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各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馬達西奇在各國的生產競爭中優勢已然不明顯,大量人才流失面臨宣告破產的困境。中國本想著收購該公司,幫其一把,誰知在烏克蘭官方以及西方國家的多次幹涉下,我國與馬達西奇公司的合作一直未有進展。如今在美國的施壓下,烏克蘭以地緣風險為理由,拒絕中國企業收購馬達西奇公司。最終,中企提起國際仲裁,要求烏克蘭賠償35億美元。
對於馬達西奇公司的收購,中方是帶著十足的誠意來的,不僅承諾未來的2年內將繼續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表示該公司的專利未來會繼續歸屬烏克蘭。在馬達西奇公司快面臨倒閉的背景下,中方開出如此豐厚的條件,按理來說烏克蘭是沒有理由拒絕的。可美國卻從中插一腳,強制性地阻止中方的收購計劃,向烏克蘭施加壓力,同時以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作為威脅,甚至美國國務卿還曾親自跑到烏克蘭對該國進行警告。
總之,烏克蘭最後沒有承受得住美國方面開出的條件誘惑。烏克蘭此舉嚴重違反雙方的契約精神,喪失了雙方友好貿易的往來,不僅給中方造成經濟損失,而且還對馬達西奇公司的信譽形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面對烏克蘭的行為,我國自然沒有再慣著的意思,當即提交了國際仲裁,要求烏克蘭賠償35億美元,換回中方的損失。
這樣一來,烏克蘭也等同將馬達西奇送上了絕路,失去了重新煥發活力的機會。哪怕是美國從中作梗,可我國人怎麼都想不明白,與我國有著多年情誼的烏克蘭,怎麼就倒向美國了?
曾經的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得到不少「好東西」,其有著近3000件戰術核武器以及1500枚核彈頭,當時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只不過後來因為烏克蘭面臨各種問題,經濟崩潰,所有軍事體系停滯不前,加上美國又見不得有這樣一個擁有大量核武器的國家越發強大,也就聯合俄羅斯一起威逼利誘,要烏克蘭銷毀武器。之後雖說美俄英三國承諾在必要的時候對其進行核保護,中國在中途也加了進來,可這麼多年來除了中國,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很少對烏克蘭提供什麼幫助,俄羅斯甚至還跟烏克蘭發生過衝突。
實際上這也不是什麼意外的事,從烏克蘭銷毀了核武器的那一天開始,就註定沒有了話語權,只有中國一直在信守承諾,對該國提供安全保障。誰知在中國核保護傘下的烏克蘭,現如今越來越向美國靠近,果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不過轉念一想,沒有了核武器的烏克蘭只能找大哥依靠,事實證明話語權是需要靠實力撐起來的。我國或許也是看清了這一點,此次態度才會非常強硬,既然拒絕出售馬達西奇公司,就必須要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