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簡史:「一圖勝千言」的背後

2020-12-24 騰訊研究院

作者 | 王煥超 騰訊研究院研究員

從「微笑符號」到表情包的跨越

: - )

這個由冒號、短橫線與半個括號的組合,是人類擁有網際網路之後的第一個表情符號。儘管與現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表情包相比,這個符號並不顯眼,但它卻為人類的虛擬交流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

這個表情符號的締造者是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1982年9月19日,他通過將 ASCII 碼中的字符組合,在電子公告板上輸出了這樣一串字符:-),用來表示人類微笑時的面部表情。

彼時的法爾曼可能並不會認為自己是在創造歷史,但他的舉動確實具有開創性,由文字字符長時間統領的在線交流場域,因這三個符號的組合形式而打開全新的想像力空間。自此以後,凡是在支持 ASCII 編碼系統的計算機上,人們都可以使用這個符號及其延伸出的其他表情符來豐富語言表達、傳遞某種情緒。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此基礎上,日本的顏文字(kaomoji)以更為複雜的 ASCII 字符形式創造了更豐富的表情組合,比如生氣(ノ\`⊿)ノ 、不屑( ̄\_, ̄ )。顏文字吸納了以日語為主的多種語言文字中的符號,方向也轉變為橫向,組合形式更為多樣,因而能夠呈現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也變得更加細膩和豐富。

1995年,日本運營商NTT推出一款新型傳呼機,可以在發簡訊時配備像「愛心」這樣的表情符號。這款機型一經面世就獲得年輕人市場的青睞,而其成功原因正是因為這些表情符號。意識到這一點的NTT便趁勢開發出世界上最早的Emoji,一種12 X 12像素的表情符號,並且應用於電子郵件和通信應用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Emoji來自於日文 えもじ 的讀音,指的是能夠代替文字的符號或動畫。與初代表情符號相比,它的樣式與顏色更加豐富,也就承擔了更豐富的表意功能。當然,Emoji能夠流行的根本原因還是帶寬速度以及硬體性能的提升,促使表情由字符組合轉向圖形化。

2007年,iPhone手機橫空出世,為了打開日本手機市場,蘋果公司將經典Emoji小黃臉表情加入到IOS系統的輸入法中,自此,Emoji隨著iPhone的火爆而火遍全球。2015年,《牛津詞典》將「笑哭」的Emoji表情評為年度詞彙,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之高。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顏文字還是Emoji,都仍然處於「表情符號」的範疇,而且製作Emoji需要遵循複雜的格式要求,有一定技術門檻,因此大多都是由專業生產者來進行製作。

真正實現由表情符號向「表情包」的過度,還需要將時間線拉到 WEB 3.0 階段。此時,網際網路的運作邏輯開始由網站向用戶提供單向圖文信息的模式,轉變為網民之間的雙向互動模式為主,網民的自主性程度提高。同樣關鍵的是,經過長時間的陶冶,圖像製作技術門檻不斷降低,人們可以自行製作表情包。

於是,網民自製的表情包開始大量湧現,表情包也就發展到顏文字、Emoji之後的第三個階段,即不局限於靜態的抽象表情擬圖,而是採用動態的以及圖文相結合的方式來建構表意更豐富、代入感更強烈的對話場景。

在這一階段,表情包也經歷了由PGC為主向PGC、UGC並存的轉變歷程,開始時是「兔斯基」系列、「阿狸」系列這類表情包佔據主流,由平臺專業生產者提供,較為複雜且以動態為主,後來就是人人自製、以「暴走漫畫」系列為始端的UGC階段,當然PGC依舊佔據一定的比重。UCG表情包形式簡單,通常是一張圖片加簡短文字的形式,但因為數量巨大、類型多樣並且生產迅速,因此逐漸成為了主流。

