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華航院實踐育人研討會順利舉行

2020-12-28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4月29日電(通訊員 韓炳錚 王帥 王相欽 杜娟 攝影 田菀玉)實踐育人凝共識,相攜雲端創未來。正值全球人民抗擊疫情的特別時期,在清華大學109周年「雲校慶」之際,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秉承學校實踐育人的優良傳統,踐行「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開展以「自強奮進 共創未來」為主題的雲上實踐育人研討系列活動。

2020年清華航院實踐育人研討會

4月26日下午,航院實踐育人研討會線上舉行。校研工部副部長錢婷,教務處實踐教學辦副主任孫若飛,航院院長李路明,力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分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吳子牛,副院長寶音賀西、王兵,院黨委副書記黃偉希,研工組組長張一慧,學生組組長張宇飛,教學與學工辦主任杜建鑌,中國商飛、航天五院、華為、大疆、空客、西北工大、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40餘家單位代表及校內師生共180餘人參會。會議由研工組組長張一慧、教學與學工辦主任杜建鑌共同主持。

錢婷在發言中向各實踐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長期支持表示感謝。錢婷表示,清華大學歷來有重視實踐育人的優良傳統,實踐是學生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錢婷對航院近兩年在研究生社會實踐育人工作中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對航院緊密圍繞學校基地建設方向、積極籌建「高研基地」所作出的努力和嘗試,以及持續改進和完善「以博帶本、本研統籌」實踐模式的做法表示認可和鼓勵。錢婷希望航院繼續保持優良傳統,進一步將專業學習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將理論探討與勞動育人相結合、將社會實踐與就業選擇相結合,深化校企合作,進一步提升實踐育人成效。

學校、學院老師發言及主持

責任擔當,義不容辭。航院院長李路明在致辭中表示,2020年疫情期間,學院堅持貫徹落實學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總體要求,對線上教學、科研攻關、學生工作等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統籌和周密安排,取得了顯著成績。李路明提到,航院鄭鋼鐵教授帶領團隊將航天控制機器人技術與醫學診斷技術相融合,與時間賽跑,在疫情期間研發出「病房巡診機器人」並交付醫院前線。另外,力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分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吳子牛教授為保障在線學位論文答辯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悉心設計答辯工作流程和應急保障措施,航院舉辦疫情防控期間清華大學首場在線學位論文答辯,為全校畢業生提供了在線答辯解決方案。

始於夢想,成於實踐。李路明對航院實踐育人工作作了介紹。他強調,學院有重視實踐教學的優良傳統,實踐的初心,一方面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社會,更多地了解產業發展趨勢,將優秀的企業精神引入學院的教育教學環節,全方位、多維度地促進人才培養;另一方面通過實踐,服務各地方和單位的發展,貢獻清華力量。李路明提到,近年來航院在實踐育人工作方面作了一些富有開創性的探索和嘗試,開啟了「大國起飛」實踐品牌、「啟航講堂」講座品牌等,卓有成效地搭建起連接學校-學院-企業-學生「四位一體」的溝通橋梁。在此特殊時期,航院一如既往開展實踐育人研討,體現了航院人的承諾和擔當。

隨後,航院黨委副書記黃偉希以「自強奮進,共創未來」為主題,為大家分享了清華大學關於「真刀真槍」「乾糧與獵槍」的實踐育人理念,簡要介紹了航院實踐項目類型及特色,展示了過去一年航院學生社會實踐及就業情況,並就未來實踐工作思路及基地建設方向提出了整體規劃。

副院長王兵就航院的科研工作作了簡要介紹,重點闡述了航院的組成架構以及各研究所、交叉中心的科研攻關與產業結合等方面的情況。

吳子牛以「社會實踐與學位」為題,就社會實踐是研究生獲得學位的重要環節、學位創新成果認定的新舉措及其對社會實踐的影響、對社會實踐參與雙方的期待三個方面進行報告。他認為,實踐是學生培養的若干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合作單位分享環節中,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教育培訓中心陸海平主任介紹了「產品驅動、產教融合、產業育人」的方略,激勵廣大青年人才投身航空事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第四總體設計部高雪蓮處長介紹通過「航天四部開拓杯」未來飛行器設計大賽的交流平臺,四院四部加強了與高校的溝通協作;共青團黃岡市委洪英副書記詳細介紹了黃岡市校合作和人才引進政策,熱切期待廣大清華學子的到來;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卓宇迎經理展示了「RoboMaster」協同育人的創新型項目在與國內外高校合作過程中豐碩的育人成果;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閆新建總經理從公司的雄厚實力和產學研戰略人才培養等方面展示了學生實習實踐的優勢。五家單位代表分別從自身單位的優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介紹,為同學們實踐就業提供新思路,為其他參會單位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提供借鑑,為校企合作拓展新渠道。

