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6月7日的張雨生,幾乎就是雙子座的天然代言人,比如他的聰明、靈敏、智慧、創意、活力、多才多藝;比如他稍顯瘦小的身體裡蘊藏著無盡能量、書生氣質的外表下不失個性和激情;比如他很愛自由,卻也很難自由。
張雨生
為什麼說是「很難自由」?這還要從最初的張雨生說起。張雨生最初是玩重金屬音樂出身,後來以樂隊的形式參加臺灣第一屆「熱門音樂大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籤約唱片公司以後,張雨生就不得不為唱片的商業化做出妥協,公司更為看重他高亢嘹亮的嗓音,會收來很多流行的情歌給他唱,當時的聽眾當然非常樂意為這種歌曲買單,於是《天天想你》、《我的未來不是夢》紅遍了兩岸三地,成為讓很多人認識張雨生的「成名作」。
《天天想你》專輯之封面
似乎在正式踏足歌壇之後,搖滾樂就成了張雨生深藏不露的一項技能,即使飛碟唱片留給他一些自我創作的空間,但別說是搖滾樂了,就算那些有點個性的原創作品,都是在夾縫中生存,不知哪時就要背上「銷量不佳」的重壓。所以,張雨生在飛碟唱片發行的專輯,往往是展現自我和貼近市場的專輯間或著發行,這也是一種妥協與平衡,其實從唱片公司的角度來說,盈利當然是非常重要的目標。
《卡拉OK.live.臺北.我》專輯之封面
不過張雨生還是在飛碟唱片遇到了一位伯樂—飛碟的老總彭國華先生,能讓他有一些施展的空間。1994年他推出創作輯《卡拉OK·LIVE·臺北·我》,談起這張專輯時張雨生說:「一些同業認為在商業機制下,我有夠膽大妄為,製作助理一再提醒我費用超支的情況,公司內部屢屢投來的迷惘但同情的目光,為宣傳的切入點傷透腦筋……」,不過最後還是在彭國華堅持與完整授權下,這張與當時市場格格不入的專輯還是發行了,結果當然是叫好不叫座。在專輯中,張雨生對彭國華先生表示了感謝。後來彭國華帶著飛碟唱片的骨幹創立了豐華唱片,張雨生也是其中一位。應該說,張雨生在豐華唱片展現了良好的勢頭,在音樂上也有了相對廣闊的施展空間。
《卡拉OK.live.臺北.我》專輯之內頁
96、97年的張雨生是非常忙碌的,他要照顧到音樂劇方面的工作、要為力捧的新人張惠妹製作專輯、還要忙於自己的專輯。這種忙碌在旁觀者的眼中是很精彩、很有意義、有價值的,卻也在不知不覺中為張雨生的生命安全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張雨生
1997年,他有了一次「徹底找回自己」的機會……。
1997年10月,張雨生的《口是心非》專輯問世。這是一張很多元化的作品,專輯中的10首歌和1首演奏曲全部來自張雨生的創作,誠意、創意、新意都完整呈現在聽眾面前,他終於找回以前那個「搖滾小子」,也盡情做了一次音樂的「魔術師」。
《口是心非》專輯之封面
《口是心非》的專輯封面上並沒有張雨生本人,而是一隻木偶人。這隻木偶很像童話故事《木偶奇遇記》的主角匹諾曹,每當說謊話的時候,他的鼻子就會變長。另一邊的封底上,張雨生用衣領遮住了嘴部,這些精心的設計都與專輯主題「口是心非」有著關聯。專輯首版採用的是咖啡色CD盒,配合起封面封底的色調很有質感,很遺憾這一創意沒有在CD的再版中得到延續。
主打歌《口是心非》一如既往的好聽,搖滾的風格很容易被接受。如果沒記錯的話,在這張專輯剛剛流入內地市場時,《口是心非》沒用多久就快速走紅,但這也是專輯中唯一一首有很高傳唱度的作品。有很多歌迷糾結於《口是心非》的MV畫面,比如張雨生背後出現那道類似血痕的牆,還有MV最後張雨生靜臥原地一動不動,都被冠以一種「詭異」的色彩。
