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風採錄】徐敏義:科研育人 揚「帆」起航

2021-01-08 澎湃新聞
【「最美」風採錄】徐敏義:科研育人 揚「帆」起航

2020-12-15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匯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我們將陸續推出部分入圍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讓我們一睹他們的最美風貌吧!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徐敏義,現任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熱工流力教研室主任。多年來,徐敏義團隊長期致力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在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恪守在教育事業一線,將教書育人作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多年來,徐敏義積極倡導學校創新文化,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和育人平臺,將課程教學與創新創業緊密結合。

徐敏義主講的課程「新能源技術」和「機器人概論與實踐」,從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入手,課程內容立足於領域前沿,成為了學生發掘創新項目的源泉。教學之餘,他指導學生成立了科創類社團「百川學社」,以新能源、海洋機器人、綠色與智能船舶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學科交叉、協同互助」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每年指導本科生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30餘項,參與全國學術論壇及比賽交流50餘人次,榮獲遼寧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特等獎、「網際網路+」創業大賽金獎等榮譽多項。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他因材施教,為每位研究生制定合適的培養方案,他要求學生對待科研要「開拓創新」,多涉獵自己未接觸的領域。他與學生關於學術問題熱情討論的場景,常常出現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正是由於他的諄諄教誨和認真付出,他指導的研究生發表的學術論文平均影響因子不低於10,在國內外的學術會議和科創比賽中嶄露頭角,多次獲國際學術會議最優論文獎、國家獎學金、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以及各類科創比賽獎項等榮譽,他也因出色的人才培養工作,榮獲省優秀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校考核優秀、校優秀班主任、各科創比賽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文/中國航海學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最美」風採錄】徐敏義:科研育人 揚「帆」起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最美」風採錄」徐敏義:科研育人 揚「帆」起航
    」學習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爭當最美,匯聚起愛國奮鬥的磅礴力量。經各地方、各學會、各單位推薦,共有400餘位科技工作者入圍,我們將陸續推出部分入圍科技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讓我們一睹他們的最美風貌吧!「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徐敏義,現任大連海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熱工流力教研室主任。
  •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發掘紅色文化 強化科研育人
    紅網時刻永州8月24日訊(通訊員 向薛峰)2020年7月28日至29日,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副研究員傅宏星老師攜國學院2019級向薛峰、侯魯豫、李怡、吳飄等4位同學帶著他們的科研成果前往常德,參加了「工運先驅者的初心與使命——黃愛思想生平學術研討會」,4位同學的研究論文均獲得會議優秀論文獎
  • 自主高端「三角帆」起航,星途以技術為「中國智造」正名
    顧名思義,三角帆的帆布形狀呈三角形,它可以使船在橫位上做幅度大得多的轉向,直到它和船本身的長軸線形成一線為止。在逆風航行時,先將帆向一方轉,然後再轉向另一方,船便會像盤山公路一樣沿「之」字型蜿蜒向前。事實上,船能夠在逆風中穩固前行利用的是一個我們都熟知的原理——三角形穩定性。
  • 咩咩咩,"羊"帆起航!山西省臨縣人武部帶領群眾走上幸福路
    咩咩咩,「羊」帆起航——山西省臨縣人武部帶領群眾走上幸福路■秦 琴 申小平 李超前這是臨縣人武部聯合縣扶貧辦舉辦的「愛在臨縣,『羊』帆起航」消費扶貧活動的一組鏡頭。據筆者了解,此次活動凝聚來自社會各界力量,線上線下齊發力,號召「以購代捐」「以買代幫」,共同助力地靈山村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地靈山村的羊肉與別的地方的羊肉有啥不一樣?」「包郵嗎?」網友的各種問題一股腦兒拋了過來,任棟鋒均一一耐心作答。
  • ...案例|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推進「一體兩翼」模式 突出實踐育人特色
    確定為試點高校以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守正創新、固本鑄魂,統籌好辦學治校各領域、教育教學各環節、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著力加強「十大育人」體系建設,推動思想建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
  • 少林小子揚起亞運之帆
    1640名學員參加廣州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白雲之帆》,令人印象深刻。(受訪者供圖)廣州亞運十周年亞運故事系列報導「廣州亞運會對促進廣州市社會、經濟、體育的全面發展起到極大的作用。一場盛會讓廣州改變了模樣,更加國際化,城市也更富有動感。」
  • 聚焦思政課育人工作「同心圓」,構建「三全十育人」網絡大格局