圖:「兔斯基」系列表情包 來源:網絡

當表情包的生產主體逐漸走向多元,表情包被賦予了人際交流時情緒表達之外的更多功能,此時才進入到表情包的全盛階段。

仔細觀察表情包發展的歷程,其實是與硬體介質條件牢牢綁定的。由表情符號轉向表情包、形態不斷豐富的過程,恰恰是技術介質不斷發展的過程。

表情包的呈現形態始終受到硬體的限制,但每一代網際網路使用者總是能夠在硬體限制的觸頂部分,儘可能探索超越單一文字表達的交流形式,不斷豐富虛擬交往中的情緒傳達手段。在這種張力的驅動下,表情包才一步步演化成為今天的樣貌。

對「社交臨場感」的漫長追逐

一個關鍵問題是,表情包究竟為什麼能成為我們的虛擬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要從我們的日常交流說起。

語言是思想的界限。很多時候,語言和文字並不能完整、準確表述我們心中所想。為了克服這種「交流的無奈」,在日常交流中,我們往往會輔以表情、手勢、肢體動作來做補充,表達更多信息,而交流的雙方也會藉助這些要素來理解對方話語的含義。

由這些語言之外的要素構成的「語境」,對於信息意義的詮釋起到了關鍵的限制作用。舉例來說,當一個人讚美你時,他的表情是豔羨的,動作是正面的,無疑會強化讚美的意涵;但如果他的臉上不由自主流露出不屑的神情時,你就很難相信他的讚美之詞是真誠的。

但這種交流方式之所以能夠實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面對面的日常交流中,信息是與信息傳遞者綁定在一起的,我們既能夠聽到他說的話,同時也能關注他的表情、手勢和動作。換句話說,日常交流中的信息和語境是緊密結合的。

而網際網路帶來的遠程交流,儘管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但它卻將信息與語境分離開來。信息文本脫離語境,獲得了極大的獨立性,但與此同時,一種看似正常實則值得深思的情形出現了:

信息的大範圍傳遞與發送者的不在場並存。

在遠程交流中,人的身體是不在場的,參與對話的雙方無法直觀地觀察對方的表情和動作,只能通過文字進行交流。囿於文字這種媒介的語義多樣性(或者說「含混性」),並不能全方位傳達交流者的情緒,對話的一方便無法準確理解對方所要傳達的含義。

因此,儘管電子媒介帶來了極高的傳輸速度,但也因此帶來了理解的誤差。在這種情況下,傳遞的信息越多,信息熵反而是增加的。

很多時候我們傳達的信息會被扭曲,原因就在於在線交流中社交臨場感的缺失。而表情包恰恰彌補了這種缺失,重新建構了意義傳遞的情境。

通過表情包進行交流,實際上就是對現實交流的一種擬態。如果說在線交流是現實交流在虛擬空間的延伸,那麼表情包則成為現實生活中表情、手勢、動作的一種延伸,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情感、情緒補充。相對於單一的文字信息交流,表情包所傳達的信息更加直觀、具體,也細膩,因而能夠補足文字交流時的含混性,幫助交流雙方更貼切的理解對方所要傳達的含義。

隨著語料庫和展現形式的不斷拓展,無所不包的表情包甚至能夠捕捉進而表徵更多微小、含混、不可言說的情緒,避免陷入無話可說的境地。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彭蘭在《表情包:密碼、標籤與面具》一文中所說 ,表情包代表了一種「友好交流的姿態」,因為它自帶氣氛調節功能,能夠拉近交流雙方的距離,從而為交流創造親切、輕鬆的氛圍。

而當移動化場景成為交往的主流形態,時間短、節奏快,使用表情包往往又會有「一圖勝千言」的效果。文字回復尚且需要一系列的打字動作,而表情包只需要一次點擊就可以發送,大幅度提高回應的速度。與極快的速度形成對比的是,一個表情包所能傳遞的含義又能大大超過同等數量級的文字信息,傳播效率高,適應了人們在瞬息萬變的交流語境中快速獲取、反饋信息的需求,這或許是表情包從PC網際網路一直流行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原因。

表情包還意味著更多

從表面上看,表情包是對現實人類表情的一種摹仿,但表情包發展到今天,它所具備的文化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這種仿效的角色。

一如《數位化生存》作者尼葛洛龐蒂所言:

