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華絕代之張雨生《口是心非》

2021-03-02 靜聽

出生於6月7日的張雨生,幾乎就是雙子座的天然代言人,比如他的聰明、靈敏、智慧、創意、活力、多才多藝;比如他稍顯瘦小的身體裡蘊藏著無盡能量、書生氣質的外表下不失個性和激情;比如他很愛自由,卻也很難自由。

張雨生

為什麼說是「很難自由」?這還要從最初的張雨生說起。張雨生最初是玩重金屬音樂出身,後來以樂隊的形式參加臺灣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籤約唱片公司以後,張雨生就不得不為唱片的商業化做出妥協,公司更為看重他高亢嘹亮的嗓音,會收來很多流行的情歌給他唱,當時的聽眾當然非常樂意為這種歌曲買單,於是《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紅遍了兩岸三地,成為讓很多人認識張雨生的「成名作」。

《天天想你》專輯之封面

似乎在正式踏足歌壇之後,搖滾樂就成了張雨生深藏不露的一項技能,即使飛碟唱片留給他一些自我創作的空間,但別說是搖滾樂了,就算那些有點個性的原創作品,都是在夾縫中生存,不知哪時就要背上「銷量不佳」的重壓。所以,張雨生在飛碟唱片發行的專輯,往往是展現自我和貼近市場的專輯間或著發行,這也是一種妥協與平衡,其實從唱片公司的角度來說,盈利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目標。

《卡拉OK.live.臺北.我》專輯之封面

不過張雨生還是在飛碟唱片遇到了一位伯樂—飛碟的老總彭國華先生,能讓他有一些施展的空間。1994年他推出創作輯《卡拉OK·LIVE·臺北·我》,談起這張專輯時張雨生說:「一些同業認為在商業機制下,我有夠膽大妄為,製作助理一再提醒我費用超支的情況,公司內部屢屢投來的迷惘但同情的目光,為宣傳的切入點傷透腦筋……」,不過最後還是在彭國華堅持與完整授權下,這張與當時市場格格不入的專輯還是發行了,結果當然是叫好不叫座。在專輯中,張雨生對彭國華先生表示了感謝。後來彭國華帶著飛碟唱片的骨幹創立了豐華唱片,張雨生也是其中一位。應該說,張雨生在豐華唱片展現了良好的勢頭,在音樂上也有了相對廣闊的施展空間。

《卡拉OK.live.臺北.我》專輯之內頁

96、97年的張雨生是非常忙碌的,他要照顧到音樂劇方面的工作、要為力捧的新人張惠妹製作專輯、還要忙於自己的專輯。這種忙碌在旁觀者的眼中是很精彩、很有意義、有價值的,卻也在不知不覺中為張雨生的生命安全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張雨生

1997年,他有了一次「徹底找回自己」的機會……。

1997年10月,張雨生的《口是心非》專輯問世。這是一張很多元化的作品,專輯中的10首歌和1首演奏曲全部來自張雨生的創作,誠意、創意、新意都完整呈現在聽眾面前,他終於找回以前那個「搖滾小子」,也盡情做了一次音樂的「魔術師」。

《口是心非》專輯之封面

《口是心非》的專輯封面上並沒有張雨生本人,而是一隻木偶人。這隻木偶很像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的主角匹諾曹,每當說謊話的時候,他的鼻子就會變長。另一邊的封底上,張雨生用衣領遮住了嘴部,這些精心的設計都與專輯主題「口是心非」有著關聯。專輯首版採用的是咖啡色CD盒,配合起封面封底的色調很有質感,很遺憾這一創意沒有在CD的再版中得到延續。

主打歌《口是心非》一如既往的好聽,搖滾的風格很容易被接受。如果沒記錯的話,在這張專輯剛剛流入內地市場時,《口是心非》沒用多久就快速走紅,但這也是專輯中唯一一首有很高傳唱度的作品。有很多歌迷糾結於《口是心非》的MV畫面,比如張雨生背後出現那道類似血痕的牆,還有MV最後張雨生靜臥原地一動不動,都被冠以一種「詭異」的色彩。

張雨生《口是心非》MV截圖

經過多年的時間洗禮後,專輯中的《河》成為又一首近乎「脫穎而出」的作品。這首歌很了不起,雖是描寫情慾,但歌詞在露骨之餘也美得像詩。起初是淡淡的鋼琴配上優美的弦樂,後段「畫風一轉」,開啟吉他、貝斯、鼓的「搖滾三件套」。

