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名學員參加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白雲之帆》,令人印象深刻。(受訪者供圖)
廣州亞運十周年
亞運故事系列報導
「廣州亞運會對促進廣州市社會、經濟、體育的全面發展起到極大的作用。一場盛會讓廣州改變了模樣,更加國際化,城市也更富有動感。」——劉海科(少林塔溝教育集團法定代表人兼總教練、塔溝武校黨委書記)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嘉暉
毫無疑問,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和美好回憶,180名高空威亞隊員在1460名地面隊友的操作下,在高達78米的帆屏上翩然起舞,組成了蹺蹺板、跨欄、笑臉、海鷗、雄鷹等造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在演出大獲成功後,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陳維亞讚嘆道,「在開幕式眾多節目中,由塔溝武校表演的《白雲之帆》節目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難度最高、高度最高、參與人數最多、科技含量最多、團隊意識最強的高空威亞表演,我是要給他們金牌的。」
時隔10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程前往塔溝武校探訪,與當年參與演出的隊員、教練促膝長談,重溫激情歲月和其中諸多感人故事。
「少林小子」續寫傳奇
回憶起10年前開幕式現場的一幕幕,劉海科感慨不已,「時隔十年回望那場激情盛會,印象最深刻的是,節目給世界人民留下美好印象,給武校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再難再苦都是值得的。」
2009年5月,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導演組開始與塔溝武校洽談演出事宜;7月做準備,月底正式排練,當時武校在少林景區內搭建了80米高的仿真舞臺,但大家並不知道表演時的場景是怎樣的,直到來到廣州海心沙看到8塊大屏……
「我們在3萬名學員中經過幾輪選拔,最後選出1640名學員,」劉海科說,「(技術)難度最大,最重要的是高空帆屏的180名隊員要經過恐高訓練。」
據了解,塔溝武校早在1992年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就已經開始參與大型活動開閉幕式表演,積累了一些經驗,培養了團隊。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會旗交接儀式,塔溝武校的28名隊員亮相《中國8分鐘》表演。2007年上海特奧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帕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2015年G20杭州峰會、2019年春節晚會等大型演出活動都有他們的身影。
16個月艱苦訓練獲成功
鮮為人知的是,導演、教練、隊員為了《白雲之帆》付出了16個月的艱苦訓練,兩三天磨穿一雙鞋,吊高空威亞大腿內側磨出水泡,空中失去平衡皮膚擦傷……演出結束後,執行導演張大超淚流滿面,為隊員們豎起大拇指以示感謝。
事實上,大規模的高空威亞表演最早出現在歐美,通常用電腦編程,由機器來完成拉威亞鋼絲的工作。而《白雲之帆》的表演全由人力來完成,因為帆屏高達78米,不容許出現任何失誤和瑕疵,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白雲之帆》節目演出團隊的帶隊教練郭振舉表示:「我們折算過,地面上的隊員每天反覆奔跑超過9公裡,從一開始的100多種造型,到後來精簡到20多個造型,導演組和隊員們不斷磨合、探索,以達成安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
「選拔時對孩子的身高體重都有嚴格要求,空中隊員身高要求在1.7米以下,體重60公斤以下,始終將隊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導演組長期住在學校,和孩子們在一起模擬畫面,構思創意。」
當年只有18歲的河南新鄉少年晁正也參與其中,「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經歷,亞運會是一場國際體育盛會,一定要做到最好;我們在空中的180人穿上威亞衣,體重全部落在胯部,支撐點皮膚上磨出很多水泡,每天走路都很困難;為了呈現完美的盛會,都咬牙堅持下來了。」
開幕前一個月現驚魂一幕
《白雲之帆》節目將8塊屏編號,1號~4號屏位於下方,每一面屏有23人;5號~8號屏在上方,每一面屏有22人。空中180人與地面的1460人配合完成爬升、下降等動作,組成蹺蹺板、海鷗等20多個造型。
當年帶隊訓練的教練孫乾坤說,空中隊員要練核心力量,一上午做1000多次伏地挺身;地面隊員兩三天就要磨破一雙鞋,為此,特別為學生定製了加厚的鞋子。每天訓練,教練都會強調安全第一,要求地面隊員在拉威亞絲的時候,不能高於或者低於生命線,確保隊員的安全。即便是每天都有嚴格的檢查,危險還是不期而至。
教練張振楊每天的任務就是檢查威亞絲,「上方的帆屏高達78米,隊員就靠兩條威亞絲的鎖扣吊在空中,不能有絲毫大意;在亞運會開幕前一個月,8號帆屏出現了意外,在地面隊員猛然加速時,威亞絲出現斷裂……好在有驚無險。」
「每次回到廣州,來到海心沙,看到聳立在那裡的8塊帆屏,大家就會想起《白雲之帆》和少林小子,」劉海科說,「在廣州的訓練的日子裡,我們的隊員和教練感受到廣州人民的熱情,他們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是最好的待遇。」
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廣州,正在建設國際體育名城,在不斷出新出彩的道路上,老城市煥發新活力。「非常期待再次回到廣州,到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博物館看看,重溫亞運時光,傳承亞運精神。」劉海科說。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