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無涯者:一個純粹的數學天才的一生

2021-03-01 遇見數學


在生前身後相當長時間內,拉馬努金一直不被普通公眾所重視,直至2015年,他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知無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拉馬努金的名字才進入大眾文化視野,因其傳奇的數論天賦為世人熟知。

在他逝世後的近一個世紀,人們仍然享受著他的數學遺產,並期待更多奇蹟的發現。

2012年印度國家數學日紀念郵票(圖源:Wikipedia)

撰文 | 楊梟

編輯 | 趙坤 小賽

數學離不開證明,但有一位數學家常常跳過這一關鍵步驟。1913年,他給身在劍橋的哈代(G. H. Hardy),寄去了一堆幾乎沒有什麼證明的公式,比如:


這是一個積分求解的公式。儘管教科書上有上百種求解微積分的方法,然而任意給出的一個函數很大可能無法求積。這封信上的公式相當於一個求解的捷徑。為了證明這個公式,哈代頗費了一番功夫。

除此之外,哈代發現信上還有更多讓他驚呼「完全打敗了我」、「我從沒見過像這樣的東西」的公式。能讓被譽為「20世紀英國分析學派代表人物」的哈代發出如此讚嘆之人,究竟是誰?這些繁雜公式的主人叫作ஸ்ரீனிவாஸராமானுஜன்ஐயங்கார்(Srinivasa Ramanujan),是個印度泰米爾人。在生前身後相當長時間內,他一直不被普通公眾所重視,直至2015年,他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知無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拉馬努金的名字才進入大眾文化視野,因其傳奇的數論天賦為世人熟知。

在印度

拉馬努金於1887年12月22日出生在印度的泰米爾納德邦的金奈(舊稱馬德拉斯),並成長在一個虔誠的印度教家庭。11歲時,通過從房客那裡借閱高等數學書,他掌握了當時大學數學的全部知識。16歲時,他從朋友那裡獲得了《純數學與應用數學基本結果概要》(A Synopsis of Elementary Results in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的圖書館副本,其中收錄了5000個定理。這本書喚醒了拉馬努金的數學才華,使他從此開始在筆記本上塗塗畫畫,記錄數學女神給他的靈感。

 

然而,獨特天賦並沒有讓他獲得全面的報償。無論是獎學金考試還是大學畢業考試,他都只能通過其中有關數學的部分。沒有學位,無人指導,他只能私下獨自研究數學。拉馬努金家是正統的婆羅門,在印度教種姓制度下屬於祭祀貴族,一家人雖然精神上很富足,物質上卻非常貧窮。接下來的幾年拉馬努金窮困潦倒,甚至食不果腹。

1910年,拉馬努金遇到了印度數學協會的創始人耶爾(V. Ramaswamy Aiyer)。為了能夠在稅務部門找到一份工作餬口,他向耶爾展示了自己的數學筆記。於是,耶爾成為了拉馬努金的第一位伯樂。在耶爾的幫助下,拉馬努金結識了當地有名望的數學家們,並經過推薦,得以將數學成果發表在《印度數學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IndianMathematical Society)上。雜誌在每期開始時,總會提出娛樂讀者的挑戰性問題,拉馬努金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拉馬努金期待會有人回復他,但事實證明,天才的問題可能只能由天才自己解答,他在六個月後給出解法,為此,他又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的公式,

通過該公式,代入x=2, n=1, a=0,就能求解上述問題。這個等式說明,任何一個數分成x,n,a三部分後,就可以用一個無窮嵌套的平方根表示。拉馬努金極其偏愛「無窮」,他不僅研究無窮嵌套的平方根,還有連分數(分數的分數的分數……),還有無窮級數。有數學家曾經評價「無窮級數是拉馬努金的初戀」。這也是為什麼傳記作家卡尼格爾(Robert Kanigel)稱其為「知無涯者」。拉馬努金的第一篇論文是有關伯努利數的,就是用無窮級數定義的數。在長達17頁的論文《伯努利數的一些性質》(Some Properties of Bernoulli s Numbers)中,拉馬努金給出了三個證明、兩個推論和三個猜想。他的作品最初有許多瑕疵,正如其編輯所說:「拉馬努金先生的方法是如此的簡潔和新穎,他的表達是如此的缺乏清晰和精確,以至於普通的數學讀者,不習慣這種智力體操,很難跟上他的思路。」1913年,在印度數學協會的幫助下,拉馬努金將研究寄給了英國的數學家。儘管其因證明內容混亂而遭到幾位數學家的冷遇,但是當時英國頂級的數學家哈代還是發現,寫信的人是個天才。拉馬努金在信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乍一看很像小學奧數題的公式:


