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了?

2021-02-08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相信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對迅猛龍都印象深刻。電影中的迅猛龍是一種兇猛、狡詰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Velociraptor)」,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


不過,就在本月,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及其合作團隊,在《白堊紀研究》發表了一種全新的恐龍,並將大家耳熟能詳的「迅猛龍」為之名給了它[1],但這裡所說的迅猛龍其實屬於美頜龍家族,和大家印象裡的迅猛龍其實是「兩家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美頜龍的辛酸家族史吧。


美頜龍類(compsognathid)恐龍對許多並非專業恐龍迷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但人家其實大有來頭,而且跟迅猛龍一樣都曾加入過《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演出。不過電影中的設定其實是來自「三疊原美頜龍」(Procompsognathus triassicus),這是一種來自德國三疊紀的古老恐龍,以前認為它們是美頜龍類的祖先,但後來研究才表明它們和美頜龍沒有直接的祖裔關係,只是長得像而已。



而這類恐龍的關係被誤會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大名鼎鼎的始祖鳥標本中,也曾經有件化石因為沒有保存羽毛,而被當成了美頜龍的化石。聽到這裡你可能有點暈了,這種恐龍究竟多沒特色,三番五次被人們認錯?


其實你的這種感受是對的,因為美頜龍類的分類位置其實至今仍有許多爭議。目前普遍將其分到原始的虛骨龍類中,這個類群包含許多極具特色的恐龍,例如知名度最高的霸王龍類、尖嘴猴腮被人誤會成小偷的竊蛋龍、又胖又懶還有大長爪的怪異素食者鐮刀龍、手上只有一根小手指的阿爾瓦雷斯龍類、腳上有著恐怖第二趾的恐爪龍類、以及至今稱霸藍天的鳥類等等,可說是個個身懷絕技。


虛骨龍類中有許多極具識別度的恐龍類群|picbear.org


但是說到美頜龍類,卻會發現他們沒有什麼明確的特徵,與其說是一個類群,它們其實更像是一個分類垃圾桶,只要歸不到其他虛骨龍類的小型恐龍都往裡面塞


美頜龍家族和人類體型比較,可以看出這個類群都是些小傢伙。1.中華龍鳥、2.中華麗羽龍、3.侏羅獵龍、4.華夏頜龍、5.美頜龍|Wikimedia Commons


目前這個類群中知名度最靠前的就是美頜龍(Compsognathus),這種恐龍發現的很早,跟始祖鳥一樣都來自德國的索羅霍芬1億5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層,因此第一個標本發表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了[2]。這個標本保存完好,甚至在肚子的胃容物還顯示其會以蜥蜴為食[3],而因為其頜部纖長秀麗,因此被命名為美頜龍。除了德國外在法國也有發現比較大的個體,被認為是成體,不過體長也僅有1.25米左右。


美頜龍的德國標本|Wikimedia Commons

從發現以來,這個類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頜龍一個屬種,直到近年在中國、歐洲及南美洲又發現更多類群,才逐漸形成一個家族。其他還包含了如中國的華夏頜龍(Huaxiagnathus)、中華麗羽龍(Sinocalliopteryx)、德國的侏羅獵龍(Juravenator)等,甚至熱河生物群發現的第一個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Sinosauropteryx)現在也都被歸在這個類群之中。中華龍鳥羽毛的發現不只證明美頜龍類可能身上覆蓋有羽毛,更是證明鳥類和恐龍演化關係的重要環節


中華龍鳥生態復原圖|Wikimedia Commons

這次邢立達等學者報導的美頜龍類新種,發現於中國河北豐寧地區,中文全名為英良迅猛龍(Xunmenglong yingliangis)。屬名是用迅猛龍的拼音,代表這種恐龍行動迅速且兇猛,種名則是向提供化石材料的英良自然歷史博物館致敬[1]。


為什麼要給一隻美頜龍類取一個聽上去像恐爪龍或馳龍類的名字呢?作者解釋道,伶盜龍(Velociraptor)如果被翻譯成迅猛龍的話,只能體現出「Veloci-」這個代表敏捷伶俐的意思,而忽略了「-raptor」這個「盜賊」的意思,因此伶盜龍才是最好的譯名,目前也得到普遍認可(但其實rpator字面上也有「猛禽」的意思,譯為迅猛龍也不足為過,所以隨著《侏羅紀公園》的上映而在中國廣為流傳)。而原本的迅猛龍就變成「無龍認領」的名稱,而且這次用的是拼音「Xunmenglong」,與原來迅猛龍的拉丁名不衝突,也不與其他現存類群重複,符合命名法規。所以,這隻美頜龍最終「抱得美名歸」(不知道從前的迅猛龍迷們聽到這個消息會不會跌眼鏡)。


英良迅猛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化石保存並不完整,主要保存後肢、腰帶(骨盆)、以及相關的脊椎部分。從化石以及和相關類群的比對可以推測出這種恐龍的體型非常嬌小,僅有30釐米左右,即便在小型的美頜龍類中都還是最小的[1],怎麼都感覺「萌萌噠」,好像完全沒什麼兇猛的殺傷力呢。


那為什麼說它迅猛呢?


