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大D 軍武次位面
《啊!海軍》系列梗的背後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最近這組表情包在網上特別火。無論是在B站、抖音還是微博,總是能時不時看到它的身影。
在各種各樣的版本演繹中,這個表情誇張的男人,成為了JOJO,成為了學長代言人,成為了鬼畜男主……
▲網友的演繹
他到底是誰,這表情包究竟出自哪裡?
這張表情包的背後,有更多東西,更加值得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
1
日本軍國主義的炮灰
或許現在很多的90後和00後,對於"內參片"這個詞非常陌生,但在上世紀70年代,如果有幸看上一部內參片,就足夠讓人拿來跟街坊鄰居吹上一整年。
"內參片",顧名思義,就是指那些無法公映,供「內部人士」學習、參考和批判的影片。
正是由於內參片對觀影群眾提出了嚴格要求和限定,所以打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禁忌」、「神秘」色彩,比如今電腦裡的小電影更讓人們趨之若鶩。
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其中就有一段情節,講了馬小軍領著一幫大院子弟,準備偷偷溜進電影院去看內參片,結果全都被大人們攆了出去的事。
▲《陽光燦爛的日子》電影片段
而在決定哪些外國電影可以作為內參片引進時,會有相當一部分政治層面的考量。
比如為了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就曾以內部觀摩方式組織放映從日本引進《啊!海軍》、《日本海大海戰》、《山本五十六》等一系列影片,並在觀摩後大加批判。
不過這些電影如今隨便在迅雷百度上就能下載觀看了。
如今這個被網友用爛的表情包,就出自於那部1969年在日本上映,71年引入中國的內參片《啊!海軍》。
不過不要誤會,這個面目猙獰得和納粹元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精神小夥」,可不是這部日本電影的主角,甚至連男二都算不上,他只是一個四年級學生。
真正的主角是他--平田一郎,國字臉、濃眉大眼、黝黑的面龐,一個原本不願意參軍,到後來遭受日本軍國主義蒙蔽,變成為了帝國悍然赴死的海軍軍官,成為真正的日本昭和男兒。
▲平田一郎
故事的開始,不是這樣的。
出生於貧窮農民家庭的平田一郎,父親早逝,被母親一手拉扯大,白天用功學習,晚上還忙著輔導地主家女兒的學習。
如果一切順遂,平田這樣聰明的人,將考上日本一高,成為一個政治家,致力於改善日本國內民生,讓更多像自己這樣的日本底層百姓過上幸福生活。
但在那個日本年代,對於日本人來說,軍人才是最光榮、最吃香的,無論是平田的摯友還是母親,都一致建議平田去讀軍校。
更重要的是,讀軍校不用繳納學費、可以吃飽飯,面對疾病纏身的年邁母親,平田不願再給家庭帶來多餘的負擔,他拋棄了自己的理想,選擇了報考江田島海軍軍官學校。
而他的人生也自此走入歧途。
在軍校裡,他遇見了精神小夥,四年級學長:森下,和笑面教官:岡野,他們是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
從一進海軍軍校開始,平田就面臨著來自這兩人的軍國主義教育「改造」。
比如做入學自我介紹時,平田被森下要求必須作出聲嘶力竭的叫喊,「四年級學生說聽不見就是聽不見」、「聲音這麼小還想開軍艦」等梗就出自此處。
▲「在海軍軍校,
四年級學生說聽不見就是聽不見!」
再比如起床後一定要跑到練兵場進行聲嘶力竭的嚎叫,甚至就連上樓梯都成了培養野獸性格的手段。
無法接受這種教育的平田萌生退意。
當平田要求退學時,森下把他叫來進行了惡狠狠的訓斥:「你是在敗壞帝國海軍的聲譽……,現在我來教給你什麼叫江田島精神!」於是,劈頭蓋臉地揍了他一頓。
▲森下對平田的「教育」
在他們二人的影響和所謂的「江田島精神」的改造下,平田慢慢地成為了一個「合格」的日本海軍軍官。
他忘掉了父母,忘掉了愛情,忘掉了個人的生死。
當聽聞為了他而勞累一生的母親生命垂危時,平田堅決不肯回去探望一眼,「激動萬分」地向教官表示,「我現在首先是海軍軍人,而不是母親的兒子,因此我要忘掉一切。」
當面對心儀的女生表白時,他一次又一次拒絕了,勢要為日本軍國主義奉獻終身。
當聽到日本海軍大將、著名的軍國主義頭子山本五十六被打死後,連臨終前都沒見母親一面的他,卻一度想要舉槍自殺,隨他而去。
在電影的結尾,日本軍校弟子激情高昂地齊聲演唱《江田島健兒之歌》,而平田則在這首著名的日本軍歌中,拿著天皇御賜的寶劍,為了所謂的帝國未來,奔赴衝繩島,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炮灰。
▲神風特攻隊
2
承認錯誤那麼難嗎?