結尾處張雨生連唱兩句「有愛」,音調越來越高,臺灣著名DJ馬世芳曾在節目中形容:「聽到的可能是張雨生整個演唱生涯裡,讓你最難忘懷的一次高音。」隨後兩把吉他像火山爆裂一般開始互飈solo。聽CD的話,這兩把吉他是由左、右兩個聲道分別放出的,左邊是黃中嶽的即興彈奏,音色偏於現代和動感;右邊是張雨生回歸重金屬的釋放,音色偏於復古和粗獷。從聽眾角度來看,這可能是華語錄音室唱片中最頂尖的一段吉他solo,至少前無古人,後也未必能有來者。

《口是心非》之專輯內頁

除了這兩首代表性很強的作品,這張專輯裡還有很多好歌。輕快的《隨你》像是最溫暖最有說服力的情詩,結尾處人聲被切成兩個聲道,一唱一和般交相呼應;《在黃昏融化了世界的色彩以前》中,張雨生和多位樂手、伴唱一起模擬了類似婚禮party的氣氛,翻看歌詞本發現其中有張惠妹的妹妹張惠春;《玫瑰的名字》完美展現了張雨生的高音和唱功;《···的圖案》好似音樂劇;《若我告訴你其實我愛的只是你》的薩克斯風很美妙;《神採》有著當時並不常見的Bossa Nova風格……。

《口是心非》專輯之封底

歌詞本翻到最後,張雨生寫出自己對這張專輯的剖白。他先是交代出自己的生活狀態:「這兩年,我都在淡水。朋友告訴我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有趣的地方,有些我去過,有些沒有;大半時間,我執意守在面海的一方小天地裡,與這裡的朝暉夕暈一同呼吸。」,進而又用一個段落講訴和專輯有關的事情:「關於音樂,陳復明老師說:「這一次,聽得出來每一個人都進步了。」我想這是很中肯的評斷。我與這幾個樂手合作了許多片子,把玩過數十首不同曲式的歌曲,這一次,我覺得大家的質感確實很統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曾說:「世人說我拉琴像小鳥唱歌一樣輕鬆,他們才不知道想讓這隻小鳥唱得好要花多少的工夫在其中!」我們花的工夫當然沒他多,但是我相信至少聽起來像只鳥在唱歌。這幾個月算是我踏進這個圈子以來,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果陀的音樂劇,我的唱片,其他人的唱片,相互混亂,相互影響。從邊「綠酒開芳顏」邊工作中,我體會到很多事情,也見識了自己先天上的諸般頑劣,而不努力者恆被淘汰的鐵則,更是血淋淋被不斷辯證著。嚴格說來,「超越」,是我這次做唱片時最先考慮的事情。其次,是「誠實」。至於那些主不主流、另不另類、新不新潮、前不前衛的問題,我不需要也不想要憯越地代媒體界定。聽聽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憤憤不平,「這整個音樂商業真是恐怖至極,完全是他媽的屈辱生涯!一個人必須徹底地羞辱自己,才能達到「披頭四」過去的地位,而那正是我所深惡痛絕的…」或許,對於聆聽者,我只想證明我完成了我的專輯。不管飛龍在天或是龍歸大海,我盡過全力。雖然這些一年多來,小兒小女式的生命雜記,泰半浮之於多愁善感的詞彙表皮,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大可各取所需。」

《口是心非》專輯內頁

專輯發行後的數日,張雨生一直奔走於各種宣傳工作。97年10月21日凌晨,他在驅車趕回淡水的途中,因疲勞駕駛造成車禍重傷。雖然全力搶救後,張雨生一度恢復生命體徵,但在肺炎等併發症的侵襲下,他最終於當年的11月12日與世長辭,年僅31歲。2001年,彭國華先生也因病去世,2014年第25屆臺灣金曲獎授予彭國華先生特別貢獻獎,評語亦十分貼切:彭國華先生在飛碟唱片擔任總經理期間,締造80-9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光榮戰績,影響遍及海內外,另在豐華唱片時期,除挖掘天后張惠妹外,更讓早逝的張雨生在製作人身分上備受肯定,是臺灣具有前瞻眼光、知人善用、異業結合的經理人。而2011年,為《口是心非》專輯錄製貝斯的譚明輝也同樣因車禍去世,他與張雨生是同屆同學,兩人在音樂路上並肩作戰多年,情誼深厚。應該說,彭國華與張雨生的去世,讓豐華唱片的實力損失不小。昨天又看到了張小燕轉讓豐華唱片的經營權的新聞,讓人唏噓不已。

