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一條狗的使命是什麼?這部電影給出了答案

2021-01-07 木易電影

愛寵人士應該都抵抗不住這部電影的感動吧,而對於大多數普通觀眾來說,電影中所傳遞出來的溫暖和治癒,也能使人動容。

它其實也不是一部特別煽情的電影,但我在看的過程中的確數度被感動至落淚。不單單是被影片中的狗狗所萌到和感動到,還被片中的諸多情感所觸動到:它既有狗狗與人類之間「友情」的表達,又有男女青年之間的愛情表達,更有關乎親情的和解與回歸。

影片展現了人類與狗之間的親密關係,這裡頭當然也包含了「寵物」的定位,但更多的,還是凸顯了「朋友」的情感聯繫。在敘事方面,它沒有像《忠犬八公的故事》那樣通過人的視角去展開,而是仍然以狗的視角來傳遞感動。

這多少延續了《一條狗的使命》第一部的情感路數,但又在故事層面有所不同:第一部是「貝利經歷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主人公,最終找到伊森」,而這次是「貝利幾經不同的身份,始終只為完成伊森囑託的任務:保護他的孫女CJ。」

全片以狗的口吻講述「自己所經歷的故事」,以狗的視角看待遇見的人與事,以狗的情感定位去衡量人情冷暖。

貝利的靈魂在四條不同品種的狗狗身上延續,只為完成保護CJ的使命。在這個過程中,影片流暢地交待了伊森孫女CJ的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也交代了她所經歷的快樂、孤獨、害怕、失落等情緒,從而勾勒出一個女孩的成長。

而在CJ的成長裡,無論是貝利還是「莫莉、大狗、麥克斯」,它們都盡力以最溫情的方式給予她陪伴。就像片中所展現的諸多細節那樣,狗狗和CJ會有玩耍、會有跟隨、會有保護、會有幫忙甚至會有「撮合」,這製造了不少的笑料,也傳遞了許多動人的情感。

一條狗的使命到底是什麼?本片給出了一種答案,那便是陪伴。

有了貝利的陪伴,伊森夫婦得以在老年生活中擁有一份樂趣,CJ得以在雷電交加的夜晚不再害怕、在受到侵犯時得到保護以及在情緒失落時得到慰藉。這種陪伴帶來的溫暖與感動,能讓觀眾看得深受觸動,從而落下淚來。

可是,當我們細細體味影片的表達時,會發現它雖然是以狗狗的視角在敘說故事,但最終的情感落點卻仍然在人身上。其中最讓我有所觸動的,是如下這三個方面:

一、主人公CJ的成長

在CJ出生之前,父親因為車禍而離世,這讓她從小到大都缺乏父愛的滋養。幼年時,她在伊森的農場有爺爺奶奶的照顧與狗狗貝利的陪伴,令她收穫了短暫的快樂時光。但在母親帶著她離開農場之後,她的童年便因為母親經常性地不在家而缺少陪伴。

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她的性格,使得她沒有足夠的自信,也不太懂得保護自己。即便她敢於獨立去追逐音樂夢想,生活也還是毫無起色,甚至不乏落魄的時刻。

先後化身為莫莉、大狗與麥克斯的狗狗貝利,給予了她陪伴與保護,也給了她變得更加勇敢自信的鼓勵。我們可以看到善良有愛的CJ在逐步地成長,不僅最終收穫了站上舞臺表演的信心,也收穫了愛情的甜美與親情的回歸。

整條線索清晰明了,沒有刻意煽情,卻也足夠動人。其中最讓我有所共鳴的,是CJ在紐約追夢過程中比較落魄的那一段。當CJ站在好友特倫特面前強撐著說自己還好但又突然哭起來時,我想每一個努力追夢但又不斷遇到阻礙卻仍然堅持的觀眾都會被觸動到。

二、CJ與特倫特的愛情

相對而言,愛情並不是影片著重表達的主題,但卻同樣能給觀眾製造溫馨的感動。凱薩琳·普雷斯科特飾演的CJ和華裔演員劉憲華飾演的特倫特打小就是一對好朋友,他們一塊玩耍和遛狗,彼此的友誼淳樸而深厚。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有過分離,也有過各自的愛情,但在狗狗「麥克斯」的撮合下,兩人得以重逢。互相的照顧與陪伴,也幫助彼此克服了困難,但卻始終還是保持朋友的關係。