《啊!海軍》算得上是一部軍人勵志電影,以致於就連國內人士,看完了都不禁為日本軍人洶湧澎湃的激情而感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給中國提供了去分析日本侵略者的另一個視角,一個不再像國內抗日神劇一樣,單純的對日本侵略者進行低智化處理的視角。
這也是其作為內參片引進中國的原因之一。
但作為一部記錄日本二戰海軍的電影,《啊!海軍》卻沒有流露出絲毫對侵略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系列罪行的反省。
儘管電影揭露了日本戰時國內 「鄉下姑娘不如牛馬值錢,政客和財閥卻越來越富」的黑暗現實。
但給那些敢於直面現實,反對日本政客們的青年們安排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被送進軍校洗腦一番,然後再派上戰場,美其名曰「先攘外再安內」。
而影片中出現的諸多二戰日本軍歌,《元寇》、《江田島健兒之歌》、《月月水火木金金》、《同期之櫻》等等,更像是送給那些手中沾滿鮮血的日本士兵們一首首輓歌,來博得日本國內民眾的同情與尊敬。
事實上,像平田一郎,這類被美化成日本「海軍英雄」的存在的出現可不是偶然,他也不是唯一的一個。
60年代後,隨著日美「新安保條約」的籤訂,在佐藤政府的領導下,日本保守派和右翼分子,一直試圖為日本所謂的「大東亞戰爭」翻案。
但陸軍馬鹿大局已定,於是日本二戰電影另闢蹊徑,轉而讚美海軍聯合艦隊,「……日本海軍描述為與粗暴的陸軍相反的極端這樣一種存在」,妄想以此喚醒日本國民對侵略戰爭的緬懷之情。
與《啊!海軍》幾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05年上映的《男人們的大和號》、2013年上映的《永遠的零》,同樣都在隱晦的鼓吹日本海軍的精神,通過一個現代日本人的視角,追溯那艘被擊沉的日本男人的夢想軍艦「大和號」,那架曾經無敵的「零式」戰鬥機,進而讚美二戰時期日本青年悍不畏死、為國捐軀的「壯舉」。
▲《男人們的大和號》裡的精神注入棒
可《男人們的大和號》與《啊!海軍》同樣陷入了「屁股決定腦袋」的陷阱,全片下來,隻字不談日本參與二戰的背景,以及該艦為何走上末路的原因。
在這些同樣內核、不同外殼的電影裡塑造出的日本海軍們,往往用法西斯的「軍人之道」克服了「自我」,在精神的軍國主義教育之下,他們死不回頭地為天皇帝國竭忠盡誠,「平田一郎」們就這樣誕生了。
比如,《山本五十六》一片中對戰犯山本五十六的形象進行了一番苦心設計,將他喬裝成「和平之神」,拼命渲染當時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所謂「和戰之爭」,把山本捧為海軍「主和派」的代表,讓他振振有詞地高唱「和平經」:「戰爭,我們連想都不該想!」
▲電影裡的山本堪稱聖母瑪利亞
可就是這麼一個所謂的「和平主義者」,卻一手謀劃了偷襲美軍珍珠港和中途島海戰。
說到底,如今日本人口口聲聲的「反戰」,只是反戰敗而已。
與美化二戰的電影齊頭並進的,是日本公然篡改教科書的二戰歷史,以及在國際層面的「隔靴搔癢」式道歉,這一系列操作,曾一度讓中國人感到憤怒與費解。
而正是如此,除了在國內已經耳熟能詳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人們也就越發好奇,日本國內曾經的那段真實的軍國主義歷史。
3
日本是中國人的鏡子,也是鞭子
眾所周知,軍國主義國家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軍隊統帥權獨立,保障軍事發展不受軍外勢力左右,軍部則可輕易制約軍外勢力,以侵略擴張作為立國之本,將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