因為從它後肢的比例可以發現,脛骨(小腿部分)明顯比股骨(大腿骨)長,代表這種恐龍擅於奔跑。由於化石中雖然缺乏上半身的保存,只能從其他美頜龍類的特徵推測,英良迅猛龍應該也有長長的脖子、輕巧的頭骨、銳利的目光和小巧尖銳的牙齒,再加上其迅速地奔跑速度,捕獵一些小型獵物應該是所向披靡。但目前這些還只是猜測,需要更多確鑿證據來證明。


根據地層信息可以知道英良迅猛龍雖然同樣也生活在白堊紀早期,但比遼西的義縣組還要古老,是目前亞洲發現最早的美頜龍類,並且正好在發現第一個美頜龍的德國索羅霍芬之後。因此,這隻恐龍的發現讓我們了解到這個類群在該時期有著更廣泛的分布以及在大陸內部移動的關係。此外,它還是該類群中體型最小的,加上一些獨特的骨骼特徵,也讓我們對美頜龍類的相關演化趨勢有進一步了解。但由於美頜龍類群在分類以及相關特徵上還有許多不明確的部分,因此後續還有很多工作等著古生物學家們來努力發掘並解析。


對於中國的恐龍迷們來說,「迅猛龍」三個字從今往後已不再是電影裡伶盜龍的別稱,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此龍非彼龍」了。


參考文獻:

[1] Xing, L., et al., 2019. A new compsognathid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oldest assemblage of the Jehol Biota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Huajiying Formation, northeastern China. Cretaceous Research 107 (2020) 104285

[2] Wagner, A. Neue Beiträge zur Kenntnis der urweltlichen Fauna des lithographischen Schiefers; V. Compsognathus longipes Wagner.. Abhandlungen der Bayer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1861, 9: 30–38.

[3] Nopsca, Baron F. Neues ueber Compsognathus. Neues Jahrbuch fur Mineralogie, Geologie und Palaeontologie (Stuttgart). 1903, 16: 476–494.


