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使命》電影講述了一條狗的五世輪迴,在一次次的重生中尋找不同的使命的故事。
第一世,剛剛長成幼犬還沒來得及體會「狗生」就不幸夭折。第二世,新斯科舍獵鴨尋回獵犬,在經過轉世後,狗狗遇到了它第一個主人伊森,並給它取名為貝利。貝利成了伊森形影不離的朋友,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玩耍… …可是一次意外讓伊森喪失了生活的鬥志,並離開貝利,離開伊森的貝利也十分傷心,日漸衰老,直至臨死前見到了伊森。
第三世,貝利轉世成為一隻牧羊犬,遇到了它的第二個主人嚴厲孤獨的警官卡洛斯,給它取名叫艾莉,艾莉非常優秀,完成一次又一次任務,幫助卡洛斯破獲了無數案件,可惜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艾莉跳進了湍急的河水中,救了女孩後,在主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又再次勇敢撲向犯罪犯,不幸中彈身亡。
第四世,貝利再次轉世成可愛萌的威爾斯柯基,遇到了瑪雅,取名蒂諾,在這世中它遇到了它的愛情——羅克西,這一世它的使命就是保護羅克西,可是在羅克西因病離世後,蒂諾也慢慢的老去,直至死亡。
第五世,貝利轉世成了一隻聖伯納犬,取名華夫,只是它窮困的男主人並不喜歡它,它每天被拴在院子裡,什麼都不做,終於最後男主人把它帶到很遠的地方,拋棄了它,而上帝給貝利開了一扇窗,正是這次契機,讓貝利找到了伊森,並重新回到了伊森的身邊,還幫助伊森尋找到他一生摯愛漢娜。最後告訴伊森,它就是那個與他一起成長的貝利。
整個電影通過狗的五世輪迴實際上也在警示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讓我們懂得愛惜它們,如果你們領養了它們,那就是一份責任,不要拋棄它們,虐待它們,要學會照顧它們,這份照顧不僅僅是照顧它的吃喝拉撒,更要把它們當作好朋友去體會它們的感受。
它們不僅僅是寵物,更是陪伴我們的親人。電影最終讓貝利又回到了伊森身邊,是因為伊森就是那個不僅僅照顧它,而且陪伴它,彼此相互依偎的朋友。而在第三世,貝利的生命可謂得到了升華,捨身救人,試問,如今,我們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這般?
《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並沒有萊塞.霍爾斯道姆的《忠犬八公》那樣催淚,但是也的確讓人感動,但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應該是啟迪我們所有人叩問自己的生命。
電影開頭的問題,我們不礙問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活著?」;「活著有什麼使命麼?」;「開心就是意義麼?」… …電影的結局說:首要要開心,只要有可能就竭盡全力的去幫助別人,舔你愛的人,對過去的事不要一副苦瓜臉,對未來也不要愁眉苦臉,只要活在當下,Be here now!
這是我看這部電影最深刻的感受,導演用一條狗的提問式的方法引入劇情,借狗的視角來審視人生,一條狗經過幾世流轉,最終給出了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承擔使命的答案。而這個答案是否是你的答案?記得曾經讀過一本書《相約星期二》,這本書最後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即是「施樂於人,得樂於己。」也與劇中所表達的「只要有可能,就竭盡全力地去幫助別人。」有著異曲同工的妙處。
幫助別人,珍惜身邊的人,向他們表達你對他們的愛,放下過去,不恐懼未來,這些都是值得自己開心的事情。「活在當下」,不是活在眼前的吃喝玩樂,不是活在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是在每一個當下踏踏實實的努力,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騖遠,自信、勇敢、勤勉、堅持… …
「活在當下」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確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到,更難能可貴的是時時刻刻「活在當下」。但願,我們都不會自欺欺人的「活在當下」,最終成為那個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人如果也像這條狗一樣,知道自己還有無數個來生可以體驗,那麼活在當下並不是難題。但是畢竟只有兩萬來天,困窘於焦慮的囹圄,掙扎於自身的意義和使命實在是人之常情。倒是它經歷了許多狗生,每逢撒手離開,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頗多滿意,又不刻意執著於重逢的態度讓我很感動。該結束的時候就讓他走,這算是最大的收穫了吧。
生生世世,你都是我的主人
該影片從狗的視角講述了幾世輪迴,甚至會讓你進入到那條狗的角色,與它一同悲傷與快樂……立意很好,很多人看了會感同身受,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從小的生活環境造就的不安全感,我也是同樣。可能父母不在身邊需要過早獨立,可能交不出學費忍受同學異樣的眼光,可能喜歡的女孩兒除了討厭你還會詆毀你…有時候我們真活得像條狗一樣,甚至幻想來生會投個好胎,或者索性不再做人了…但影片最終給我們的還是大團圓的結局,經歷過苦難的重逢!一條狗尚且如此,我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