這一公式對哈代來講非常新穎,它由一類超幾何級數函數派生出來,這類函數最初是由歐拉和高斯研究出來的。哈代發現這些結果比高斯在積分上的工作「更有趣」。在手稿的最後一頁看到其關於連分數的定理後,哈代說這些定理「一定是真的,因為,如果它們不是真的,沒有人有想像力去創造它們」。

20世紀的數學已經高度系統化,哈代很難想像一位未經專業訓練過的人,能夠作出如此天才的工作。正如文章開始描述的那樣,哈代對拉馬努金讚譽有加。在幾次通信後,哈代便邀請拉馬努金來到劍橋工作。

去劍橋

拉馬努金前往劍橋的過程頗費了些周折。由於他的家庭是正統的婆羅門,出於宗教的考慮,到外國去便可能失去種姓,因此拉馬努金一開始拒絕前往英國。後來,他的母親做了一個夢,夢中Namagiri女神命令她,不要再阻礙自己的兒子追求理想。拉馬努金的劍橋之旅這才得以成行。在海上漂泊了近一個月後,拉馬努金來到了劍橋。接著,哈代和利特爾伍德(J. E. Littlewood)著手研究他的筆記本。雖然在之前的信中,哈代已經收到了120個定理,但拉馬努金的筆記本中還有更多。哈代發現其中有些定理已經被發現了,只是拉馬努金還不知道,但還有一些是真正的突破。哈代和拉馬努金個性截然不同。哈代是一位無神論者,證明和數學嚴謹性的倡導者;拉馬努金則是一位篤信宗教的人,他非常依賴自己的直覺和洞見。哈代盡其所能填補對方教育上的空白,並在需要正式的證據來支持研究結果的情況下指導他。他們在劍橋合作了五年。後來,當哈代被問到什麼是他對數學最大的貢獻時,他不加思索地回答,是發現了拉馬努金。他稱他們之間的合作關係為:「我人生中的一個浪漫的意外」(theone romantic incident in my life.)。1916年3月,拉馬努金因其在高度合成數[注]方面的研究獲得了理學學士學位(後來更名為博士學位),該學位研究成果第一部分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倫敦數學學會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LondonMathematical Society)上。這篇長達50多頁的論文,證明了這些數字的各種性質,是當時數學研究中最不尋常的論文之一——拉馬努金在處理它時表現出了非凡的獨創性。拉馬努金提出了一系列非凡的命題,但因他的數學表達常常與其他數學家相異,很多命題沒有得到證明而被稱作拉馬努金猜想。其中,最著名的是他斷定了拉馬努金τ函數的大小。1916年,拉馬努金髮表了一篇關於一個算數函數的文章,想要求解,即n的因子的s次冪的和。這個問題導向了τ函數,他發現了該函數的一些性質,但未能給出顯式。直到1974年,比利時數學家德利涅(Pierre Deligne)才證得這一猜想,並因而獲得了菲爾茲獎。1917年12月6日,拉馬努金入選倫敦數學學會。1918年,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他是第二位入選的印度人,也是皇家學會歷史上最年輕的成員之一。1918年10月13日,他成為第一位當選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院士的印度人。

回故鄉

雖然榮譽紛至沓來,但拉馬努金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實際上,他的一生都飽受健康問題的困擾。早年在印度時,長期的貧困與飢餓導致拉馬努金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婚後,他患上睪丸鞘膜積水,不得不動手術,一家人卻負擔不起手術費,直到一位醫生自願免費為他治療。然而,這只是他體弱多病的開始。到了英國之後,由於當地氣候陰雨連綿,再加上一戰期間定量配給造成的長期食物匱乏,拉馬努金的健康狀況惡化,他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和嚴重的維生素缺乏症,並被關進了療養院。1919年,他帶著成就與病痛回到了印度,然而故鄉的氣候與飲食也無力回天。臨終前,拉馬努金給哈代寫了一封信。信中描述了幾個新的函數,它們與已知的模形式(一種解析函數)有不同的表現,但又緊密地模仿了它們。他推測,他的模擬模形式與之前由雅可比(Carl Jacobi)確定的普通模形式相對應,並且這兩種形式最終都將得到類似的輸出。2012年,在拉馬努金誕辰125周年的紀念日上,幾位數學家宣布,他們解決了拉馬努金留下的謎語。他們利用了一種當時還未開發出來的現代數學工具,證明模擬模形式可以像拉馬努金預測的那樣進行計算。模形式展開是計算黑洞熵的基本工具之一。雖然一些黑洞並不是模塊化的,但是基於拉馬努金設想的新公式,可以讓物理學家像計算普通物理系統的熵一樣計算黑洞的熵。不過,連證明都常常跳過的拉馬努金,大概不會在意這些公式的實際應用。他常說:「一個等式對我來說沒有意義,除非它代表了神的思想。「拉馬努金以一種天真無邪的方式使用了自己非凡的洞察力,僅僅是為了欣賞數學之美。拉馬努金死後,他的兄弟編纂了他留下的手寫筆記,裡面還有諸多奇異模、超幾何級數和連分數的公式等待發現。