相關焦點

  •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傻傻分不清楚
    ,都指的是伶盜龍。但是迅猛龍以前可以這麼用,以後恐怕就不行咯,因為現在「迅猛龍」這個名字不再是伶盜龍的別稱,而是另有其龍,後邊我會詳細介紹這個新物種。其實伶盜龍也是有羽毛的,根據2007年9月份的《科學》雜誌,古生物學家愛倫·特納、彼得·馬克維奇、馬克·諾瑞爾,在一個發現自蒙古的伶盜龍化石(編號IGM 100/981)的前臂,發現了六個羽莖瘤,這也就意味著,伶盜龍身上與羽毛覆蓋,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就能飛行。
  • 伶盜龍:長得像火雞的迅捷小獵手
    它們就是迅猛龍。電影《侏羅紀世界》裡面的迅猛龍(來源:網絡)如果,你以為迅猛龍真的就是長這個樣子,那你就錯了!為了吸引眼球,電影中的迅猛龍更多地參考了恐爪龍的樣子,被設計成身高2米,身披鱗片,冷酷、兇猛又狡猾的樣子。
  • 重磅 | 古生物學家新發現英良迅猛龍!
    提到迅猛龍,一些朋友可能會對迅猛龍這個名字很熟悉,恐龍電影《侏羅紀公園》不就有這個「迅猛龍」嗎?對的,但是電影中的這種恐龍其實應該叫伶盜龍,它拉丁文學名是Velociraptor,意為「敏捷的強盜/猛禽」,在中文裡,「聰明伶俐」的「伶」就有靈活、敏捷的意思,所以中文名「伶盜龍」是很適合它的,目前已經得到了科學界和科普界的廣泛認可。
  • 迅猛龍- 真的很猛嗎?
    其實迅猛龍應該是最早的大片《侏羅紀公園》的叫出來的,它的真實學名叫「伶盜龍」  ,英文名:Velociraptor伶盜龍生活在大約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時期,屬於馳龍科伶盜龍亞科。我們電影裡看到的伶盜龍其實可能是發現在北美的同樣屬於伶盜龍亞科的恐爪龍,也可能是作者搞混了恐爪龍和伶盜龍,反正不管怎麼說,我們就先認為是伶盜龍吧。
  • 《侏羅紀公園》欺騙了我們,真正的迅猛龍並不威武,靠偷蛋而生
    其實不然,現實中的迅猛龍與《侏羅紀公園》出現的迅猛龍截然不同,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真正的迅猛龍吧。迅猛龍,又被稱為伶盜龍,從名字來看,便可以知道迅猛龍就是恐龍時代中的敏捷的盜賊。迅猛龍生活在白堊紀,是一種身高僅有2米,體重不到40斤的小型恐龍。與《侏羅紀公園》中威風鼎鼎的模樣不同,現實中的伶盜龍嘴巴尖尖,長有翅膀,並且全身長滿了羽毛。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其實都是騙人的!
    超大隻的「迅猛龍」  當我們對比《侏羅紀》系列的「迅猛龍」與現實中的伶盜龍(迅猛龍)後,發現二者不論是體型,還是外觀都是截然不同的。  這說的並沒有什麼問題,事實確實也是如此,但是前提必須建立在《侏羅紀》系列所描繪的恐龍就是實實在在的伶盜龍基礎上。其實真相併非如此,《侏羅紀》中的伶盜龍的原型其實和現實中的伶盜龍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電影中的伶盜龍原型其實是另一種更加巨大,更為著名的馳龍科恐龍——恐爪龍(Deinonychus)。
  • 「迅猛龍」出沒!河北豐寧發現恐龍新物種
    11月26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宣布,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一個美頜龍類新物種。
  • 還原一個真實的恐龍世界 了解迅猛龍故事背後的故事
    更值得留意的是,在電影的開頭提到了恐龍與鳥類之間的聯繫,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雖然可能觀眾並沒有對這段對話留下太多的印象,但這個新潮的理論放在當時可謂是非常具有前瞻性,要知道第一隻羽毛恐龍(來自中國遼寧的中華龍鳥,1996)的發現可比《侏羅紀公園》上映晚了3年呢。圖註:《侏羅紀公園》第一部中的迅猛龍道具,圖片來自網絡
  • 「迅猛龍」是誰?它真的那麼強大兇猛嗎?
    《侏羅紀公園》中的搶眼表現,並且在續作中《侏羅紀世界》更是對其如人類一般的高智慧有著重描寫,因此有人甚至把《侏羅紀公園》中的「迅猛龍」一詞來代指原本的伶盜龍。伶盜龍是種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龍,具有長而堅挺的尾巴...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是種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恐龍。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圖註:伶盜龍與人類的尺寸對比,RAX博士製作超大隻的「迅猛龍」當我們對比《侏羅紀》系列的「迅猛龍」與現實中的伶盜龍(迅猛龍)後,發現二者不論是體型,還是外觀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有許多看過了電影的愛好者們就不斷的吐槽「侏羅紀中的伶盜龍就是一個虛構的物種,現實中的伶盜龍哪有那麼大,而且真正的伶盜龍長相也和電影中伶盜龍不同」。
  • 「恐怖」迅猛龍的真相:不迅也不猛,不比火雞大
    《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中會開門的伶盜龍(迅猛龍)想必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比如xkcd的Randall Monroe:(翻譯自https
  • 誰是最後的迅猛龍—新聞—科學網
    6700萬年前生活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一種新的有羽恐龍,可能是已知的最後倖存的迅猛龍物種之一。該化石發現增進了人們對於白堊紀晚期(7000萬~6800萬年前)的恐龍演化的理解。 200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博物館Steven Jasinski及同事在聖胡安盆地的白堊紀Ojo Alamo地層沉積物裡發現了這個新物種的化石,包括20塊可辨認骨骼碎片。
  • 中國恐龍化石群篇:遼西群「龍」&小盜龍的天空
    小盜龍對此渾然不覺,依然載歌載舞,大獻殷勤。 終於詞性小盜龍被打動了,回以幾聲讚許的鳴叫。正當兩隻小盜龍相互打量,越靠越近時,他們看到了追來的中國暴龍———保命要緊!兩隻小盜龍趕緊撲騰翅膀跳到地面,一左一右竄進了傳奇龍兩側的灌木叢。此時的中國暴龍已經發現了傳奇龍,對兩隻逃跑的小盜龍理都不理。它朝傳奇龍撲來,咬住了傳奇龍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