觀眾在看本片的過程中,會覺得他們在一起的狀態很舒服,也會期盼著他們能將友情轉化為愛情。但影片並不急於製作這樣的轉變,而是循序漸進地基於狗狗的視角來推動二人關係的升溫。這種節奏的處理十分自然,一些細節的設計也充滿溫馨甜美的質感。於是兩人最終相擁在一起時,會收穫一份美好的感動。

三、親情的和解與回歸

父愛的缺失,母親的不稱職,令CJ對於父母的情感顯得很淡薄。在獨立前往紐約追夢之後,她和母親的關係更是陷入一種近乎冰冷的狀態。而此前非常疼愛她的爺爺奶奶,也因為其母親的阻礙而多年未曾和她產生聯繫。這導致她的成長過程中缺乏足夠多的親情眷顧,也令她的生活蒙上了更多的孤獨。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母親最終意識到了自己的「不成功」,主動找CJ見面尋求原諒;父親留下的書信,也讓CJ感受到了某種父愛;與特倫特前往伊森的農莊,也讓CJ再次體會爺爺奶奶一直都存在著的愛。

這樣的處理,讓CJ與母親之間的親情得到和解,也讓父親、爺爺、奶奶的親情得到回歸。我在觀看影片的時候料到會是這樣的一個圓滿結局,但也還是會在影片最後那一段快速交待一家人和睦相處的畫面中收穫一股溫暖感動。

狗狗與人之間的友情、陪伴,自然是影片最直抵人心的情感表達。但貫穿其中的愛情與親情的描繪,則同樣令整部電影有了溫情的力量。加上唯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以及溫馨的氛圍營造,都讓影片有了催人淚下的動人質感。

也許,你明知道《一條狗的使命2》會是一部溫暖感人的電影,知道狗狗的可愛萌會成為觸人心弦的重點,甚至知道最終的結局必然以圓滿的方式呈現,你也還是會在觀影過程中感動至淚目。

