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能夠正常運行,離不開各組織器官的相互配合。相比之下,人們對心、肝、肺、腎等器官較為熟悉,而對於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更多的關注點卻只停留在了如何護膚美容上。
實際上,好的皮膚不僅僅讓人看起來更美觀,更在守護健康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皮膚破損或存在疾病,身體內部也難免受到影響。
1
皮膚
人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皮膚不僅能感受溫度、壓力、疼痛等刺激,更有獨特的免疫作用。
皮膚含有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細胞,能在病原微生物入侵時積極應對。比如表皮裡的樹突狀細胞,可以率先發現致病菌,對它進行鑑別和處理,然後將致病菌的特徵匯報給淋巴T細胞,進一步打擊,防止健康受損。
但如果皮膚因為劃傷、燙傷等各種問題,導致屏障功能受損,各種病菌就容易趁虛而入,可導致局部感染,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
可以說,皮膚就像是一座城牆,如果完整堅固,外敵就不易入侵;但若存在漏洞,後果則可能不堪設想。
2
中老年人皮膚問題多
這4種尤其常見
然而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各種皮膚問題:乾燥開裂,一碰就痛;瘙癢難耐,越抓越癢;手足長癬,糜爛脫皮……尤其中老年人,更易出現皮膚病變。
芬蘭奧盧大學醫院曾有研究顯示,在552位70~93歲老年人中,80%的人患有至少一種需要治療的皮膚病;39.1%的人患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的皮膚病。
我國小樣本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50~89歲人群皮膚病總患病率高達74.1%!明顯大於相對低齡人群,尤其以下幾種較高發。
1
皮膚瘙癢症
國外流行病學研究顯示,65歲以上門診患者皮膚瘙癢症的發病率為12%,85歲以上達20%。這主要與中老年人皮膚老化、皮脂腺功能減退有關。
皮脂分泌減少,無法很好地鎖住水分,就容易導致皮膚乾燥,從而引發脫屑、皸裂、瘙癢等一系列症狀,四肢更為明顯。
另一方面,老年人禦寒能力差,對溫度的敏感度也會降低,因此,洗澡時的水溫相對更熱,這會進一步造成皮膚水分蒸發,加重乾燥瘙癢等症狀。
應對措施
①皮膚瘙癢別隨便撓
皮膚癢,幾乎每個人都會習慣性地用手撓,甚至抓破皮都不知道。其實過度撓痒痒是不對的,不僅會加重炎症、汗毛孔收縮等情況,還會讓人越撓越癢。
如果瘙癢部位被抓疼了,痛覺就會掩蓋癢覺,給人一種不癢了的假象。但當疼痛消失,瘙癢很可能捲土重來。如此循環,更易導致皮膚破損、炎症等。
②應對乾燥性瘙癢3步走
面對皮膚乾燥引發的瘙癢症,最重要的就是防止皮膚水分過度蒸發、注意保溼:
·防止皮膚水分流失過多:平時洗澡要避免水溫太高,40℃左右即可;儘量不要用肥皂等鹼性太強的沐浴產品,以免過多洗去油脂;
·滋潤保溼,留住水分:洗完澡後立刻擦乾,塗抹身體乳或潤膚霜,滋潤皮膚;
·宜戳不宜撓:皮膚瘙癢時不要用指甲抓,可以將五個手指指尖併攏,快速戳瘙癢的部位。如果效果不佳,可用冷水敷瘙癢部位,但秋冬季要注意別受涼感冒。
【小貼士】
皮膚瘙癢也可能是身體內部疾病的表現,比如糖尿病、肝膽疾病、甲狀腺疾病,甚至惡性腫瘤等,因此,如果皮膚瘙癢嚴重、頑固,且伴隨其他症狀,如:血糖升高、蜘蛛痣、體重減輕等,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2
老年性溼疹
雖名為「溼」疹,可大多患者都有皮膚乾燥、皮膚屏障受損的情況。老年性溼疹常見於停經後女性、50歲以上男性,如果皮膚上莫名地起了一片一片的紅色小疹子,又紅又癢,抓破了還淌水,就很可能是溼疹找上了門。
溼疹,是由遺傳、藥物、感染等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常見皮膚炎症,常有劇烈瘙癢。多見於額部、雙頰、頭頂部,可逐漸蔓延至頸、肩、背、臀、四肢,甚至全身。
按發病過程,又可分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其症狀表現也各有差異。
①急性期:紅斑、淌水、易感染。此時可用生理鹽水衝洗,並用3%的硼酸水溼敷,一天2-3次,消除局部瘙癢感,降低感染風險。
②亞急性期:紅斑、水皰、滲出、腫脹明顯減少,但會出現丘疹、鱗屑。
③慢性期:皮膚增厚、顏色發黑或者發白。
溼疹往往持續時間長、範圍大,易反覆發作,治療不及時還易演變成慢性溼疹,很難根治,影響正常生活。因此建議及時就醫,遵醫囑外用或口服激素藥物、抗組胺藥等,幫助緩解瘙癢、控制病情。