合作單位分享

實踐出真知,同學們作為實踐項目的主要參與者,在實踐的路上收穫頗豐。2019級碩士生王翹楚在赴吉林長嶺的就業實踐過程中,調研扶貧產業和脫貧攻堅經驗,提出參考意見,助力鄉村振興;2018級博士生劉雨恩走進航空工業重點單位,思考行業發展,體會到先輩忠誠奉獻的航空精神,堅定了航空報國的理想信念;力6班黃立昊同學分享了自己在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實習的收穫,對在校科研與公司實習深入地進行了對比分析。三位同學分別從基層部門、航天航空單位、創新企業三個方面介紹了自己的實習實踐經歷及感想,為本碩博同學們實習、實踐提供了優秀的範例。

學生實踐感悟分享

在自由提問環節中,參會單位和同學們進行積極交流,同學們從各單位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選拔方式、疫情對今年社會實踐的影響等方面積極提問,航院相關工作負責人及參會單位嘉賓均給予了細緻答覆。

4月24日-26日,航院先後推出「中國航天日」專場講座、實踐育人研討、雲上「啟航沙龍」講座等實踐育人系列活動,活動以人才培養為初心,以實踐成果展示、實踐經驗分享為主要內容,面向產業、深耕行業,為積極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臺,營造產業生態鏈,探索實習實踐、校企合作新模式新思路貢獻力量。