張雨生《口是心非》MV截圖
經過多年的時間洗禮後,專輯中的《河》成為又一首近乎「脫穎而出」的作品。這首歌很了不起,雖是描寫情慾,但歌詞在露骨之餘也美得像詩。起初是淡淡的鋼琴配上優美的弦樂,後段「畫風一轉」,開啟吉他、貝斯、鼓的「搖滾三件套」。
結尾處張雨生連唱兩句「有愛」,音調越來越高,臺灣著名DJ馬世芳曾在節目中形容:「聽到的可能是張雨生整個演唱生涯裡,讓你最難忘懷的一次高音。」隨後兩把吉他像火山爆裂一般開始互飈solo。聽CD的話,這兩把吉他是由左、右兩個聲道分別放出的,左邊是黃中嶽的即興彈奏,音色偏於現代和動感;右邊是張雨生回歸重金屬的釋放,音色偏於復古和粗獷。從聽眾角度來看,這可能是華語錄音室唱片中最頂尖的一段吉他solo,至少前無古人,後也未必能有來者。
《口是心非》之專輯內頁
除了這兩首代表性很強的作品,這張專輯裡還有很多好歌。輕快的《隨你》像是最溫暖最有說服力的情詩,結尾處人聲被切成兩個聲道,一唱一和般交相呼應;《在黃昏融化了世界的色彩以前》中,張雨生和多位樂手、伴唱一起模擬了類似婚禮party的氣氛,翻看歌詞本發現其中有張惠妹的妹妹張惠春;《玫瑰的名字》完美展現了張雨生的高音和唱功;《···的圖案》好似音樂劇;《若我告訴你其實我愛的只是你》的薩克斯風很美妙;《神採》有著當時並不常見的Bossa Nova風格……。
《口是心非》專輯之封底
歌詞本翻到最後,張雨生寫出自己對這張專輯的剖白。他先是交代出自己的生活狀態:「這兩年,我都在淡水。朋友告訴我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有趣的地方,有些我去過,有些沒有;大半時間,我執意守在面海的一方小天地裡,與這裡的朝暉夕暈一同呼吸。」,進而又用一個段落講訴和專輯有關的事情:「關於音樂,陳復明老師說:「這一次,聽得出來每一個人都進步了。」我想這是很中肯的評斷。我與這幾個樂手合作了許多片子,把玩過數十首不同曲式的歌曲,這一次,我覺得大家的質感確實很統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Pablo Casals)曾說:「世人說我拉琴像小鳥唱歌一樣輕鬆,他們才不知道想讓這隻小鳥唱得好要花多少的工夫在其中!」我們花的工夫當然沒他多,但是我相信至少聽起來像只鳥在唱歌。這幾個月算是我踏進這個圈子以來,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果陀的音樂劇,我的唱片,其他人的唱片,相互混亂,相互影響。從邊「綠酒開芳顏」邊工作中,我體會到很多事情,也見識了自己先天上的諸般頑劣,而不努力者恆被淘汰的鐵則,更是血淋淋被不斷辯證著。嚴格說來,「超越」,是我這次做唱片時最先考慮的事情。其次,是「誠實」。至於那些主不主流、另不另類、新不新潮、前不前衛的問題,我不需要也不想要憯越地代媒體界定。聽聽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憤憤不平,「這整個音樂商業真是恐怖至極,完全是他媽的屈辱生涯!一個人必須徹底地羞辱自己,才能達到「披頭四」過去的地位,而那正是我所深惡痛絕的…」或許,對於聆聽者,我只想證明我完成了我的專輯。不管飛龍在天或是龍歸大海,我盡過全力。雖然這些一年多來,小兒小女式的生命雜記,泰半浮之於多愁善感的詞彙表皮,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大可各取所需。」
《口是心非》專輯內頁
