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宇宙
我其實是不知道如何去形容這部影片,感覺自己的語言太過空洞匱乏,描繪不出來這部電影到底有多麼好看,因為很久沒有看到這種清新又舒服的青春愛情片了。
這部電影就是《The Half Of It》
電影的譯名還是很有趣的,在最初被譯為《校園情聖》,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爆米花味十足的感覺,以至於把很多人勸退觀看,當然這些人也就錯了這麼一部好看的影片,之後電影的譯名又變成了《真心半解》文藝起來,格調一下子就上升了好多,而且也有些點題了,因為我們對愛一知半解,不知何時何地,我們會陷入愛裡,對於曖昧和不確定都是一種模糊的感覺,不敢做決定。
影片講的是不善言辭的憨憨男主Paul拜託冷酷學霸Ellie寫情書追校花,然後一來一往,Paul卻喜歡上了Ellie,但Ellie卻越來越和校花惺惺相惜,即他愛她,她卻愛她的俗套故事。
聽起來是不是很狗血?以為又是什麼三角戀或者是什麼詭異的畫風,但影片的開始就告訴我們:這不是什麼愛情故事,或者說不是任何人都得償所願的故事。
「愛始於自欺,止於欺人。」
男主Paul就是個憨憨,可是這個憨憨實在是太可愛了,內心善良,懂得分享和照顧他人。
當其他人欺負Ellie嘲笑她的時候,他會出來幫助她,朝那些人大喊走開趕跑他們;當Ellie的畢業表演沒有自信的時候,他會鼓勵她讓她做自己就好;他會一點點試著去了解她,好奇她,可是Paul也許不知道當對一個人開始產生好奇的時候,也許就是開始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只有喜歡才會想要去更多的了解她。
Paul與Ellie在看電影一段追火車的片段,Ellie說人是追不上火車的多虧車上這女的沒有和這男的在一起,因為實在是太傻了。而Paul卻被這愛情所感動,他說,人追不上火車,但是那個為了心愛的女孩而追著火車跑的男孩卻一點都不傻,因為他愛她。
「希望每個人都會有那麼一個人,即使知道追不上火車,也會為了多看你一會眼而奮力奔跑,也希望有那麼一個人,可以讓你為了多看他/她一眼而甘願奔跑」
最後他傻傻追著火車跑的場景真的是很感人了,他不懂她,可卻愛她。
影片把兩個女生的精神溝通表現的很細膩,尤其是女主Ellie的內心刻畫。
「我們以為我們獨一無二卻又異曲同工「
感覺事實上確實如此,我們總是以為自己是最特殊與眾不同的那一個,可我們的不同之處幾乎都一樣,在網上的測試題一大堆,以為自己是百分之一的那一個,當解答出來後,發現每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形容誰都可以。
Ellie與校花的互動簡訊,Ellie借用Paul男孩的身份,然後以自我的意識去和校花溝通,兩個人完成思想的碰撞。
其實她們兩個是一樣的人,都是孤獨的。
「重力是物質對孤獨的反應」 —— Ellie Chu
(這一鏡頭真的太美了)
Ellie不懂愛究竟是什麼,她對愛唯一得知的來源是電視裡的黑白影片,就算是內心有了悸動,也選擇逃避,不知道如何面對。
在看到Paul為了校花去讀從來不會看的書而驚奇,認為他做的這些都沒有什麼用,不理解為什麼要做到這樣,她不明白愛情的魔力,而Paul則對Ellie說「愛情不就是這個樣子嗎?我們為愛付出了努力就可以了」
校花則是處在一種人人都認為她在一場天作之合的愛情裡,所有發生的一切都應該是理所當然,但是她自己卻絲毫沒有任何的感覺。
她愛畫畫可是卻不敢去畫下那第一筆,Ellie說一幅好畫就在於五筆,敢畫下去那第一筆就成功了。
影片最美好的一段畫面應該就是兩個女孩在水池中的對話,兩個人曖昧的氣氛在迷霧般的水汽中升溫,女孩們兒的面孔在水中形成倒影。
這部影片的可愛之處就是把一段三角戀處理的很有趣,結局很完美,滿滿的都是愛。然後影片重點應該不是講述愛情,而是三個人都在愛情中成長了,是一場自我的成長發現之旅。
愛不至於一種形式,當我們遇到那些能彼此讀懂對方,能在同一個時刻相視一笑,在不同的觀點裡相互認同,覺得對方是個有趣並帶給你安全感的人……這些人無論是戀人還是朋友,其實都是很難得的,因為能觸碰到靈魂的交流是很不容易的,這是生命裡意外的饋贈。
影片的開頭以動畫的形式講述了很多關於愛的哲理,以及影片穿插很多個part,然後引用的一些名言來概括這一部分。
電影的臺詞也相當出彩,王爾德、薩特被運用得恰到好處。大段的獨白與對話,感覺隨便拿出一句都可以讓人思考討論一下。
然後在此感嘆一下,王爾德的話真是妙啊:
In love, one always starts by deceiving oneself... and ends by deceiving others. That is what the world calls a romance.
完
圖片來源於電影《真心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