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碾壓茅臺、伊利!千億金龍魚幕後是富過三代「亞洲糖王」家族

2020-11-20 騰訊網

兜兜轉轉十一年,金龍魚終於創業板IPO獲批上市。

深交所9月18日發文稱,2020年9月18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書,擬於近期在深市發行新股並上市。

收入碾壓茅臺、伊利100%!金龍魚會變創業板一哥嗎?

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油下生產線

9月24日,金龍魚新股發行網上路演,據《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本次發行價格為25.70元/股,對應的發行人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歸母淨利潤攤薄後市盈率為31.12倍。

據金龍魚的招股書,本次在深交所創業板IPO擬募集資金為138.7億元。數日前,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金龍魚等2家企業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該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益海嘉裡集團,是以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註:本文簡稱「金龍魚」)為核心的企業集團的簡稱,是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先生和他的侄子郭孔豐先生共同投資的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在祖國大陸投資的一系列糧油食品加工、銷售等業務的統稱。

益海嘉裡旗下擁有「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豐苑」「金味」「銳龍」「潔勁100」等知名品牌,產品涵蓋了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麵粉、掛麵、米粉、豆奶、餐飲專用糧油、食品原輔料、油脂科技等諸多領域。益海嘉裡現有員工約3萬人,在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成和在建生產基地70多個,生產型實體企業100多家,擁有300個以上的綜合加工車間。

豐益國際集團成立於1991年,是世界領航的農業綜合型跨國糧油企業集團,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位列第285位。 豐益國際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900家加工廠,大部分位於亞洲、非洲「一帶一路」沿線,銷售網絡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約9萬名。

1991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油麵世,引領了中國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的消費模式革命,也有人稱這是在國人的廚房裡發起了一場糧油食品的革命。

益海嘉裡糧油集團董事長郭孔豐

益海嘉裡是國內農產品和食品加工的巨無霸企業之一,也是糧油副食品龍頭企業,僅2019年度營收規模高達1707.43億元,歸母淨利潤54.08億元。進入中國市場30多年來,益海嘉裡已擁有近4成的食品油市場份額。

早於2009年,益海嘉裡就有意在香港上市,然上市計劃一再耽擱,兜轉11年後,終於獲批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7月12日,證監會正式披露「金龍魚」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8月6日首發過會。從招股書披露的擬募集資金138.7億元來看,它已是創業板已申報企業中擬募資規模最大的IPO企業。

益海嘉裡的母公司「豐益國際」,成立於1991年,總部在新加坡。豐益國際也是目前新加坡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從「金龍魚」招股說明書來看,益海嘉裡在2017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為1507.66億元、1670.74億元和1707.43億元。通觀A股市場,能實現千億營收的上市企業並不多,2019年收入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的A股公司也僅有74家,食品飲料行業的上市公司更是為零。

橫向對比一下,金龍魚的收入碾壓茅臺、伊利!2019年度,貴州茅臺實現營收為888.54億元,僅金龍魚的一半。伊利股份營收是902.23億元,也遠遠不如金龍魚的收入規模。

另外,從創業板上市公司2019年度財報來看,營收前三名的分別為上海鋼聯、溫氏股份和寧德時代,三家公司年度營收分別為960.55億元、572.40億元和296.11億元,與金龍魚1707.43億元相比,差距甚大。從賺錢能力看,2019年度創業板歸母淨利潤前三甲分別為溫氏股份(139.57億元)、邁瑞醫療(46.81億元)和寧德時代(45.60億元),「金龍魚」54.08億元盈利也可躋身第二名。

9月21日早盤寧德時代市值約為4717.18億元,一旦「金龍魚」正式上市,會不會成功寧德時代而變身為「創業板一哥」?值得期待!