Google紀念拉馬努金誕辰125周年的首頁塗鴉(圖源:Google)

在他逝世後的近一個世紀,人們仍然享受著他的數學遺產,並期待更多奇蹟的發現。

【注】高度合成數是指任何比它小的自然數的因子數目均比這個數的因子數目少,例如1,2, 4, 6, 12, 24, 36, 48, 60, 120, 180……

本文2019.12.22首發於《賽先生》(ID:mrscience100),經授權轉載,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賽先生由非營利公益組織北京市海澱區智識前沿科技促進中心主辦,我們懷揣著「玩透科學,啟迪人生」的信念,希望通過有科普性、解說性、教育性的多媒體內容,點亮更多的普通公眾對科學的熱情。

相關焦點

  • 《知無涯者》| 從數學天才看英雄之旅
    《知無涯者》是印度數學天才拉馬努金的傳記電影。傳記電影最有意思的,不僅是去回顧英雄的一生,而是英雄能成為英雄,經歷了什麼樣的旅程。除了在神廟裡祈禱,大部分的時光就在泥土上,沙灘上,石頭上做數學演算,記了滿滿筆記本。有些人在茫茫中尋找人生目標,有些人從一開始就知道。拉馬努金的使命,就是要把他的數學發現公布於眾。當英雄受到了召喚,就開始了英雄之旅。找到生存方式拉馬努金是個窮小子,數學天賦是他用以為生的技能。他想把時間都用在研究數學上,現實生活卻不允許他這麼做。
  • 【每日影院】數學天才拉馬努金的傳奇-《知無涯者》電影
    >寫給《知無涯者》電影文:三葉草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不僅是世界科技的主題,同時也是文化藝術的核心:數學——神奇優美的自然科學皇后。(1887—1920),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一個貧窮的家庭,5歲就開始讀小學,小學只讀了兩年便升入中學。
  • 拉瑪努揚和電影《知無涯者》背後的數學知識
    等幾天去看電影《知無涯者》吧,拉瑪努揚死得太早,看來天才要麼瘋(比如Nash)要麼早死,這就是命數。
  • 「忘掉雅各比,他可以和牛頓相提並論」:來到劍橋的印度數學天才| 影評:《知無涯者》
    電影講述了關於印度數學奇才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戴夫·帕特爾飾)的故事。小編第一次知道拉馬努金這位奇才,是在A-Level宗教學的課堂上。但直到看完這部影片,才了解他到底天才在哪裡。故事從印度一個小村莊裡的一家人說起。
  • 《 知無涯者》點播推薦
    歡迎進入山東有線雲平臺點播頻道觀看今天點播推薦《 知無涯者劇照該片在講述拉馬努金的一生後最終抵達的是一種理性與神性世界交界點的美感他自由穿梭於人情塵世與另一個奇絕的精神世界像天才與凡界之間的強大翻譯者以上海報圖片均由內容提供商提供電影《知無涯者》已經開場
  • 天才拉馬努金:擁有超強直覺,短短33年的人生,創造出3000多公式
    可除了數學,他好像什麼別的特長了。最後,好友埃亞爾把他推薦給了一個叫拉奧的有錢人。拉奧跟拉馬努金一樣,也是一個數學謎。拉馬努金超凡的數學天賦讓拉奧欽佩不已,他決定每月發給拉馬努金一筆工資,但他不用幹別的,只要專心研究他的數學就可以了。拉馬努金內心對他充滿了感激,不只在於拉奧對他的重視,更在於對數學的重視。
  • 以天才為原型的電影,不雞湯不狗血,多個角度觀察他們的傳奇經歷
    之前小編看了一個關於一群孩子們演示珠心算的視頻,由於他們逆天的操作引起大量網友的激烈討論,不管是出於孩子們的表現太匪夷所思,還是有些網友的妒賢心理,人們大多是不太認可天才可以成批量存在的。就算相信真的有神童,也無法相信他/她可以與普通人有如此大的差距。
  • 《雄獅》男主角飾演的這位天才,居然死於......吃素
    《知無涯者》這個中文譯名就來源於這裡,影片原名「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Infinity是一個數學名詞,指「無窮大」,數學符號是∞。這個片名對懂英語的人來說,很容易明白,大致猜得出這是一個有關數學的故事。而翻譯的話,則有一些難度,直譯的話應該是「了解∞的人」,但也怪怪的。
  • 電影女巫 | 天才的禮物---有哭有笑的暖心動人作品
    ▼   Gifted   中文片名天才少女 / 天才的禮物(臺)片長故事講述美隊扮演一名成功人士Frank Adler想要領養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過人的天才少女。其實以天才數學家為題材的電影多不勝數,就像是「知無涯者」「心靈捕手」,甚至連傳記歷史類的電影「模仿遊戲」等也皆是如此。
  • 生來孤獨,一生孤獨!一個數學天才的命運——麥家小說《解密》
    一、命運多舛的數學天才《解密》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數學天才容金珍。容家的祖上是商人,後來治學,容金珍的奶奶「容算盤」也是一個數學天才,曾出國留學,名聲在外,萊特兄弟的飛機上天,也有她的一份功勞。後來卻因難產而死,生下來的大頭兒子成了一個紈絝子弟,早早地死於非命,又有一個風塵女子生下了他的後代,這個男孩的頭也非常大,被稱為「大頭蟲」、「大頭鬼」。
  • 英國三年拍了四部數學電影
    Ramanujan)厚達四、五百頁的知名傳記《知無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可以「改編」成電影。臺灣將這部電影譯成《天才無限家》,今年5月底已經上映了。除了傳主的故事與成就,原著還花篇幅介紹拉馬努金「導師」 哈代的生平,以及劍橋大學當時的學術狀況。這部電影相當程度反映這一點。