「數位化生存天然具有賦權的本質,這一特質將引發積極的社會變遷。」

以行動裝置的普及應用與社交媒體的崛起為代表的技術平民化趨勢,致使傳播的權利被分播到每一個個體,人人都可以利用手中的媒介工具進行傳播,在浩瀚的網際網路中留下自己的聲響。

表情包則將這種烏託邦式的願景發展到極致。相比於Emoji這樣的初代表情符號,表情包的一個重要特質就是隨社會熱點產生,社會事件、流行議題被轉換成為表情包中的視覺符號,進而成為社會心理的一種表徵。

表情包的特殊性在於,其使用場景屬於「私域」,但其編制所需的物料卻來源於「公域」,因而無可避免地被賦予公共屬性。

當公域的議題與事件被以表情包這樣的娛樂化、戲謔性的方式來演繹時,無論是社會熱點,還是宏大的時代命題,都被以「小刀割肉」的方式一一解構了。

但解構不等同於完全消解,當公共事件被符號化包裝之後,憑藉直觀有趣的視覺形象,傳播效果得到顯著提高。而表情包生產與流通的過程亦是一種觀點表達手段,藉助於這種戲謔的、平民化的方式,普通網民獲得進一步介入公共討論的權力。可以說,表情包既是一種記錄方式,又是一種表達方式。

在這種通用性的角色之外,表情包又在區分著不同群體的身份。因為具有相同的旨趣與文化背景,不同人群有各自偏愛的表情包,譬如年輕人喜歡用諷刺、幽默、流行的元素來表達戲謔態度,而老年人選擇高飽和度、措辭友好的表情包作為日常交流用語的替代。代際、地域、職業、圈層、性別……表情包的選擇和使用在不同群體之間劃出清晰的界限,因而成為了一種區隔群體的標記。在大多數交往語境中,表情包已經是快速識別同類的信號之一。至於表情包如何建立起群體認同感,成員如何利用表情包進行身份建構,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但行文至此,已然可以如此總結,作為一種傳播符號,表情包的使用史實際就是現代網際網路發展的歷史,它亦見證了人類與電子文本不可交流性的卓絕戰爭。

