • 玲瓏香包迎端午 非遺傳承人現場教你製作過程
    在直播間手把手現場教制傳統香包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技藝傳承人張豔老師(中)  △鄭州新聞廣播嶽翔、副總監馬如瀟、汪昆明現場學習香包製作過程,聽眾通過視頻直播全程觀看了製作過程現為中國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剪紙蛋雕類高級民間藝術師。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蛋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包技藝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