供稿:航天航空學院

編輯:李晨暉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研討會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黃蔚)近日,以「四方協同,實踐育人」為主題的2020年浙江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研討會在溫州舉行。會上,溫州各縣市區形成的「政府、學校、社會、家庭」等四方協同、勞動教育與研學實踐融合發展的推進機制引發學界關注。
  • 2020中國國際航空物流高峰論壇在鄭州航院舉辦
    論壇上,鄭州航院管理工程學院教授金真和商學院教授常廣庶分別發布了《中國航空物流樞紐發展指數報告2020》和《河南省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指數報告2020》。當天在北京同步舉行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該校教授郝愛民發布了《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指數報告2020》。
  •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舉行
    12月11日下午,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大會在陳瑞球樓舉行。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校黨委組織部、校黨委宣傳部、學指委、研究生院、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發展聯絡處、校友總會辦公室、地方合作辦公室、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各院系領導、參與社會實踐的師生代表約260人出席了總結大會。
  • 「青春告白祖國」實踐育人報告會舉行,多個集體和個人獲2020年暑期...
    「青春告白祖國」實踐育人報告會舉行,一批暑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個人獲表彰 來源:校團委   時間:2020-12-21  瀏覽:
  • 2020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靜安舉行
    2020海峽兩岸新媒體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靜安舉行 2020-11-20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石大舉行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表彰大會
    中石大舉行2020年暑期社會實踐總結表彰大會 2020-12-2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思政課育人工作「同心圓」,構建「三全十育人」網絡大格局
    2020年,學校要做到「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思政課教師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教學活動有序進行。福信小記者2.做好「第二課堂」,構建大思政格局近年來,馬院重點打造馬克思主義講壇、馬克思主義理論讀書社、師生「分享成長」主題沙龍平臺三大育人品牌。
  • 哈工大首屆創業投資(創業管理)MBA項目創業導師研討會順利舉行
    2020年10月29日晚19:00,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首屆創業投資(創業管理)MBA項目創業導師研討會在深圳中洲萬豪酒店舉行。出席研討會的嘉賓有:經管學院院長葉強、經管學院黨委書記孟炎、經管學院副院長邵景波、經管學院專業學位教育中心副主任李勐。
  • 電影劇本《火焰》《文明實踐站的喜事》研討會在淄博舉行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8日訊(記者 寇亞群 通訊員 楊金輝) 12月31日,紅色故事片《火焰》現代劇《文明實踐站的喜事》劇本研討會在淄博舉行。 文學劇本《文明實踐站的喜事》是以建設美麗鄉村為主線,講述一對老年戀人晚年喜結良緣的故事。男主人老跟頭一生坎坷 ,二人本來年輕時就是一對戀人,可由於父輩幹預未能走到一起。好在遇到如今和諧社會農村人喜遷新居的大好年景,他終於和李月花走到了一起。可由於兒媳的刁鑽讓他們的姻緣再次經受挫折,好在村裡的文明實踐站為他們撐腰做主,為他們舉辦婚禮,這讓兒媳茅塞頓開。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2020年清華美院|藝術管理碩士「專業實踐」課程
    清華美院2020年藝術管理碩士「專業實踐」課程展01寫在前面>INTRODUCTION清華大學美術學院2019級、2020級共26名藝術管理專業碩士學生在校內進行了為期三天的「專業實踐」教學活動。張 蕊:這次學校組織的專業實踐課程,讓我有機會與這些校園美景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細細觀察,你會發現每一處景色,都好像在和你講述一個古老悠遠的故事,多少清華先輩們在這美麗的校園,留下他們尋求真理、追逐夢想、刻苦鑽研的身影。
  • 建校110周年主題、標誌已發布,清華師生有話說
    清華新聞網9月3日電 (記者 曲田)9月1日,在清華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師生同上一堂課的課堂上,校長邱勇向全球發布了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的主題和標誌。「自強」來自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卓越」來自清華精神「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創新」來自清華學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標誌,以阿拉伯數字「110」與清華大學校徽的組合為主體圖形,並輔以阿拉伯數字「1911-2021」。創意源於同心漸進的方圓幾何圖形,校徽圖案嵌入同心圓中,增加了標誌的識別性與獨特性。
  • 國合研究院建院3周年總結會暨「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建院3周年總結會暨「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於1月9日在京召開,「北京主會場+遠程視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了此次會議。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建院3周年總結會暨「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現場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在會前向名譽院長程路(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全國扶貧辦原主任劉堅、研究院院士、部長司長等領導和顧問做了簡要的會前溝通匯報,劉堅主任、吳曉華院長、研究院副院長安起雷局長、國家發改委原產業司司長賀燕麗等向大會發來了賀詞。
  • 「北大-密大」教學發展在線研討會舉行
    2020/11/02 信息來源: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編輯:悠然 | 責編:白楊
  • 強化學校詩意育人功能 市幼師學校舉行戶外音樂會
    大洋網訊 2020年10月20日和10月22日,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以下簡稱:幼師學校)永福校區舉行「音我而樂 展現自我」戶外音樂會。此次戶外音樂會活動形式多樣、氣氛熱烈,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幼師學校學生合唱《時間都去哪兒》音樂會在策劃、宣傳、組織、管理等方面充分發揮社會文化藝術班和美術繪畫班的專業特長以及學生幹部、學生會部門、學生社團的作用,搭建了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實踐舞臺
  • 江西應職院舉行2019-2020年訊方獎學金頒獎暨鯤鵬會議
    近日,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順利舉行2019-2020學年訊方獎學金頒獎大會暨鯤鵬高校行研討會。
  • 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發掘紅色文化 強化科研育人
    紅網時刻永州8月24日訊(通訊員 向薛峰)2020年7月28日至29日,湖南科技學院國學院副研究員傅宏星老師攜國學院2019級向薛峰、侯魯豫、李怡、吳飄等4位同學帶著他們的科研成果前往常德,參加了「工運先驅者的初心與使命——黃愛思想生平學術研討會」,4位同學的研究論文均獲得會議優秀論文獎
  • ...案例|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推進「一體兩翼」模式 突出實踐育人特色
    ;3即「三全」育人格局,構建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堅持協同聯動,強化責任落實,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職能部門組織協調、全校各方積極參與的育人工作格局;10即「十大」育人體系,全面提升學校育人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發揮好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
  • 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圓滿舉行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 12月6日晚,「高歌新百年·禮讚新時代」2020年清華大學研究生「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會在新清華學堂舉行。本次革命歌曲演唱會在學校主題教育整體框架下,以聯隊為單位開展,來自全校40個院系的18支聯隊共2000餘名研究生以飽含深情歌聲紀念「一二·九」運動,以昂揚向上的精神姿態為即將到來的建黨100周年和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獻禮。校黨委副書記過勇,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趙岑,校團委書記張婷,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長徐鵬,校團委副書記、研究生團委書記趙璞,藝教中心付林波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 探索實踐「四化」教學模式 切實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為主的「四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研磨思政「金課」,取得良好育人成效。促進政行研企校五主體優勢資源深度融合,從政府機關、建設行業、科研機構、建築企業等聘請兼職教師,依託「魯班名士講堂」上臺講思政課,打造「黨政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時代楷模+百姓宣講員+勞模工匠」的思政合作育人團隊,構建思政育人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