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國慶就要到了,也是時候該講一講我們中國的恐龍文化了。
先欣賞一下摘自《博物》的小盜龍的天空。
小盜龍的天空
在遼西熱河生物群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或許就是小盜龍了。這種比烏鴉大不了多少的小型恐龍,不但身披羽毛,還有像鳥一樣的翅膀:不單單是有翅膀,它是有兩對翅膀!據說科幻電影裡《阿凡達》裡的外星飛龍的造型就是借鑑了小盜龍的形象。身體如此獨特的小盜龍,到底是怎麼覓食、休息、翱翔和求偶的呢?。在它的周圍是怎樣的生態環境?有哪些奇特的動植物呢?讓我們跟隨一隻小盜龍,體驗1.25億年前的遼西大地。
「清晨,被攪醒的夢」
清晨,溫暖的陽光碟機散了霧氣,晨光中露出起伏的山丘,蒼翠的森林,還有山谷中平靜如鏡的湖泊。這裡是1.25億年前的中國遼西,一片生物演化的熱土。幾個巨大的飛影從湖面上方掠過,用長滿尖牙的大嘴叼住一條條魚。這些生物名叫遼寧翼龍,翼展長達五米,是當時東亞地區的空中巨無霸。其中一隻翼龍只顧低頭捕魚,朝湖邊衝的太猛,差點撞上岸上的樹枝。它用力拍打著雙翼才勉強上升到了半空,避免了一場空難。但他的巨翼扇得樹枝亂晃,吵醒了一隻在枝頭睡覺的雄性小盜龍,也就是我們的主角。小盜龍迷迷糊糊的抬起腦袋,見四下無事,又繼續悶頭大睡。他睡覺時把腦袋插在翅膀下,尾部向內彎曲,一身烏黑的羽毛,微微的顫動,睡姿與現代的鳥類基本相同。身為手盜龍類的一員,它的身體結構與鳥類十分相似,為鳥類同樣來自這個大家族。景不長,伴隨著轟隆隆的響聲,大地震動,樹木也搖晃起來,小盜龍的美夢又被攪了。早白熱似的,遼西地區地質運動劇烈,火山活動和地震十分頻繁。睡不成覺,小盜龍之後睜開眼睛抖抖,身子站在枝頭,大口呼吸著早晨的新鮮空氣。這時一束陽光穿透樹葉,照在小盜龍的一聲黑羽上,立刻呈現出了絢麗的金屬光澤,整個造型一下子就高大上了!全新的一天開始,眼下小盜龍的當務之急就是找頓早飯吃。
「上午,溪邊捉『鼠』 」
在小盜龍棲身的大樹下,一條小溪緩緩地流過淺淺的溪水中,生長著一叢叢的木賊,這種古老生物在白堊紀時期已經是活化石。它們葉子退化,只有光禿禿的莖杆,上面被蜘蛛滿拉起了一張張的蜘蛛網。一隻毛茸茸的小傢伙出現在木賊叢中,它就是遼尖齒獸。它們的個頭像老鼠,長的也與老鼠類似。但實際上它們屬於一類已經滅絕的原始哺乳動物———多瘤齒獸類。恐龍時期大多數的哺乳類動物一樣, 它平時是晝伏夜出。但是今天或許它是太餓了,才會選擇在白天外出覓食。他現在正貪婪地吃著蜘蛛網上的飛蟲,不時停下來四處張望。但它忽略了高處的危險。就在遼尖齒獸頭頂上方,小盜龍正目不轉睛的盯著他。正在小盜龍準備出擊時,地面焗類,灌木叢中突然剛來了嘈雜的聲音。一群鸚鵡嘴龍裝的出來,它們當中既有成年恐龍,也有未成年的小龍,顯然屬於一個族群。雖然鸚鵡嘴龍是素食恐龍,李長也僅有可憐的1.5米。但是膽小的遼尖齒獸還是打算離開。如果這樣,小盜龍將與它的早餐說再見。於是小盜龍瞅準位置,眾身一躍,張開前後兩個翅膀輕輕從枝頭滑翔而下。滑翔狀態下的小盜龍幾乎是無聲無息的,但是遼尖齒獸還是看到了空中的黑影。嚇得屁滾尿流轉頭就跑向附近的洞穴,恨不得再長出四條腿。小盜龍也隨即扭動尾巴,調整飛行方向。就在小盜龍落地伸爪的一瞬間,遼尖齒獸一遛煙竄進了洞中,小盜龍抓到了一爪子泥。垂頭喪氣的小盜龍一轉頭,注意到一隻雌性鸚鵡嘴多,後面跟著一大群出生不久的小龍,看上去十分柔弱可口。然而有一隻強壯的雄性鸚鵡嘴龍發現情況不對,便氣勢洶中午,交友平臺與.中午,交友平臺與.的一棵大樹,早飯.
