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4月份,國內新能源車行業迎來了自己的一個小陽春——在普遍復工復產之後,4月23日,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這對國內大部分新能源車企業來說,是一個超級利好。因為2019年的補貼大幅退坡,讓新能源車市場出現首次負增長。而按照原計劃,2020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本應徹底取消。
在《通知》公布之後,國內新造車勢力的頭部三強——威馬、蔚來和小鵬汽車都有大動作問世。
不過遺憾的是,小鵬27日的新車發布會被當天的數個「網際網路大瓜」淹沒了聲音,30日蔚來總部落地合肥的儀式,也被當日上海市委書記與埃隆·馬斯克的電話連線搶去了風頭。
對比之下,5月10召開的「IMAGINE DAY 威馬暢想日」雲發布會卻實現了刷屏的效果,全新車型「零接觸智能交互純電SUV」——EX5-Z可謂一炮而紅。
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啟動於2009年。十年過後,無論是用戶需求層面還是政策層面,都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新能源車市場也進入了新時代。
此時,兼具純正造車血統與網際網路基因的威馬汽車,其優勢在賽道之中逐漸凸顯了出來,而此次面試的EX5-Z量產車及純電概念車Maven,成為了威馬汽車在新時代領跑的開篇之作。
全線增配,科技武裝
如果從1902年的《月球之旅》算起,好萊塢的科幻電影已經有了118年的歷史。然而,雖然科幻電影源遠流長,但關於汽車的科幻電影歷史卻很短。最早的汽車主題科幻電影,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幽靈賽車手 (The Wraith)》,這部片被影迷稱為「80年代的《極品飛車》」
與其同年問世的美國電視劇《霹靂遊俠》,雖然不是以汽車為主要故事線索,但也可算是第一部全面暢想汽車科技的影視作品,曾於90年代在中國地方電視臺廣為播出。
(《霹靂遊俠》裡男主角的黑科技座駕)
這兩部影視作品,分別涉及了未來汽車的兩個科技想像:行駛安全和人車交互。特別是後者中的智能交互汽車,其經典臺詞是:
「請別叫我『汽車』或是『幾隻輪子』,我是奈特工業2000號」,以及「如果我們失敗了,我想告訴你,我們是好搭檔。」
這輛名為Kitt的會說話汽車,憑藉其高速CPU、人工智慧算法和龐大的資料庫系統,成為了比行俠仗義的男主角更吸粉的明星。
而那些在Kitt身上很多異想天開的技術,在此次威馬發布的Maven概念車上很多已經實現。
此次,威馬第一次推出概念車就技驚四座。Maven 的NEDC綜合續航裡程達到了800KM,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和L4級別的自動泊車和5G互聯技術。
更令觀察者驚喜的是,Maven並非純概念作品——威馬宣布其新車預計將於2021年實現量產,量產車將最大程度保留概念車的設計語言及功能特性。頭一年亮相,第二年就可以將概念變為現實,這在汽車行業歷史中也是罕見的。
令業界驚豔的Maven,代表了威馬未來產品的發展方向和以智能科技重新定義品牌的意圖,而這又與威馬作為賽道之內造車血統最純正的身份相匹配。
相較於Maven,以更高性價比方式實現Kitt黑科技的,是新面世威馬EX5-Z。
事實上,從名字即可以看出,EX5-Z並非是威馬的第二代產品。然而,在這款產品中,威馬卻做到了科技的全方位增配,這在行業中並不多見,與因在全球偷偷減配而口碑下滑的特斯拉相比更是高下立判。
實際上,早在威馬的第一款產品——EX5問世的時候,其就以隱藏式的門把手、智能交互LOGO、風阻係數小於0.3的黑科技設計,獲得一片驚嘆和讚譽。
而此次的EX5-Z的全方位科技升級——從11項自動駕駛輔助,到Living Pilot智行輔助系統,讓駕駛員可以輕鬆駕馭各種複雜路況;從「零接觸交互」到整車Clean Space整車淨化系統,讓車主在後疫情時代可以安心享受私密空間;此外,還有基於5G的強大娛樂功能——讓EX5-Z的科技含量已經超越了《幽靈賽車手》和《霹靂遊俠》當時的想像力。
特別是零接觸交互功能,EX5-Z為用戶打造出了覆蓋車外、車內全場景的智能交互體驗,在後疫情時代極為實用。
實際上,基於AI小威智能的語音系統,沉浸式影音娛樂空間,以及與家用電器的互聯功能,EX5-Z已經讓十年前行業的「未來汽車將是最大的移動終端」暢想成為了現實。
其實,無論是消費電子行業還是電動車行業,在一開始的口號都是「顛覆式創新」。但賽道一圈圈跑下來會發現,砸錢燒高科技是容易的,科技普惠則要難得多。因為對於一家廠商來說,科技普惠意味著要在研發、製造、流通、品牌於成本控制等方面沒有短板。
難能可貴的是,威馬就做到了這一點。充滿科技感的EX5-Z就是一個代表,其全線產品在補貼後售價都低於20萬元,可謂性價比極高。說EX5-Z是「中國家庭第一臺純電SUV」或「中國家庭純電SUV標杆」,是比較貼切的。
EX5-Z也再次印證了威馬創始人沈暉,在2017年造車之初說過的話:
「威馬要打造一款不依靠補貼,大眾消費者也買得起、用得爽的國民智能電動車。」
(威馬創始人沈暉)
中國是新能源車大國,經過10年間發展,品牌多點讓人眼花繚亂。但在眾多品牌中,絕大部分都是老牌汽車廠商的新能源產品線。而像特斯拉這樣,完全另起爐灶的新造車勢力中,威馬又是汽車血統最純正的一個。
威馬創始人沈暉,先後服務於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和吉利汽車集團,是中國汽車行業至今最大國際併購案——吉利併購沃爾沃的主要操盤者之一。並且,工科出身的沈暉還曾經在汽車行業的技術、管理、投資等多崗位擔任過一把手,可謂資歷深厚,能力全面,戰略整合能力極強。
