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佛法同修之秘(下)
慈航
一、傳心開悟法。學拳學佛的許多人都很著相, 比如, 認為某種特定的外形動作就是太極拳, 身上戴上佛珠就是學佛, 等等, 這樣下去, 不論下多大功夫, 都如磨磚作鏡、煮砂為飯, 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太極和佛, 都是每個凡夫本有的, 不須外求, 「離一切一諸相, 即名諸佛」(《金剛經》), 也就是只要離開了一切諸相, 就找到太極和佛了, 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真心了。
但這個真心決不是有形有相的血肉之心, 不在內, 不在外, 不在中, 找到並非易事, 大多需要明師把握禪機, 以心印心, 乃能明心見性。如是則一心遍周法界, 法界存乎一心, 天地一指, 萬物一馬, 古今一時, 知宇宙為稊米, 毫末大於丘山, 殤子為壽, 彭祖為夭, 無物無我, 而後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人不知我, 我獨知人, 「工用一日, 技精一日, 漸至從心所欲, 罔不如意矣」(李亦畬《五字訣》)。至於具體修煉的秘法並不重要, 「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楞嚴經》), 心生而種種法生。
二、持咒練拳法。「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楞嚴經》),故開悟後仍須堅持修煉,只是同樣的方法, 作用不一樣了,叫做悟後真修。持咒練拳法就是前輩們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持大悲咒和藥師咒演練太極長拳和十三勢。
大悲咒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太極拳知人而不為人知,挨何處何處可擊,出手不見手,滿身都是手,實乃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在武林之示現,故走架時持咒自有妙應,直接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功力增長迅速。
藥師咒全稱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大陀羅尼,而太極拳的養生作用正是藥師如來對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本願功德,故持咒練拳更能與藥師如來感應道交,祛病延年,永得佑護。
再如持一切諸佛印心陀羅尼演練二路炮捶,持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演練太極拳五十五勢,可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傳心印心,加持佑護, 自能所求皆遂,得大自在。
三、靜功修煉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打坐是佛家禪淨密等各宗修行和各家武術內功之共法,在威儀上並無明顯差別,真正的差別只在所持心法及其層次。太極拳的身法不僅適用於技擊,同樣也適用於靜功修煉,但身法也是意,不是形,滯於形則為著相,故身法亦為心法,是以世法顯現的佛法,「尾閭正中神貫頂」(王宗嶽《十三勢歌》)就是適用於一切靜功之最重要的心法秘訣。
有位居士修密多年而氣脈不通, 後來學太極拳得此秘訣,當天就打通了中脈。武禹襄還傳有八字真言等一系列靜功秘法,以及被外界誤認為早已失傳的中密。當學人得傳較高層次的心法之後,一切有形有相的東西都已經不重要了。
四、不修自修法。學人在由性顛倒之身向正遍知之身轉化的過程中,當達到一定階段後就會進入「得機」(武禹襄《十三勢說略》)狀態,亦即眾生皆有的佛性之顯現,啟動了每個人都本有的自動化程序,走架打手時「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武禹襄《太極拳解》),而且平時工作生活,行住坐臥,無時不在定中,無不處於一真法界,前輩們常說「是太極練人,而不是人練太極」,這就是不練自練,不修自修階段, 此後的主要功課是度人,在更高階段完成自度。
但度人不一定要顯度人相,凡是為國家和人民做一切力所能及的有益事情,都是度人,都是供養布施,以眾生皆佛,一切世法皆佛法故。作為太極拳人教人練拳就是一種很好的度人方式,以其能為各種不同信仰的人所歡迎和接受,最能體現佛法之圓融無礙故,讓學人在不知不覺中對佛法生起歡喜心,機緣到時他自然會信。度人當然會犧牲一定的自己修煉時間,也許一段時間甚至幾年無暇練功,但功夫不僅不會退轉, 反而提高更快,以十方三世無量諸佛秘密加持故,我們今人雖未達前輩們之進境,然而有過這種體驗的拳友仍是不少。
五、死生超越法。許多人是為了了脫生死而學佛的,聞有預知時至,來去自如之事而心嚮往之,以為這就是究竟,同時又覺得可望不可及,擔心自己到時候走不好,徒增了許多煩惱。其實,這對於行大乘菩薩道的太極拳人來說根本不算事,許多前輩不僅預知時至,無疾而終,而且臨終時還示現了驚人的技擊功夫,只不過惟有機緣極殊勝之人方能在場,以太極拳以平常心示人,為避免驚世駭俗故。「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含十方國土」(《楞嚴經》)。
是以擔心死後去處,這種想法本身就是為物所轉了。未知生焉知死,能知生自能知死,當拳法與佛法同修進入不修自修階段後,「漸至物來順應」(武禹襄《太極拳解》),心能轉物而不為物轉,身心圓明,一毛端遍含十方國土,也就是早已身在淨土了。且淨土不只西方,東有阿閦佛(不動如來),西有阿彌陀,南有寶生,北有不空成就,上有彌勒,下有地藏,中有毗盧遮那,十方俱是無量諸佛剎土,任意往來,何鬚生東生西。六如居士有偈曰:「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連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