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青春告白祖國」實踐育人報告會暨2020年同濟大學暑期社會實踐表彰大會在四平路校區舉行,校黨委副書記徐建平出席。
大會伊始,一段同濟學生製作的Vlog帶大家回顧了2020年大學生暑期實踐的豐碩成果。
徐建平表示,每年暑假都會有數千名同濟學子奔赴祖國各地,把專業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以青春之小我融入祖國之大我、人民之大我中,以青春和激情向偉大祖國告白。希望全體同濟學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厚植愛國情懷,擔當時代責任,躬行實踐,砥礪奮進,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圍繞「脫貧攻堅、人民城市、大國青年、美麗中國、紅色實踐」五大實踐主題,學生講師們講述了他們在祖國大地上寫下的一篇篇真情之作。
來自夢想教室的3位學生講師陳正杰、丁熙桐、樓純涵分享了在雲龍助力教育扶貧的故事。今年暑假,夢想教室匯集學校各大優勢學科的42名「90後」「00後」青年志願者,跨越2700公裡奔赴雲龍,打造升級版「解憂角」,幫助山區孩子解除更多「成長的煩惱」,助力小小少年健康成長。
美麗鄉愁公益團隊長期致力於鄉土文化教育,多次前往祖國各地開展田野調研、鄉土課程研發和鄉村文化營造。兩位學生講師王槳和楊敬筆分享了用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經驗。今年暑假,他們以「家鄉的寶藏」為切入點,以「一方志」為載體,集結了來自全國90個地區的返鄉青年投身家鄉文化梳理,號召青年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厚植家國情懷。
來自「社區花園」鄰裡互助實踐團隊的學生講師張月分享了以專業所學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故事。團隊組織社區居民共建共享社區花園,根據居民反饋及時進行收集與優化設計,推動「社區花園」這一人民城市營造方式廣泛傳播,使人人都能感受城市溫度,都有歸屬認同感。該項目指導教師劉悅來對同濟學生廣泛參與實踐表示讚許。他說,學生的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學生在付出、為社會服務,更是學生與他人交流、與社會接觸、在廣闊天地中學習長進的好機會,是一個不斷獲得的過程。他鼓勵同學們能夠多運用專業所長積極投身社會建設,在社會實踐中鍛鍊成長。
來自「大國重器」考察團的學生講師童佳燕和李帥杭,作為我校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分隊的負責人,今年暑假分別帶領學院10餘名學生走進「國之重器」企業,探訪為祖國「鑄重器」的同濟人,尋找「國之重器」背後的同濟力量,感悟青年使命與擔當。
來自廁所革命——人居環境調研團隊的學生講師尹曉慶講述了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的貢獻。該團隊致力於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的研究,並在理論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今年暑期,他們奔赴鎮江市界牌鎮,聚焦水生態領域痛點問題,在實踐中為當地發展貢獻專業智慧,為具有類似水生態問題的鄉村提供治理範本,助力鄉村振興,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
來自「我的紅色日記」實踐團隊和殷夫班尋英烈實踐團的兩位學生講師陳紫東、李鵬朔講述了別開生面的「四史」學習故事。「我的紅色日記」項目從祖國各地出發,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祖國各地完成宣講10餘場,編撰稿件37篇,完成文字近10萬字。殷夫班35位學生通過參觀、調研、採訪、座談等方式,尋訪8位同濟英烈,打造成果包。通過融媒體傳播模式,弘揚紅色文化,強化「四史」學習的體驗性、推廣性,引領校園「四史」學習風潮,號召同濟青年以實際行動獻禮建黨百年。
會上還對在今年暑期實踐中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優秀項目、優秀指導教師、最佳組織,以及第三屆青馬工程殷夫班優秀學院進行了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