「中午,交友平臺與神仙打架」
太陽逐漸升到了高處,儘管茂密的林冠遮擋了大部分的陽光,但政府的空氣依然很是悶熱。小盜龍無精打採的趴在樹上,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這時候真是一動也不想動。
樹下傳來大型動物的腳步聲和喘息聲,小盜龍一聽就知道是傳奇龍———一種身披重甲體長4.5米體重突破半噸的大型結節龍科恐龍。
一聲清脆的鳴叫忽然飄進小盜龍那耳中,它像過電一樣打了一個機靈。在傳奇龍背上居然有一隻雌性的小盜龍!這下我們的主角立刻激起了求偶功能,那毫不猶豫地飛到了傳奇龍的背上,開始向對方示好。傳奇龍背上有許多的寄生蟲,常常吸引小型恐龍和翼龍,真是名副其實的「移動餐桌」,而現在又成為了「相親平臺」。(爪子:不知過會兒會不會成為「強*現場」)
我們的主角小盜龍興奮地晃動身子,邊拍打翅膀一邊高高地躍起、轉圈,像小鳥一樣跳起來,求愛之舞,口中有節奏的叫著。
而雌性小盜龍則在一旁矜持地冷眼觀瞧,並不馬上回應。雄心小盜龍,還不知道它的歌聲最先引來的附近一頭中國暴龍的注意。
中國暴龍是一種大型肉食恐龍,也是我國發現的第四大的肉食恐龍(僅次於巨型諸城暴龍、勇士特暴龍和大水溝吉蘭泰龍)它體長近十米,體重超過一噸。比北美洲更加著名的親戚霸王龍早了6000多萬年,那也不同於我們熟悉的暴龍——生僻羽毛,身體細長,頭頂有骨質頭冠,還沒退化成小短手的前肢上有三個指頭。此時的它腹中空空,聽到附近小盜龍叫聲便尋聲而去。
小盜龍對此渾然不覺,依然載歌載舞,大獻殷勤。 終於詞性小盜龍被打動了,回以幾聲讚許的鳴叫。正當兩隻小盜龍相互打量,越靠越近時,他們看到了追來的中國暴龍———保命要緊!兩隻小盜龍趕緊撲騰翅膀跳到地面,一左一右竄進了傳奇龍兩側的灌木叢。
此時的中國暴龍已經發現了傳奇龍,對兩隻逃跑的小盜龍理都不理。它朝傳奇龍撲來,咬住了傳奇龍的脖子。傳奇龍奮力掙扎,晃動著活坦克般的身軀,猛烈的撞向了中國暴龍的腿部(和許多結節龍科恐龍一樣,傳奇龍的身體兩側也長有鋒利的尖刺,捕食者稍有不慎便會被刺傷)雙方相互怒吼著,一場惡戰即將開始。雄性小盜龍,只好放棄了相親驚魂未定的它,此時只想靜靜。
「黃昏,湖邊大開殺戒」
黃昏將至,一天來諸事不順的小盜龍繼續在森林裡遊蕩,來到了湖邊。
湖岸邊,一群鳥兒低頭啄食著植物種子,其中大部分有斑鳩那麼大,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鳥。邊還有幾隻體型稍大,拖著長尾巴的熱河鳥。與小盜龍不同,這兩種鳥飛行能力較強,由於食性類似所以經常在一起活動。
孔子鳥和熱河鳥都沒有注意到,他們頭頂一棵高大的銀杏樹上。我們的主角小盜龍正悄悄藏在樹冠叢中,黑色的羽毛與背景融為一體。看到下方這麼多的獵物聚在一起,小盜龍抓住良機,徑直俯衝下去。
這一次小盜龍沒有完全張開翅膀,而是前翅微張、後翅緊緊貼在腿側,這樣就能減輕空氣的阻力,以最快的速度俯衝下去。它就像一顆從高處墜落的黑色流星,只是時而微微振一下翅膀,保持身體的穩定。這一系列動作必須連貫精準,否則今天要餓肚子了。
一顆石子扔進湖水裡一樣,孔子鳥和日和鳥紛紛驚起,如同炸開了鍋。補充中的小盜龍張開翅膀在半空中來了個急剎車,直接把一隻雄性的孔子鳥撞落在地,在這隻孔子鳥驚恐的哀鳴中,小盜龍的後爪牢牢抓住它的翅膀,用長滿利齒的尖嘴咬住了它的脖子 ,乾淨利索的完成了獵殺。
小盜龍並不打算在地面上用餐,它叼起獵物敏捷地爬上樹,準備在樹上安全地飽餐一頓,結束這驚險刺激的一天。
遼西群龍
遼西地區可不止小盜龍一種恐龍,白堊紀時期的遼西地區性的生物就像看守所一樣,個個都是人才。