儘管在不同的理論視野中,表情包使用呈現出不同的景觀,並被賦予了深厚的含義,但這些都未能影響表情包的基本功能,更不會影響它在我們交流中日益重要的角色。

表情包就靜靜地躺在聊天欄中,等待著下次發射,完成賽博空間的又一次奇妙遨遊。

相關焦點

  • 路路子表情包上線啦!
    路路子表情包上線啦! 路路子 LULUZI
  • 網際網路表情符號走過38年,從字符到「一圖勝千言」
    表情包不僅是視覺圖像的延伸,還將情緒與內涵融入其中,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加生動和多元。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早期的電子公告板上使用了第一個表情字符「:-)」,含義是「微笑」在網絡表情包之前,人們最常使用的是字符符號,所以,最初的表情包也是從字符裡誕生的。
  • 「海報新聞」原創表情包上線
    微信平臺的「超萌海報君」表情包QQ平臺的「超萌海報君」表情包萌萌噠表情包來啦!2020年12月12日,「海報新聞」客戶端迎來兩周歲生日,我們以吉祥物「小海豹」為原型,手繪設計了「超萌海報君」原創系列動態表情包,為「海報新聞」送上兩周歲生日的祝福,也為手機用戶提供溝通、交流的萌版素材。可愛萌、正能量的「海報君」來咯!在可視化傳播佔據主流的今天,生動有趣的表情包備受歡迎。
  • 一圖勝千言:連環畫繪本大展在在廣州南沙區圖書館展出
    一圖勝千言:連環畫繪本大展在在廣州南沙區圖書館展出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12-18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12月18日,「百年敘事——中國連環畫文獻展暨首屆中國繪本雙年展
  • 「海報新聞」原創表情包上線
    微信平臺的「超萌海報君」表情包QQ平臺的「超萌海報君」表情包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佳寧 左佳薈 蘇昱如 青島報導速度、深度、溫度!在可視化傳播佔據主流的今天,生動有趣的表情包備受歡迎,大眾網青島編輯部經多次討論後定稿,將可愛的「海報君」擬人化,配合動作與文字,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詮釋各種心情。本系列表情包既包含「棒棒噠」、「你好」、「謝謝」等基本對話語言,又囊括了「你好,打工人」、「666」、「奶思」等熱門詞語,並切合「海報君」媒體人屬性,個性又搞笑。
  • Q萌原創表情包免費用
    微信平臺的「超萌海報君」表情包QQ平臺的「超萌海報君」表情包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佳寧 左佳薈 青島報導速度、深度、溫度!在可視化傳播佔據主流的今天,生動有趣的表情包備受歡迎,大眾網青島編輯部經多次討論後定稿,將可愛的「海報君」擬人化,配合動作與文字,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詮釋各種心情。本系列表情包既包含「棒棒噠」、「你好」、「謝謝」等基本對話語言,又囊括了「你好,打工人」、「666」、「奶思」等熱門詞語,並切合「海報君」媒體人屬性,個性又搞笑。
  • 姚明臉、葛優躺、洪荒少女…濫用這些「表情包」有風險!
    然而,在這些司空見慣的現象背後,卻隱藏著不得不重視的法律問題。那麼,製作和使用真人表情包會侵犯哪些權利?如何使用才合法呢?該條法律明確了侵犯肖像權的兩個要素,一是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因此,如果製作和使用真人表情包用於營利,又未經肖像權人同意,比如商家擅自將表情包用於商品的宣傳,無疑構成侵犯肖像權。目前許多微信公眾號也多在文章中配有真人表情包,以增加內容的吸引力。如果公眾號通過文章的廣告或開通流量主等方式賺取收益,亦屬於營利行為,未經肖像權人同意,同樣構成對肖像權的侵犯。
  • 表情包背後的傳播學秘密
    要說近期最火的表情包,跳舞熊必須穩穩地C位。毫無負擔的扭動著水桶熊腰,誰看到都想跟著它一起跳,可愛程度快趕上tatan額幾了!不難發現,表情包已經成為我們在線溝通交流中除文字、語音之外的第三種語言。表情包在所有網民的共同創造中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一種正在流行的文化價值符號。今天,七姐就跟大家來聊聊表情包背後的傳播學秘密。
  • 表情包背後,你看到了什麼
    [摘要]作為一種民間語文,表情包體現出其強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在那一個個像素低、製作糙的表情背後,蘊藏著豐沛的情感,也傳遞著使用者在現實中做不到的真實、灑脫。第一個例子是傅園慧在奪得奧運會銅牌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流露的表情,這種表情誇張中融合著自信,使得她迅速被定位於中國新一代年輕人的代表,她本人也被網友形容為「會遊泳的表情包」。第二個例子是葛優在《我愛我家》中的一張劇照被重新發現,他在沙發上那副慵懶的躺姿被網友形容為「生無可戀」,一時間「葛優躺」紅遍全網。「葛優躺」背後所深藏著的某種職業倦怠和精神困頓,藉由一張圖片淋漓盡致地發洩了出來。
  • 表情包背後的營銷套路你知道多少?