所以,威馬EX5-Z較EX5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威馬宣布2021年即可量產保留Maven設計語言及功能特性的新產品,此兩者也都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
後疫情時代,威馬的賽道優勢
中國新能源車的年銷量,從2009年的不到500輛,增長到2019年的120.6萬輛,並且連續五年世界第一,這自然是中國科技創新能力與市場繁榮度的標誌。然而,在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邁過百萬輛大關後,2019年新能源車市卻首次出現負增長。
其實,即使沒有發生疫情,已經存在十年的新能源車市場也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期,下面進入品牌淘汰賽,是大概率發生的事件。
就在利好的《通知》出臺後不久,另一個數據就印證了這個趨勢:
5月初,工信部公布了申報第33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下稱「《公告》」)的具體車型。在本批次申報的汽車生產企業共計104戶,涉及的汽車產品型號共計194個,相較於上一批公告的306個減少了近三分之一。
作為《通知》發布後的首次公告,本次《公告》申報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共有11戶企業的19個型號,且均為純電動汽車產品,新能源客車僅4款車型申報,新能源乘用車也僅有5款車型申報,這也是創下歷年新能源汽車申報數量的新低。同時,受到車型大幅度減少的影響,配套電池企業的數量也減少至9家,相較於上一批次的46家出現大幅度下降。
當然,首先起抑制作用的政策原因,是《通知》雖然推遲了補貼的退坡時限,但對於技術及價格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讓車企繼續入局的成本在增加。
然而,比起政策,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來自於宏觀層面。
在後疫情代,電動車市場呈現出兩個基本面:
第一, 消費能力下降;
第二, 經過十年的高速增長和品牌競爭,大眾對於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的獵奇心裡已經結束。
以上兩個市場基本面,使得消費者購車越來越理性,性價比已經成為今後新能源車品牌競爭的焦點。
而正是新能源車所面臨這兩個客觀局面,讓威馬成為了在新時代領跑的種子選手。
首先,是威馬的定位頗具優勢。
自從出發時刻起,威馬就定位成「不依靠補貼,大眾消費者也買得起、用得爽的國民智能電動車」。看今日的局面,威馬的這種定位可謂是先見之明。
實際上,在《通知》出臺之後,既有特斯拉不惜得罪已購車用戶,連夜宣布降價;亦有理想電動車的創始人李想,發文感嘆30萬元門檻正好把自己和特斯拉分別於門檻兩側——在下降通道的車市中,所有的品牌都在擔心自己被排斥於補貼門檻之外。
其次,是威馬的產業鏈配套優勢。
「網際網路思維+代工」模式,是新造車勢力的普遍生產方式。但威馬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
2016年11月23號,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開工奠基儀式,在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舉行。儀式上,沈暉說:
「對於威馬來說,建立完善的智能製造體系,確保製造出年產10W臺,依然擁有穩定質量的產品,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
2020年1月8日,威馬位於黃岡的湖北星暉電動車製造工廠正式竣工投產。同時該工廠所生產的首臺電動車也實現下線。
實際上,威馬是業內極少數同時擁有整車製造廠和電池包製造廠的車企。這樣的車企,大家能想到的也就是特斯拉和比亞迪等特例。
《通知》對於技術及價格的要求的提高,一下子把威馬的這種優勢就凸顯了出來。
在EX5-Z發布會上,令很多人深感過癮的是,威馬把EX5-Z的電池碰撞試驗和整車碰撞試驗的過程視頻,展現於公眾面前。這在新能源車企之中是罕見的,表現出威馬的一種強烈自信。EX5-Z提供電池終身質保,顯然,這種自信來自於威馬自身的產業鏈優勢。
EX5-Z是一款全面科技升級的產品,但顯然,比起這些科技升級,威馬最令消費者認同的還是汽車的安全性指標。
根據乘聯會發布的2019年相關數據,在新造車群體中,威馬品牌的銷量僅次於國外品牌特斯拉和國內品牌蔚來。
但是,特斯拉和蔚來的在銷車型比威馬要多得多。實際上,威馬不但是新造車勢力的銷售冠軍,在國內各品牌的純電動車單車型銷量大排行中,EX5排第三位,僅次於造車大廠江淮的iEV6E,以及中國最大汽車廠商上汽打造的名爵EZS。
領跑實力盡顯。
實際上,在特殊時期,補貼新政確實可以成為拉動新能源車消費的催化劑。但躺在政策的「搖籃中」,依賴補貼卻不是長遠之計。
有專家指出,之所以參與此次《公告》的新車型大幅減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此前許多車企為了佔領市場,把精力和資源都用在了增加車型上面,而一旦補貼退坡並且技術門檻提高,這些品牌的優勢會迅速消失。
換一個角度看,參與此次《公告》的新車型大幅減少,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政府「襁褓」,由數量的競爭轉為質量競爭的一種體現。
顯然,在行業愈發健康的走向中,站在熱銷的EX-5高起點之上的EX5-Z,其以全線增配和科技武裝的面目出場,勢必會讓威馬在剛剛開啟的新時代中繼續保持領先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