奇翼龍:恐龍家族裡的「蝙蝠」
一種顧名思義的奇特恐龍。它也是一種帶有羽毛的恐龍,但他的潛質上卻長著類似翼龍、蝙蝠的皮翼,有一定的滑翔能力。加上長滿尖牙的嘴巴,長長的脖子和身後的尾巴,活脫脫就是西方神話中的惡龍。它和近鳥龍都生活在龍鳥分家時期,看來當時想向天的恐龍還真不少,選擇的演化路線也不一樣(鳥類的出現很大一點可能是因為白堊紀時期,「喙嘴龍」亞目衰退,普遍大型的翼手龍亞目發進入叢林這種障礙物繁多的地區狩獵。導致小型飛行動物生態位空缺)
東北巨龍:小巨人也有天敵?
東北巨龍屬於長脖子大肚子的。蜥腳類恐龍,儘管他在這個巨龍家族中不算不算很大,甚至還可以稱得上是倒數。但他已經是熱河生物群為數不多的大型動物之一了。它們體長十米,體重八噸以上。
雖然是當地少有的大塊頭,但是東北巨龍依然不能高枕無憂。就像其他恐龍一樣,一個大型的蜥腳類造糞機器附近總是有一群致命的殺手,如梁龍和異龍、潮汐龍和鯊齒龍、阿根廷龍和馬普龍。與東北巨龍對應的肉食恐龍就是熱河之王——羽王龍。
羽王龍:身披羽毛的暴君
隨著一件件帶有羽毛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人們不禁會猜想會不會那些大型恐龍也長著一身的羽毛呢。這個問題直到2012年羽王龍被發現時,科學家們才找到了答案。這種九米長1.4噸重的大型肉食恐龍身上發現了羽毛的痕跡,這也是迄今為止已知最大的渾身帶有羽毛的恐龍。
羽王龍是熱河群中的頂級捕食者,它屬於著名的暴龍超科,比北美洲的霸王龍早了6000多萬年,是霸王龍的老前輩。。有些營銷號說羽王龍是暴龍科,那就是扯淡。羽王龍雖然說和霸王龍同屬於暴龍超科,但是羽王龍屬於原角鼻龍科,霸王龍則屬於更加進步的暴龍科。甚至有營銷號說羽王龍是霸王龍祖先,那簡直過分了。
近鳥龍:最小恐龍見證龍鳥分家
作為另一種名字裡帶鳥的恐龍,近鳥龍這個名字當之無愧,因為它長得實在是太像鳥了。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恐龍之一,只有34釐米長,約110至250千克重。不過要論輩分近鳥龍比大多數羽毛恐龍都要老:它們生活在距今約1.6億年前的晚侏羅紀,那正是鳥類與恐龍分家的關鍵時期,在此之後,鳥類與恐龍就漸行漸遠了。
在2016年的時候,古生物學家已經還原了近鳥龍的顏色,他的身體要黑色和灰色組成,翅膀則是黑白相間,頭上還有紅褐色的羽冠。
天宇龍:身份特殊的尖刺豪豬
天宇龍身份非常與眾不同,它是一種帶有羽毛的恐龍!可能你覺得帶有羽毛在恐龍中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天宇龍屬於一種鳥臀目恐龍!他也有可能是最小的鳥臀目恐龍之一,這是一種小型的畸齒龍類,在2009年天羽龍的報導引發了對恐龍羽毛起源的更多思考。天宇龍的絲狀物對比虛骨龍類那樣柔軟的羽毛比起來更加堅硬。這說明恐龍的祖先可能就是有羽毛的。
北票龍:殺馬特配手裡刀,遼西地區我最靚
北票龍的化石發現於遼寧省的北票市,是第二大的帶有羽毛的恐龍。作為一種鐮刀龍科恐龍,它的體型遠不如體長十米的鐮刀龍。但同樣每根手指上都長有三根鋒利的爪子用於防身。北票龍的身上有兩種不同的羽毛,一種呈絲狀用於保暖。另一種則是位於他頭部手部的硬羽毛,經過古生物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第二種羽毛更為原始。也就是說,恐龍最初長出羽毛,可能就是為了求偶炫耀。
中國鳥龍:我不是中華龍鳥!