郭氏集團創始人郭鶴年

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氏集團創始人郭鶴年,今年已是97歲高齡。「鶴」是郭鶴年的姓氏字輩,因此郭氏集團的企業標誌便是據此設計而成。

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始創於1949年,最初在馬來西亞新山經營大米、食糖及麵粉的小規模家族貿易生意,隨著在亞洲業務拓展,郭氏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於1953年創立,並於1950年代末將業務擴展至泰國和印尼。

郭氏集團旗下的聯邦集團 (FFM) 的聯邦麵粉廠有限公司,始創於1962年,從營運麵粉廠起步,1979年延伸至飼料生產業務。1968年,郭鶴年家族又在馬來西亞創辦從事投資控股及產業投資的PPB集團有限公司。1971年新加坡香格裡拉大酒店開業,郭鶴年家族又跨入酒店行業。1973年,郭氏兄弟(新加坡)有限公司於新加坡成立全資子公司太船航運有限公司(Pacific Carriers Limited)。

1974年成立的嘉裡控股有限公司,是其在香港的分公司,公司在香港及中國內地的業務運作現時由嘉裡集團負責監督。1980年,郭氏集團成為首批在中國內地投資的外資企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投資中國大陸的豐益國際集團,是愛國僑企的典範,也是改革開放「開路先鋒」之一。

嘉裡物流聯網有限公司(原為「嘉裡貨倉」)創辦於1981年,現為亞洲主要的物流服務供應商;1982年成立的香格裡拉國際飯店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數量持續增長的香格裡拉酒店及度假酒店,也被稱為「酒店大王」,2017年香格裡拉第100間酒店在廈門開辦。1996年,郭氏家族旗下的「嘉裡建設」在香港上市,2007年,集團創建PaxOcean旗下的第一家船廠,開始拓展船舶維修和建造業務。2010年嘉裡一酒香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郭氏家族將《南華早報》及SCMP集團有限公司的其他傳媒資產,售予了阿里巴巴集團。

郭氏集團70周年,郭鶴年寫給同事的信

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這是明朝政治家和思想家高景逸的經典語錄,也被創始人郭鶴年視為郭氏集團的經營理念。1970年,郭氏基金會於馬來西亞成立;於2007年又創立了嘉裡集團郭氏基金會。

應該說,郭鶴年家族旗下的豐益國際在中國的投資歷程,是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40餘年眾多僑企投資祖國一個生動縮影,是助推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因為中國機遇而壯大自身,「金龍魚」僅是表現可圈可點的典範案例之一。

2019年4月1日,時值郭氏集團旗下首間公司郭兄弟有限公司的70周年誌慶,創始人郭鶴年在寫給同事的信裡說:「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莫過於與一眾集團同事一起度過,當中有不少已經離世。我非常榮幸能與他們共事,對他們感激之情絕非筆墨所能形容。」

郭鶴年信中說:「70載的集團還很年輕,憑著大家的努力和新一代人才的熱忱,我深信郭氏集團將會開展另一個精彩的70年。希望大家在力求卓越、推動集團發展的同時,亦不忘造富社群。凡事恪守道德操守與誠信,並與自信、勇氣和正直不阿的態度迎難而上。」

讓郭鶴年心儀的金龍魚掌舵人郭孔豐:他是最聰明的

郭鶴年(左)和侄子郭孔豐(右)

1950年出生於新加坡郭氏家族的金龍魚掌舵人郭孔豐,是郭氏集團創始人郭鶴年的侄子,郭孔豐也是豐益國際掌門人,也是讓郭鶴年心儀的接班人人選。

郭鶴年曾如此評價他的侄子郭孔豐:「有者愚蠢,有者卑鄙,但他是最聰明的。

郭孔豐今年70歲,生於馬來西亞新山市,他的父親郭鶴麟,是郭鶴年三兄弟郭鶴舉、郭鶴麟和郭鶴年中的老二。從小在豪門家族的氛圍下長大的郭孔豐,頗受父輩的影響,具備了一定的商業頭腦。三叔郭鶴年對他是讚不絕口:「孔豐具有特殊的創業天賦,能夠發現機遇並將它轉化為無限的商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郭鶴年在擴建商業版圖時,瞅準了中國大陸市場,欲向中國糧油業進軍,所有子侄中,郭孔豐的才幹最得郭鶴年賞識,成了不二的人選。