《口是心非》專輯內頁之幕後製作群

說起這張經典的《口是心非》專輯,不能不提的還有櫻井弘二(Koji Sakurai),這位日本音樂人完成了專輯中全部11首作品的編曲,他也是張雨生在那個階段中最緊密的合作夥伴。其實前文提到的《卡拉OK·LIVE·臺北·我》專輯內頁中,張雨生致謝的人除了彭國華,也提到了Koji,對他無怨無悔的付出表示感謝。其實我在上一次見到櫻井弘二的名字,是湖南衛視首屆《我是歌手》,他為辛曉琪演唱的《至少還有你》做了全新的編曲,這首歌在播出後受到很多好評。

2016年,豐華唱片發行了《雨後星空》,在將張雨生重新「帶回」人們視野的同時,歌迷們也驚覺原來豐華唱片仍在堅守,這一切引人回憶連連。《雨後星空》專輯整合了張雨生離世前留下的許多demo,曾經的搭檔櫻井弘二和黃中嶽都為這張專輯獻技獻力,我們在《黃河長江》中又一次聽到櫻井弘二的精彩編曲,還有黃中嶽再次實現了精彩的雙吉他solo,這次他的夥伴換成了五月天的怪獸(溫尚翊)。

專輯《雨後星空》之內頁

轉年,張雨生和他的伯樂彭國華先生一樣,也獲得「臺灣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代張雨生領獎的是他的媽媽和弟弟。陶晶瑩幫張媽媽一起念讀獲獎感言,張惠妹頂著身體不適獻唱組曲致敬,這是對他在音樂道路上的一次追加獎勵,也是在他去世近20年後的最好紀念。

本屆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張雨生

在被華語流行樂迷們津津樂道的「臺灣百佳唱片」榜單中,自然少不了張雨生的「身影」。他有兩張專輯入選了1993-2005期間的第二批「臺灣百佳唱片」名單,豐華唱片時期的作品《口是心非》位居第41位,另一張是位列第88位的《卡拉OK·LIVE·臺北·我》。比起張雨生個人的專輯,他為張惠妹製作的兩張專輯有更為驕人的成績,《姊妹》高居該榜單第10位,《BAD BOY》位列第26位。無論《口是心非》專輯,還是張惠妹的橫空出世,都是張雨生在生命結束前為華語流行音樂留下的寶貴財富。

張惠妹成名的專輯《姐妹》

《口是心非》的問世、張雨生的離世,距今都已過去了20個年頭。這20年裡世界變了好多好多,不變的是曾留下的那些作品,還守在原地見證著一個又一個變遷。《口是心非》是超前的,超前到即使多年後拿出來聽,也沒有什麼時代的老舊痕跡,我想起李宗盛曾經對張信哲說過:「當這盤錄音錄製出來以後,它的壽命絕對比你長」。我想,李宗盛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張雨生,人已去,作品永存。