日常要避免抓撓,減少辛辣食物、化學用品等的刺激,儘量穿寬鬆的棉質衣物,避免加重病情。
【巧用地膚子緩解溼疹】
取地膚子、馬齒莧、苦參各5g,打成細粉放入鍋中,加入2000ml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倒出晾涼;將面膜紙或紗布放入藥湯中浸溼,擰至不滴水,敷在患處3~5分鐘,重複五六次,再用清水洗淨患處即可。
地膚子解癢止癢;馬齒莧能清熱涼血、去紅;苦參燥溼去油。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有助於緩解溼疹、過敏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等。
3
皮膚癬
人體皮膚及周圍環境到處都存在著各種皮膚癬菌,如:紅毛癬菌、馬拉色菌等。
一旦溫溼度適宜,忽視清潔,抵抗力又弱,這些真菌就會很快發展起來,入侵表皮角質層、指甲,引起股癬、足癬、汗癬等各種皮膚癬,誘發瘙癢、脫屑、糜爛等一系列症狀。
如果不積極治療,病情很可能進一步發展,出現患處擴大、症狀加重等,而且還容易傳染給親近的人,危害全家健康。
臨床上治癒皮膚癬並不難,一般查明菌種後,口服抗真菌藥、塗抹外用藥膏就可以了,但徹底根治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耐心很重要。
【建議】對於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說,日常一定要做好清潔防護,比如洗澡後及時擦乾趾縫水分、穿吸汗透氣的鞋襪、不與他人共用腳盆等,以免給真菌可乘之機。
4
日光性相關疾病
有些人在年輕時不注意防曬,過多的紫外線使皮膚老化,繼續累積發展,到老了可能就會出現一些斑。這些斑看似無關痛癢,其實可能暗藏風險。
①紅斑,可能是癌前病變
紅褐色的斑,也被叫做日光性角化,在50歲以上人群中非常普遍。其好發於整個面部、前胸部、上肢,非對稱分布,面積可慢慢擴大,有的還會附著鱗屑、破潰等。
它是介於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的一種「危險性紅斑」, 初期只局限在表皮層,及時治療可徹底消除。但若是不重視,使得斑塊突破到了真皮層,就可能演變為鱗狀細胞癌。有數據顯示,未治療者發展為浸潤型鱗癌的概率為8%~20%。
②黑斑、黑痣,可能是黑色素瘤
年齡較大的人,身上可能會出現一些褐色的、黑色的斑,它們被稱為脂溢性角化,也叫老年斑,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如果黑斑、黑痣發生明顯變化,如:短期內迅速變大、顏色加深,甚至有糜爛、出血等症,需警惕惡性黑色素瘤。尤其手腳、頭面部等處的黑斑,如果不注意防曬,在紫外線作用下,更容易發生惡變。
此外,中老年人由於感知功能減弱,可能存在足部小傷口難以察覺的現象,如果沒能及時處理,容易誘發細菌感染、潰爛等。所以,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足部健康,定期修剪趾甲、慎用熱水袋、穿合適的鞋等,以免無意間造成損傷。
3
預防皮膚疾病
守好皮膚屏障很重要
其實很多皮膚疾病的發生,都與皮膚乾燥、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有關。因此,要預防皮膚疾病,日常呵護好皮膚尤為重要。
1
洗臉不宜過度
很多女性不僅早晚都用洗面奶洗臉,而且還會用上卸妝水、潔面刷等工具,認為這樣才能洗乾淨。
但事實上皮膚會通過毛孔排出皮脂,形成保護層,對皮膚起到保護作用。如果過度清潔,容易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出現皮膚幹、紅、發緊等問題,慢慢地還會出現紅血絲、顏色不均勻、長痘等,甚至引發其他皮膚疾病。
一般來說,日常洗臉使用溫水和潔面乳即可,哪怕是化了普通的彩妝,也能洗乾淨。不推薦頻繁使用潔面工具,以免損傷皮膚屏障。
2
做好保溼工作
保持皮膚健康有三大要素,適度清潔、防曬,以及保溼。做好保溼工作,有助於維持正常的皮膚屏障。
如果皮膚出現緊繃、敏感、發紅、脫皮等,說明皮膚已經嚴重缺水了,尤其需要使用一些精華露、面霜等做好日常保溼。
【自製保溼精華】將1份純甘油、9份水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就能製成便宜好用的保溼精華了。
3
修復皮膚屏障
日常可適當多吃富含維生素B5的食物,如:肉、粗糧、綠葉蔬菜、堅果等,有助於加強皮膚水合能力,修復皮膚屏障。也可以使用「仿生」類護膚品,如:天然保溼因子、脂質屏障劑等,用來補充皮膚天然成分的不足,從而幫助修復屏障。
4
楮桃葉水劑:潤膚止癢
秋冬氣候乾燥,皮膚也易缺乏水分,降低屏障功能。平時除了選用滋潤性較好的護膚品外,也可用楮桃葉500g、水5000ml煮沸30分鐘,過濾後洗浴,可起到潤膚止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