郭孔豐當時提議將家族產業中的食用油資產整合起來,和中糧全資子公司鵬利公司合資創辦中國第一家油脂生產企業「南海油脂」,其中,嘉裡佔股51%,鵬利佔股49%(註:後來,鵬利該部分股權歸入了中糧國際(00506.HK)),郭孔豐成為公司的實際掌權人。

郭孔豐(右1)在金龍魚食品油的貨架前

郭孔豐,被人們稱為用一瓶金龍魚改變了中國人餐桌的人。

「金龍魚」公開的招股書,透露了股權結構。資料顯示,金龍魚之控股股東為Bathos,持有該公司99.99%的股份;其中,新加坡上市公司豐益國際則間接持有Bathos100%的權益。目前,金龍魚的實際掌舵人為郭鶴年之侄子郭孔豐。公開資料顯示,豐益國際是馬來西亞華僑郭鶴年與其侄子郭孔豐、印尼油棕王吳笙福聯合創辦的企業。

上世紀80年代末,41歲的郭孔豐受叔叔郭鶴年的委託到中國開拓糧油市場,後來製造出了幾乎每戶中國家庭都使用的食用油——金龍魚。當初考察市場,郭孔豐發現國人炒菜大部分用的是散裝、沒有品牌的「二級豆油」,這樣的油看起來渾濁暗黃,且容易變質,十分影響健康。郭孔豐認為,這是變革中國食用油的一個好時機。

1990年1月8日,南海油脂開業,開始僅是一個精煉廠,在深圳蛇口保稅區以精煉進口大豆毛油為主。1991年南海油脂推出了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當時並不被市場看好,郭孔豐甚至被批是瘋狂之舉。據原益海嘉裡集團副董事長李福官曾說,當時的益海嘉裡是將金龍魚食用油作為計劃外的供應、市場的補充進入中國的。但郭孔豐始終堅信:「小包裝糧油將會是主流。」

負責運營豐益國際在華業務的益海嘉裡和中糧的合資,一開始就是「同床異夢」,合作第二年已是初現端倪。金龍魚的商標歸屬在郭氏家族益海嘉裡的名下,中糧雖在合資中佔47%股權是第一大股東,但卻沒有實際控制權。如此劣勢的情況下,中糧難以從中獲利,也直接導致了後期雙方合作的破裂。

中糧自1992年起「另立山頭」,於1995年推出「福臨門」品牌,也擠進小包裝糧油市場;2001年,中糧正式出售南海油脂股份,中糧、郭氏兩家正式「分手」。作為郭氏家族進入中國食品油市場「引路人」中糧的抽身而退,間接上也為金龍魚稱霸市場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順帶一提,目前,郭鶴年、郭孔豐叔侄家族旗下主要有三大財富「陣地」:(1)在馬來西亞,主要以「郭氏兄弟」為主;(2)在新加坡,則以「郭(新)有限公司」為主;(3)在香港,主要是嘉裡集團,這也是郭氏家族商業王國裡的最大部分。郭鶴年家族旗下各大產業,彼此相互控股、相互支持,築造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商業帝國,猶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每一根絲線都會勾連著普通人日常生活之方方面面。

郭鶴年先生

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郭鶴年先生上榜財富為150億美元,再次蟬聯馬來西亞首富。他的侄兒、豐益國際掌舵人郭孔豐上榜財富為30億美元。

郭鶴年,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是大馬福建移民「二代」,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郭宅村。20世紀初,郭鶴年的父親郭欽鑑到馬來西亞經商,和同是出生於福州的鄭格如女士結婚,郭鶴年是郭欽鑑、鄭格如夫婦的第三子。