 本文作者子鈞,我只為本文做了部分內容的增加和修改。文章的版權歸屬於子鈞

相關焦點

  • 張雨生《口是心非》愛恨交錯人消瘦
    請點擊上方 特別好歌 訂閱 ,每天都是好歌曲     「口是心非」這是張雨生最後的絕唱.我個人比較偏愛這支歌曲,張雨生的骨子裡一定有一種天生的憂愁,因為他的一字一句中間都潛藏著敏感的思路和濃烈的情感。
  • 《口是心非》這首歌火了,但歌迷只認原唱——張雨生
    最近一段時間,《口是心非》這首歌流傳於網絡,似乎一夜之間,人人都會唱這首歌,但是很少有人提這首歌的原創者——張雨生。聽到網上很多人在唱這首歌,比如電視節目、網紅直播間,心裡很反感,也很不適,立刻換節目了,覺得他們在侮辱原唱。
  • 【鋼琴譜|口是心非】張雨生經典絕唱:愛恨交錯人消瘦,唱哭了痴情的人.
    一提到張雨生就不免想到他最後的絕唱專輯——《口是心非》出生於1966年6月7日的張雨生9歲隨家人遷往臺中縣豐原市定居張雨生的少年時代很少花費時間念教科書……」卻在面市一周後就因為歌者本人的遭遇車禍而成了一句徹頭徹尾的「謊言」從此張雨生歸去天堂甚至連變長鼻子的機會都不讓歌迷看見正是因為去世正是因為《口是心非》成為張雨生音樂生涯的絕筆這張專輯的音樂意義反而因為感情用事而被忽略或者說是異化了並在此基礎上展開有關張雨生的生命如果得到延續
  • 張雨生經典《口是心非》,愛恨交錯人消瘦,唱哭了痴情的人
    張雨生卓爾不群.曲風多變且融合多種音樂元素,「口是心非」這是張雨生最後的絕唱張雨生的骨子裡一定有一種天生的憂愁,他的一字一句中間都潛藏著敏感的思路和濃烈的情感。張雨生《口是心非》  都隨著西風飄渺遠走痴人夢話我鍾情的倚託  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 星火燎原我熱情的眼眸  曾點亮最燦爛的天空晴天霹靂你絕情的放手  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  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  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 口是心非你矯情的面容  都烙印在心靈的角落
  • 張雨生《口是心非》--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
    輕舞飛翔」關注【搜索】微信公共號「qingwufx」關注【掃一掃】底部二維碼,關注「輕舞飛翔」【點讚】如你喜歡本文,請至底部點讚‍‍‍【留言】有任何想法,請至底部留言--     《口是心非》是由張雨生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同名專輯《口是心非》中。
  • 《口是心非》翻唱版,瀟灑動感,但論高音的美感,張雨生難以超越
    《口是心非》這首歌最近一段時間,被多次翻唱,再次火爆網絡。在街角聽到這首歌,總有一種穿越的感覺,似乎時光回到了1997年,那時候張雨生剛剛發行了《口是心非》同名專輯,這首主打歌也成為當時的流行曲目。讓人唏噓的是,也是在那一年,張雨生不幸遭遇車禍,受傷嚴重,在醫院救治了二十餘天后撒手人寰。樂壇中有很多擁有創作能力的歌手,但是同時擁有絕佳嗓音和創作能力的歌手,並不多。而張雨生則是其中的佼佼者。
  • 「音樂才子」張雨生,專輯《口是心非》「騙」了我們23年
    若是按照安排好的路,張雨生的發展也會十分安穩。然而這不是張雨生想要的,在妹妹離世後,張雨生感嘆道人生的短暫,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並不清楚。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張雨生連著來了好幾天,終於到後臺面見了張惠妹。他對張惠妹說道:你是一個可塑之才,跟我走,我給你寫歌,打造你。張惠妹終於等到了,原本看到張雨生每天來卻不曾想約見她的意思,心中難免有些失望,原來,自己是在被張雨生觀察。
  • 張雨生絕唱「口是心非」(尤克裡裡彈唱譜)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出生於臺灣澎湖,1989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1997年10月20日凌晨,張雨生駕車從臺北開往淡水,不幸發生車禍,頭部嚴重受傷。1997年11月12日23時48分,因車禍受傷連續搶救23天後,31歲的張雨生還是不幸地離開人世。年終31歲。時光飛逝,直到今年,張雨生離開我們已有21年了。這首聽了會讓痴情人掉淚的《口是心非》,成為了張雨生的絕唱。
  • 《口是心非》被翻唱後,再次火遍大街小巷,你還記得原唱張雨生嗎
    昨天在街頭,聽到了翻唱版的《口是心非》,毫不誇張地說,有一種直擊心靈的感覺。因為當年太喜歡這首歌,因為歌詞寫盡了愛情中的無奈,也因為這是張雨生最後一張專輯的主打歌。我想一些年輕的朋友在此之前,未必聽過這首歌,也未必知道張雨生這個歌手,畢竟他已經離開23年了。1997年,31歲的張雨生因為車禍重傷,在救治二十多天後還是離開了。1997年小編還是個高中生,聽過很多他的歌曲,《大海》,《口是心非》,《一天到晚遊泳的魚》等等,很喜歡他清亮並且富有感染力的聲音。
  • 妹妹離世,張雨生踏入樂壇,幫助張惠妹成就天后,口是心非成絕唱