    此外,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三全育人」,在頂層設計、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理論研究宣傳、服務社會等五大方面下功夫,全面推進思政課建設,打造了在福建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思政教育品牌,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 ...家庭」風採錄(二) | 張靜:築起疫情心理「防護牆」的心理治療師
    「最美家庭」風採錄(二) | 張靜:築起疫情心理「防護牆」的心理治療師 2020-05-22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詩人何基富榮登《百年豐碑-中華兒女風採錄》封面人物
    意不盡網訊(阮中華)近日,《百年豐碑-中華兒女風採錄》一書,由中華文化出版社出版,全球發行。該書為大16開國際開本,封面硬殼精裝豪華,具有很高的經濟、學朮、交流研究、珍藏價值。《百年豐碑-中華兒女風採錄》一書,是為獻禮建黨100周年而編撰出版的大型愛國主義教育叢書,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文化建設委員會編撰。華夏大地人傑地靈,長江黃河孕育了無數優秀中華兒女。
  • 益陽醫專三全育人系列⑤|春風催桃李 文化潤英才
    教師不僅要教書傳技,更要育人,特別是要在思想上、做人的道理上擔負起職責。」益陽醫專學生工作處處長、漢語言文學副教授陳西玲告訴記者,為了弘揚了傳統文化中的「孝悌禮義信」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這幼」的博愛精神,學校組織開展了以「守護夕陽、天使有愛」為主題的志願服務活動。
  • 「「最美」風採錄」宋曉元:尋找基因裡的衰老秘密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全國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主題,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國防科工局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廣泛宣傳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學習最美
  • 2020清華航院實踐育人研討會順利舉行
    正值全球人民抗擊疫情的特別時期,在清華大學109周年「雲校慶」之際,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秉承學校實踐育人的優良傳統,踐行「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開展以「自強奮進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雲上實踐育人研討系列活動。
  • 《代表委員風採錄》|卓如彬:潤物無聲
    《代表委員風採錄》|卓如彬:潤物無聲 2020-09-0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以學習正思想之舵 以共識揚未來之帆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把脈定向,擘畫了波瀾壯闊的新圖景。
  • 不忘立德樹人初心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科研促進,質量提升,再創新高。      認真落實《眉縣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考評辦法》《眉縣中小學教學質量考評辦法》及縣局三級質量提升各項制度要求,抓實常規,改進評價,注重科研引領,做實校本研修,優化課堂教學,切實減負增效,確保了我校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年內申報的一項縣級科研小課題順利結題。上半年在全縣畢業班綜合質量測評中名列前茅,下半年在全鎮質量檢測中學校8名教師分別獲得縣鎮級教學質量先進教師稱號。
  • 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李建軍:心系科研數十載,道地藥材惠萬家!
    12月17日晚,「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河南省廣播電視臺舉行,10位科技工作者和1個團隊獲此殊榮,河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建軍副教授獲得2020年度河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 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落地華東師範大學
    9月26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舉行「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籤約儀式。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華為上海研究所所長董慶陽,華為雲與計算BG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等華為領導和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教務處處長孟鍾捷、通信與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呂嶽以及信息學部相關院系本科教學負責人、教師代表出席籤約儀式。儀式由教務處副處長徐世猛主持。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生院:砥礪奉獻四十年 築夢空天再起航
    與此同時,2020級博士、碩士研究生新生也即將從這裡起航,開啟他們獻身航天事業、以青春鑄劍的築夢之旅。二院是我國最早進行非高校招收研究生的單位之一。自1980年招收首批學生以來,40年間,2311位畢業生從這裡走上了工作崗位,在航天科研生產隊伍新老交替、緩解人才斷層壓力和型號裝備研製、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突出貢獻。
  • 綿陽師範學院:創新「124」協同育人模式 加強師生政治引領
    ,把抗震救災精神、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形成「黨委統籌、部門聯動、科研機構支撐、場館參與」的四方聯動協同育人格局,探索具有綿師特色的鑄魂育人新路。
  • 2020年河南「最美 科技工作者」發布
    17日晚,由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科技廳聯合主辦的「最亮的星——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在鄭州舉行,10位勇於創新、無私奉獻的科技工作者和1個團隊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