郭宅村的郭氏宗祠修建於明代,清道光十八年重建。1990年,郭鶴年母親鄭格如回鄉探親,又捐資重修。祠堂坐東朝西,由主座、中庭、迴廊、前座、祠堂照壁牆等組成。主座神龕供奉著郭子儀、虢國夫人王氏塑像,祠堂大門正方花崗巖上鐫刻寫有「玉壺郭氏祠堂」鎏金門額。

唐朝末年,郭子儀的長子代國公郭曜之長房兒子郭銳的子孫,遷到福州閩江支流白湖河一帶,在此定居,稱之為「郭宅」,繁衍至今約傳至三十八代。

郭鶴年和母親郭鄭格如

過去談及自己的成功,郭鶴年曾表示他生命中最大的影響有二個人:一個是虔誠信佛的母親郭鄭格如,另一個是參加共產革命的二哥郭鶴齡。他說:「否則,我可能成為一名傲慢、中產階級華裔,只注重物資,滿足於世俗所帶來的快樂和奢侈感。當我面對誘惑,我會想起William(郭鶴齡)所經歷的。他為了弱勢群體而犧牲自己。」

二哥郭鶴齡早逝,郭鶴年與母親郭鄭格如、大哥郭鶴舉感情要好。郭鶴舉2003年辭世,其後代子孫多在嘉裡集團內出掌要職。郭鶴年早年在父親郭欽鑑開辦的東升公司工作,父親病逝後他與兄長郭鶴舉一同創辦了「郭兄弟有限公司」,迄今已有71年歷史。

當年受二哥郭鶴齡之死的打擊,郭鶴年遂赴英國居住。期間,他研究商品交易及食糖貿易,1958年英國撤走馬來西亞獨立後,他大舉發展白糖業務,終成新一代「糖王」。1976年,郭鶴年將其主要商業版圖從新加坡遷至香港,繼續發展地產、酒店、傳媒等事業。

對於家族企業百年傳承,郭鶴年說,母親鄭格如曾教導他一條家訓:「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郭老夫人說的,事實上就是家族文化,強調的是要讓價值觀和世界觀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這也是築造百年老店的基石。

鄭格如,早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受過高等教育,她一生未曾從商,也不過問家族生意;但她生前卻在一塊鐵板上刻下一句話:「兒孫能如我,何必留多財,倘若不如我,多財亦是空,不為自己求利益,但願大眾共安寧。」以此話為家訓勸誡子孫後輩,要有商業道德,不要崇拜物質。

當然了,也是鄭格如老祖母的家規森嚴、「棒打鴛鴦」,上世紀80年代一代歌星鄧麗君和郭孔丞二人相戀以分手收場。

郭鶴年與二房太太何寶蓮(左2)及一子二女

郭鶴年原配妻子謝碧蓉,與郭鶴年長兄郭鶴舉的妻子是親姐妹,於1983年逝世。郭鶴年和原配妻子謝碧蓉育有5個子女,包括長子郭孔丞、次子郭孔演,另外三個子女郭敏光、郭璇光、郭綺光均很低調,在公開場合較少露面。

和鄧麗君有一段不了情的郭孔丞,今年63歲,現任嘉裡集團董事長。次子郭孔演,現為香格裡拉主席。不過,此前郭鶴年對二個兒子工作安排上也多有變動,2013年兄弟倆曾有一次「互換江山」,職務互為對調。

郭鶴年二房太太何寶蓮,比長子郭孔丞大四歲,她是空姐出身,與郭鶴年二人育有一子二女(郭孔華、郭惠光、郭燕光)。香港南華早報未出售予阿里巴巴集團之前,女兒郭惠光曾於2004年獲任香港南華早報集團執行董事。