這就是《一條狗的使命2》這樣的電影所具備的奇妙魅力,也是它所具備的核心價值:因為它會讓你感受到愛與治癒,也會讓你明白陪伴的重要意義。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條狗的使命2狗的品種有哪些 一條狗的使命2是什麼狗
    一條狗的使命2狗的品種有哪些 一條狗的使命2是什麼狗  《一條狗的使命2》裡面出現的狗是什麼品種的?  《一條狗的使命2》第一部在北美上映的時候反響平平,但是在中國市場倒是蠻吃香的,第二部宣傳又這麼少,會不會爆還不一定。不過官方還是蠻聰明的,選擇了劉憲華出演。劉憲華在國內的人氣還是蠻高的,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這部電影的知名度。
  • 《一條狗的使命2》狗片就是很好哭!
    《一條狗的使命1》前情回顧:貝利一開始以流浪狗的身份被主人翁伊森的父親收留下來,從此作為陪伴伊森的「朋友」,從兒時的形影不離到伊森成年後的忠實守護,伊森對萌寵貝利的飲食喜好和日常習慣都已經是了如指掌,麥富迪的培根片,
  • 一條狗的票房使命
    《一條狗的使命》導演拉斯·霍爾斯道姆的經典作品《忠犬八公的故事》,翻拍自日本電影《忠犬八公物語》,講述了秋田犬八公在主人去世後,每天堅持在車站等待主人歸來,直至終老的故事。劇情平實動人,卻把狗狗的忠誠品格展現得淋漓盡致。改編自暢銷小說的《一條狗的使命》,同樣展現了狗狗忠誠陪伴人類的情感。
  • 《一條狗使命》:在離散與回歸之間狂飆暖淚
    《一條狗使命》電影講述了一條狗的五世輪迴,在一次次的重生中尋找不同的使命的故事。第一世,剛剛長成幼犬還沒來得及體會「狗生」就不幸夭折。第二世,新斯科舍獵鴨尋回獵犬,在經過轉世後,狗狗遇到了它第一個主人伊森,並給它取名為貝利。
  • 《一條狗的使命》
    《一條狗的使命》3月3日掀治癒系暖流  七大看點解讀春季檔最萬眾矚目影片春季檔唯一一部萌寵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
  • 經典萌寵治癒佳作,一條狗的使命,這部電影讓我流了無數次眼淚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一部寵物電影治癒人的內心,首先我本人是非常喜歡狗狗的,因為本人就養了一條薩摩耶,所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哭得很慘,這種電影我相信就是不愛狗的人我相信看了這部電影也會對動物產生感情,《一條狗的使命》以一條狗的幾次生命輪迴完成了一個圓形敘事,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對人生的思考
  • 明日免費觀影影片《一條狗的使命》,(觀看電影請佩戴口罩)
    整部作品雖然是五世輪迴,但實際卻將了六個故事,而六個故事的組合又是以悲喜劇交替進行的方式來與之呈現,相比於電影用來營造幽默感人至深的喜劇主線,這部電影的悲劇在我眼中有覺更有深度。而第二段悲劇,讓世人感到了狗狗並不單是寵物,他們迄今為止仍舊也是人類最好的助手,最後一個悲劇導演則是將鏡頭直指那些只是因為一時喜愛,卻對寵物沒有丁點責任感的人,如果你想要一條狗,那麼請你一定要認真考慮是否能真正善對它,因為狗狗並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玩具。三場悲劇所賦予電影的是狗在完成自己使命的同時,人的使命又是什麼?
  • 從故事結構,鏡頭語言解讀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
    一直以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電影,只要是有關寵物的電影,都會覺得很治癒,仿佛寵物那萌萌的表現或搞怪的行為都能喚起自己發自內心的快樂。這類影片往往觸動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比如《一條狗的使命》。@一祠美國治癒系電影《一條狗的使命》是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的,根據W·布魯斯·卡梅倫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貝利這條狗經歷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輪迴中尋找不同的使命,最後又回到了最初的主人身邊的故事。
  • 一條狗的使命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有一個很浪漫的臺譯名:《為了與你相遇》。狗狗和人一樣,也在思索狗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活著,活著有什麼使命嗎?我每天都很開心,開心就是意義嗎,全部的意義?不,不可能這麼簡單。感覺這輩子太短了,我到底做了什麼,我玩過遊戲,吃過東西,還挖過泥巴,可是仔細想想,好像也沒有別的了....
  • 萌寵治癒系電影推薦《一條狗的使命》
    也有很多人說過,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著影片中的狗狗,都不由自主回憶起自己過往生命中曾經出現的那一隻《一條狗的使命《一條狗的使命 提及拉斯·霍爾斯道姆和狗狗的緣分,《一條狗的使命》已經是他和狗狗的第三次結緣了。
  • 國產寵物電影難覓爆款背後,是誰在看《一條狗的使命》?
