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悅
人民日報點名批評、衛視停播、平臺下架、官方回應……電視劇《雷霆戰將》因「雷」出圈。這部由當紅小生參演,號稱青春版《亮劍》的紅色偶像劇也曾被粉絲寄予厚望,但開播後卻因「八路軍住豪華別墅」「師長在戰場喝咖啡抽雪茄」「主角清一色髮膠髮蠟」「護士們在戰地軍營裡穿著靚麗的高跟鞋和裙子」等一系列辣眼劇情,遭到一眾差評。作為抗日題材尊重歷史是起碼的底線,別低估這屆觀眾的敬畏心。
自從2013年廣電總局「整治抗戰雷劇」之後,幾乎沒有出現過因全網吐槽,被官媒點名從而停播的劇集。《雷霆戰將》為何會引發一面倒的輿論討伐?只因該劇拍得太出格。更雷人的是,劇方用「瑕不掩瑜」來回應觀眾的質疑,其圖文並茂地指出,「在民國時期雪茄、咖啡並非是奢侈品而是消費品」「戰地救護隊女隊員的裙裝問題是有歷史照片參考的」「對年輕演員不適合出演八路軍將領,劇方列舉參考了重要原型做年齡與經歷對比。」如此「避重就輕」的操作難道幻想著力挽狂瀾?
觀眾反感的不是年輕演員,而是該劇在抗戰題材下走的還是流量的套路,打著「《亮劍3》」的旗號卻成了偶像劇。劇中男性軍官們植入了「霸道總裁」的人設,在炮火連天的戰場衣服竟然還一絲不苟,除了服道化,臉譜化的人物、浮誇的表演、不尊重歷史與事實的情節設定,以及所流露出來的輕佻,傷害了觀眾的情感。
「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是劇市中的常規操作,但這並不表明會屢賺不賠,更不表明適用於任何題材。像《雷霆戰將》這樣拿經典IP說事,卻又只是擺幾個pose,加上「弘揚青春正能量」的名頭來糊弄觀眾,此路自然不通。
近年來,紅色偶像劇屢見不鮮,但也有《偽裝者》這樣的佳作。《雷霆戰將》的問題在於娛樂和扭曲抗戰歷史,在人物塑造上徹底喪失了抗日英雄的風骨與風範。同樣是紅色劇集,近期由李易峰主演的《隱秘而偉大》卻因電影感的畫質、煙火氣的故事,給予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以生命力,豆瓣拿下8.2分,贏得了主流媒體以及觀眾的一致認可。
流量演員參與主旋律是一把雙刃劍,當劇本、製作、演技都上乘時,能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但像《雷霆戰將》一樣過度追求個人形象,而忽略了歷史的厚重感的劇集,只能誤導青少年。好口碑靠的是嚴謹做戲,一味地追求年輕化、青春化,為了吸引眼球而毀三觀,是與當下螢屏環境相違背的。
無論是歷史還是寫實,無論是大鏡頭還是小視角,只有傳遞正確價值觀的作品,有溫度、有筋骨、有正氣的作品,才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電視劇不僅僅要給受眾帶來愉悅與消遣,應該有更充實的精神文化內涵,它最終呈現怎樣的精神、氣象和格局,取決於創作的認知高度,這正是文化產業的意義體現。講好中國故事,才是電視劇創作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