    作者 | PR君(已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來源 |  公關頭條(ID:PRtoutiao)吾日顧手機多次,必用三項:微信、微博、表情包。 三項之中,表情包使用最為頻繁。心情好不好,一張圖能解決的,就不用多言了老鐵們!總之,我們在運用表情包的康莊大道上,一去不返。
  • 爾康表情包大火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
    如果你不認識他們,你也一定看到過他們製作的表情包。還珠中學、扎著麻花辮的蒙丹、還有最近火爆網絡的熊本熊表情包。在表情包日益膨脹的網絡當下,這些表情包為何異軍突起並獲大眾喜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扒扒這些表情包的背後~採訪對象一,@好英俊的男子,性別男,80後,職業漫畫人,代表作還珠中學。
  • 動物界丟過來一堆表情包!
    這一隻柴犬又名「神煩狗」,其憑藉一張雙爪交疊,神態無辜的圖片被中國網民玩出了無數花樣,它的原型是一隻來自日本的柴犬Kabosu,2010年2月13日,主人AtsukoSato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布了Kabosu的一系列照片,其中一張便是在中國爆炸傳播的「神煩狗」。最近突然火起來的羊駝表情包,佔領了大家的表情包寶庫。
  • 傅園慧:表情包背後的體育精神
    說到傅園慧,在大家看他第一眼的時候可能就是長相在運動員裡面算是很不錯的,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可愛的女孩子,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在奧運會拿到獎牌本身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必然在平凡的外表下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被人看見,那麼今天小編講一講在傅園慧的身上看到的體育精神。
  • 萌噠噠的動物表情包,為什麼受到網絡熱捧?
    他的意思是動物表情包可以為我們劃分一個圈層,在使用動物表情包的過程中營造出一個「想像的共同體」與「行動的共同體」,擁有相同行為的小可愛們在其中獲得身份與情感上的認同,其他的社會身份在這一共同體中都變得不再重要,成員間跨越了性別、年齡、職業、性格、民族等參照標準,成為一個真實存在的穩定的圈子。
  • 表情包裡的影視價值
    其中,最大的素材庫便是前面所提到的影視作品,電影、劇集、綜藝、視頻等等都是表情包開發的豐厚沃土。通常,每逢熱點出現,有關該熱點的表情包便迅速出爐。就在前不久中國惜敗波蘭的那場籃球比賽中,全網憤慨之外,「姚頭嘆琦」、「忍琦吞聲」等姚明最新表情包也適時登上微博熱搜,可謂正中網友當時難以言表的心情。
  • 表情包編年史:對主流文化的一種對抗式解讀
    在全民表情創作的熱潮下,不少明星已經主動投誠,推出了自己的真人微信表情包。(一)字符表情符 這裡「字符表情」所指的是由文字序列、標點符號、字符串等組成的表情。字符表情符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是在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網絡論壇上第一次輸入字符「:-)」,從此開闢了網絡表情傳播的先河。
  • 拍一拍表情包大全2020 表情包非常應景
    拍一拍表情包大全2020 表情包非常應景時間:2020-06-19 12:33   來源:站長之家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拍一拍表情包大全2020 表情包非常應景 微信日前上線了拍一拍功能,相信很多網友已經收到很多好友的拍一拍,現在就有網友惡搞的拍一拍表情包也應運而生。
  • 王一博上節目表情失控,每個表情包背後,沒有一個王嘉爾是無辜的
    尤其是這一次劃個拳,一個出手「十五」王炸,一個則是被笑到秒變表情包。樂華這個公司仿佛是沒有藝人的表情管理課,在《這就是街舞》上遇到一些搞笑事件的時候,王一博很容易就表情失控,成為一個行走表情包尤其是這一次公布的划拳劃到滿場跑的片段中,王一博的表情包是在線不間斷刷新,,而在這些表情包的背後,沒有任何一個王嘉爾是無辜的。
  • 「蘑菇頭」表情包走紅 藏在70億次聊天背後的男人
    原標題:藏在70億次聊天背後的男人 吳武澤不管你是否喜歡用表情包,都一定見過那個賤賤的「蘑菇頭」。齊劉海下一張臉,可能是韓國中年笑星崔成國,也可能是美國前職業摔角選手伊利亞·博克(綽號「教皇」)。在網友自製的無數版本中,還能看到電影《旺角卡門》裡的張學友、發布會上的姚明、日本聲優花澤香菜,甚至以上面孔的拼接組合。
  • 你用表情包大戰,別人用表情包賺錢
    相比大陸網友充足的表情包儲備和嫻熟的圖文搭配技巧,臺灣網友的「表情包」戰力明顯不足,不僅是圖片素材稀少,而且語言也很匱乏,因此臺灣網友一開始就處於下風。「一開始以為都是網民們自發創作的。」網友小圖畢業於北京某大學的設計學院,畢業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是一家雜誌社的美編。因為專業和工作的緣故,他對於網絡上那些生動的圖片表情很感興趣,平時也愛搜集這些表情,並在QQ聊天裡使用。當時他和大部分網友一樣,都以為這些表情「來源於網絡」。為了搜集更豐富的表情包,小圖加入了一個表情包分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