    在《一條狗的使命》斬獲6億背後,是接連多部淪為炮灰的國產寵物電影,為什麼國產片遲遲未在該題材出現口碑佳作? 從最初的不被看好,到憑藉口碑打破圈層撬動市場,《一條狗的使命》走出了一條堅挺的票房曲線。這背後不僅折射出國內寵物市場經濟的崛起,同時,也反映出了國內愛寵人群對於寵物電影題材的市場剛需。 兩年之後,《一條狗的使命2》再次登陸中國影市。目前,該片累計票房已近6000萬。在這背後,其實有幾個問題值得思索:這個系列真正打動受眾的核心點是什麼?
  • 《一條狗的使命2》電影有淚點有笑點,結局很溫馨
    去看了《一條狗的使命2》,之前我們7個人一起去影院看了第一部,滿滿的感動,時隔兩年零兩個月,在這夏日之際,恰逢第二部回歸,我們又重聚,滿懷期待來看了第二部。感覺到了滿滿的誠意,一條狗的使命是愛護人類,他們事無巨細的關心人們,並不是祈求人們湧泉相報,只需要互相關愛,便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世界。
  • 感動哭千萬人的電影——《一條狗的使命》,表達忠誠與愛
    小編也是養狗人,真的不敢想像那一天的到來,也希望像《一條狗的使命》裡演的那樣,生生世世自己的狗狗都會找到自己。我也是第一次養狗,真的很愛你《一條狗的使命》出了兩個系列,不管哪一個系列都是以狗狗的第一角度來敘述故事的,幾個世紀的輪迴,狗老大變成了不同樣子不同品種的狗,但是最終都能找到自己最初的主人。有些人可能覺得荒誕無釐頭,但是真正養狗的朋友才能夠懂,會覺得這樣的奇緣是極有可能存在的。
  • 劇情電影《一條狗的使命》:又是一部人與狗的故事!
    電影以一隻狗的輪迴為引,在五世輪迴中,其最為著重的一世近乎佔據了過半的篇幅,而最短的一世作為開頭又僅只有寥寥數筆,但不論是佔據了最大篇幅的一章,還是如白馬過隙的伊始,卻都巧妙的形成了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裡拉斯·霍爾斯道姆展現出了他比《忠犬八公的故事》還要強大的野心,他所寄望的不僅只是想講好一段感人至深的人狗奇緣,而是真正讓人能在感動之後關注到這個對人類最為忠實的群體
  • 《一條狗的使命》: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一條狗的使命》影評活著的使命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使命又是什麼?影片一開始就提出這兩個深奧的問題,貝利,影片中的狗主角,它的四世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筆者也在這部影片中摸索著答案。影片採用擬人化的方式,用狗的口吻來記錄事件,這增強了對觀眾的代入感。
  • 《一條狗的使命》熱映 導演:狗的使命 教會我們活在當下
    《一條狗的使命》劇照   暖心狗狗的故事,估計沒有哪個人類不會被感動,所以,電影《一條狗的使命》3月3日上映以來,票房接近1.5億,更是收穫不俗口碑。   《一條狗的使命》討論人與狗相處的可能性   北青報:您之前導演過《忠犬八公的故事》,把人和狗的感情已經拍到極致,這次為何又會選擇拍攝《一條狗的使命》?   霍爾斯道姆:這麼說吧,兩部電影有一些相似的元素,主題都是關於狗狗是怎樣成為人類忠實的夥伴的。
  • 《一條狗的使命2》演繹穿越時空的忠犬八公,母親節短片讓人淚目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不僅取得了6.07億美元的票房,也給很多影迷和寵物愛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人稱它是《忠犬八公的故事》的結局圓滿版、溫情版的續集。《一條狗的使命》的確是一部讓大家對「親情」有所感悟和反思的好電影,賺足了觀眾的眼淚。
  • 一條狗的使命(下)
    在《一條狗的使命中》,貝利遇見了伊森,就有了貝利四世都想要再次與伊森相遇的執念。整部影片自始至終都在演繹這樣一個主題:一條狗的使命究竟是什麼。影片以狗狗的視角為第一切入點,不僅情節引人入勝,而且其間穿插的故事既催淚又暖心,我想這部影片所寄望的不僅是想講好一段感人至深的人狗奇緣,更是人和寵物之間的情感與陪伴,折射出現實生活中「人寵關係」存在的核心問題,真正讓人能在感動之後關注到這個對人類最為忠實的群體。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動物的漠視、冷酷甚至虐待殘害屢見不鮮。
  • 《一條狗的使命2》:狗狗真的有來世?它比權遊8龍媽的卓耿還忠誠
    很多觀眾表示,被卓耿感動得淚目,的確很多時候寵物的忠誠讓人感動,尤其是狗狗。比如說《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條狗的使命》等電影用不同的方式展現狗狗的忠誠,《一條狗的使命2》正在熱映,剛剛上映四天,已經取得了超過近1億的票房,作為一部寵物電影而言,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
  • 電影安利《一條狗的使命》:年度治癒佳作,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今日電影安利:《一條狗的使命》最近重溫了一遍《一條狗的使命》,印象很深的臺詞是那句狗狗的內心獨白:"如果我可以讓人們微笑,那就是我存在的意義。"說實話,這部電影是我看過最溫暖的電影沒有之一,原諒我看電影看得不多,這部喜劇類電影真正的打心底地感動到我。在這個什麼人都可以拍電影的年代,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在電影院裡享受,那種隔著屏幕被電影治癒的感覺了。尤其是作為從小到大都很愛狗的人來看,這部電影幾乎沒有嘈點十足美好。我以前一直以為,只有悲劇才會惹人哭,沒想到又是真香定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