小兒子郭孔華,現任家族基金會董事,近年來常隨父親郭鶴年外訪。小女兒郭燕光,畢業於史丹佛大學,曾獨立創辦了二手名牌網Guiltless,今年30歲。

金龍魚掌舵人郭孔豐,比堂弟郭孔丞大5歲,外界普遍認為,他或是郭鶴年心儀的接班人選。對於自己二個兒子郭孔丞、郭孔演,郭鶴年以前也用「好孩子」三個字形容。應該說,郭鶴年8個子女均很優秀,在選定接棒人方面,也會從選賢用能方向考量。郭氏家族產業多,其後輩子孫也多,從傳承模式上來看,應該會是「分工不分家」。

「亞洲糖王」郭鶴年有太多商業傳奇及經營思想為人稱道,他也常不按常規出牌。用人方面,郭鶴年不太注重文憑,他常說「不做遇事就躲的昏君,而做大膽仗義的將軍」;對於自己的子女,郭鶴年除了不讓自己孩子享有特權外,基本上不太幹涉。他曾表態,二代都會自己作決定,我從不會控制我的孩子。

郭孔豐第三子郭孟儒

郭鶴年家族,已「富過三代」,若從他父親郭欽鑑開基算起,至郭鶴年、郭孔豐再到郭孔豐堂兄弟的第四代兒女,也可以說正在向「富過四代」跨越之中。

豐益國際掌舵人郭孔豐,膝下育有4名子女,除了三兒子郭孟儒外,其他子女則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裡。郭孔豐第三子郭孟儒,現年32歲,也被外界稱為「金龍魚三太子」,他的興趣似乎比較特別,不愛柴米油鹽偏愛音樂。

郭孟儒十歲時,被父母送往英國寄宿學校,後來在劍橋大學數學系取得碩士學位。不過,這個「富四代」唯獨愛音樂,他創辦了音樂公司BandLab Technologies,目前旗下產品是一幫音樂人的線上社區。

2012年,郭孟儒收購了新加坡本地吉他經銷商Swee Lee Music,並買下了諸多音樂業務。美國著名流行音樂雜誌《滾石雜誌》,曾因登出一篇關於維吉尼亞大學有性侵文化稿子,遭連告三次,最終不得不尋求新加坡富豪的資本與支持。

當時的滾石有剩餘51%的股份,由創辦人詹恩·溫納(Jann Wenner)家族持有。《滾石》創辦人詹恩·溫納(JannWenner)兒子古斯·溫納Gus Wenne表示:「當郭孟儒表達想要合作的意願之後,我們花了不少時間一起談未來的願景和我們各自的興趣,我們雙方非常談得來。很明顯我們能一起合作。」最終,郭孟儒買下了《滾石雜誌》49%的股份。

從祖母「兒孫能如我,何必多留財」家訓來看,郭孔豐似乎沒有刻意安排自己子女接班,而是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專長。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焦點