中國鳥龍經常被當成中華龍鳥,因為他們的名字實在是太像了!但比起美頜龍科的中華龍鳥,身為馳龍類的中國鳥龍,自然是要更像鳥的。他們渾身上下長有絨毛,手臂上則長有類似北票龍的硬羽。中國鳥龍是小而敏捷的肉食恐龍,前些年有研究所,中國鳥龍可能長有含有劇毒的牙齒。目前學術界對此還有爭議。
森林翼龍:袖珍版滑翔機
森林翼龍是翼龍家族中的侏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樹棲翼龍,成年後展開雙翅才25釐米,跟麻雀差不多,完全可以放在人類的手心裡,微型的森林翼龍沒法像大型翼龍那樣抓魚,只能在林間飛來飛去捕食小蟲子。
巨爬獸:哺乳動物勵志哥
在恐龍時代,我們的哺乳動物老祖宗混的不咋地,總是在恐龍的陰影下東躲西藏,熱河動物群出土的哺乳動化石基本都是小個子,只有巨爬獸例外,能長到14公斤重並且滿口尖牙,古生物學家在巨爬獸化石的胃裡發現了未成年的鸚鵡嘴龍的屍骨可以確定是活著的時候被捕食的。這個敢吃龍肉的傢伙堪稱白堊紀哺乳動物中的勵志哥。
燕鳥:小盜龍的「另一半」。
遼西是鳥類化石之鄉,其中具有熱河鳥,中國鳥,這樣比較原始的。也有燕鳥這樣屬於今鳥亞綱,身體結構更接近於現代鳥類的。夜鳥的飛行能力不錯,但身上也有一些原始特徵,比如嘴裡有牙齒,翅膀上有殘存的爪子。根據化石裡的胃容物,古生物學家推測燕鳥平時主要吃魚,在秋天植物種子充足時也會換換口味。
上世紀90年代末,轟動一時的「古盜鳥」造假事件,燕鳥也是主角之一,化石販子把小盜龍的下半身,燕鳥的上半身合體成一件化石,起初還真的騙過了不少專家,幾年後才被分別檢明真身。
燕鳥長得並不像燕子,她的名字來自東晉16國時期的前燕、後燕兩個國家,所以應該讀平聲調。這兩個國家的都城就在位於發現燕鳥化石的遼寧省朝陽市。
來自遼西的重大發現
羽毛暴露顏色:
復原恐龍的顏色,過去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靠腦補,而如果是羽毛恐龍就不一樣了,部分羽毛化石中保留了一種名為「黑素體」的色素顆粒結構,把它跟現代鳥類羽毛中的黑素體對比,就能把羽毛的顏色復原出來。2012年中美兩國研究者通過分析一具小盜龍的化石的黑素體,確定他的羽毛顏色與烏鴉相似。
會看孩子的鸚鵡嘴龍:(爪子的最愛)
在明星輩出的熱河動物群,鸚鵡嘴龍實在不起眼,但他們確實話是數量最多的恐龍,鸚鵡嘴龍的成功秘訣是優生優育,雌龍不光會孵蛋,還會照看和保護自己的孩子,迄今已經發現多見鸚鵡嘴龍母子在一起的化石,有時跟在媽媽身邊的小鸚鵡嘴龍多達十幾隻。
兩雙翅膀該怎麼用?