  • 死於決鬥的數學天才伽羅華
    第二天,這位智力值滿點幸運值為零的年輕人,死在了決鬥現場,但是他在黎明前絕望的最後時刻寫下的東西,一勞永逸地發現了一個折磨了數學家幾個世紀的謎團的答案:在什麼條件下一個方程有解?」 他就是數學天才伽羅華。
  •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附視頻)
    >▼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數學天才陳景潤與妻子由昆的一生,詮釋了所謂的「愛情讓人強大」。談到我國近代以來最為突出的科研工作者,陳景潤應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了,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因為自己的一篇論文瞬間成為中國甚至全世界聞名的數學家,他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全心投入到我國數學事業的研究中,才有了如今我國這個領域的成就,而陳景潤更是因為各種研究將自己的生活拋在腦後,甚至四五十歲了還沒有考慮找一個伴侶。
  • 一個被我們「嫌棄」了23年的數學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價值
    195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一本《數學方法趣引》,立刻被那些妙趣橫生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深深吸引了,一連好幾天都如痴如醉。 當年的陸家羲只有22歲,他只是單純地對這些難題感興趣,卻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竟然會改變他的一生,為他帶來遺憾、光榮和死亡。
  • 天才少女VS數學老師
    在大家印象中數學老師應該都是十分嚴厲的,而在天才少女VS數學老師這款遊戲中更是將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不過玩家在遊戲中可是一位天才少女,當然不能這麼輕易就妥協,玩家可以在遊戲中布置各種各樣的陷阱來整蠱自己的數學老師,非常的有趣。
  • 6部經典天才電影,最後一部太過於經典,看過的請舉手!
    作弊天才《天才槍手》:影片根據真是事件改編,講述了天才學霸利用高智商考場作弊牟取暴利的故事。出生平凡的天才少女Lynn在進入貴族學校後,結識了富二代同學Grace與Pat,從此開始了考場作弊生涯,同時,另一名記憶力超強的天才學霸Bank發現了Lynn見不得人的「作弊交易」。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怎樣
    在我國剛成立的時候,國內的人才少之又少,特別是在科技領域的,不過以錢學森為首的一批科學家,已經成了我們心中的楷模,為了報效祖國,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歷經多年的漂泊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相反,也有一些人公派出國一去不復返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其中之一。張益唐曾表示,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 豆瓣高分電影推薦:《天才少女》看美國隊長如何拯救數學天才少女
    今天同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在豆瓣上評分8.3分的影片——《天才少女》。它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裡斯·埃文斯、麥肯娜·格瑞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這一次克裡斯·埃文斯不再是擁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的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可是他依然拯救了一個小女孩的一生。
  • 13部不得不看的數學電影——給所有學生的最好禮物
    知無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一個像莫扎特一樣的天才的悲劇故事,他同樣英年早逝。數學家拉馬努詹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只是需要一個與世界分享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就這樣給了他。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作為唯二獲得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的大學的天才,擁有逆天智商的他也一生都被精神病折磨,甚至無法辨別現實與幻境。影片講述的就是約翰納什——偉大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