  • 千億金龍魚衝擊創業板第一股,誰是金龍魚幕後豪門家族的接班人?
    伴隨金龍魚走向公眾化公司,其幕後的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家族也隨之走向臺前,特別是接班與傳承方面的成功經驗,更引人注目。郭鶴年侄子:用一瓶金龍魚改變了中國人的餐桌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董事長郭孔豐(左)、總裁穆彥魁(右)說起益海嘉裡旗下擁有的「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等知名品牌,幾乎家家戶戶必備,大家並不陌生。
  • 千億伊利的低調潛行:伊利會是下一個茅臺嗎?
    毫無疑問,伊利今年將會順利實現其五強千億的目標,即進入全球乳業前五,營業收入突破千億。伊利已經成為中國消費品行業中的領軍企業,而且這種規模優勢和行業地位將會在未來不斷凸顯。
  • 他96歲是國貿幕後老闆,今千億帝國接班難,仨兒子不如一侄子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編輯|老拿「金龍魚」即將在國內上市,背後的財富大佬郭鶴年及其家族再度進入大眾視野。2018年,益海嘉裡金龍魚營業收入1670億元,同比增長10.8%。這個銷售規模,金龍魚是貴州茅臺750億營收的2倍多,上市後將成為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快消企業。
  • 又一華人首富家族要來!他們布局中國狂吸金,他跑新加坡做首富
    正大集團是最大華人跨國公司之一,涉獵製藥、地產、金融等眾多業務,2019年全球銷售額達680億美元,背後正是泰國首富的謝氏家族。都說「富不過三代」,可謝氏家族如今已成功進行第四代的交接,書寫出一個世紀的財富故事。
  • 創業板史上最大IPO來了,背後是「亞洲糖王」!明日頂格申購,或是...
    兩市僅300餘只個股翻紅,創業板的「妖王」也熄火,豫金剛石跌19.92%,長方集團跌11.33%,天山生物跌2.06%。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二級市場賺錢效應不佳的情況下,明日創業板將有一隻大盤股申購,有分析稱,或成今年最容易中籤新股之一。它就是金龍魚,新股發行價為25.70元/股,將於9月25日進行網上和網下申購。
  • 7000億金龍魚與海天味業的「油茅...
    作為創業板註冊制之後最大IPO,金龍魚頂著2倍於茅臺的營收規模、國內糧油No.1市佔率的光環登陸A股,但上市之初估值僅為2000億元左右,不足25倍的PE較「醬茅」海天味業、「榨茅」涪陵榨菜等高頻消費龍頭明顯被低估。
  • 金龍魚「三太子」不愛柴米油鹽愛音樂,豐益皇位傳給誰?
    與央企分手,金龍魚怎樣遊進中國餐桌?郭鶴年(左)與郭孔豐(右)郭孔豐是益海嘉裡集團的董事長、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的董事長兼CEO,「亞洲糖王」郭鶴年的侄子。益海嘉裡是新加坡豐益集團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全世界最大的糧油食品製造商之一,是郭鶴年和郭孔豐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一系列農業和糧油加工貿易業的統稱。
  • 亞洲「糖王」的中國情:寧可不賺錢也要幫中國,花5億美元建國貿
    2019年,益海嘉裡營業收入高達1707.43億元,幾乎是伊利股份和貴州茅臺之和。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長得像國貨的金龍魚其實是個「外資」品牌。它背後,是個富可敵國的東南亞華裔家族——郭鶴年家族。家族掌門人郭鶴年祖籍福建,出生於馬來西亞。
  • 80後富三代,家族資產千億,在上海買塊地,就花了41.11億
    除了珠寶業務之外,新世界集團旗下還有不少物業,而這些物業也為鄭裕彤家族了豐厚的租金。在新世界2018年的財報中顯示,在物業投資方面的收入,香港和內地為集團租金總收入貢獻了13.44億港元。靠著家大業大,鄭裕彤家族在各大富豪榜單上,也成為了常客,家族資產早已達到了千億。而作為家族崛起的靈魂人物,鄭裕彤在2016年去世了,享年91歲。
  • 富不過三代,是一個偽命題;邱德根家族三代人,代代進步
    「富不過三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中國香港有許多富過三代的「老錢家族」,遠東集團邱德根家族就是其中較典型的一個。 第一代邱德根白手起家,奠定基業。
  • 金龍魚稱霸:益海嘉裡全產業鏈整合術