本世紀初小盜龍化石被發現時,震驚了古生物圈。他的前肢後肢都長有長而寬大飛羽,這使他成為了獨特的四翼恐龍。根據計算機模擬,它飛行的姿勢很可能是雙臂伸開,雙腿前彎,兩對翅膀上下平行,長尾巴是轉向舵,如同20世紀早期的雙翼飛機,不過由於翅膀不夠寬,身體結構不夠輕巧,小盜龍很難像鳥類一樣拍打翅膀起飛、飛翔,而只能爬到高處再往下滑翔。
中國的暴龍們:
暴龍是美國範兒十足的恐龍,但其實中國所處的東亞才是暴龍老祖宗的龍興之地,在新疆發現的冠龍是已知最早的暴龍元祖兒熱河動物群的第戎羽王龍以及與小盜龍同時代的中國暴龍 ,證明暴龍家族已經在早白堊紀世的亞洲根深葉茂。即便後來有一隻暴龍類遷徙到北美洲演化為了著名的霸王龍,在晚白堊紀時期發展到了巔峰,但同時期的中國也生活著諸城暴龍的大傢伙。
鳥類的祖先可能長4個翅膀:
儘管著名的四翼恐龍小盜龍由於生存年代較晚,不可能是鳥類的祖先,但生存年代接近龍鳥分家時後知上也有羽毛翅膀,這意味著原始鳥類可能同樣是用4個翅膀飛行,後來因為前肢形成的前翼效率提高,後肢上的翅膀才消失,這就像20世紀早期的雙翼飛機發展成了單翼飛機一樣。
恐龍的睡姿和鳥一樣:
2004年定名的寐龍,他的化石首次向人類展現了恐龍的完整睡姿,和今天的鳥類一樣,睡覺時把身體縮成一團,頭頸扭到前肢下方。
鳥臀類恐龍也有毛:
迄今已知的絕大部分羽毛恐龍都屬於獸腳類蛋,2009年定名的天宇龍卻是鳥臀類恐龍,也長著類似羽毛的毛狀物,而且還不少。
翼龍也下蛋:
最早會飛的脊椎動物——翼龍,其繁殖習性長期是個謎團,2004年中國科學家在遼寧義縣首次發現了保存在蛋殼裡的翼龍胚胎化石,同時也是首枚已知的一龍蛋化石證明翼龍和恐龍、鳥類一樣,都是卵生的。
昆蟲與花並非天生cp:
一般認為昆蟲在白堊紀被子植物出現後,就與他們結成了同盟,昆蟲給花朵授粉並獲得食物回報,兩者一同成為演化大贏家,而燕遼生物群的一些侏羅紀昆蟲,卻已經有專門的口氣能吸食這說明在被子植物出現前,昆蟲與裸子植物就結緣已久。
中生代獸類,也很精彩:
20世紀90年代以來,熱河動物群、燕遼動物群出土了大量哺乳動物化石,他們並不是一會滑翔的翔獸,能遊泳的狸尾獸,擅長爬樹的攀援始祖獸,還有能吃小恐龍的爬獸……看來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家族已經高度分化,在生態環境中扮演著多種角色。
遼西不僅為中國打破了多個恐龍化石,第一,也是恐龍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億年過去,遼西地區歷經滄海桑田,恐龍時代的水與火早已沉寂,然而藉助畫師留下的信息,今天我們正越來越清晰地勾畫出昔日生命演化的壯闊圖景……
幕後:
由於爪子得到國慶節才能回來,這篇文章真的費了不少功夫。沒有任何其他資料,只能照著博物上面的資料寫了。(捂臉哭)沒事,爪子在學校會過得很「開心」的。讓我們就靜靜等待他回來吧。本期羽王龍的圖片是我仿照《博物》上面插圖的手繪。以後我們會延續博物精神,使用更多的純手繪復原。真實性不用擔心,因為我們都是通我可靠復原圖片繪製的。此文用時28天17個小時。括號裡的備註是外加的。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地理博物2018年6月號。
材料編輯組:博物LEGO扈興為fu和爪子
糾正組:刑訴和爪子
配圖組:博物LEGO扈興為fu和刑訴、kercharo。
發布組:博物LEGO扈興為fu和爪子
下期預告:《化石群專欄:伶盜龍的封神之路&蒙古納摩吐蓋組》
致敬:中國著名古脊椎動物學家徐星。感謝他為中國恐龍作出了貢獻。
長按點讚有驚喜。