    張雨生與妹妹張玉仙感情最好,兄妹兩在一起的時候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音樂,但是一次意外讓張雨生的妹妹永遠離開了他。張雨生期初被唱片公司定位為,走鄰家男孩的偶像路線,這也為他帶來了很多觀眾緣。但是張雨生本人不喜歡走偶像路線,他自己偏向於搖滾風格的歌曲。
  • 口是心非歌詞 口是心非原唱是誰
    抖音上面的一首歌名叫做《口是心非》的歌曲深受不少人的喜歡,那麼這首歌的原唱是誰?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口是心非歌詞介紹。  口是心非歌詞  口是心非 (Live) - 唐一嘉 (Jasper Tang)/蕭敬騰  詞:張雨生  曲:張雨生  蕭:口是心非你深情的承諾  都隨著西風飄渺遠走  痴人夢話我鍾情的倚託  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  唐:星火燎原我熱情的眼眸  曾點亮最燦爛的天空
  • 抖音男女生版口是心非是誰合唱的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歌詞
    最近,抖音上面一首歌詞為於是於是於是愛恨交錯的歌曲很火,這首歌的名字叫《口是心非》,原唱是張雨生。不過抖音上火的是男女合唱版本,有人就在問男女生版是誰倆合唱的,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蕭敬騰和唐一嘉合唱版《口是心非》試聽地址:點擊  《口是心非》於是於是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是誰倆合唱的介紹  據悉,這首歌的原唱是張雨生
  • 張雨生:十大經典歌曲回顧
    而張雨生當時鄰家的形象及演唱氣質,更讓這首歌曲在透亮之餘,有著一種獨特的銳利效果,劃破長空、擊中心靈。歌曲:湖心草深長湖心草深長,我心無處藏」,這是張雨生在第三張個人專輯中,通過單曲《湖心草深長》唱出的一種心聲。這種心聲既有臺灣民歌時代青澀質樸的風韻,更有著早自《詩經》時代那樣的情韻。
  • 張雨生的十大經典歌曲(附視頻)
    張雨生(1966年6月7日一1997年11月12日),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馬公市,中國臺灣男歌手、音樂人、製作人,有臺灣「音樂魔術師」之稱 。1988年因演唱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而獲得關注;同年11月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天天想你》創下35萬張的銷售記錄 。1989年發行第二張專輯《想念我》,隨即入伍。
  • 23年前的今天,這張專輯剛推出,張雨生就遭遇致命車禍
    二十三年之前,1997年10月14日,張雨生推出個人全新專輯《口是心非》。經過一番長期的準備,他終於在10月14日推出全新原創專輯《口是心非》。從專輯封面的匹諾曹,就能看出張雨生對於這張專輯的厚望。估計張雨生是想通過說謊的匹諾曹來突出「口是心非」的創作主題,而這張專輯也成為他出道以來寫愛情最多的一張專輯。從音樂角度而言,張雨生的表現也令人尊敬。
  • 23年前的今天,這張專輯剛推出,張雨生就遭遇致命車禍
    二十三年之前,1997年10月14日,張雨生推出個人全新專輯《口是心非》。在這張專輯發售之前,通過連續為張惠妹製作《姐妹》和《Bad Boy》兩張專輯,張雨生已經確定自己業界一流音樂製作人的地位。張惠妹更是在張雨生的協助之下,從默默無聞的酒吧歌女,一躍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歌手。
  • 口是心非,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
    《口是心非》填詞:張雨生 譜曲:張雨生編曲: 櫻井弘二 原唱:張雨生《口是心非》由張雨生作詞作曲收錄於同名專輯《口是心非》中,發行於1997年。這首歌很有旋律感,小寶的詞總是寫得很好,詩性而用詞精妙,後期這首歌也頗為流行。
  • 23年了,大多數人依然沒聽懂張雨生!
    縱觀張雨生所有的音樂專輯,我們發現,恰恰是那些傳唱度低的專輯中,埋藏著許多的寶藏歌曲,進而發現,原來這些都是張雨生自己的原創作品。並不是說他原創的就一定更好,而是事實上確實很好呀。主要是這三張專輯:《帶我去月球》《卡拉OK·臺北·我》和《口是心非》。
  • 23年了,大多數人依然沒聽懂張雨生
    主要是這三張專輯:《帶我去月球》《卡拉OK·臺北·我》和《口是心非》。三張都很好,尤其第二張我覺得最棒,放到現在來聽,也完全不覺得過時。以前我也不太關注這些冷門作品,但後來在朋友的推薦下,找來聽了聽,發現越聽越好聽,也很耐聽,完全不像90年代做出來的音樂。有時我把這些歌曲和華晨宇的歌曲放一起聽,都聽不出來什麼明顯「代溝」。我想,就憑這三張專輯,張雨生真的對得起「音樂魔術師」的稱號。
  • 「張雨生」「音樂魔術師」之死:酒駕,或疲勞駕駛?
    1997年10月21日凌晨2時50分,具有「音樂魔術師」之稱的臺灣歌手張雨生,獨自駕駛SAAB-900黑色敞篷車於返家途中,因過度疲勞駕駛及車速過快、在臺北縣淡水鎮登輝大道與中正東路的路口前發生嚴重車禍,造成頭部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