打仗要花錢,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土面積小,資源稀缺,又如何面臨其長期戰爭的消耗,只能從其他國家攥取戰略資源以戰養戰。
而為了調動戰爭主體--基層士兵的主觀能動性,日本高層更是各種手段齊出。
將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美化成成「保衛日本的聖戰」,來保持士兵的戰爭積極性,而為了讓士兵們保持高昂的戰鬥激情,將「精神勝利法」在軍部進行從上而下地貫徹。
▲昭和時期報紙,一窺日本軍國主義的瘋狂
在二戰時期,日本的廣播甚至向日軍宣傳,精神力量可以戰勝死亡。曾經,有一家日本廣播電臺就曾播出過一個戰勝死亡的英雄飛行員的事跡:一個日本大尉在戰鬥結束後帶著自己的戰鬥報告,並向司令官作了詳細的匯報。然而匯報剛剛結束,倒地不起了。在場的軍官們趕緊上前去幫忙,卻發現這名軍官已經死了,身體已經冰涼。
一個剛剛斷氣的人,怎麼可能身體冰冷呢?於是日方得出了荒謬的結論,「這是已經犧牲的大尉心中強烈的責任感和意志力創造的奇蹟!」
▲日本本土訓練起竹槍,妄想以竹槍擋住飛機大炮
隨著盧溝橋事變與「八一三」事變相繼爆發,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戰事逐漸擴大,日本軍部在各地的動員與徵召,國防捐款、軍機捐獻,為保證充足的人力供給,就連小孩子都成為了動員的對象。
但槍桿子要硬,槍後也要穩定,如何鼓舞「槍後」民眾的援軍熱情,也是日本軍政當局的重要議題。
為此,日本政府推出「舉國一致、盡忠報國、堅忍持久」的口號,開啟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
以「千人針」為代表故事宣傳作為該運動的內容之一,在政府鼓勵與民間團體的組織下於各地陸續展開,愛國婦人會各地分會首先組織婦女製作「千人針」,積極響應日本發動戰爭。
▲日本「千人針」腰帶,
上面由一千個女人每人縫製一針,號稱可以「擋子彈」
那個時期的日本還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叫做「一掃米英(美國英國)之色!」。
有點日語知識的人或許知道,隨著歐美文化流入日本,大量新詞彙以片假名的形式來全部或者部分地對外來事物進行音譯而吸收入日語。
在二戰之時,這些外來詞彙被認定為「敵性用語」來禁止使用。
這點在電影《啊!海軍》中也有所體現,平田在海軍軍校的學生佐川,對戰爭感到悲觀,為了學英語而加入海兵學校(當時只有江田島海軍學校還在教授英語),但卻因此時常遭到了同學的毆打。
而外來的商品更是被妖魔化,各種抵制性質宣傳盛行。
「如果前線的將士知道還有那些充滿米英臭味的商品依然在好端端地擺放在大後方,那麼他們將會多麼地悲傷!「,」這些文具、化妝品和藥品等等,正在侵蝕童心、傷害婦道、更是挫敗鬥志」。
這和某些網友大聲抵制美國貨日本貨的行為何其相似。
這些當年的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真相,在《啊!海軍》等日本電影中要麼被淡化,要麼乾脆不提。
是的,《啊!海軍!》只是一部電影,人們有權利對其進行解構,製作成各種鬼畜和表情包,娛樂大眾。
但要明白,「日本是中國的鏡子,也是中國的鞭子」,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消費《啊!海軍》等一系列熱梗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探究其背後的歷史真相,銘記真實的歷史教訓,顯然更有意義。
參考資料:
《菊與刀》,本尼迪克特
《「千人針」,一個軍國「美談」的生成與傳播》,王萌
《日本二戰電影研究》,周筱惠
《揭穿佐藤政府搜羅炮灰的騙局》,陶第文
《從議會民主走向法西斯專制--二戰前日本政黨內閣與軍部關係探究》,聶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