專輯發行後的數日,張雨生一直奔走於各種宣傳工作。97年10月21日凌晨,他在驅車趕回淡水的途中,因疲勞駕駛造成車禍重傷。雖然全力搶救後,張雨生一度恢復生命體徵,但在肺炎等併發症的侵襲下,他最終於當年的11月12日與世長辭,年僅31歲。2001年,彭國華先生也因病去世,2014年第25屆臺灣金曲獎授予彭國華先生特別貢獻獎,評語亦十分貼切:彭國華先生在飛碟唱片擔任總經理期間,締造80-90年代華語流行音樂光榮戰績,影響遍及海內外,另在豐華唱片時期,除挖掘天后張惠妹外,更讓早逝的張雨生在製作人身分上備受肯定,是臺灣具有前瞻眼光、知人善用、異業結合的經理人。而2011年,為《口是心非》專輯錄製貝斯的譚明輝也同樣因車禍去世,他與張雨生是同屆同學,兩人在音樂路上並肩作戰多年,情誼深厚。應該說,彭國華與張雨生的去世,讓豐華唱片的實力損失不小。昨天又看到了張小燕轉讓豐華唱片的經營權的新聞,讓人唏噓不已。
《口是心非》專輯內頁之幕後製作群
說起這張經典的《口是心非》專輯,不能不提的還有櫻井弘二(Koji Sakurai),這位日本音樂人完成了專輯中全部11首作品的編曲,他也是張雨生在那個階段中最緊密的合作夥伴。其實前文提到的《卡拉OK·LIVE·臺北·我》專輯內頁中,張雨生致謝的人除了彭國華,也提到了Koji,對他無怨無悔的付出表示感謝。其實我在上一次見到櫻井弘二的名字,是湖南衛視首屆《我是歌手》,他為辛曉琪演唱的《至少還有你》做了全新的編曲,這首歌在播出後受到很多好評。
2016年,豐華唱片發行了《雨後星空》,在將張雨生重新「帶回」人們視野的同時,歌迷們也驚覺原來豐華唱片仍在堅守,這一切引人回憶連連。《雨後星空》專輯整合了張雨生離世前留下的許多demo,曾經的搭檔櫻井弘二和黃中嶽都為這張專輯獻技獻力,我們在《黃河長江》中又一次聽到櫻井弘二的精彩編曲,還有黃中嶽再次實現了精彩的雙吉他solo,這次他的夥伴換成了五月天的怪獸(溫尚翊)。
專輯《雨後星空》之內頁
轉年,張雨生和他的伯樂彭國華先生一樣,也獲得「臺灣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代張雨生領獎的是他的媽媽和弟弟。陶晶瑩幫張媽媽一起念讀獲獎感言,張惠妹頂著身體不適獻唱組曲致敬,這是對他在音樂道路上的一次追加獎勵,也是在他去世近20年後的最好紀念。
本屆金曲獎的「特別貢獻獎」張雨生
在被華語流行樂迷們津津樂道的「臺灣百佳唱片」榜單中,自然少不了張雨生的「身影」。他有兩張專輯入選了1993-2005期間的第二批「臺灣百佳唱片」名單,豐華唱片時期的作品《口是心非》位居第41位,另一張是位列第88位的《卡拉OK·LIVE·臺北·我》。比起張雨生個人的專輯,他為張惠妹製作的兩張專輯有更為驕人的成績,《姊妹》高居該榜單第10位,《BAD BOY》位列第26位。無論《口是心非》專輯,還是張惠妹的橫空出世,都是張雨生在生命結束前為華語流行音樂留下的寶貴財富。
張惠妹成名的專輯《姐妹》
《口是心非》的問世、張雨生的離世,距今都已過去了20個年頭。這20年裡世界變了好多好多,不變的是曾留下的那些作品,還守在原地見證著一個又一個變遷。《口是心非》是超前的,超前到即使多年後拿出來聽,也沒有什麼時代的老舊痕跡,我想起李宗盛曾經對張信哲說過:「當這盤錄音錄製出來以後,它的壽命絕對比你長」。我想,李宗盛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張雨生,人已去,作品永存。
(本文作者子鈞,我只為本文做了部分內容的增加和修改。文章的版權歸屬於子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