    巧妙入市:借道中糧進入中國食用油市場,與地方糧食局合作擴大規模當年,金龍魚能夠長驅直入並未完全開放的中國糧油領域,離不開郭氏家族的深厚背景。今年97歲高齡的郭鶴年,祖籍福州,192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上世紀70年代已控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80%的糖業市場,並打造出香格裡拉酒店集團,成為「亞洲糖王」、「酒店大亨」。
  • 華商名人堂重磅|富過三代的亞洲24大華人豪門家族
    作者:華商名人堂主編畢亞軍10月9日,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首度發布了亞洲50大富豪家族排行榜。該榜單的獨特之處在於,以商業大家族為視野,規定入選者必須富過三代且家族第三代成員要在家族企業出任要職。華人首富李嘉誠因不滿足「第三代成員出任要職」的條件名落榜外,而家族傳承最多進行到第二代的中國大陸,則無一人上榜。但即便在李嘉誠等無法入榜,且大陸不出一人的情況下,華人也在整個榜單中佔據半個江山。榜單顯示,位列亞洲50大富豪家族首位的是韓國最大財閥、掌控三星電子的李秉喆,其家族資產達266億美元。
  • 金龍魚、農夫山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21金融圈 最近,經濟學者馬光遠發表評論稱,「代表中國財富的不是什麼大數據等等的東西,而是普普通通的四瓶水:一是金龍魚,最近15個交易日漲近80%,市值高達6673億;二是農夫山泉,其創始人問鼎中國首富;三是海天醬油,市值也是6000多億,最後一瓶水就是茅臺了,市值已經過了
  • 富過三代嘉道理:中國百年變局下的猶太家族
    全文主要內容摘譯如下: 自1880年,其時名為伊利·嘉道理(Elly Kadoorie)的伊拉克猶太難民抵達香港,中國經歷了一系列革命:從西方強權壓迫到獨立,從民族主義到共產主義,從殖民地到資本主義再到社會主義。貫穿其中,嘉道理家族成為中國對世界開放的晴雨表,並崛起為在中國最富裕的西方家族。基於嘉道理家族的商業能力和政治敏感,中國幾代領導人接見其家族領袖並垂詢意見。
  • 國內第一大飲料巨頭誕生,力壓貴州茅臺,收入是農夫山泉的三倍!
    ,收入是農夫山泉的三倍!  伊利和蒙牛兩大牛奶品牌在市場競爭上一直都很激烈,但是最近一份報告顯示,伊利已經在市場上佔據了市場上的大部分的份額,營收額也已經在中國飲料界成為佼佼者,伊利公司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茅臺和農夫山泉。
  • 伊利開啟後千億時代
    整體業績高速增長、各項核心指標繼續蟬聯亞洲乳業領先、品牌力再上新臺階……當眾人還在感嘆2020年嚴峻的外部形勢和巨大的經濟壓力帶來的影響時,伊利集團又一次交上了一份優秀的「年成績單」。在歐洲,伊利攜手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共同打造「伊利歐洲創新中心」;在大洋洲,伊利建立大洋洲生產基地,積極融合全球智慧。在國內,伊利是中國率先掌控三大黃金奶源基地的乳品企業,在多地建設精品奶源基地和現代化奶產業集群,如在內蒙古建設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致力打造全球乳業中心,為振興奶業集智聚力。
  • 神秘家族經歷兩次世界大戰,都沒衰敗,已富過153年比李嘉誠還富
    會德豐則被包玉剛家族控制了。剩下的老大怡和洋行實力也是大不如前,怡和的九龍倉被包玉剛給收購了,怡和失去了半壁江山。如今怡和已經退回英國。四大洋行中,如今只剩下太古洋行還紮根在中國發展。說起太古這家公司,就不得不提起施懷雅這個家族。這個家族靠著太古公司已經富過了6代人。太古不僅僅沒有衰敗,而且越來越強大。
  • 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蘇州園林是私產,22歲的她躺著碾壓半個名媛圈!
    晚上好鴨!
  • 益學堂魏春陽:金龍魚叫板茅臺,「糧油一哥」沒能守住創業板第一
    從業績方面看,2017年至2019年,金龍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07.66億元、1670.74億元和1707.43億元,同比增長12.94%、10.82%和2.2%;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0億元、51億元和54億元,同比增長877.97%、2.53%和5.47%。A股中能達到千億規模收入的企業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